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楼兰情缘-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自卿谢世,余已无心人寰;拟与同归碧海,抛却红尘滚滚。奈蓉女初诞,依依膝下;不忍令襁褓失怙,故忍心使卿悬望。为女负妻,余之过也,然不意卿弃我如斯!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忆卿当日,工巧无伦,慧绝当世。性灵如卿,何至没入黄土即无闻!玉箫声咽,夜夜为卿一弄响;长歌悲啸,每至香冢泪千行。卿忘我否?卿忘我否?

    蓉女初长成,其美也似卿,其慧也似卿,婉转娇憨亦如卿。卿忍弃夫,安忍弃此闺窗弱女?生而知父,不知有母,但识母乃画中人,衣袂飘飘不履尘。自于卿绣斋习针织女红,每问于余,使七尺男儿执针凿,卿之过也!又敏而好学,常指斋门联问,余但唏嘘,不能为答。“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丝思之谐,幼女何能知也!又尝言:“人皆谓朝思暮想,必有所致;我于亡母,未尝一日忘怀,何竟一梦皆无?”余自负天文地理,医卜星相,无一不通,无一不精;幼女一问,竟惨然不知所对。仙凡之隔,竟至于斯!衡卿,衡卿,于心何忍!

    忆当年纵横天下,逐鹿中原;掌劈处落英缤纷,指拂到春兰弄影;弹指间群雄束手,按箫时鬼神皆惊。名列五绝,号为东邪,人曰空戴侠名。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余岂不知?舆图换稿,山河变色,我独无情?武侯虽得其主,不得其时;奇谋复国,可怜无用。铁索横江,孙郎良苦。朝秦暮楚,不过南柯一梦;荆轲专诸,无非为人斤斧。侠之大者,不过如是!是以慕重阳之高风,未肯附骥;钦武穆之遗书,不为留顾。谤言四起,我独仰天长笑;众口铄金,不屑辩白一语。

    反思当日所为,今犹不悔,亦自笑年少轻狂,不知人生在世,犹沧海一粟。然独卿能知我于旁门左道之中,亦正亦邪之充,托以终身,明以大义,卿亦巾帼丈夫者也。知音高谊,终身感佩,常不去心。只拟琴箫相和,笑傲此生,更无他求。谁想天妨慧质,妙龄竟至早夭;智计绝世,难救贤妻性命。衡卿,衡卿!拙夫号为药师,其实糊涂一世!妻尚不保,何敢言他!力有时而穷,天命钟不可违。数载情深,一旦归于黄土,余心之痛悔,百身莫赎!

    今蓉女于归,剩老景颓废。妻亡女嫁,孤影彷徨。月明沧海,鲛人有泪;玉杵难觅,愁杀裴航。涛生云际,水翻巨浪;铁铗放歌,徒增凄凉。手迹仍在,琴存瑟亡。嵇康身死,广陵千古成绝响;子期仙逝,瑶琴弦断羡范张。拟践旧盟,又恐人间天上,前尘俱忘,音讯渺茫。“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卿负我乎,卿负我乎?唯天知之,唯天知之!

    风月无情人暗换,旧犹如梦空断肠。青帝辇至,白犹未识光阴荏苒;东君驾上,夜吟竟不察壶漏声长。桃之夭夭,年年岁岁花相似;香冢默默,岁岁年年枉悬思。衡卿,衡卿!忍心至斯,弃我如是!

    拙夫黄药师洒泪谨上

第七十五章 九阳真经

    九阳真经

    《九阳真经》和《九阴真经》可以说是金庸小说里最神奇也是最厉害的两本武功秘籍。

    《九阳真经》在金庸第一次出现是在《神雕侠侣》最后一回中;觉远大师凭借此书震惊当时的绝世高手“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等人;但经书也被尹克西带到了昆仑山中;在九十多年之后,张无忌在昆仑山的白猿腹中得到经书,并凭借此经威震武林成为一代大侠。

    《九阳真经》是达摩老祖手书在《楞伽经》的夹缝中。

    《九阳真经》是完全不同于《九阴真经》的另一本经书,是一本武林绝顶的内功心法;经中并没有记载武功招式。是武当派张三丰张真人的师傅觉远偶然得之,并非张三丰所创,金庸在最新修改版本中将作者写成与王重阳斗酒的一位奇士,后王重阳将九阴真经借与此人看,此人觉得九阴真经阴气太重,后躲进少林创作九阳真经,此功,可出氤氲紫气,可随意扩散到体内、体外,可刀枪不入,水火不侵,毒气不生,物化不之,金刚不坏之躯也随之而来。

    《九阳真经》练到最高境界是和少林派的最强内功不相上下的,实是武林中最强,最浑厚,最精湛的内功。

    《九阳真经》在觉远大师圆寂之后分为《武当九阳功》,《少林九阳功》和《峨嵋九阳功》;武当派与峨嵋派的创立与这本经书有很大的关联。

    《九阳真经》心决:〃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自狠来他自恶,我自一口真气足。〃

    '编辑本段'

    九阳真经心法

    一举手;前後左右要有定向。起动举动未能由己;要悉心体认;随人所动;随曲就伸;不丢不顶。勿自伸缩。彼有力;我亦有力;我力在先。彼无力;我亦无力;我意仍在先。要刻刻留心。挨何处;心要用在何处;须向不丢不顶中讨消息。切记一静无有不静;静须静如山岳。所谓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一动无有不动;动当动若江河;所谓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从此做去;一年半载;便能施於身。此全是用意不是用劲。久之;则人为我制;我不为人制矣。

    举手不可有呆像;彼之力方挨我皮毛;我之意已入彼骨里。两手支撑;一气贯串;左重则左虚;而右已去。右重则右虚;而左已去。气如车轮;周身俱要相随;有不相随处;身便散乱;便不得力;其病於腰腿求之。先以心使身;从人不从己;後身能从心;由己仍是从人。由己则滞;从人则活。能从人;手上便有分寸;秤彼劲之大小;分釐不错。权彼来之长短;毫无差。前进後退;处处恰合;工弥久而技弥精。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往复须有摺叠;进退须有转换。极柔软;然後极坚刚。静是合;合中寓开。动是开;开中寓合。触之则旋转自如;无不得力。先求开展;後求紧凑;乃可臻於缜密矣。

    务使气敛入脊骨;呼吸通灵;周身罔间。欲要神气收敛入骨;先要两股前节有力;两肩松开;气向下沈。牵动往来气贴背;而敛入脊骨。行气如九曲珠;无往不利。能呼吸;然後能灵活。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拏得人起。呼则自然沈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有气则无力;无气则纯刚。

    一身之劲;练成一家;分清虚实。劲要有根源。劲起於脚;变换在腿;主宰於腰;於脊背;接於两肘;行於手指;总须完整一气。劲须沈著松净;专主一方。曲中求直;蓄而後。蓄劲如张弓;劲如放箭;运劲如抽丝。劲似松非松;将展未展。劲断意不断。又要提起全副精神;於彼劲将出未之际;我劲已接入彼劲;恰好不後不先。如皮燃火;如泉涌出。前进後退;丝毫不乱。方能得机得势;随手奏效。此谓借力打人;四两拨千斤也。

    动静之机;在於阴阳;总归神聚。神聚则一气鼓汤;炼气归神。气势腾挪;精神贯注。开合有致;虚实清楚。左虚则右实;右虚则左实。虚非全然无力;气势要有腾挪。实非全然占煞;精神宜贵专注。紧要全在胸中腰腿间运化;不在外面。力从人借;气由脊。胡能气由脊?气向下沈;由两肩收入脊骨;注於腰间。此气之由上而下也;谓之合。由腰展於脊骨;布於两膊;施於手指。此气之由下而上也;谓之开。合便是收;开即是放。懂得开合;便知阴阳。到此地位;呼翕九阳;抱一合元;可名九阳神功。从此功用一日;技精一日;渐至从心所欲;豫顺以动;罔不如意矣。

    要言之;气以直养而无害;劲以曲蓄而有馀。神舒体静;刻刻在心。内固精神;外示安逸。变换虚实;舍己从人。须知阴阳相济;方为懂劲。平日走架;是知己工夫。一动势;先问自己合不合规矩。少有不合;即改换。走架所以要慢不要快。打手是知人的功夫;动静固是知人;仍是问己。自己安排得好;人一挨我;我不动彼丝毫;趁势而入;接定彼劲;彼自跌出。如自己有不得力处;便是双重未化;要於阴阳开合中求之。所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也九阳真功

第七十六章 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

    百科名片

    诸子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目前诸子百家之流传中最为广泛的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

    目录'隐藏'

    出处与解释

    名称

    拼音

    解释

    用法

    例子

    诸子百家谱系

    诸子百家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详细介绍

    一、儒家

    二、道家

    三、墨家

    四、法家

    五、兵家

    六、纵横家

    七、名家

    八、阴阳家

    九、杂家

    十、农家

    十一、小说家

    十二、医家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动画片《诸子百家》

    秦时明月第三部

    出处与解释

    名称

    拼音

    解释

    用法

    例子

    诸子百家谱系

    诸子百家的历史渊源

    诸子百家简介

    诸子百家详细介绍

    一、儒家

    二、道家

    三、墨家

    四、法家

    五、兵家

    六、纵横家

    七、名家

    八、阴阳家

    九、杂家

    十、农家

    十一、小说家

    十二、医家

    图书信息

    内容简介

    图书目录

    动画片《诸子百家》

    秦时明月第三部

    '编辑本段'

    出处与解释

    名称

    诸子百家

    拼音

    zhūzǐbaijia

    解释

    诸子:以前为称呼指孔子、老子、庄子、荀子等;百家:是“百家姓”的简称;

    诸子百家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流派。后来对先秦学术思想派别的总称

    用法

    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指各种学术流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