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北洋枭雄-第43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除了这些正统的皖军外,还有一支皖军的旁系部队,也就是姜桂题的第六混成旅,此外还有王占元的第七师。
  此外还有姜桂题的中央陆军第六混成旅,该部队之前并没有参与江北、江南战役,1907年到1908年都是在广东、广西作战,1908年下半年北上江西,和奉军进行了几场小规模交战,虽然有些损失,但是损失不大。
  而且姜桂题虽然说是属于皖系的,但是他在皖系内的地位处于半独立的状态,并不算是皖军嫡系部队,该部的兵力也不多,只有七千多人,战斗力比寻常省军要强,但是和第四师、第二混成旅没法比,大体上比较类似两江第六师,对于该部的处理是赵东云派人单独和姜桂题谈的。
  谈的结果很简单,那就是姜桂题宣布效忠中央政府,第六混成旅保持原有状态不变,姜桂题接受中央政府的指挥、调遣,而中央方面负责供应第六混成旅的军费、兵员补充。
  形势上和当初第六混成旅和皖军之间的关系比较相似,都是战略上听从上级的指挥,但部队自身的管理和详细战术归姜桂题自己管。
  王占元的第七师比较有意思,这个人就跟打不死的小强一样,在浙江的时候,奉军一南下浙南,他立马就放弃了被他祸害的不轻的杭州府,继而一路南下浙南,后来又是马不停蹄一路南下福建,在福建待了几个月后,眼看着奉军又打下了福州,他立马就是带着已经膨胀到三万人规模的第七师跑到了广东。
  不过这个人并没有在广州等地停留多久,而是继续西进,目前驻防在广西东部梧州一带,而且这人也不顾段祺瑞和张之洞当初达成的秘密停火协议,一到广西就是迫不及待的朝着广西腹地发起了进攻,搞的南方联邦的端方很冒火,急急忙忙的从云贵等地抽调兵力进入广西以抵挡王占元的进攻。
  由于王占元并不处于段祺瑞的控制之下,而且王占元现在似乎也不甘心就这么对赵东云俯首称臣,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卖力的在广西那边搞风搞雨想要搞一块地盘了。
  所以王占元的第七师后续处理和段祺瑞没啥关系,赵东云还是得另外派人和王占元进行谈判,至于能不能谈成就得看后续的局势发展了。
  除了部队以及官员的安排外,段祺瑞本身的安排也是个非常棘手的问题,首先段祺瑞不是个普通军阀,他在国内的政治影响力是非常庞大的。
  当代国内,自从袁世凯被刺身亡,王英楷下野,张之洞病亡后,如今国内算得上政治大佬的人屈指可数,有苏系赵东云,皖系段祺瑞,南方联邦的端方。
  至于说北洋体系内的吴凤岭、王士珍、王占元三人以及南方联邦内的赵尔巽、张彪等人虽然都算是一方诸侯,但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影响力有限。
  段祺瑞的地位如此特殊,所以怎么处理是个大问题,直接接过来继续重要那是不可能的,但是也不能直接让段祺瑞下野流亡租界,软禁就更加不行了。
  最后赵东云考虑了诸多选项后,还是决定给段祺瑞保留陆军部总长的职位,同时让他兼任统帅部副元帅。
  苏系奉军体系里,军事大权一直都是被统帅部把控,陆军部早已经名存实亡,你看人家段祺瑞自从1906年到现在一直都在担任陆军部总长一职就可以看得出来,这个陆军部根本就是个空架子。
  而统帅部内,所有事务分别由参谋部、教育部、军械部、军需部、海军处、铨叙处、总务处负责,上述部门直接向赵东云这个统帅部大元帅负责。之前统帅部内是没有设立副元帅这个职位的,如今算是给段祺瑞开了先例,不过这个副元帅依旧是个虚衔,因为该职务不会管辖统帅部的任何一个部门。
  给了段祺瑞足够的政治地位,让他的面子好看一些,但是同时又严格限制段祺瑞的实权,这就是赵东云对段祺瑞的处理了。
  当段祺瑞和赵东云两人就皖军地位问题、皖系官员地位问题以及对段祺瑞的个人安排达成了一致的协议后,这一场奉皖两军的秘密谈判也算是落下了尾声。
  1909年三月十六号,段祺瑞率先发布全国通电,称皖系全军上下对国内的分裂局势深感不安,身为国人、身为北洋的一份子,他段某人愿意放下以往的所有成见,转而支持中央政府统一中国。
  紧接着,赵东云发布通电,大大赞扬了段祺瑞的高风亮节行为,称段帅对中央的支持,将会有力的支持中央政府完全对全国的统一,同时他还在通电内邀请段祺瑞北上,出任统帅部副元帅一职。
  随后段祺瑞自然是又发表了通电,称他已经接受赵大总统的邀请,即日即将北上就任统帅部副元帅。
  上述三封通电一出,立马是让全国哗然,不管是那些大小军阀们还是普通民众,都对段祺瑞如此干脆的投诚苏系感到不理解,你段祺瑞好歹还有一个广东和好几万的军队呢,人家冯局都还没进入广东你就宣布投降了,这骨头也太软了吧,就算不学王英楷等人战败流亡租界,你也得到最后关头再投降了。
  然而不管国人怎么说,段祺瑞投降了却是事实,哦,不对,按照官方说法,那是段祺瑞是没有投降的,现在只不过是接受了赵东云的邀请北上任职统帅部副统帅而已。
  三月十七号,段祺瑞就是从广州乘坐海军的海容号巡洋舰北上京师,与此同时,奉军的多支部队开始进入广东,接受广东境内的皖军的投降,并开始对这些皖军进行重编,统帅部也是在这一天正式设立第二十四师。
  并任命靳云鹏为第四师的第二任师长,授陆军中将衔,勋四位。任命张永成为第二十四师师长,授陆军中将衔,勋四位。
  当奉军对皖军的残部进行改编的时候,段祺瑞乘坐的海容号也是抵达了天津,下了船后再乘坐京奉铁路的火车,于三月二十号顺利抵达京师。
  下了火车后,看到这座已经阔别了两年多的城市,段祺瑞内心感觉是杂乱无比,他在过去的两年里无数次想过自己会重新踏上京师的土地,但是想象的都是自己如何率领大军攻进这座城市,然后自己的战靴狠狠地踩在这片土地上,他从来都没有想到,自己竟然会以一个投降者的身份重新踏上这片土地。
  深吸了口气,他抬头望去,就是看到了不远处一个身穿着黑色呢料外套、留着八字胡须,面对微笑的年轻人,他就是赵东云!
  再一次深吸了口气,他收拾起心中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情,然后脸上挤出了笑容迈动步伐朝着赵东云走了过去。


第449章 统一有望
  看着正朝着自己走过来的段祺瑞,赵东云心中也是感觉有些复杂。
  想当年他还是一个武卫右军随营学堂教习的时候,为了获取晋身之阶,他上下奔走到处求人情,那个时候是谁帮了他?是谁在袁世凯面前力荐他任职武卫右军二营统带,让赵东云首次获得了统带军队的机会。
  是段祺瑞!
  是谁在第三协成立的时候他赵东云能够担任第三协统领的,虽然说和段祺瑞、王英楷、冯国璋之间的博弈有关,但是和段祺瑞的支持也分不开的。
  毫不客气说,在赵东云刚回到的那两年里,得到了太多段祺瑞的帮助,要不然当年他也不会被认为段祺瑞麾下的头号大将了。
  但是两年后自从赵东云率军进驻东北后,他和段祺瑞的关系就是开始破裂,进而脱离了段祺瑞的影响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这种情况在第三镇成立、赵东云担任奉天将军后更甚,那个时候开始赵东云就和段祺瑞彻底分道扬镳,这种情况更是在前清灭亡、共和建立后显得更为严重,1906年双方的刀兵相向再到1907年双方为了争夺北洋的领导权而彻底爆发全面战争。
  纵观赵东云和段祺瑞之间的关系,从一开始的从属关系到盟友关系再到矛盾出现,再到双方爆发战争。
  如今看到虽然脸上挂着笑容,但是却是可以明显看出他脸上的落寞,赵东云心中也是生出了一丝怜悯。
  没错,就是怜悯!
  段祺瑞昔日需要自己仰望的北洋大佬,这两年自己在国内最强劲的争霸对手:皖系统帅,他在多个日夜里让赵东云愁容不展。
  然而如今的他呢,已经被自己彻底击败,没有任何一丝翻身的机会!
  赵东云此时此刻的心中感觉也是颇为复杂,但是他的脸上却一如既往的带上了笑容,只见他快走了两步,然后伸出双手握紧了段祺瑞的手。
  此时,苏系带领的官方记者也是及时的按下了相机的按钮,随着镁光灯闪起,赵东云和段祺瑞握手的画面永远的留在了纸上。
  待闪光灯后,赵东云略微低头靠近道:“段帅,今日你我之见,实乃国家之幸、民族之慰啊!”
  段祺瑞听罢后心中苦笑,他自然明白自己和赵东云今天的见面足以影响整个中国的局势,也实是国家和民族的庆幸,但是他自己却是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的,因为这种庆幸是建立在自己的失败之上的。
  当然他也是和赵东云一样,身为一个纵横国内多年的政治家,这涵养功夫或者说是面子功夫还是非常到家的,他也是和赵东云一样露出了笑容。
  “我倒是早就想要来京师了,只不过之前俗务缠身一直难以动身!”段祺瑞随后转身面向众人,包括跟随他一起北上的皖系官员以及前来迎接的苏系官员:“这一次段某来京师,是抱定了一个决心的,那就是为中华的统一竭力奉献自己的所有力量。
  而我也相信,在大总统的带领下,彻底统一国内,为国家和民族带来一个新生的日子不远了!”
  赵东云和段祺瑞在火车站的这场对公众的小规模公开发言,在当天晚上就是登上了京师、上海等地的晚报上。
  上海街头,报童在湿冷的天气了光着脚快步走在昏暗的街头上,一边挥舞着手中的报纸一边叫喊着:“号外,号外!”
  “赵帅和段帅今早在京师成功会面!”
  虽然说皖系段祺瑞的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