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三月五号,太平府和州,距离江面五六公里外,大量的奉军部队正在驻扎休息。
在一家农家院子里,第四军的临时指挥部就是架设了起来!
“第四独立迫击炮营什么时候才能到?”孟恩远一边是看着一副奉军所能够测绘出现最详细的和州周边地区的军事地图,一边向下属问道。
“第四独立迫击炮营目前已经抵达我后方十公里外,和第一混成旅的炮营一起,预计明日午时就能够顺利抵达!”
孟恩远点头:“第三独立迫击炮营还有两个炮团准备的怎么样了?”
“目前第九炮兵团和第十四炮兵团、第三独立迫击炮营已经准备妥当,随时可快速机动至预定阵地!”
为了保证隐秘,孟恩远抵达和州后就是彻底封锁了和州周边地区,同时为了避免引起当涂之敌的警惕,他也是没有提前把炮兵部队架设到江边,只是提前找到预定阵地,等渡江准备工作妥当后,就是迅速前往预定炮兵阵地,为渡江部队提供火炮支援。
不过现在嘛,包括炮兵和第九师、第十四师的部队都还待在和州,距离江边还足足有五六公里。
因为他们还得等第四混成旅到来,更加重要的是他们还得就地造一些小木船甚至竹排,用于前期的渡江工作。
为了渡江所需的船只,第四军可以说是花费了极大的苦心,从当地征集现有的船只远远不够用,只能是就地取材,自行建造小木船甚至是竹排。
反正这只是渡江作战,又不是渡海作战,也不需要什么大型船只,专门的登陆舰、运输舰什么的,随便什么小木船甚至竹排都能用,至于说火炮等重武器的运输,那就只能等待大型浮桥架设完毕后才能运输过江了。
三月六号,第一混成旅也是顺理抵达和州,当天晚上,孟恩远再一次向统帅部发起密电,称第四军上下已经准备万全准备,随时可渡江作战。
当天晚上,赵东云再一次召开统帅部军事会议,这场会议进行了两个多小时后,赵东云在渡江作战计划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正式批准第四军展开渡江作战。
次日接到统帅部批准计划的回复后,孟恩远召集第四军旅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商讨并确定详细的渡江计划。
毕竟统帅部作战处制定的渡江作战方案虽然已经很详细,但那也只是一份战略性质的计划而已,真正的和州详细渡江作战计划,还得第四军自身来制定。
当天下午,第四军之第九师召集所有校官进行了扩大军事会议,会议上林永权正式通知了第九师的军官们渡江计划已经正式启动,而第九师就是首批渡江部队。
当天下午,第九师上下提前进行休息,当晚夜十一点,第九师开始提前就餐,夜十二点,第九师正式离开驻地前往江边。
为了避免对面的皖军有所差距,第九师并没有举着火把前进,而是依靠之前的详细侦查,以及微弱的星光前进,虽然有前提的多方侦查,详细的行军路线已经确定,但是依旧出了不小的乱子,以至于第九师在这短短的五公里上花费了足足五六个小时,一直到黎明前夕才抵达江边。
而随着第九师抵达江边,随军抵达,并迅速展开的八十毫米、一百二十毫米迫击炮展开并对对岸发射密集的炮弹时,将士们也是竹排、小木船推进江水,然后坐了上去奋力的用木浆滑动江水。
在黎明的阳光下,数百艘竹排、木船如同波浪一样在长江上泛起耀眼的光芒!
第387章 渡江战役(一)
三月八号,阳光升起把长江江面照亮的那一瞬间,数百艘小木船、竹排如同波浪一样泛起了耀眼的光芒。
此时南岸的一个低矮的小山头上,一个身穿着深蓝色军服的皖军士兵睁大了眼睛看着江面,然而下一瞬间他就是似乎不敢相信自己所看见的东西,从而喃喃自语道:“那是什么?”
然而与此同时,他旁边的皖军士兵却是表情变得极为惊恐,并用着极为尖锐的声音大声叫了起来:“是奉军,他们渡江了!”
他的叫声很快引起了后头其余几个皖军的注意力,很快一个身穿军官常服的皖军中尉就是快速走了上来,然后拿起了他的望远镜朝着北方的江面看去。
从望远镜里,他可以看见数千米外的江面上正有着大量的船只朝着南岸划来!
紧接着他就是吹响了胸前挂着的铜哨声,下一瞬间,尖锐的铜哨声就是响遍了整个山头!
很快,就是有一个传令兵紧急翻上了他的战马,然后狠狠地挥起了马鞭,受疼的战马瞬间就是迈开了四蹄,然后急速朝着当涂县城疾驰而去。
与此同时,长江北岸,林永权正在和多名第九师的中高级将领们站在一起,在他们的身前身后,是无数的奉军士兵正在前仆后继的涌向长江,这些奉军士兵们或抬,或拖着征收、自造的小木船、竹排推进江水,然后坐上去后,就是奋力的滑动手中的船桨。
“第三十三团的第一营已经全数渡江,第二营和第三营也已经陆续展开!”旁边的副官及时汇报了当前的渡江情况。
林永权并没有回头,而是继续往望远镜观察着长江,此时此刻江面并没有什么浓雾,黎明的阳光把整个江面照的通明无比,在望远镜里,他已经可以看见对岸有着人影跑动,根据之前得知的情报,那应该是皖军派驻在此刻的一个步兵营。
皖军早就预测到奉军可能会从芜湖、当涂、金陵这一线渡江,虽然他们之前无法判断奉军的准确渡江地点,但是谨慎的段祺瑞依旧抽调了一个师进驻当涂,这就是两江陆军第七师。
该部是去年下半年开始编练的新部队,和皖军里的诸多省军投诚的南方联邦军队改编不同,这个两江陆军第七师乃是一支全新组建的部队,也算是段祺瑞在1906年后首次按照老北洋常备军的要求编练的新部队,兵员都是良家子中招募,发放足额的饷银,保持较大强度的训练,武器装备乃是清一色的日械,装备日造三十八年式步枪,日造之三十八年式七十五毫米野战炮、日造三十一年式七十五毫米山炮,三十八年式重机枪。
虽然该部队的作战经验近乎于零,但是装备水平相当不错,去年苏北战役期间,该部由于正处于新编期间,一直驻防在上海、江阴等地,江北战役后先是被调往驻防金陵,随后继续西调驻防当涂。
对于这支部队,奉军所了解的信息相当有限!
实际上奉军除了对第四师、第二混成旅这两支皖军里的精锐主力部队了解较多外,对于皖军的其他部队了解都相当有限,如今奉军知道了段祺瑞在江北战役后大力改革了皖军现有部队,据说撤销了大量地方省军的番号,统一整合为两江陆军,并把原来的诸多部队整合为新部队,但是具体如何却是不得知。
目前奉军情报处能够了解到的是,皖军方面重编了第一师、第二师、第五师,但是对两江陆军到底有多少部分的番号却是不了解的,比如说情报处在广东就是发现了两江陆军第十二师的皖军部队番号,但是同时又得知这支部队还挂着广东混成旅的番号。
当代的信息渠道有效,而部队编制又是大家都想要保密的事情,所以要想彻底了解皖军的编制番号是非常困难的事,只能是大体推测皖军的总人数而已。
赵东云并不知道的是,去年江北战役失败了后,段祺瑞是镇定思痛开始大力改革皖军的现有编制、指挥机构,把原有的大量地方省军,也就是浙江省陆军第一混成旅、江西省陆军第一混成旅、江北混成旅、广东混成旅、赣州守备队、江西警备师等这些乱七八糟的部队番号,统一整合为“两江陆军”的番号。
其中就包括了把江北混成旅、江西第一混成旅重编为两江陆军第一师;利用浙江的两个混成旅重编为两江陆军第二师等。
通过两个多月的努力,段祺瑞已经是成功的把皖军麾下的各种省军番号的部队整编了十三个两江陆军师,而省军里的混成旅部队只剩下了一个两江陆军第一混成旅,其他的各种名目的混成旅、守备队等都是被编入了十三个两江陆军师当中。
所以到目前为止,段祺瑞麾下的皖军是包含了中央陆军第四师、第二混成旅、第六混成旅;以及两江陆军第一到第十三师、第一混成旅,总兵力约二十万人。
不过番号虽然变动了,但是部队还是那些部队,同样是两江陆军部队,但是战斗力相差却是极大,比如说两江陆军第六师,这支部队的战斗力在皖军里是比较好的,其士兵的素质和武器装备以及战斗经验都是仅次于第四师、第二混成旅,可以说和姜桂题的第六混成旅不相上下。
然而同样两江陆军的第十二师,这支部队前身只是南方联邦在广东战败后的降军,被收编后开始编为广东混成旅,随后被授予两江陆军第十二师的番号,其兵力只有区区八千人,火炮十门都没有,就连枪支都是杂乱无序的,这个第十二师拉出来估计都打不过段祺瑞亲率的第四师麾下的一个团。
皖军原来的番号就比较混乱,而段祺瑞又在近期搞军制改革,番号统一之类的事情,这就让不明就里的奉军情报部门更加挠头了,搞到现在奉军的情报部队实际上都无法得知皖军在长江沿线到底部署了那些部队,这些部队的番号是什么?
只能是猜测一个大概上的兵力来。
此种情况也就让前线的奉军第四军将领对当涂的两江陆军第七师了解甚少,只知道皖军在当涂部署了近万人的部队,也知道是两江陆军第七师,但是这支部队的来历,战斗力如何,装备的详细情况如何的了解就比较少了。
不过这对于孟恩远和林永权来说问题不大,他们只需要知道,对面的不是皖军的主力第四师或者第二混成旅那就足够了,至于到底是皖军部队的其他那支部队,对于他们而言区别并不大。
两江陆军第六师和第十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