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斩邪-第3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守着,以己方目前的实力,要去攻打,便如同张嘴去啃硬骨头一样,一不小心,牙齿都给崩了。
  这三地,蛮州扬州都反了,不再认朝廷为主,而雍州沦陷,一片荒乱,朝廷早失去了控制,那么新帝一口气把三大州域封了下来,其实对于王朝而言,根本不算得什么,就是许官帽子罢了。既能收买人心,又能创造机会。要是陈三郎争气,真得把三州给收复了,对于朝廷目前的局势来说,有百利而无一害。
  自从李恒威丧身,满朝文武,能拿得出手的将领人物真得不多了。即使有将,却是无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目前能号召聚集的兵都屯在京畿一带了。
  对于外面的局势,毫无办法。
  陈三郎的横空出世,倒给新帝一个提示,干脆封下一个“镇南节度使”的大官衔下来,统制三州。
  这一个金光闪闪的官衔,对于很多很多人来说,都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引诱力。
  只可惜,很多人中,不包括陈三郎。
  因为圣旨上,最后还有旨意,是要陈三郎发兵扬州,攻打元文昌后方,使得元家瞻前顾后,力有不逮。
  这个战略从大方面来说,是对的,只是不符合实情。陈三郎手头上就那么一两万兵,用来稳固雍州,或许还凑合,但要出兵扬州去,就远远不够看了。
  陈三郎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时间内入主雍州,往虚的方面说,是取了巧的,等于是捡了大便宜,毕竟面对的蛮军,乃是败军,再看其他,都无对手。可扬州不同,乃是元家经营了数十年的大本营,即使主力造反北上了,但还留了不少人在,负责生产运送粮草物资等。
  对上他们,陈三郎不是很有信心,至少目前没有。等雍州稳定下来,休养生息一段时日,提升兵力后,或许可以一战。
  但那起码是半年以后的事了。
  半年后,天下会成什么样子了?
  新帝的算盘打得明白,从大义上,陈三郎等既为臣子,便该舍弃小我,为国捐躯,不惜一切替朝廷创造战机。
  只是陈三郎,不愿做这等炮灰呀!
  所以他不会接旨,避而不见,就是不愿被那镜花水月般的名分给箍在头上。
  不接旨,并不等于抗旨,这是两个概念。
  陈三郎心中早已打定主意,明天出城,招揽人才去了。


第四百九十六章 出城求才,登门拜访
  陈三郎要出城并非临时起意,仅仅为了避开黄明荣。以目前的情况,他不接圣旨有很多种方式和方法,出城只是其中一种罢了。
  前天,陆景便托儿子来说话,说孟家人回来了!
  这个消息非同小可。
  孟家,乃是雍州有数的大门第之一,鼎盛之时,富甲一州。雍州门第,首屈一指的是郭家,世代为官,满门权贵,以郭宏正这个雍州刺史为首;而孟家,做的是经商生意,米粮布匹,店铺遍及天下……
  雍州乱起,郭家惶惶然如丧家之犬跑到京城去了;而孟家也好不到哪里去,不过他们没有向北,而是跑到了接壤的青州。他们经营数百年,在各州都有旁系别院。
  只是,雍州始终是孟家的起源发迹地,祖宅所在。这不,听说蛮军覆灭,雍州稳定下来了,便让人回来查看,打探情报。
  孟家经商为主,少有子弟出仕,乍看似乎不适合陈三郎目前的用人选择,但孟家的商业渠道,以及各种各样的物资储备却是现在雍州最为渴望获得的。
  雍州百废待兴,若是完全依靠自力更生,实在太难,当前有限的资源仅能支撑起崂山,以及州郡的基础发展,别的府城就一筹莫展了。陈三郎不愿意眼睁睁看着偌大的地盘荒废,时局微妙,时不我待,早一些经营起来,便多一份底气。
  因此陈三郎需要孟家这一条线。
  陆清远很详细地介绍了关于孟家的一切。
  当时陈三郎曾问:“为何孟家的人回来却没有入城,而留在了城外?”
  孟家祖宅便在城中,占地颇广,仅次于郭家,但不同的是,孟家的房子被破坏严重,又由于某些地理位置的问题,故而仍是荒废着,无人入住。按照一般情况,孟家的人既然回来了,便该入城看房子。
  陆清远想了想才回答:“也许心有疑虑,故不敢入。”
  陈三郎深以为然。
  雍州换了主人,却不能说就此太平,一片和谐。孟家的人不认识陈三郎,诸多情况也是道听途说,心有疑虑是非常正常的事,他们更不能确定陈三郎的态度如何,也许托陆景带话,便是特意为之。
  陈三郎不在意,他有不少要倚重孟家的地方,既然对方要自己表现出态度,那就出城去。
  城里城外,孟家有不少地产房产。当然,遭受蛮军荼毒后,什么产都乱套了。当前的产权体系是建立在王朝的基础上,一旦王朝崩塌,产权体系便将遭受极为严重的冲击破坏。
  这种无以依赖的漂浮感实在让人无法安心。
  乱离人,心戚戚,失去了根基,不外如是。
  早晨,晨风微微,陈三郎便衣出城。随行的有洪铁柱,以及十名玄武亲卫,还有周何之陆景几个。
  陆景是牵线的人,周何之身为户房主事,一向帮忙打点生意经贸的事,带着他,自有用处。
  走不多久,便到了那个湖畔庄园。
  这里是孟家一处别院,依山傍水,风景宜人。但几经洗劫,现在就剩下个空架子——就连架子都千疮百孔了。
  这样的地方,无人收拾修葺的话,根本住不了人。
  现在,此地主人回归,有人很早就起来做事干活,修修补补,发出“噗噗”的敲打声。
  厨房处,有炊烟袅袅而起,正在做着早饭。
  到了庄园门前,陈三郎翻身下马。
  陆景赶紧跑到前头去,跟人打招呼。自从回到州郡来,他仿佛焕发了第二春,活力四射,奔走忙碌,很是活跃。由他牵头,联合几个家族的人,正是梅花谷的班子,成立了个“复兴社”,主要负责乡土联谊,引导民心等杂务事宜。
  这项职务并非民间私立,而是经受陈三郎许可,落了玄武印的。
  陈三郎入主州郡,借着斩杀石破军之势,威望卓越,深得人望,但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有人来帮忙处理。以陆景为首的雍州本地家族便应运而出,发挥着作用。
  盘子越大,摊子越大,能够装纳的东西就越多。
  陈三郎绝不介意把诸多势力拢聚在一块,因为这是发展的必经阶段。
  现在,又有新的势力需要吸纳了。
  很快,一人闻讯而出,到门外迎接。
  这是个中年人,衣着简朴,但是干干净净,很能给人好感,一张圆脸也是清雅,脸上洋溢着春风般的笑容,让人一见,顿觉和煦,正是典型的“和气生财相”。
  这副仪态神色,不知接人待物多少回,才能历练而出,果然是商贾世家子弟。
  “在下孟庆岩,见过陈大人!”
  中年人来到跟前,恭敬做礼。
  陈三郎虚扶一把,笑呵呵道:“孟员外不必多礼。”
  那孟庆岩忙道:“在下在孟家只是一介管家,大人直接唤我‘孟管家’即可。”
  陈三郎听了,微微点头。他早从陆景口中得知,这次回雍州的只是孟家一名管家,并非族长那些大人物。情况没有摸清楚之前,他们哪里会轻易回来?不过这管家在孟家中地位不低,精明过人,拥有不小的决定权。很多事情跟他谈,也是可以的。
  寒暄一番后,众人进入庄园,到厅上去坐。
  孟庆岩抱歉地道:“陈大人,此处庄园饱受战火摧残,这几天虽然修葺了下,但仍是不堪,还请你不要嫌弃。”
  陈三郎抬眼扫了一圈,笑道:“时局如此,有瓦遮头即可,何必奢求太多?假以时日,等孟家子弟返乡,自然能重造辉煌了。”
  这一番话蕴含的信息不少,孟庆岩听着,心中一动。他第一次见陈三郎,也不禁为对方的年轻而吃一惊,不过很快释然。身为商贾门第,除了生意灵通外,对于消息的打探传递也是极为敏感的,在返回雍州之前,关于陈三郎的诸多情报资料便搜索传回,烂熟于心。毫无疑问,能够入主雍州的人,即使其对手成色不是很足,但也足以让人收起轻视之心,不可等闲视之。
  孟庆岩回来后,更不是天天呆在庄园修补,而是四下观望过,见田野阡陌,农人络绎不绝,一派繁忙景象;城中街市人来人往,秩序安稳平定……
  诸如种种,都让人啧啧惊叹。
  要知道,这才从战乱中恢复多久?
  民生政务,足见一斑。
  这时陈三郎忽而又问了句:“孟管家,尔等迁徙到青州,过得可好?”
  闻言,孟庆岩脸上露出了苦色。


第四百九十七章 燕王如何,开门见山
  青州乃是藩王封地,地理西北,名为九州之一,实则上与豫州冀州一道,几乎算是国中之国了。倒不是说他们拥兵自立,而是祖制所定,封地内税收、官府编制等,基本都由藩王决定,每年只是象征性地向朝廷朝贡罢了。
  藩王拥有极大的自主权,难得的是几代藩王传承下来,对于朝廷都称得上是忠心耿耿,并无二心。在朝廷遇难之际,还出兵出力来援助——只是随着李恒威的全军覆灭,形势变得微妙起来,而人心,也慢慢随着形势发生了变化。
  孟家选择迁徙入青州,一是因为近;二是认为青州燕王好打交道。
  现在,陈三郎见面问起孟家在青州的际遇状况,而孟庆岩面露苦色,显得耐人寻味,至少显露出了端倪:看来孟家在青州过得并不是那么好!
  旁边陆景观察颜色,心中一凛:他本以为是孟家人思乡心切,这才想着返回雍州,但似乎不是那么回事呀,莫非孟家在青州遭遇到了难处?
  想一想,觉得大有可能。
  时局不同了,天下动荡,秩序崩坏,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金钱的力量就开始减弱,拳头硬才是真道理。孟家世代经营,善于生意之道,积累了无数财富,但这些,在乱世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