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王英楷还是没说完的样子,心中略急的段祺瑞道:“还有什么一起说了,并吞吞吐吐的!”
王英楷这个时候深吸了一口气:“朝廷准备把我北洋七镇全数收归陆军部所辖!”说罢看向赵东云道:“如果不出意外,朝廷已经决意派遣赵尔巽就任东三省总督,全军处理东三省建省事宜以及军民事务!”
赵东云虽然对以上这些消息早就略有耳闻,但是听王英楷如今亲口证实后,依旧是心胸难以平复,好半天后他面露阴沉之色:“他们这是要把我们往死路上逼!”
这些事情并不是偶尔的,而是一连串接着来,朝廷那边先是利用瞿鸿禨,把袁世凯和庆亲王的新官制给坑了,把北洋派系的头号文官徐世昌给一脚踢出了军机处,让北洋失去了中枢话语权。
紧接着瞿鸿禨利用北洋在中枢无人的优势,和一群天天想着防范袁世凯的满清贵族们合作,直接把北洋把控的练兵处和兵部以及太仆寺合并,继而成立由铁良担任尚书的陆军部。
再到现在重新启用岑春煊,明升暗降调袁世凯担任户部尚书!
而更绝的则是收拢北洋七镇的军权,如果再调赵尔巽担任东三省总督的话,那么就可以宣告北洋七镇和奉天两镇就会被朝廷所掌控,届时北洋人努力了十多年的成果就会化为泡影。
估计短时间内包括袁世凯、赵东云以及王英楷、段祺瑞在内的北洋核心大佬都会相继被调离要职,到时候众人要么是忍辱负重谋图东山再起,要么是称病归乡。
总之是没有什么好下场!
在场四个人里头,赵东云还好,毕竟他知道一些历史大势,虽然他想不起来清末有什么政治斗争,袁世凯是赢还是失败,但是他却是知道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之后就当上了总统的,也就是说就算历史按照原来走下去,那么袁世凯也是能够登上总统的。
但问题是,赵东云知道不用多久慈禧和光绪都会死,不用几年辛亥革命就会爆发,但是别人不知道啊!
按照目前的局势来说,如果任由朝廷打压的话,北洋体系全军覆没都是可能的!
而且还有让赵东云非常担心的一点就是,现在和原先的历史已经大大不同了,北洋六镇变成了北洋七镇不说,而且自己还弄出了一个奉天常备军来,就连边上的日俄战争都从1905年打到了1906年。
在历史已经被改变的情况下,说实话赵东云可不敢保证历史一定就会按照原先的进程继续走下去。
众人沉默了小半天后,吴凤岭道:“难道大人就没有其他指示了吗?”
这不管是采用政治手段对抗朝廷打压,还是说暂时服从朝廷忍辱负重,又或者干脆是起兵造反,这总得有一个路子吧!
王英楷道:“大人在我来之前已经进京,我相信不用几天大人就能够做出抉择。不过我需要告诉诸位的是,如今我们北洋面临着空前危机,正是需要大家伙一起通力合作的时候,以前的那些小心思都要暂时先收起来!”
不愧是当代北洋里威望仅次于袁世凯的大佬,在这四个人里头,除了他外,就连段祺瑞也是不敢公然对旁人这么说的,至于赵东云和吴凤岭就更加没有资格了。
说罢后,王英楷就是把目光扫向了赵东云等人,当即段祺瑞冷哼一声:“哼,这些不用你说我们都知道!”
赵东云也是立即答道:“如今局势危急,自然是以大局为重!”
吴凤岭也道:“这个是自然的!”
王英楷点点头:“如此就好!”
说罢,他却是从口袋里拿出了一纸书信,然后放到桌子上:“这是大人的亲笔信,你们看看!”
虽然对王英楷这个时候才拿出袁世凯的亲笔信有些奇怪,不过赵东云等人还是仔细看了起来,片刻后,最后一个看信的吴凤岭放下手中的书信,然后面露喜色:“这有临时军费自然是好的,不过这个数字恐怕不太够吧!”
王英楷却是道:“如今我北洋这边财政困难,如今能够拿出来三百万两当备用已经是不少了,一旦有事,也勉强可以让我们北洋七镇支撑一两个月了!”
赵东云却是皱眉:“三百万估计也就打个底,但是我们北洋也不止这么七个镇啊,其他部队总得花销吧!”
1906年统一全国新军番号后的,北洋常备军六镇沿用陆军第一镇到第六镇的番号,京旗常备军改为陆军第七镇,这七个镇算得上是正宗北洋嫡系,当然了北洋体系除了以上七个镇的嫡系部队外,还拥有部分旁系部队。
除了之前刘永庆在江北提督任上编练的江北混成协,最为外人所道的就是奉天两镇了,奉天两镇虽然说是今年才正式成镇,但实际上编练的时间可以追溯到1903年的锦州巡防营和奉天巡防营,而大规模发展时期则是赵东云就任盛京将军之后,这两个巡防营被改编为奉天常备军所辖的两个混成协。
更加关键的是这两个镇乃是目前国内除了北洋七镇外,少数几支完全按照新军编制编练的地方新军,不但人员满编而且也是重武器齐全,地方省份编练的新军除了奉天常备军军,也就湖北新军还看得过去,但是也远远不如奉天常备军那么正规。
在外人眼里,这个奉天常备军两镇实际上就是北洋军了。
袁世凯信上说是给三百万充当临时经费,用于构筑辽西防线云云,但是就是准备预防不测的,一旦有事就是北洋军的临时战费。
不过钱这事也不太好说,反正现在一切都还没定下来,袁世凯那边没给准信,他们这些手下将领也只能是继续等下去,不过段祺瑞却是开口道:“为了预防不测,我觉得还是要把军内的一些人给请出去,嗯,比如说第七镇的凤山,有他在的话这第七镇变数太大。”
此时王英楷看向了赵东云:“曹锟和何宗莲那边你怎么看?能不能在关键时刻稳住第七镇?”
王英楷之所以这么问赵东云,那是因为第七镇的第十三协统领曹锟、第十四协统领何宗莲都是和赵东云交情匪浅,尤其是曹锟更是公认的苏系将领,而何宗莲也是和赵东云关系相当不错。
赵东云道:“他们两个人的能力我还是放心的,要稳住第七镇问题不大!”
王英楷听罢点了点头,随即道:“这样的话,我们这七镇应该问题是不大的了,嗯,还有子杨你的奉天两个镇,加起来就是九个镇,我倒是要看看朝廷有谁敢对我们动手!”
第177章 榆关密议(二)
1906年的北洋势力虽然遭到了来自朝野上下的严重挤压,但是核心的军权依旧没有丢失,反而是掌控的更加严密了。
现有的北洋七个镇中,除了原来的京旗常备军,现在的陆军第七镇的统制凤山是满人外,其他的六镇统制清一色是北洋体系的高层将领,第一镇统制依旧是王英楷,第二镇统制是近两年爬起来的吴凤岭,第三镇统制目前还是由赵东云,第四镇统制则是段祺瑞,第五镇统制乃是张怀芝,第六镇统制是王士珍。
除了最顶尖的一镇统制外,还有属于高层的协统、标统绝大部分也都是北洋嫡系军官。
就连名义上属于旗人掌管的第七镇,实际上除了凤山这个统制是满人外,其他的中高层军官大多也是北洋将领,嗯,比如说和赵东云交情匪浅的曹锟、何宗莲就在这个第七镇分别担任第十三协和第十四协统领。
在这些北洋大佬和嫡系军官里头,虽然一致对外上算是北洋一个整体,但是也细分为好几个派系。其中王英楷、张怀芝是穿同一条裤子的,乃是北洋内部派系里威望和实力最强大的一个派系,手握陆军第一镇、陆军第五镇。
早些年段祺瑞和赵东云也算得上一派,不过段赵分裂后也就各自成一派,段祺瑞以陆军第四镇为家底,此外段祺瑞之前和刘永庆关系密切,因此远在南边的江北混成协实际上也可以算成是段祺瑞这一派系的,不过现在江北被荫昌所掌控,这江北混成协自然是指望不上了。此外段祺瑞门生较多,在第二镇、第五镇乃至第六镇都是有段祺瑞安插的人,所以别以为段祺瑞只有一个第四镇就弱多少了,其实不然。
赵东云则是陆军第三镇为核心,不过最近奉天两镇编成后,赵东云手下掌控三镇兵力,乃是当今北洋体系里兵力最为雄厚的一派,不过他的资历和威望却是远不如王英楷和段祺瑞两人。
剩下的王士珍、吴凤岭算是中立派,不怎么参与到其他几家的派系之争,也没有和王英楷、段祺瑞、赵东云三人这样到处拉拢人,他们只效忠于袁世凯。
这样仔细一分析的话那么就会发现,当代北洋主要是由王英楷一派,段祺瑞一派,赵东云一派以及其他的中立派所构成。
说了这些人,诸君可能会问,冯国璋那里去了?
冯国璋这几年混的很悲剧,不但没捞到一个统制的位置,而且主持的军事教育和军制改革等事务也是被赵东云和段祺瑞抢去了大量风头,导致这些年来存在感越来越弱,以至于连吴凤岭、张怀芝这两个人都上位了,冯国璋依旧没能捞到一镇统制的位置,进而建立自己的势力根基。
如今的冯国璋也就只能依靠手底下的各种军校来编制自己的关系网了,试图依靠大量的门生来曲线救国,而这个方法效果也不算差。
如今的冯国璋虽然在北洋第一梯队里没啥存在感了,但是在威望上依旧不是那些第二梯队的将领可以比较的,甚至吴凤岭和张怀芝在威望上也不能和他比较,他悲剧就悲剧在没有实权,空有威望转化不了势力了。
除了冯国璋这个悲催外,其他的几个大佬或多或少都掌控着实权部队,加起来北洋整个体系嫡系就有七个镇,可战的旁系还有奉天两镇、江北一协,总兵力接近十五万。
清廷想要打压并消灭拥军十五万的北洋派系,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然而很多事情却不能用简单的数字去衡量的,要不然的话大家也不用勾心斗角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