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斩邪-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分曹很忙。
  昨夜他只睡了两个时辰,鸡啼未响,他已经爬将起来,随便吃了些早饭,便往州衙公房里赶来了。
  走得匆忙,惹得婆娘好一阵怨。
  中午时分,周分曹已经伏案半天,忘情工作的时候还不觉得什么,当放下手中笔后,顿时觉得手腕好一阵酸软,腰背发麻,一下子都站不起来。
  暗叹一声:“到底年纪大了,精力削减啊……”
  伸手锤了锤腰,休息了下,站起来,肚子汩汩作响,真是饥乏交加。
  州衙里有安排饮食,还挺丰富的,有肉有素,在这个时局里,算是极好的待遇。
  这伙食还是陈三郎亲自安排下来的,条件困难,但兵甲和管理班子的待遇得跟上,无论如何,都不能让他们饿了肚子做事。
  其实事到如今,最为艰困的时候已经挺过去了,大局已定。
  平时周分曹大都在州衙内用餐,不过今天他答应了婆娘要回去吃。因为婆娘总担心他在衙内吃不好,便特地杀了个老母鸡炖着。
  起身,离开公房,跟同僚打了招呼,走出州衙大门。
  刚到外面,突然一阵喧哗,举目望去,原来是两名衙役在办事,正在动手抓人。
  大队伍来到州郡后,衙役制度很快也建立起来了,招收不少人,大都为州郡本地人。
  对外兵甲征战,但对城内,必须得依靠衙役才行。巡逻治安,办差查案,都是衙役出动。
  新人多,纪律方面难免有些散漫。
  只是这里可是州衙附近,什么人敢在此闹事?莫非是衙役狐假虎威,胡乱抓人?
  周分曹眉头一皱,停住脚步,要看看发生了什么事端。
  “我是钦差,我真得是钦差呀……”
  那人突然喊起来,喊声中还带着哭音。
  周分曹听见,不禁吃一惊,仔细打量,见到那人蓬头垢面的,身上衣衫破破烂烂,也不知经历了多少苦累,看起来就像个难民,他要往州衙里闯,却被守护在此的两名衙役给拦住了。
  难怪,这副样子乱闯,要是衙役不做点事,那就是失职了。
  一名衙役瓮声瓮气地道:“你是钦差,哈哈哈,别搞笑了!”
  另一名衙役笑道:“既然是钦差,那圣旨在哪儿,拿出来瞧瞧。”
  那人喝道:“圣旨岂是尔等所能看的,快快让开,去叫你家大人出来接旨。”
  看不出来,这厮架子还端得挺足的。
  两名衙役根本不信,元文昌的叛军已经打到五陵关下了,这时候跑出个人说自己是钦差大人,关键还一身破烂的,又无随从护卫,怎么看怎么可疑,便不让他过去。万一是个刺客,让其进了州衙可就麻烦。
  周分曹走了过来,沉声问:“你是钦差?”
  衙役认得他,赶紧见礼。
  那人见到周分曹气度不凡,必是人物,当即挺胸起来:“不错,我就是钦差,冬季从京城而来,已经走了两月之久了。”
  正常情况下,钦差大都由太监来但当,但是雍州距离京城千山万水,路上又不太平,那些身娇柔嫩的太监哪里走得来?因而换了军汉来,这些军汉吃苦耐劳,又有武艺在身,爬山涉水,存活率要高得多。不过他们基本都没受过什么系统的礼仪训练,接人待物难免粗莽,说话一愣一愣的。
  周分曹摸了摸胡须:“既然是钦差,可有信物文书在身?”
  那人苦着脸道:“我们路上遭遇了匪盗,其他人都死了,信物文书也遗失不见,只得一道圣旨贴身藏着还在。但皇上有令,这道圣旨需要当面交给陈道远陈状元的。”
  周分曹沉吟道:“既然如此,你就在这等着,我去禀告公子。”
  说着,转身返回州衙。
  那钦差大人一呆:按道理,不是应该立刻请自己进去,好生接待的吗?话说,他已经饿得两眼昏花了……


第四百九十三章 圣旨之意,接或不接
  “外面来了个钦差,说有道圣旨要当面给我的?”
  听到这个消息时,陈三郎都觉得突兀奇怪。
  老皇帝驾崩,新帝登位,本来该是件震动天下的大事,但由于元文昌兵临城下,把无数注意力都给带过去了。许久之后,这消息才传到雍州来。一般而言,新帝登基,会有不少动作,比如说大赦天下、免租免税什么的,可当下兵荒马乱,完全顾不上了,就换了个国号。
  由于境况特殊,雍州基本与朝廷断了联系,有人占了地方,想要封官,就得自己上书去申请,然后才有圣旨下来。
  以前苏镇宏占据崂山府,便赶快上书请旨,要封为崂山知府,可惜当圣旨下到,他却一命呜呼了,崂山府换了主人,那圣旨自然也因此作废。当其时,陈三郎招待钦差吃了顿饭,就打发他回去了,计算时日,难不成是这钦差弄了新圣旨跑来了?
  不对,因为那时候,还是老皇帝在位呢。根据朝野传出来的风向,满朝文武对于自己,可是没有什么好话的。有些人为了讨好元文昌,甚至上书进谏,要派人来抓陈三郎进京问罪……
  想起来,实在有些荒诞搞笑。
  那么,毫无疑问,这道圣旨定然是新帝颁发的。
  这位新帝,当初陈三郎进京考试时,与之曾有交集。
  当年的京城乃是漩涡是非地,暗流汹涌,斗得厉害。其中无数博弈,陈三郎并不清楚,也不想知道。他就想着考完功名,然后离开。七王爷要把他收罗至麾下,一边施以恩惠,一边又冷眼观看,要等四王爷把陈三郎逼迫得走投无路,然后选择效忠投奔过来……
  只是诸多险情,最后都让陈三郎安然度过了,并接到密旨,外放回乡,担任泾县县令一职。
  对此七王爷颇有些惋惜,不过也就此而已。一介状元,既无背景,也无人脉,充其量就是个小角色。
  事实上一直到陈三郎从泾县出走,关于他的话题才又在朝野中出现。
  陈三郎身在雍州,但对于天下动向颇有关心,派遣了不少探子出去搜刮消息,不过由于路程遥远,许多情报反馈回来时,早已过去好一阵子了。
  现在圣旨到,也不知其间兜兜转转了多少时日,才能到州郡来,这还算好的,没有半路折戟,估计这钦差还到了崂山,然后再跑过来。
  陈三郎吟沉片刻,忽道:“先生,你说这圣旨会写着什么?”
  周分曹想了想:“封你为崂山知府?”
  因为入主州郡是最近的事,钦差出发时根本没有发生。
  陈三郎笑了笑:“我看未必,也许直接就封为雍州刺史呢。”
  “啊,难道皇帝未卜先知……”
  陈三郎笑吟吟:“封官而已,对于朝廷毫无损失。”
  雍州本就失陷,以前各路义军活跃之时,都是有一个封一个,反正基本等于空衔,官帽子一顶顶发下去,激励义军们与蛮军斗争,间接帮了朝廷大忙,何乐而不为?
  小官如此,大官也是同样的道理。
  陈三郎的崛起,如果朝廷有见地的话,便知道小恩小惠毫无意义,干脆一个“雍州刺史”的大帽砸下来,授命陈三郎收复雍州,斩杀蛮军,这并非不可能的事。也非常符合新帝的处境,外交内困,不破不立,只要能解困,封一个新刺史又算得了什么?
  周分曹想通这一层,面露喜色:“公子,若真是如此,可是一大喜事。”
  当今天下,虽然风雨飘摇,但仍是朝廷的天下。既然如此,在许多场合上,一个名分就显得颇为重要了。好比众多义军都要上书封官一样,若没有封册下来,他们就等于是游兵散勇,乌合之众,说不好听点,就是贼寇。但有了册封后,摇身一变,就能称为“官兵”了。不但名声好听,而且更加容易地得到认可。
  千百年来,名分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难以动摇。
  蛮军为叛,元文昌亦为叛,即使元家用兵严厉,不像蛮军那样烧杀劫掠,但叛军就是叛军,起码在现阶段都难以摘掉“乱臣贼子”的罪名,这段时日,招惹到无数口诛笔伐。
  当然,若元文昌能攻破五陵关,杀进京城,那就是“成王败寇”,舆论便会发生变化了。
  陈三郎斩杀石破军,入主州郡,在很多人看来,他已经是事实上的雍州刺史,毕竟以前李恒威便宣扬过,而朝廷对于雍州的政令一向如此。所差的,就是一张圣旨罢了。
  而今,便有圣旨到,真是瞌睡有人送枕头。
  然而陈三郎想得更多,名分这东西是把双刃剑,得之有益,却也有限制。譬如带上了帽子,看似威风,但同样把脑袋给箍住了,再想挣脱出来,又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最为直观的,就是当初陈三郎参加殿试,觐见皇帝,脑海《浩然帛书》出现被龙气困缚的状况,几乎大病一场。原因无他,就是彼此之间理念发生了冲突,一面是君权至上,一面却是社稷为重,君为轻。
  况且,目前陈三郎在雍州施行的各种新政,一项项,一条条,都是自己摆弄出来的,不曾经过朝廷允许批准,若不被接受,何去何从?
  又或者,新帝圣旨封官,又命令陈三郎立刻带兵勤王,前往京城去,又将如何对付?
  这些,都是问题。处理不好,后果很严重。
  当下陈三郎便把事情分析说了出来,周分曹一听,顿时出了一身冷汗。
  是呀,如果朝廷勒令取消新政,那么好不容易安定下来的局面将付之东流,化为乌有。要是让陈三郎率兵勤王,那更不用说了,苦苦经营起来的雍州基业等于拱手让人。可不去又不行呀,皇帝有难,作为臣子岂能见死不救?那可是大罪!
  周分曹面露苦色,说道:“公子,听你一说,这圣旨还成烫手山芋了。不过钦差都来到门口了,总得给个说法,否则传扬开来,终是有碍名望。”
  接,还是不接?
  陈三郎眉头拧了起来。


第四百九十四章 好酒好肉,干倒搜身
  钦差代表着皇帝,代表着九五之尊的意志,是一个八面威风的差事,所到之处,那是跪倒一片,毕恭毕敬。
  在以前,黄明荣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