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1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明治、大正、裕仁这三个时代的日本社会,是发展的非常畸形的社会。
  不过既然说起了旧日本有多么变态,自然也得说说他们的优点,很多人也许会说什么军队,武士道精神或者工业发展的比较好之类的,但是那都是次要,近代日本最值得称道的不是军队不是工厂,而是教育。
  在近代日本的教育制度里,只要你够聪明,够努力,不犯傻的话,不管你的出身如何但是大多能够出人头地,而且非常有意思的是近代日本的权贵大部分都是寒士出身,两所帝大的那些学子们十有八九都是苦哈哈出身的!
  简而言之,旧帝国时代的日本社会,就是一个国强民穷的典型社会,国家强到可以和西方列强硬抗,坐拥世界第三的强大海军,但是国民劳作终年却不能果腹,哪怕是没病没灾也得把女儿买到妓院去。
  如此强国,不要也罢!
  这个时代的中国呢,虽然不少人还坐着天朝第一的美梦,但是距离强国这个词汇早已经十万八千里了,对外战争除了打赢法国外,其他的打一场输一场,就别提有多悲剧了。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清末国弱的同时,民生却是不算苦!
  清末普通民众的生活虽然谈不上小康之家,但也勉强能果腹,如果抛开所谓的民族、国家这些概念,只是单纯的从当代的普通小民的角度去看代清末,觉得有多么好自然是扯淡的,但是也不算坏,至少没有大规模的战乱,没有大规模的天灾人祸,勉勉强强还能活得下去,不至于有十室九空,饿殍三千里之类的事情。
  从普通小民的角度去看待清末,那么就会发现其实清末也不赖,反正2014年的屁民们绝不会比清末的苦哈哈们拥有更多的幸福感,大家半斤八两除了能活着就不能获得更多的。
  哦,对了,如果站在键盘政治家的角度去看待,其实清末还有一桩好处,那就是还可以一边搂着小凤仙一边办个报纸批判下光绪慈禧什么的,好歹能过一把匹夫有责的瘾头不是,要是觉得这还不够爽而且觉得自己不会成为革命先烈的话,还可以能跑去跟孙文混玩革命!
  但是你要是站在社会精英的角度去看待清末,那简直是糟糕的不能再糟糕了,瞧瞧那些丧权辱国的条约,看看赔的那些银子,看看割让的那些土地,足以让任何受过国家和民族熏陶的炎黄子孙为之哀嚎,昔日汉唐风采的炎黄子孙竟然沦落到今天这个地步,无数祖宗先贤估计是恨不得从坟墓里跳出来破口大骂了!
  庚子改革后的清末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时代,三言两句说不清,大体上可以认为这个时代在是士子心中已经有亡国灭族之危;对于不甘心泯灭于众生之间的阴谋家来说,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
  但是在寻常小民心中,这是一个勉强还能活得下去的年代,加上新政改革后小日子也能够过的比以前更好了,所以1901年到1911年这短暂十年里不说太平盛世但是也可以算得上是平稳,在乱世不如狗这五个字面前,稳定就是幸福!
  至于国家和民族,那是什么东西?能吃吗?能穿吗?能住吗?
  清末,它就是这样一个充满了愚昧和落后,但是同样又充满了希望的时代!
  所以这个时代和让人几乎要绝望,改无可改的直想推翻所有东西的明末相比,清末还保持着一定的希望。
  但是国家是国家,民族是民族,政府是政府,政党是政党,SO,国家和民族有希望,不代表清廷这个政府还有希望!
  如果庚子年后的中国、华夏民族还有一丝希望的话,那么满清朝廷肯定是没救了……


第135章 阵前反叛
  尽管张作霖知道自己很难挡住孔眺北大军的征讨,但是他认为前来新民的北洋新军不过两千多,而自己手下拥有一千三百多人,而且大多数都是在刀口上舔血多年的悍匪,面对新军的两千多人他认为只要自己谨慎用兵,哪怕不能获得大规模的胜利,但是应该也能够打个半斤八两,从而让孔眺北以及赵东云看到自己的战力所在,并提出优厚条件来招抚。
  但是他没有想到的是两者的差距不仅仅在数量上,更是在质量上!
  他早就听过北洋新军能打了,但是依旧没有想到自己麾下四百多人发动的那场反击战,竟然连对面的皮都没摸着就已经完蛋了。
  不但死伤大半,而且王立有为首的一哨人马更是因为冲的太前,连撤退的机会都没有最后被包围歼灭,这个时候的他还不知道王立有在阵前已经投降当了俘虏呢。
  他更不知道已经有人偷偷带了王立有的信去找上了张作相以及其他几个土匪头领!
  张作相放下手中的书信,和他王立有相交多年自然认得出来这是王立有的笔迹,放下书信的他抬头看了眼前的这个身穿马褂的年轻人:“哼,虽然自古有着两军交战不斩来使的前例,但是你就不怕我真杀了!”
  那年轻人却是对张作相的恐吓不以为意:“死我自然是怕的,不过张哨官要是舍得自己和你手下的近三百兄弟陪我一起死,我倒是也不冤了!”
  听着此人狂妄的话,张作相脸色瞬间就是拉了下来:“就算贵军能打,我等打不过难道还不会转进北上吗!想要留下我等数百性命,让你们整个第三镇来还差不多!”
  听着张作相的话,年轻使者却是继续哈哈一笑:“在广宗,我家统领统帅千人平叛,数月间剿杀两千余人,俘者近万。年初至今多次剿匪作战,亡命于我军之下的悍匪不下过两千,俘者达三千之众。昨日一战,我军主力未出就已击溃贵军四百余,当场斩杀百余人,俘者过百!”
  数了一遍自家第三镇的战绩后,年轻使者继续看着张作相道:“难道张哨官认为你自己可以在我大军碾压之下得以存活?至于逃,我军华帮统麾下两千骑就在外围游走,你们有自信逃得掉吗?”
  这话一字一句都是让张作相听的心惊胆颤,听着赵东云麾下军队的战绩,就会发现别看赵东云似乎没有打过什么正八儿经的仗,但是死在赵东云手下的人是绝对不少的。
  也许王英楷,冯国璋,王士珍他们是纯粹依靠资历和才华爬上来的,但是赵东云在却是没有足够资历的,他依靠的是才华和战功。
  平定广宗民变和锦州剿匪这两件事也许放在历史长河里不算什么,但是谁都无法否认赵东云率领麾下军队前后已经杀了好几千人。
  看见张作相的脸色数遍,年轻使者继续道:“然我军要灭尔等虽然轻松之极,但是也需要消耗些许弹药,为节省弹药故,我家统带也不介意继续保你一个官身!”
  张作相听到这些话脸色就更尴尬了,人家说接受他的投降不是说怕打不过或者伤亡大,仅仅是为了节省弹药而已……
  而且这还真的是主要原因之一,这打仗消耗的弹药可不少,尤其是进行炮击的时候,那可是无数白花花的银子往里砸啊,这对于家小业小的第三镇而言自然是能省就省,犯不着打一个土匪就消耗好几千发炮弹不是……
  见张作相似乎还不愿意正面回答,年轻的使者再一次道:“还有我可以告诉张哨官,这是最后一个机会了,只要张哨官愿意率军来投,那么我家统带至少可以保你一个副军校的前程。如果错过了今天,将来哪怕张哨官阵前投诚,也是不可能有这种优待了!”
  张作相这个时候终于是开口了:“如果我带人过去,是否能和吕管带那样继续带兵?”
  使者心中暗自鄙夷:你觉得你的部队在过半伤亡的情况下还能继续作战吗?也不看看你自己是什么货色,如果不是为了节省几万两银子的弹药钱,那里还会接受你们的投诚啊,早打过来了!
  吕双枪投降后还受到重用,这是一件极为特殊的例子,此人带兵打仗的战术虽然不算多么厉害,但是人家的人格魅力简直就是军神级别的,鼓舞部队士气的能力在第三镇数百名大小军官里头都算是妖孽级别的,要不然他一投诚土匪出身的人还想做到骑兵营的管带?而且还是在赵东云手下的锦州巡防营,那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使者很干脆的道:“不能!”
  拒绝了人家自然得给人家点希望:“我们可以安排你到镇本部或协本部任文职,如果你想要继续领兵,那么你可以选择去我第三镇随营学堂进学,毕业后成绩优异自然能被排遣到部队任实职!”
  张作相听到这里,仔细考虑了一分多钟后终于道:“既然如此,那么我张某人这条命就卖给赵大人了!”
  那年轻使者听罢当即笑了起来:“欢迎张兄加入我第三镇!”
  张作相也是哈哈笑道:“以后还请龚兄多多帮衬了!”
  “好说好说,张兄先去随营学堂那边的速成班待半年,再出来我们也就是同僚了!”
  张作相也是呵呵笑着,已经是想着自己能够摆脱土匪的身份而且还能够去第三镇的随营学堂进修的话,估计以后也就不用和现在这样提心吊胆了。
  说实话,这个待遇已经是很多人想要都没有的了,第三镇的文职军官虽然不领兵,但是如果做的出色权势也是极大的,比如第三镇的那几个镇本部机构的总办们,还不都是文职军官啊,但是林永权、赵东平他们的权势谁又敢小瞧了。
  至于第三镇的随营学堂,它虽然不算正式军校,但是在北洋体系甚至在北中国里名声都不算小,因为它里头的进修班是北洋体系里唯一一个能够提供高级军官进修的地方。
  普通人可想进都进不去呢,寻常学子要想报考该学堂,得先到第三镇报名参军,然后才能以第三镇现役军人的身份去报考该学堂,而且去的只能是速成班,至于进修班旨在培养高级军官,只能是现役军官才能够报考,而且一般都是兼职学习,并不对士兵以及寻常学子招生!
  张作相投诚了,而且还是带着他手下的近三百人马在阵前直接反叛的,在次日孔眺北率领部队发起攻势的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