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仲谋天下-第62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尚不是在家养老了吗?”

孙权闻言,微微眯眼。

“可他的消息灵通啊,估计有人劳烦了他,让他从庐江亲自来了一趟金陵,某被劈头劈脑的骂了一顿!”周瑜叹了一口气。

“有点意思!”

孙权嘴角勾勒起了一丝的弧度,这怎么听起来有点好像他舅舅吴景的手笔啊。

吴景和孙静都是反对变法的。

这两个,一个是当今王叔,一个是当今国舅,都是朝堂巨头,作为外戚和宗族的主心骨,他们的影响力可不弱。

“元叹,汝现在的环境如何?”孙权想了想,看着顾雍问道:“顾家最近的日子也不太好过把!”

“江东世家要反了!”

顾雍垂下头,眼眸之中有一抹的无奈的光芒。

顾家和陆家选择的顺从变法,但是江东世家八成以上选择了反对变法,自然而然的就走到的对立面,也许这就是孙权想要看到的一面。

他越来越发现,孙权的手段老辣的让他们都无法反抗。

一个吏部尚书的位置,直接让江东世家这个牢固的联盟崩溃,即使他明知道这是一个诱饵,也只能吞下。

“反了好啊!”

孙权闻言,面容平静,淡淡的道:“不破不立,也许这也是一次机会,有时候不要太执着过去,你会看到不少的东西!”

“某明白了!”顾雍闻言,目光微微一亮。

孙权的意思是,江东世家的荣光照射了他们太久了,反而成了一个枷锁,脱到这个枷锁,也许不是一件坏事。

“我们来说说下一步的动作,朝堂的事情,有户部和吏部镇压,其他的事情都可以调节,张丞相已经开始组建内阁,只要内阁只要顺利建立,朝堂就可以顺利的过渡新制度,接下来,我们就应该对地方动起来了!”

孙权站起来,从书案上拿出一份卷宗,递给两人,道:“这是孤这几天完善了先前的一份计划,你们都过过眼!”

“大王想要罢免州域,直接改为郡府制?”

两人对着卷宗,看的很仔细。(未完待续。)

第六百四十八章大吴变法之六部尚书

御书房。

周瑜和顾雍两人面容有些诧异,孙权还真的是想一出是一出,如今朝堂的事情都没有理顺,居然这么快就到地方了。

“不是孤急,而是趁热打铁!”孙权的目光看着两人的表情,自然知道他们心中的想法。

“大王是担心夜长梦多!”顾雍目光微微一动。

“也不是,只不过如今大吴各地的地方编制有些凌乱了,江东六郡倒是勉强理清了一个头绪,但是北疆,荆州,交州,广州都不是很理想!”

孙权端坐笔直,轻声的解析,道:“在孤看来,吴国的统治,明显州不州,郡不郡,这一样一来,对我们的统治会带来很大的困难,既然我们的变法已经开始了,反正都会有人反对了,我们为什么步子不迈大一点!”

如今使用的州制度他一早就想要抛弃了。

这个对中央集权带来很大的不利,即使如今吴国已经开始初步的开始了文武分治的体系,但是就目前的环境来看,天下来时乱世,一州刺史还是坐拥太大的权利,甚至随时能威胁中央的统治权。

既然变法,就趁着这一股风,直接改革到底,罢免一州刺史府,直接落到郡府制。

“大王,罢免州域制度倒不是不可以!”

周瑜双手捧着卷宗,看的很仔细,半响才低声的道:“在大汉立十三州之前,也是以郡治天下,不过这么一来,我们就要大动干戈了,这样的话,整个大吴变法都会变得压力倍增!”

“现在就不是大动干戈吗?”

孙权淡淡一笑,反问的道:“如今难道就没有压力吗?”

“这倒是!”

周瑜闻言,微微一愣,半响回过神,才微微苦笑。

的确。如今的变法已经惊动了整个吴国,早已经是大功干戈,要是太过顾虑,反而有些束手束脚了。

“大王。你这步子迈的有些大了,以郡府制统治吴国,设立郡守和知府,交州保留南海郡,苍梧合浦合并起来为苍梧府。交趾郁林合并为交趾郡,日南九真合并为真南府,两郡两府,还有荆州……”

顾雍目光看着卷宗上的一点点细节,微微眯眼,面色正容,有些担忧。

“你想说什么?”

孙权平静的问道。

“大王,元叹的意思是,本来的体制已经根深蒂固很多年,一旦动起来。会引发各地方的混乱!”周瑜很直接的补充的道。

“乱不了,吴国根基在江东,只要江东六郡的根基不变,就不会影响我们对吴国的改革!”

孙权神情淡然,斩钉截铁的道:“虽然你们多多少少有些疑惑,对于地方这样的改革是否有必要,但是孤告诉你们,改革是必要的,大吴是以人治天下,不是以地治天下。该合并的还是要合并,提高管理的效率!”

北疆和交州,很多地方的人口都不多,地域虽然很大。但是就那么点人,还要设立一个郡,是在有些浪费人力资源。

“诺!”

顾雍和周瑜闻言,两人对视了一眼,仿佛都能看着对方眼眸之中的无奈,在孙权的坚持之下。最后还是点了点头,应声了下来。

“这事情还真的不是很急,孤如今不过是想给你们打一个招呼,让你们先做准备!”

孙权站起来,站在窗台的,目光看着外面的花草,道:“我们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内阁,内阁是将来朝堂的主干,但是如今内阁十二大臣的名字,张丞相却迟迟未能定下来,你们需要推他一吧!”

内阁,是日后吴国朝堂的主体,以内阁来统治吴国天下,是孙权为大吴朝堂定下来的一个标准。

而这个内阁的编制是孙权按照日后明朝的内阁制度,当然,其中还添加了一些的新时代民主的意念,一投票方式决定大事务。

内阁十二大臣,以一个首辅为尊,三大次辅为次,八大群辅为末位!

“大吴,这十二个人不好选!”顾雍微微苦笑。

在这一次的变法之中,御史台是不会变了,宗人府也不会变,但是其他的所有部门机会都会被打掉。

孙权未来的朝堂蓝图,是以内阁,军机处,御史台,为三驾并驾齐驱的马车,这三驾马车下面就是六部,六部下面是二十四司部。

内阁本来就是在军机处和御史台之上,内阁的十二大臣,将来是权倾朝野的,统治六部,每一个人算都必须要小心谨慎。

“大王,是不是六部尚书都会进入内阁!”周瑜目光微眯,问道。

“这不一定!”

孙权闻言,摇摇头,如今两人都是变法的先锋,他到没有隐瞒,淡淡的道:“有能力的人,可以身兼多职,群辅和尚书的位置,也可以重叠,但是分开也不是不可以,在体制的范围之内,灵活起来!”

“某明白了!”周瑜闻言,目光微微闪亮。

“大王,兵部不是应该归属军机处的吗?”顾雍道。

“元叹,孤问你一件事情,军方和朝堂,你能彻底的分清楚吗?”孙权嘴角扬起一抹玩味的笑容,问道。

“很难!”顾雍微微愕然,顿时明白了孙权的一丝。

“孤有时候也分不清楚,军机处和内阁,既是一家人,也是竞争对手,所以很多事情就不能计的太清楚!”

孙权道:“兵部尚书可定位列军机大臣的位置,但是兵部隶属内阁下辖,兵部尚书到底入不入内阁大臣的位置,还是很难说的!”

“况且,如今兵部还没有一丝影踪,兵部尚书的位置,孤还一头雾水,谁能担当,谁来承担,孤还没有想好!”孙权补充了一句。

“六部的人选,张丞相倒是有了腹稿!”周瑜提醒的道。

“说来听听!”

孙权闻言,目光微微明亮。

“诺!”

周瑜点点头,然后细细的道:“吏部和户部,自然不用说了,而礼部本来是循着的太常卿而来,华歆为礼部尚书,合情合理,至于工部,最合适的人,恐怕就是刘子扬了吧,刘子扬虽然功劳和资历都不足,但是有金陵城这一个成绩,也没有人否定他工部尚书的位置。”

周瑜停顿了一下,继续的说道:“还有就是刑部了,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争议很大,廷尉卿沈大人如今想要退下来了,但是想要找到一个扛住廷尉大旗的人,不容易,廷尉之中倒是有些后起之秀,沈大人的推荐之下,张丞相也找到了一个合适的预备人选。”

“谁?”孙权问道。

“高名!”周瑜回答。

“他?”

孙权闻言,心中着实有些意外,道:“他不是进入廷尉不足半年的时间吗?”

高名之前锦衣卫卧底,冀州一战之后,随着孙权返回吴国,后来放弃了锦衣卫的身份,变成了是庐江太守,再后来便进入廷尉当职。

“可沈大人对他很看好。”

周瑜道:“大王,汝知道沈大人第一次审核高名之后,是如何评价他的吗?”

“这么说?”孙权来兴趣了。

“高名这个人,性格不算刚直,但是为人有底线,做事有些中规中矩,但是的却懂得变通,不死板,一个正直的狡猾之徒,作为一个执法者,他是合格的!”

周瑜细细的道。

“能得到古板而有些不懂变通的沈老头这样称赞,高名也算是不错了!”孙权笑了笑,然后问道:“那兵部呢?”

这个才是他最关注的人选。

“这个位置争议很大,不仅仅牵涉内阁,最重要的还是要和军机处商议,军机处如何还没有踪影,所以张丞相没有定下来,但是他的心中已经有人选了!”顾雍接口。

“谁?”

孙权目光迸射出一抹精芒。

“吕布和陆俊!”顾雍很直接的道。

“吕布有资格坐着位置,况且,他如今已经在荆州开始动起来,一旦他完成的军方的改革,将会稳定军方地位。”

周瑜接着顾雍的话,对孙权解析,道:“至于陆俊,新的体制之中执金吾将会撤掉,他也有资格做这个位置!”

“你们比较属意谁?”

孙权手指敲动着的窗户上的边筐,若有所指的问道。

“吕布!”

两人异口同声的说了出来。

为什么是吕布呢?

因为孙权的心思多半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