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要是长脑子的人,都会懂得知道,强硬、强大而且与清国同文同种的大唐,不可能对清国没有觊觎之心。那种在海外建了个什么国家,反过头来去求朝廷敕封的案例不是不存在,但是那些国家几乎称不上国家,实力很弱,而且领导者也不是精英群体,受文化教育水平很低。那种掌握一大堆金手指优势,在海外单开副本狂刷声望和装备,结果居然不回到故土去衣锦还乡的,大概只能出现在某个神奇位面的网络小说之中。
大唐已经强大成这个样子了,让欧洲人裤子湿乎乎的,要是再一口把中国吃下肚,嘿嘿,那已经不是干得欧洲国家不要不要的了,等着大伙儿以后管地球叫唐星吧。
英国是这个时代,除大唐外最有野心的国家了,但英国国内精英界也弥漫着悲观气氛,认为英国可能永远无法超越大唐,成为全球性的日不落帝国。但是英国也是有一群脑子很清楚的政治家的,也许小威廉皮特和乔治三世更在意法国大革命和欧洲战争,但是也有很多人能看到更大的场景。
历史有着惊人相似之处的,在二十世纪末,白头鹰迎来自己的一超独霸时代后,某兔国开始大唱多极化格局,因为对兔国来说,多极化就是削弱一超独霸,鹰酱就能被制衡,就会给自己带来更好的国际空间和环境。此时本位面的英国也有同样的心思,宁愿看全世界纷纷乱乱,自己也不是老大,但是绝对不能让大唐舒舒服服地当老大。
那么,削弱唐国就是英国除欧洲平衡战略之外,全球外交政治关系中的指导主轴。
而削弱大唐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削弱一个国家可以说很多途径的。最简单的,战争能够明显地削弱一个国家,被拖入战争或者战争失败的国家,国力大损是最正常的现象;经济制裁是另一种削弱方式,在没有物质基础的情况下,一个国家将会面临重大危机,国内的不满也会滋生和爆发;文化削弱,当然这种手段比较高端,此时的英国人还不太会玩,当年和平演变艹死了毛熊和东欧小弟们,后来有无数的第三世界国家和地区又倒在了颜色革命的血泊中。当然失去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核心文化,造成精神领域的紊乱或者偏移,这个政治存在体基本就完蛋了。自己改教科书想当人家的奴隶,数祖忘典,扭曲公理正义只剩虚妄和躁狂,离灭亡只有那么一指甲盖的距离了。
以上三个大而化之的手段,英国人都玩不转。打仗打不过,经济和技术上还得靠人家。所以,还是得就事论事,寻找合适的突破点。
然后,一部分英国人机智了,他们找到了一个最佳的突破点,那就是清国。
这是大唐绝对无法放弃的一块肥肉,几乎可以说是宿命式的一步绝对会迈出来。而英国人需要做的,就是在这只巨大的脚落下来之前,将落脚的位置挖成一个大坑。即便大唐是一个英国必须仰视的巨人,随便一巴掌就能把英国扇飞,智齿也能给打掉。可是,一旦巨人掉坑里,那么就有可能受伤,爬上来的时候也会很费力,而只要英国有些力道,就可以联络一群小伙伴,狂揍这个巨人,运气最佳的时候,可能把巨人直接摁死在坑里。
对的,英国人需要绝佳的运气,马戛尔尼也这么认为,这是极小的成功概率,但是一旦成功,那么英国就发达了。
历史上,英国的发家过程几乎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挫折,就跟开挂一样顺风顺水,成就一番霸业。实际明治之后的日本直到大正之后群体性脑残之前,也是挂逼一类有幸运光环加持的国家。那时候的中国基本上就是身上套着龙套模板,专门给人送经验值和装备的角色了。
严格意义来说,马戛尔尼将要做的事情并不是赌国运,因为英国人会不遗余力去做这件事,任何国家在战略选择的时候,都不可能面对绝对的100%概率,英国人比日本人略强的地方在于,他们赌博的时候还清醒,赌博的理由也很理性。而不是“反正早晚要打不如就打吧”这样逻辑充满一股神奇芬芳的理由。
马戛尔尼对巴罗说道:“……一旦我们的计划真的成功,清国变成了唐国的泥潭,两国陷入了持久的战争之中,或者唐国根本无法有效统治这片土地,那么唐国将不得不持续性地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资源,将他们变得越来越弱,而同时他们也会无力顾及其他的事情,更无心去顾及我们。这个时期内我们就会全力的去发展技术和国力,占领更多的殖民地,或者去拉拢更多的盟友,在一个恰当的时机,用最可怕的力量去攻击大唐,瓦解这个让我们产生阴影的国家。”
明显巴罗就是一个比较悲观的人,他点头道:“希望如此,不过首先我们还是需要说服这位皇帝陛下才行,而且还要是,秘密地。”
第669章 真正图谋(下)
不仅仅是马戛尔尼等人对这次出访清国抱有极大的希望,当嘉庆在听闻英国高级别外交团队来访之后,也兴致勃勃。可以说,整个大清国现在最核心的外交关系是围绕着大唐展开的,清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途径也是通过大唐的。由于大唐在东亚地区(指地理意义上的东亚、东北亚和东南亚)的扩张行动,清国大量的藩属国已经成为大唐的海外领。现在勉强还能称得上是属国的也仅剩下一个朝鲜了,然而就算这样,大唐也对朝鲜完成了大渗透。多年以前,唐人就比照着当年跟清国签的条款,跟朝鲜也签了一遍,甚至还获得了在济州岛修建军事基地和进行军事驻扎的权利。
在这样的时候,一个欧洲国家主动来联络感情,对嘉庆来说意义上格外重大的。纵横学可是在中国传承了两千年的东西,嘉庆也早想联络一些势力,联手对付大唐。就算不是明面上的,暗地里给大唐添堵也是可以的。
他的视听也不是完全闭塞,唐人的到来实际上也带来了许多资讯。嘉庆也知道,唐人曾经在北美击败过英国,帮助英国的一个殖民地独立,还从英国人手中A走了一大片土地。虽然现在唐英两国是还算友好的,但是嘉庆很直观地就认为,两国存在着严重的不信任以及敌对。
马戛尔尼的觐见是十分官样化的东西,乏善可陈。马戛尔尼送上了一些不起眼的礼品,然后嘉庆又回赠一些值钱的玩意。马戛尔尼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机会跟这位清国皇帝进行深入会谈,他能够感觉到对方的眼神中同样存在着热切。可是无论是正式的朝会,还是国宴,都不是说话的场合。
终于,在马戛尔尼觐见嘉庆的第三天,嘉庆邀请马戛尔尼入宫。当马戛尔尼来到了上书房,以为终于能够跟嘉庆长谈的时候,嘉庆却对他使了一个眼色,然后开口道:“贵使,不如陪朕在御花园走走吧,让贵使也瞧瞧我宫中气象。”
马戛尔尼曾苦练中文,与嘉庆的对话并不需要翻译,他似乎明白了什么,然后低头应是。
两人来到御花园中,嘉庆随手让几个太监离得远了一些,并且站在花丛幽径中,四周也没有什么人。嘉庆并不会向马戛尔尼解释什么的,一年多前,他失手打翻了一支平时不怎么会动的花瓶,发现了里面藏着一个什么奇怪的东西。他并不知道这玩意究竟是做什么用的,但是仍旧恐惧,嘉庆在宫中大发雷霆,并且要求彻查,可是并没有查出什么结果来。几天后,嘉庆又在自己的寝宫发现了相同的东西,而那里他明明让自己的奴才们去找了。
冰冷的气息包围了嘉庆,这让他相当恐惧。他知道那东西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一瞧就像是什么机械造物,而世界上最擅长机械造物的无疑就是唐人,也许唐人正在利用什么他不知道的手段监视着他的一举一动。更令他恐惧的是,那些太监们居然被唐人渗透成了这个样子。他无法想象,现在只是去设置一些奇怪的东西,如果是未来有人下毒或者暗杀,那该如何是好。惊恐的嘉庆想要打杀了那些太监,可是遭到了宫廷内侍官的反对。
宫廷内侍官这个职位也出现在京师事变后,新政的举措之一。国事内阁处理,而即便是紫禁城的事情,唐人也逼着嘉庆认下了,他不能完全决定,宫廷内侍官有建议和反对的可能。现任的宫廷内侍官已经是他登基以后的第四任了,甚至是他自己选择的人选,但是他仍旧想不到,这个家伙居然敢反对自己。说没有正当理由,不能滥杀宫中宦官。
这之后的嘉庆几乎绝望,他甚至没有想到,自己身边他都维护不住了。他下令辞退那个宫廷内侍官,这是他所能做到的事情,然后他又任命了一个新的宫廷内侍官,只是人选仍旧是他跟内阁联合决定的。他命令这个新内侍官再次清扫皇宫,但是内侍官给出的答案是,宫里什么多余的东西都没有。
以前的嘉庆,对于自己的权柄和地位有着无尽的幻想,可是在这件事情之后,嘉庆彻底知道,自己一直生活在一个甜美的梦中。也许他确实是皇帝,拥有着巨大的权力,但是他却不像自己想象中那么全知全能、至尊无双。
嘉庆能够肯定,上书房里有猫腻,所以他下意识就不想在御书房中跟马戛尔尼交谈,所以他选择了把马戛尔尼叫到御花园中,并且支开太监们,最起码获得一个可以说话的机会。
他不会把顾虑告诉马戛尔尼,因为这太丢脸了。
两人不咸不淡地寒暄了半晌,甚至马戛尔尼还卖弄了自己的汉学功底,作了一首拍马屁的诗。嘉庆这时候有意地在引导话题,叹道:“想不到贵使能文擅诗,学问令人敬佩。比起贵使,那些自诩华夏之民的唐人,却没几个懂得这些的,简直是丢老祖宗的脸。”
他这话自然是放屁一样,大唐也是存在着不少国学好手,比他和他那个蹩脚老子的水平高得多。学习传统文学,更是大唐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一环。而且更重要的是,创造诗文的老祖宗是汉人的老祖宗,他一个野猪皮完全是往脸上贴金。
另一边马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