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赵东云点了点头:“让他进来吧,还有等会把工商部送来的唐山工业区的计划书也拿进来!”
进来的二等秘书朱朝林当即退了出去,离开赵东云的办公室后,他当即走到旁边的一个侯客室里,抬脚进去后就可以看见,此时侯客室里坐了四个人。
除了财政部总长周学熙,一个是农林部总长陈振先,而剩下的两个都是穿着军装,其一年纪较大的乃是余元勤,此人去年底刚就任第五混成旅旅长,年初的授衔仪式上被授予少将加中将衔。还有一个略微年轻一些的则是前任第十师参谋长,现任第二十九旅旅长薛一平少将。
这几人看见朱朝林进来后,他们的目光很自然都是略微抬起落在了这个朱朝林身上,并且先后抱以微笑。
他们身为苏系的军政高层,自然不会说随便对什么人都抱以微笑的,要是寻常的秘书处二等秘书,他们也不会主动示好。
只是这个朱朝林不是寻常的二等秘书,他乃是秘书处总务科的副科长!
前文说过,总统府秘书处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机构,内设诸多科室,包括总务科、内务一科、内务二科、机要科、外事科、参事科、资政科、统计科以及侍从室,这些科室除了内务一科和外事科略微影响不大外,其他几个科室可都是重要之极的科室,侍从室负责赵东云以及家人的贴身安保事务,机要科乃是负责情报事务,内务二科负责国内事务,参事科负责军事事务,资政科负责工商民政事务,统计科负责财政事务。
而总务科呢,这个科室并没有说具体负责某一方面的军政事务,但是总务科里的二等秘书却是担任着赵东云的随行秘书一职,要是贬低了说就是给赵东云拎包端茶的角色,但是要往抬高了说,那么这总务科的那几个二等秘书却都是天天跟在赵东云的随行人员,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总务科也是秘书处诸多科室里,唯一同时拥有六名副科长二等秘书的科室,其总务科科长由赵东云亲自邀请的前清法政尚书戴鸿慈担任。
戴鸿慈在1906年前清灭亡后,和很多前清高官政要们一样并没有就此退出政坛,就连鹿传霖、林绍年等这两个前军机大臣都陆续留任在王英楷时代的第一届内阁,赵东云时代的第二届内阁任职,其他的很多政要同样活跃在北方共和政府政坛或者南方联邦帝国政坛里。
戴鸿慈在前清时代曾为“五大臣出洋”的其中之一,回国后力主各种革新,那是前清传统官僚里头政治态度比较开明的一人。前清灭亡前夕为礼部尚书,王英楷时代虽然受命为总统府顾问,不过没有担任要职,赵东云入住京师后,经过林绍年等人的举荐,最后被赵东云亲自邀请进入总统府秘书处任职一等秘书。
总统府秘书处的一等秘书满打满算才四个人而已,加上秘书处权势极大,外人大多尊称秘书处的一等秘书为枢密,算得上北洋共和政府版本的前清军机处大臣或者前明的内阁成员了。
所以虽然只是挂着一个一等秘书这个听上去不怎么样的头衔,远远没有内阁总长听起来那么威风,但实际权势并不小,人前人后外人都得尊称他一声“戴枢密”,倒也不算辱没了他前清礼部尚书的身份。
戴鸿慈虽然监管总务科,不过他身为四位一等秘书之一,日常公务实际上是非常繁重的,所以总务科的日常工作都是由那几个二等秘书分担。
由此可见,朱朝林这个总务科副科长,二等秘书,虽然职务听上去不咋滴,但却是秘书处排位前十的二等秘书之一,和内阁的那些次长,司长们比起来也是不弱多少,而基于他常年跟随赵东云身边处理事务,在外人眼中的重要性又是上了一个台阶。
所以哪怕是周学熙和陈振先这两个内阁总长,也是不好摆着什么脸色,而是面露微笑。
朱朝林虽然年轻,但是能够在人才济济的秘书处冒头,在秘书处里数十个二等秘书中脱颖而出成为赵东云的六位随行秘书之一,自然也是有着他的过人之处。
他不仅仅是中国早期的留日学生,毕业于日本庆应大学法科,回国后就是先是在直隶任职,然后赵东云担任盛京将军期间,招揽了他前往奉天,先是在司法机构任职,后来调任秘书处任职三等秘书,入关前夕升任二等秘书任职总务科副科长,成为赵东云的随行秘书之一。
他能够成为赵东云的随行秘书,最为重要的并不是他的学历和任职履历,而是他叫擅长为人处事,察言观色的本事相当不错。如果没有这份本事,可是很难在秘书处闯出什么大名头来的,为什么?
因为秘书处里人才济济啊!
秘书处里大体上有三种人,一种是前清时代翰林出身的传统文官,戴鸿慈就是其中的典型,这一批人在最近一年来进入秘书处的相当多。第二种就是早年跟随赵东云发迹的幕僚,比如杨德彪、袁金恺,这批人数量不多,不过四位一等秘书里头就占据了三个,乃是当代秘书处一等秘书、二等秘书以及三等秘书的主要构成。第三种就是留学出身的年轻人了,这些人数量是最多的,但是大多年轻、工作不久,基本上都是三等秘书、甚至四等秘书里混着呢。
但是不管说,秘书处里的这些秘书处的整体素质之高,其实是要超过内阁里诸多科员、处长们的。
要想在这样的秘书处混出头来,难度自然不小!
朱朝林很显然就是秘书处里诸多秘书里的佼佼者了,所以他一进来后就是满脸和气,然后上前道:“让诸位久候了!”
然后又是转身对周学熙道:“周总长请跟我来!”
在座四人都是来见赵东云的,不过见赵东云的时间有早有迟,听到朱朝林叫自己后,当即周学熙就是站了起来,然后整了整自己的衣服领子,这才迈步跟了上去。
不多时,他就是到了赵东云的办公室里!
他视线中的赵东云正俯身办公桌上写着什么,兴许是听见了周学熙的脚步声,这才抬头看了一眼,然后很快就是重新低了下去,同时也传出了赵东云的声音:“你先坐,我这就好!”
第373章 债多不愁
周学熙坐了下来后,并没有等太久,赵东云就已经是放下了手中的钢笔,然后抬起头来:“让你久等了!”
周学熙面对赵东云,自然是不敢托大的,当即面露恭敬道:“职部不过是略侯了几分钟罢了,不碍事的!”
数年前赵东云还只是区区一个北洋常备军里的一个新军统领时,他周学熙就已经是袁世凯麾下的重要财政系统官员了,掌管着天津官办银号等一票北洋官办企业的周学熙早几年虽然年轻,但是其发迹非常早,甚至比赵东云发迹的还要更早一些。
而两人最近几年的交集也不少,当初赵东云筹办福元机器厂的时候,还厚着脸皮找周学熙筹款,后来赵东云掌控的福元公司又和周学熙一起集资开办滦州煤矿,唐山钢铁厂、天津洋灰厂等诸多产业。
不过两人的接触多,不代表着周学熙就是赵东云手底下的人马了,周学熙不仅仅是一个财政官员那么简单,他代表着是北洋内部的财政体系,北洋在庚子年后创办的一系列官办企业,都和周学熙有着密切的联系。
此人在前年共和后,虽然没有投靠王英楷也没有投靠赵东云,但是凭借其在北洋财政体系的特殊地位,一样稳居高层,第二届内阁的时候,赵东云也照样得任用他为财政部总长一职。
然而周学熙不简单,赵东云却是变化更大,如果说辛丑年间赵东云地位还不如他,那么1905年后赵东云的地位就不是他所能比较的,至于等到1908年后的今天,赵东云更是他需要仰视的存在。
所以今天面对赵东云的时候,周学熙就是保持了非常必要的恭敬!
赵东云对周学熙的这种态度也习以为常了,自从他就任东三省总督开始,就已经跻身国内最顶尖政治家之列,能够和他相提并论的只有张之洞、王英楷、段祺瑞等少数几个人,权势地位的快速上升,外人尤其是下属们对他态度也是一天比一天恭敬,时至今日,敢在赵东云面前出大气的人已经没有几个了,大多都是一副恭恭敬敬,不敢出大气的模样。
久而久之,赵东云也就习惯了下属们的态度,越来越习惯当一个上位者了!
而赵东云的这种态度也是越来越让属下感到面对他的时候压力庞大,夸张点说就是能够从赵东云身上感受到所谓的王霸之气。
所谓的王霸之气是怎么来的,大多都是上位者因为权势显赫日积月累而来的,严格上说起来这并不是什么气势,而是一种态度:放眼天下我最牛逼!
当然了,如果不是身居一国之主,三军统帅之位,而只是一个普通人的话也摆出天下我最牛的态度,那就不是牛逼而是傻逼了!
嗯,那种傻逼气势就是和“王霸之气”只有一字之差的“王八之气”!
赵东云和周学熙的开场白没有持续多久,周学熙知道赵东云日常事务繁忙,接见自己的时间都是固定在行程表上的,前后时间只有半个小时而已,而自己要说的事可不少,要是磨磨蹭蹭估计时间都不够用了。
所以周学熙很快就是说起了正事:“今年的财政预算的初表已经做出来了,还请总统过目示下!”
说罢,周学熙就是地上了一份厚厚的报告书,赵东云接过来后翻了起来,报告书相当厚,至少也有几十页,赵东云自然是没有太多时间一一仔细翻看的,所以他是一边翻看着报告书前面的汇总表,一边开口道:“哦,说!”
周学熙身为你财政部总长,对于苏系的各项财政数据自然是了如指掌的,哪怕手中没有拿着那份报表,但是他依旧能够一一道来:
“去年也就是1907年度,除去支付军费、债券本息、行政支出外,我财政部尚存留款项一千七百六十万圆。
另外还有爱国债券的本息两千八百万圆尚未偿付,拖欠福元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