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卷十七)
诗评一则
杨衡诗云:“正是忆山时,复送归山客。”张籍云:“长因送人处,忆得别家时。”卢象《还家诗》云:“小弟更孩幼,归来不相识。”贺知章云:“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语益换而益佳,善脱胎者,宜参之。近时严坦叔《还家诗》亦有“旧时巷陌浑忘记,却问新移来住人”,颇得知章之遗意。(宋·范晞文《对床夜话》)
目录(共十九题,二十,断句一则)
唐禅社乐章
顺和
太和
肃和
雍和
寿和
福和
太和
晓
奉和御制春台望
望人家桃李花
送人之军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题袁氏别业
咏柳
采莲曲
回乡偶书二
答朝士
董孝子黯复仇
断句
【电子版贺知章诗全集】
唐禅社乐章
顺和
至哉含柔德,万物资以生。
常顺称厚载,流谦通变盈。
圣心事能察,增广陈厥诚。
黄祗俨如在,泰折俟咸亨。
太和
肃我成命,于昭黄祗。
裘冕而祀,陟降在斯。
五音克备,八变聿施。
缉熙肆靖,厥心匪离。
肃和
黄祗是祗,我其夙夜。
夤畏诚洁,匪遑宁舍。
礼以琮玉,荐厥茅藉。
念兹降康,胡宁克暇。
雍和
夙夜宥密,不敢宁宴。
五齐既陈,八音在县。
粢盛以洁,房俎斯荐。
惟德惟馨,尚兹克遍。
寿和
惟以明,有怀载殷。
乐盈而反,礼顺其禋。
立清以献,荐欲是亲。
穆不已,裒对斯臻。
福和
穆穆天子,告成岱宗。
大裘如濡,执珽有顒。
乐以平志,礼以和容。
帝临我,云胡肃邕。
太和
昭昭有唐,天俾万国。
列祖应命,四宗顺则。
申锡无疆,宗我同德。
曾孙继绪,享神配极。
注:以上七《旧唐书·音乐志》作“玄宗开元十三年禅社祭地祗乐章八”,署名“太常少卿贺知章作”。其中第八《灵具醉》为源乾曜所作,不录。
晓
江皋闻曙钟,轻栧理还牛
海潮夜约约,川露晨溶溶。
始见沙上鸟,犹埋云外峰。
故乡杳无际,明怀朋从。
唐文粹、唐诗纪事载此诗,并作绝句云:
故乡杳无际,
江皋闻曙钟。
始见沙上鸟,
犹埋云外峰。
奉和御制春台望
青阳布王道,玄览陶真性。
欣若天下春,高逾域中圣。
神皋类观赏,帝里如悬镜。
缭绕八川浮,苕嶢双阙映。
晓色遍昭阳,晴云卷建章。
华滋的皪丹青树,颢气氤氲金玉堂。
尚有灵蛇下鄜畤,还征瑞宝入陈仓。
自昔秦奢汉穷武,后庭万余宫百数。
旗回五丈殿千门,连绵南磴出西垣。
广画螓蛾夸窈窕,罗生玳瑁象昆仑。
乃眷天晴兴隐恤,古来土木良非一。
荆临章华赵丛台,何如尧阶将禹室。
层栏窈窕下龙舆,清管逶迤半绮疏。
听南风引鸾舞,长谣北极仰鹑居。
望人家桃李花
山源夜雨渡仙家,朝东园桃李花。
桃花红兮李花白,照灼城隅复南陌。
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
弃置千金轻不顾,踟蹰五马谢相逢。
徒言南国容华晚,遂叹西家飘落远。
的皪长奉明光殿,氛氲半入披香苑。
苑中珍木元自奇,黄金作叶白银枝。
千年万年不凋落,还将桃李更相宜。
桃李从来露井傍,成蹊结影矜艳阳。
莫道春花不可树,会持仙实荐君王。
送人之军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奉和圣制送张说上集贤学士赐宴赋得谟字
西学垂玄览,东堂圣谟。
天光烛武殿,时宰集鸿都。
枯朽沾皇泽,翾飞舞帝梧。
迹同游汗漫,荣是出泥涂。
三叹承汤鼎,千欢接舜壶。
微躯不可答,空欲咏依蒲。
奉和圣制送张说巡边
荒境尽怀忠,梯航已自通。
九攻虽不战,五月尚持戎。
遣戍征周牒,恢边重汉功。
选车命元宰,授律取文雄。
胄出天弧上,谋成帝幄中。
诏旗分夏物,专讨锡唐弓。
帐宿伊川右,钲传晋苑东。
饔人藉蕡实,乐正理丝桐。
歧陌涵余雨,离川照晚虹。
恭闻咏方叔,千载舞皇风。
钲传:一作钲吹。
题袁氏别业
主人不相识,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囊中自有钱。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采莲曲
稽山云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回乡偶书二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离家:一作离乡。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答朝士
鈒镂银盘盛蛤蜊,镜湖莼菜乱如丝。
乡曲近来佳此味,遮渠不道是吴儿。
董孝子黯复仇
十年心事苦,惟为复恩仇。
两意既已尽,碧山吾白头。
断句
落花真好些,一醉一回颠。
编辑本段'
贺知章《回乡偶书》赏析
回乡偶书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这诗运用对比的手法,含蓄地写出作者久居客地、重返故乡的无限感慨和欣慰。
诗的开头两句,作者置身于熟悉而又陌生的故乡。“少小离家老大回”,“少小”和“老大”对举,极概括又具体地说明了一“离”一“回”在时间上的间隔,离家时的少年英姿和回家时的老态龙钟,可以想像得出来,感慨悲伤和喜悦庆幸也尽在不言之中。“乡音无改鬓毛衰”,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故土的深情。“鬓毛衰”顶承上句,形象地写老大之态。“乡音无改”和“鬓毛衰”对举,倾吐对人生倏忽的慨叹和对故乡依恋的深情。尽管在空间上与家乡相隔千山万水,在时间上相隔半个世纪,但故乡仍牢牢地维系着他的感情。“鬓毛衰”是时间流逝的标志,“乡音无改”是依恋故乡的证据。然而“我不忘故乡,故乡可还认得我吗?”──这隐含的揣测,为后两句作了铺垫。
三、四句转折活脱:“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在这极富生活情趣的场景中,作者那百感交集的心情很难清。“相见不相识”是意料中的事;“笑问客从何处来”的问话是意料之外的事,但出自天真活泼的儿童口里,又是非常自然的问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久客他乡的作者听了,能引起什么感想呢?是老迈衰颓、反主为宾的悲哀,还是久别重逢、叶落归根的喜悦?说不清,但都包含在这句看似平淡的问话中。全诗就这样有问无答,悄然而止,只留下哀婉的余音不绝于耳。这真是含蓄风格的典型。
诗二十八个字中无一生僻字,不用一个典故,都是家常话。但并不无余,它寄寓着可以供人反复咀嚼,反复寻味,层层追索,层层补充的情致。6游说:“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从贺知章这诗里,我们可以领会“偶得”二字,有得之于生活,得之于心底的意思。
值得一提的是贺知章《回乡偶书》的第二七绝:“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销磨。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可以看作第一七绝的续篇,抒了“物是人非”的伤感之情,也写得清新自然,但与第一相比,就显太平直,太显露了。从这同一作者写同一题材的两诗中,我们能悟出“诗贵含蓄”的道理。
编辑本段'
笑话:
贺知章乞名
唐玄宗天宝初年,文名颇著的秘书监贺知章,上书朝廷,欲告老致仕归故乡吴中。玄宗李隆基,对他非常敬重,诸事待遇异于众人。
贺知章临行,与唐玄宗辞别,不由得老泪纵横。唐玄宗问他还有什么要求。知章说:“臣知章有一犬子,尚未有定名,若陛下赐名,实老臣归乡之荣也。”玄宗说:“信乃道之核心,孚者,信也。卿之子宜名为孚。”知章拜谢受命。
时间长了,知章不觉大悟,自忖道:“皇上太取笑我啦。我是吴地人,‘孚’字乃是‘爪’字下面加上‘子’字。他为我儿取名‘孚’,岂不是称我儿爪子吗?”
编辑本段'
现存景点:
绍兴贺知章秘监祠
贺知章秘监祠(贺秘监祠),俗称湖亭庙。
相传宋绍兴十四年(公元1144年),郡守莫将在贺知章读书的故地重建“逸老堂”,以祀贺知章和李白。乾道五年(公元9年),太守张津重修。宝庆三年(公元1227年),太守胡矩重新进行维修。元至元年间(公元1335-134o年),逸老堂和涵虚馆合并,改设水马站,分为南北二馆,贺秘监祠被废址。至正十九年(公元1395年),浙江分省命理问邱修馆舍,得知章像于芜秽中,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