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孙权直接拉开了这一次朝廷议会。
三席空缺,终究要补上。
“陛下,臣举荐赵云为朝议大臣!”
黄忠开口说道:“赵云司令多年来为朝廷四方征战,立功无数,对于朝廷,他功不可没,对陛下更是忠心耿耿,此战他救驾有功,理当赏赐!”
孙权眸光闪烁过一抹精芒,对着群臣一扫而过,问:“赵云进入朝廷议会,诸位可有异议?”
“我赞成!”
“我也赞成!”
“……”
全票赞成。
这并不出孙权的意料之外。
毕竟赵云在上一次就有机会进入朝廷议会,只是当时孙权还有意压制一下赵云的发展,为他巩固在军中的根基和影响力,如今自然压不住他了。
“第二席!”孙权满意的笑了笑,继续说道。
“陛下,臣举荐参谋部尚书郭嘉进入朝廷议会!”
开口的是周瑜。
这倒是让人有些出乎意料之外。
“郭嘉?”
孙权微微眯眼,深深的看了一眼周瑜。
周瑜还是按耐不住了,孙周系瓦解之后,他和江东系估计是尿不到一块去了,毕竟在孙策登基的事情上,他选择了敌对的局面,江东系的滑铁卢正是孙策登基事件。
所以最后他选择了曹魏系。
“我反对!”
张昭冷然的道。
他保不住位置是迟早的事情,如果再让郭嘉上位,那么朝廷议会之中,朱治他们就有些控制不住局面。
场面一下子冷寂如斯,众臣目光相对。
战争终究是拉开了。
“那我们表决吧!”
孙权平静的说道。
郭嘉入不入朝廷议会,对他来说并不是很重要,局势始终还在他的掌控之中,并没有超出他的掌控之外。
“郭嘉自从归降我大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他领参谋部这些年,在军中也是威严颇深!”
黄忠想了想:“我同意了。
他并不在乎其他的事情,论起派系,他应该是楚系了,但是他和楚系之间,关系并不好,算起来,他是孙权的嫡系,自成一系。
他更加注重的是军机处能不能在朝廷议会上取得更加强大的话语力。
郭嘉也算是军方的人。
“我同意!”
李儒斜睨了一眼张昭,眸光冷冷,平静的道。
三票赞同了。
“我同意!”第四票的赞成是鲁肃,鲁肃有鲁肃的考量,让郭嘉进入朝廷议会,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情。
“我同意!”
第五票自然就是钟繇的票,他是举双手双脚赞成郭嘉进入内阁。
五比一。
目前只有十席位置的朝廷议会来说,这个表决已经站在了不败之地。
朱治的呼吸有些沉重,目光看了看张昭,又看了看孙权,咬咬牙,道:“我反对!”
第二票反对。
现在朱治只能选择站在江东系的立场上。
“我反对!”顾雍也是江东系的一员,代表的是江东世家,所以他也只能站在江东系的立场上说话。
五比三。
还有两票,一票是张纮,一票是孙权。
“我同意!”
张纮开口,声音有些嘶哑。
这倒是出乎很多人的预料之外,张昭的眼眸更是死死地看着张纮。
“看来朕不用表决了!”
孙权深深的看了一眼张纮,嘴角有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道:“第二席补缺,郭嘉!”
接下来是第三席的补缺。
“臣举荐陛下首席参谋诸葛瑾!”
鲁肃上奏。
众臣闻言,顿时目光看着孙权和孙权身后的诸葛瑾,顿时都明白了。
诸葛瑾也是东侯府的元老出身,孙权的嫡系之中的嫡系,进入朝廷议会是早晚的事情,现在鲁肃提出了,那么最大的可能是孙权的授权。
所以没有人愿意去反对。
最后全票通过。
坐在孙权身后,正在提笔记录的诸葛瑾显得有些激动,握着笔的手都有些颤动起来了。
庞统看了,更是羡慕。
他论能力,论资历,都不亚于诸葛瑾,差的就是一个机会。
有时候机会很重要。
如果这一次不是孙权需要诸葛瑾进入内阁去压制江东系和曹魏系的斗争,他想要进入朝廷议会,起码还需要几年时间。
朝廷议会的第一天在日落之前就结束了。
大吴皇朝朝廷议会十三席议臣的名单火速出炉了。
皇帝孙权。
内阁首辅张昭,内阁次辅朱治,内阁次辅鲁肃,吏部尚书顾雍,内阁长史钟繇,御书房左参谋诸葛瑾。
军机处次尊黄忠,兵部尚书周瑜,第四战区总司令赵云,参谋部尚书郭嘉。
锦衣卫大都督李儒。
御史台御史大夫张纮。
十三席的位置,内阁占据上风,军机处明显出现了劣势。
但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这个位置的变动只是一个临时的,补缺上去的或许没有什么悬念了,但是还坐在位置上的人就未必了。
毕竟大洗牌刚刚开始,接下来他们能不能坐稳这些位置,都是很难说的事情。
第一千五百八十三章大洗牌六
第一天的朝廷议会结束之中,一道道消息迅速的从紫禁宫城里面传出来,没有下达禁口令的情况之下,关于议会上任何细节都传遍的天下。
“罪己诏?陛下居然为他自己下了罪己诏!”
“这是不是说明陛下认为他当初倾尽朝廷全力发动西征战役是一件错误的事情!”
“我倒是认为陛下这是在为战败而承担后果!”
“西征罗马,万里征途,本来就劳民伤财,而且此战毕竟是败了,足足百万儿郎葬生西域之地,如此重责,何人能担当,唯有陛下也,陛下若没有一些担当能力,如何为天下之君啊!”
“陛下有过,但此战却非罪也,打了败仗是没有人想了的事情,陛下尽力了,我认为这罪己诏不应该让陛下承当,军中将领才是主要责任!”
“陛下能发下罪己诏,足以说明白,陛下有承担此战失败的责任之心,我相信陛下!”
“……”
一道罪己诏的发布,很快就已经引起了四方反应。
不过得到了后果倒是出乎朝廷的意料之外。
罪己诏,顾名思义就是我有罪,特意下诏书承认错误,请你们来责罚我的意思。
一般情况之下,都会引起一些民心反扑。
不过孙权这道罪己诏下达之后,的确引起了四方的反应,可并没有影响孙权一直在百姓之中伟大而庄重的形象,反而让孙权的形象在百姓的心中更像一层楼。
大吴朝廷在南征北战之中建立起来了,是通过一场一场战役打出来的太平,虽然一统中原之后,太平已经有些年,但是毕竟是从战乱时代一步一个脚印的走过来的。
国内百姓崇尚武力之心依旧存在,所以他们也做好的战败的心里准备。
孙权的战败在他们意料之外,却也能在他们承受范围之内。
若是孙权这时候的扭扭捏捏,遮遮掩掩,反而会让百姓感觉到欺骗,而这一道罪己诏下去了,顿时让孙权的形象变得光明磊落,高大上好多啊。
因为这一道罪己诏在金陵城的反应良好让宣传司改变的策略,迅速的引爆天下,同时也在为这一次西征划伤一个句号。
罪己诏引发的只是轻微动乱。
依旧不如这一次朝廷议会上补缺朝议大臣名额在天下所引发的一重重动乱。
“赵子龙,郭奉孝,诸葛子瑜,补缺为朝议大臣,位居一品!”
“赵子龙乃是陛下爱将,多年来为朝廷出生入死,大战无数,论能力,论资历,入住朝廷议会,理所当然!”
“郭嘉?郭奉孝不过一介降臣,于天下并无赫赫之功,于朝廷并无让人信服的资历,他拼什么占据这个位置!”
“诸葛瑾?”
“诸葛瑾虽为陛下的心腹,但是多年来并没有能让天下信服的功劳,他若是强行上位,岂不是说陛下有私相授受之心!”
“……”
天下谁都知道,大吴朝廷之上,十三席的朝廷议会的议臣将会是决定这个朝廷命运的决策人。
孙权把民主元素融入了封建主义的朝廷之中,所以就有了朝廷议会这个产物,最重要的是孙权在很多时候都是民主的,并非独裁之君,因此基本上任何关乎国策命运的决策,都是要经过朝廷议会。
这一次吕布战死,孙策谋逆,程普流放,引发了朝廷议臣空缺一直都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悬念。
补缺上来的每一个名额,都是百姓茶余饭后的谈姿。
有人喜欢,有些反对。
有人羡慕,也有人妒忌。
但是不管如何,当朝廷议会把这三个名额给决议下来,这就是一个定局。
*************************
傍晚。
这时候的天际没有有彻底的黑暗下去,西边残阳显露出来的光芒还能隐隐可见。
孙权离开朝议大殿之后,在返回的后宫的路途上,停留下来,站在宫廷长廊之上,目光远眺西边:“士元,张昭他们好像有些韬光养晦的意思啊!”
“陛下,这才是第一天,他们还算稳得住!”
“那接下来,你觉得他们还能稳得住吗?”
“张子布应该有了足够的心里准备,内阁首辅的位置,他是保不住了,但是他绝不会轻易的让荀彧上位!”庞统想了想,道:“但是陛下今日给荀彧增添的筹码,他能不能上位,还真的不好说!”
“荀文若,这是一个聪明人,就是不知道他会如何应对!”
孙权笑了笑,目光看了看庞统,突然开口,说道:“士元,想要下去领兵吗?”
此战之后,吴军被打断的脊梁骨,不仅仅是兵卒,主将阶层也是损伤惨重,急需人才的补充,所以他并不准备把人才都留在枕边去了。
“我领兵?”
庞统闻言,微微皱眉,轻声的道:“陛下,我怕能力不够,为副将参谋,我自信不必任何人差,但是为主将就有些不如人意!”
庞士元还是很清楚自己的能力。
他作为一个参谋尚可,但是如果作为一个主将,他少了一点临场指挥的决断力,这个很重要。
“朕相信你!”
孙权拍拍他的肩膀,道:“你,周瑜,诸葛亮,郭嘉,都并非一般的军师,只要有胆魄去做,你们足以统军领兵,作战沙场!”
“陛下既然相信臣,臣决不让陛下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