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编辑本段'
帝王世系
夏朝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五百年(一说四百七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如夏代的开始从夏禹算起,自禹至履癸(桀),则共十四代、十七王,前后经过了五百余年。
1、禹
2、启
3、太康
4、仲康
5、相
6、少康
7、予
8、槐(芬)
9、芒(荒)
1o、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
13、廑(胤甲)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惠)
17、履癸(桀)
禹帝(姒文命,前2o7o年~前2o61年)
在位1o年。姓姒,名文命,鲧的儿子。是黄帝的玄孙。由于治水立了大功,被尊称为“大禹”。他的父亲治水不成而被杀,禹接替治水的工作,采取疏导的方法,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成功。后继舜为帝。称国号“夏后”,故称“夏禹”。他在涂山大会诸侯,建立了奴隶制国家的雏形,禹铸造九鼎,象征九州。虞在位45年死,葬于会稽山。姒
姒启(前2o57年~前2o19年)
在位39年。姓姒名启,大禹的儿子,大禹死后,启即位为天子,即位后击败有扈氏的反抗,巩固了政权,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的国家。
姒太康(前2o18年~前199o年)
在位29年。姒太康,夏启的儿子,继启为王。他生活荒淫,朝政松弛。在他外出打猎时,有穷氏领后羿乘机入侵,自己作了君长,史称“太康失国”。
姒仲康(前1989年~前1977年)
在位13年。姒仲康,姒太康的弟弟。即位后无力恢复夏的天下。
姒相(前1976年~前1949年)
在位28年。姒相,仲康的儿子。即位28年后,寒浞攻打他,相被杀。后来的4o年间为后羿等篡权。
后羿
有穷氏,夏王朝第六任帝,嫦娥的丈夫,是为暴君兼昏君。他和杀他的寒浞为历史上少见的几位改姓未改朝代的篡权者,当时夏王姒启的儿子姒太康耽于游乐田猎,不理政事,被后羿所逐。太康死后,后羿立太康之弟姒仲康为夏王,实权操纵于后羿之手。但后羿只顾四处打猎,后来被亲信寒浞所杀。
寒浞
姓寒(又作韩),单名一个浞字,又名漪。寒浞出生在夏王仲康七年(庚申,公元前2o41)。他是一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人,他不仅杀死了自己的师父,还杀死了他的义父后羿,夺取了有穷国的半壁江山。后来他又继续穷兵黩武,兴师灭掉了夏王朝,使夏王朝亡国四十年之久。但后来,在公元前1962年,姒少康复国大军先后攻克了寒浞的两大封国,收复了中原地区的大部。紧接着便进军攻打寒浞的老巢斟寻都城。此时寒浞已经年近八十岁,无力征战撕杀,只好躲在深宫里苟延残喘。他的部下见大势已去,为了给自己和家人留条活路,他们在夏军围城的时候突然反叛,杀入宫中,把寒浞从妃子的被窝里光着**拉出来,打开城门将他献给了姒少康。姒少康下令将他处以极刑,同时命令将寒浞一族斩尽杀绝。
姒少康(前19o8年~前1年)
在位21年。姒少康,姒相的遗腹子。姒少康时终于推翻了入主夏国四十多年的有穷氏政权,史称“少康中兴”。姒少康是一位有作为的国王,也是一位受人尊敬的明君。
姒杼(前1887年~前1871年)
在位17年。姒杼,少康的儿子。曾参加父亲领导的恢复夏国的战争,并立下许多战功。他明了甲和矛,并大举征伐东夷,取得胜利。
姒槐(前187o年~前1845年)
在位26年。姒槐,姒杼的儿子。他在位时社会经济有所展。
姒芒(前1844年---前1787年)
在位58年。姒芒,姒槐的儿子。他在位时,开始了延续数千年的沉祭(即将祭物沉入黄河企求河神的庇护)。
姒泄(前1786年~前1765年)
在位22年。姒泄,姒芒的儿子,他在位时,正式赐封九夷各部诸侯爵位。
姒不降(前1764年~前1746年)
在位19年。姒不降,姒泄的儿子。在位19年后,让位与其弟姒扃。
姒扃(前1745年~前1725年)
在位21年。姒扃,姒不降的弟弟。
姒廑(前1724年~前17o5年)
在位2o年。姒廑,姒扃的儿子。他在位时,夏国开始衰落。
姒孔甲(前17o4年~前1674年)
在位31年。姒孔甲,不降的儿子。司马迁说“帝孔甲立,好方鬼神,事淫
”,可见姒孔甲是一位胡作非为的残暴昏君。
姒皋(前1673年~前1671年)
在位3年。姒皋,姒孔甲的儿子。
姒(前167o年~前1652年)
在位19年。姒,姒皋的儿子。他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国进一步衰落。
桀帝(姒履癸,前1651年~前16oo年)
在位52年。桀,姒的儿子。是历史上有名的残暴之君。穷奢极欲,暴虐嗜杀,终于被商汤所灭,结束了长达近5oo年的夏王朝。又名癸、履癸,商汤把他谥号桀(凶猛的意思)。桀是夏朝第16代君主之子,在位52年。履癸文武双全,赤手可以把铁钩拉直,但荒淫无度,暴虐无道。生卒年不详。病死后继位,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在位52年,国亡,被放逐而饿死。
夏朝当在位时,各方诸侯已经不来朝贺了,夏王室内政不修,外患不断,阶级矛盾日趋尖锐。夏国进一步衰落。至桀时,延续了4oo多年的夏朝,更是德政衰败,民不聊生,危机四伏。但夏桀不思改革,骄奢自恣。据《竹书纪年》记载,他“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还从各地搜寻美女,藏于后宫,日夜与妺喜及宫女饮酒作乐。据说酒池修造得很大,可以航船,醉而溺死的事情时常生,荒唐无稽之事,常使妹喜欢笑不已。民众的生活则十分困苦,他们每年的收成难得温饱,更无兼年之食,每遇天灾则妻离子散。夏代臣民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意思是说,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一起灭亡。同时,四方的诸侯也多背叛,夏王朝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
他即位后的第三十三年,兵征伐有施氏,有施氏抵挡不住,进贡给他一个美女,名叫妺喜。桀十分宠爱妺喜,特地为她造了富丽堂皇的琼室、象廊、瑶台和玉床,这一切的负担都落在百姓的身上,人民痛苦异常,敢怒而不敢言。桀重用佞臣,排斥忠良,有个名叫赵梁的小人,专门投桀所好,教桀如何享乐,如何勒索,残害百姓,得到了桀的宠信。
桀即位后的第三十七年,东方商部落的领汤将一个德才兼备的贤人伊尹引见给桀。伊尹以唐尧、虞舜的仁政来劝说桀,希望桀体谅百姓的疾苦,用心治理天下。桀听不进去,伊尹只得离去。到了晚年,桀更加荒淫无度,竟命人造了一个大池,称为夜宫,他带着一大群男女杂处在池内,一个月不上朝。太史令终古哭着进谏,桀反而很不耐烦,斥责终古多管闲事,终古知夏桀已不可救药,就投奔了商汤。夏桀手下有个叫关龙逄的臣子,听到老百性的愤怒声音,便对桀进谏说:“天子谦恭而讲究信义,节俭又爱护贤才,天下才能安定,王朝才能稳固。哪今陛下奢侈无度,嗜杀成性,弄得百姓都盼望你早些灭亡。陛下已经失去了民心,只有赶快改正过错,才能挽回人心。”桀听了又怒骂关龙逄,最后更下令将他杀死。
夏桀认为他的统治永远不会灭亡。他说:“天上有太阳,正像我有百姓一样,太阳会灭亡吗?太阳灭亡,我才会灭亡。“他还召集所属各部领开会,准备动讨伐其他部落的战争。桀日益失去人心,弄得众叛亲离。
这时候,商部落在汤的领导下日益兴旺了起来。桀担心商汤会危及自己,就借故将他囚禁在夏台(今河南省禹县境内)。不久,汤设计使桀释放了自己。
后来,商汤在名相伊尹谋划下,起兵伐桀,汤先攻灭了桀的党羽韦国、顾国,击败了昆吾国,然后直逼夏的重镇鸣条(今山西运城市东北安邑镇)。桀得到消息,带兵赶到鸣条。两军交战,夏军将士原来就不愿为桀卖命,乘机纷纷逃散。夏桀制止不住,只得仓皇逃入城内。商军在后紧追,桀匆忙携带妺喜和珍宝,渡江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巢县)。后又被成汤追上俘获,放逐在此。长达5oo年的夏王朝结束。
注:夏代君王生卒年代久远不可考,且说法各异,此处是其中一家说法,仅作参考。
'编辑本段'
后裔
夏灭亡后,剩余势力主要留在中原活动,还有两支分别向南、北方向迁移。桀带着不少夏氏族人员从历山南迁至南巢,这便是南支。北支进入今蒙古平原,与当地诸族融合,这便是后人所称的匈奴。《史记·匈奴列传》载道“匈奴,其先祖夏后氏(即有夏氏)之苗裔也”。《括地谱》更详细地解道“其(即桀)子獯粥(另作獯鬻)妻桀之妻妾,避居北野,随畜移徒(即北原游牧民族国谓之匈奴”。
郭沫若、胡厚宣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战败后的夏。
夏桀灭后,商汤王封夏王室姒姓一支贵族于杞国,以奉祀宗庙祖先。“杞在商时,或封或绝”。周武王灭商为王之后,封大禹的后裔东楼公于杞地,延续杞国国祚,主管对禹的祭祀。在浙江绍兴会稽山禹陵村,夏禹姒姓后代世代为禹守陵至今。
'编辑本段'
重大事件
夏朝的建立及政治状态
禹死之后,为了争夺领袖的地位,启杀伯益继承禹位,又出兵打败有扈氏部落,启的统治得到各部落的正式承认,历史上称为“禹传子,家天下”。何谓“家天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