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汉子见到他身形颇为魁梧,似乎会武功的样子,哼哼两下,也就不再理会了。
那公子叹道:“阿枫,接下来我们该怎么办?”
阿枫搔搔头,目露茫然之色:“公子,我也不知道呀。”
这一主一仆,正是来自扬州的叶藕桐和家生子兼保镖阿枫。叶藕桐是扬州出了名的才子,当年乡试,屈居陈三郎之下,得了个第二名;然后与陈三郎结伴赴京参加会试,也是高中进士的。后返回扬州,在地方上做了个官,不大,文职,胜在清闲。
只是逍遥的日子过不了多久,石破军反了,随后元文昌也反了。
叶藕桐父亲是老派儒生,见不得逆臣贼子的事,活活气死。叶藕桐不愿帮元文昌做事,使尽一切办法逃亡出来。一路上饱经坎坷,阅尽人情冷暖,好在阿枫会武艺,才保得周全。
只是天下之大,竟无处容身。
想来想去,叶藕桐就想到了洞庭湖,觉得那儿肯定清净,可以过来结庐而居,当个避世的隐士算了。
哪里想到历经千辛万苦才到了地头,睁眼一看,这儿,早不是昔日的洞庭湖。
叶藕桐又是失望又是痛心,更加感到迷茫。他们身上带着的盘缠早已用尽,干粮也所剩无几,这个样子,根本不能再到别的地方去了。
如何才能活下去,成为了迫在眉睫的紧要事情。
“活下去?”
叶藕桐呆呆地想着,不禁悲上心来:“我还不如直接跳湖死了算了……”
一时间悲戚感伤,忍不住哭出声来。
第五百三十七章 田野丰收,打回扬州
每天吃药,安心静养,许念娘的伤已经好得七七八八。他自己调了一大缸药酒,用数十种药材浸泡而成,平时则用葫芦装着,口馋了便喝上一口。在州郡中,他的生活是最为悠闲的,在家则坐,打打拳,踢踢腿;出门就是东逛西逛,这里瞧瞧,哪里看看。
许珺的肚子已经很大了,过不得多久,就会临盆。
这个时代,生孩子是件危险的事情。陈三郎不敢怠慢,早早请好两个经验丰富老道的接生婆,随时待命。
夏去秋来,田野的庄稼已经收割过一茬了——在南方,稻谷一年两熟,乃是常态。
这一茬的收成如同及时雨,彻底让整个雍州的局面安稳下来。在此之前,虽然有些杂粮菜蔬吃,但整体而言,不少民众还得挨饿,日子过得紧巴巴。现在好了,一季丰收,稻谷满仓,除去缴纳给衙门的,剩下的数量足够一家大小过个好年了。更不用说下半年还有一波收成。
其实亩产并不比以前高,主要是分田到户,地广人稀,每家拥有的田产多了,收成自然水涨船高。基本上,只要勤劳肯干,就绝不会饿肚子。
民众生活殷实,衙门收入也好。虽然陈三郎制定的税赋比例低,但实际上由于征收的田产面积多了,总收入并不少什么。要知道在以前,天下之大,但很多田产是没税赋收的,比如皇室田产,比如一些望族大户,诸如此类,都有豁免权,他们占据着大头,另外还有隐瞒不报的。
总计加起来,数目极为庞大。
这些田产收入,基本上都进了私囊,对国库毫无益处。
当下雍州则不存在这个状况,除开一部分犒赏给死伤战士的,其余部分都有税赋收。
最主要的是,分田制实在太能调动民众们的积极性了。想以前做牛做马,只够填肚子,现在十几亩田地在手,都有一种翻身做主人的感觉。帮别人种田,跟种自己的田,是完全不同的。
这段时日,州衙各个部门都全力开动,统计点算,一一登记在册,很是忙碌。
工作虽然繁重,可一个个人员都是脸上带着笑。
与此同时,商业房主事孟庆岩也开始了收粮事宜。收成好,自然有余粮,眼瞅着又要收割第二茬了,粮食太多堆放在家里并无用处,保管得不好还会发霉,不如卖给衙门换银子。
一直以来,衙门都有公布告示,号召民众卖粮,用来储备军资。既能得银子,又能支持衙门,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衙门的仓房满了,底气也足了,真正的“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回想在崂山府时,粮草几乎断绝的困境,真是不胜唏嘘。
至此,陈三郎制定的各种策略制度,开始迎来了收获的季节。稳定地执行下去,只会越来越好。
这日子,有奔头。
有奔头,有希望,麾下的人才会干劲十足。
莫轩意的锐士军,已经渐成规模了。其才能尽显无遗,短短时日,招募到兵士七千多人,虽然不满万数,但这个成绩已经极为出色。此军名为“锐士”,皆因全部是步兵。
无法,战马太少了。
陈三郎思虑良久,干脆直接建立一支全步兵来。
莫轩意练兵,自有一套,无需担心。等其兵成,陈三郎就有了出兵的心思。
雍州的基业已上正轨,接下来只需按部就班发展即可,但陈三郎并不满足于此。
老老实实守着雍州,或许能过一段安稳日子,可以后呢?
天下大势一直在变,每一次变动都有时机闪现,有些时机一旦错过,就再无法挽回。
陈三郎自认发展至今,之所以有所成,最主要的便是抓住了一些机会。从气息的流动变化来看,是时候决定下一步的战略了。况且,时至今日,雍州的潜力基本发掘完毕,无法再上台阶。
想要跃升,只有一个路子:打出去!
那么,打哪里呢?
这是大事,当然得召开人员开会来讨论商量。
会上,有人提出去取蛮州。
石破军已死,蛮州群龙无首,一盘散沙,只要发兵过去,定能旗开得胜。
对于这个提议,莫轩意等人当即表示反对。说蛮州地域偏僻,位于西南远端,它的归属,目前对于天下大势毫无影响,即使占据了,也没有什么大用;其二,蛮州民风彪悍,难以管治,加上地势崎岖,山林密布,并不利于开战。派兵过去,不管结果如何,都是一种不必要的负担和消耗,很不明智。
这么一说,提议的人当即不吭声了。
周分曹坐着,抚须做沉思状,实则暗暗小得意。他也有提议,但没有轻易诉诸于口。他现在学聪明了,专业的事就该专业的人去做,做好本分,就是最好的表现。
行军打仗,那是莫轩意和江草齐的事。
果不其然,两人的意见很统一,都提出要打扬州。
扬州是元文昌的老巢,起事之后,率领大军北上,扬州虽然还有兵力把守,但已颇为空虚。打过去,有胜算。
另外,陈三郎接受了圣旨,拥有统制三州的名分,正好打上讨伐逆贼的旗号,能得到民心顺应。
再说了,扬州是陈三郎的故地,他的故乡在那儿,这就具备了个人的怀旧情怀。
陈三郎想念泾县,想念那儿建设起来的陈家庄,不知逃亡之后,是否会被毁坏掉了。
当日离开之际,陈三郎心中发誓:迟早一天,要打回来……
如今,机会到了。
不用多久,会上便拍板决定:兵发扬州!
陈三郎任命莫轩意为“征南将军”,以阿武、李瑞为副将,统领锐士军,半个月后出兵。
半个月的时间,是用来筹备军资,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的。
莫轩意喜滋滋地领了军命,身为将士,建功立业的机会只在战场上,没有仗打,就无法建立功勋。
他期望这一天,已经很久了。
在这一点上,其实莫轩意优胜于江草齐。因为江草齐注定要留守后方,坐镇大本营的。
第五百三十八章 一炮双响,红光满堂
“这么晚了,怎地还没生?”
这一夜,将近子时,一轮秋月挂空,月光柔和明亮。
雍州刺史府后宅,庭院中人影绰绰,其中陈三郎一双手搓在一块,来回踱步,很是焦急的样子。
“夫君,不用担心,珺儿姐姐一定会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
宋珂婵连忙柔声安慰。
成为人妇,换了装束,她更添几分成熟的美丽。由于这段时间许珺身子不便,晚上都是她在伺候陈三郎,着实领略到“英姿矫健”的风采。不过女人嘛,从来都不怕自家男人生猛,反而食髓知味,十分欢喜。
许念娘也站在这里,他的伤势已经痊愈,气势越发内敛沉稳,本来还稍有显露的锋芒,竟是丝毫感应不到。
今晚,女儿分娩,身为父亲,怎能不在?
对于这个女儿,许念娘颇有愧疚,自幼便带着她浪迹江湖,受了不少苦。从小到大,更没有好好陪过她。如今,为了等待许珺分娩,许念娘特地改变了计划,要等其生完孩子后,这才动身前往寻宝。
已经很晚了,但陈王氏依然不肯去休息,说一定要等到媳妇把孩子生下来,然后才肯睡觉。
陈父走得早,陈氏一脉人丁单薄,男丁就陈三郎一个。陈王氏拉扯儿子长大,当真是含辛茹苦。现在陈三郎基业有成,吃喝不愁,妇人也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心里只期盼儿子能早日开枝散叶,诞下香火。陈三郎倒争气,娶了许珺,又娶了宋珂婵。
两女各有性格,但一样的善解人意,不是恶妇;看身形,更是好生养的主。
这不,大妇临盆在即;而宋珂婵每天晚上与陈三郎共寝,相信很快也会怀上的。
只是许珺进入产房已经有一段时间,怎地还不见动静,真是让人心急。
老妇人坐不住,皱起了眉头。
又过了一阵,屋内传出了许珺的叫声,然后是接生婆的呼喊声,都是在叫许珺使劲的。
这样的事情陈三郎可帮不上忙,只能在外面干着急。
在刺史府外不远处的一座楼上,逍遥富道站在那儿,临窗而观,眼勾勾望着刺史府。
陈三郎现在贵为封疆大吏,他的子裔今晚出生,对于道士而言,可是非同小可的事情。他今晚必须来观望气息,看有什么迹象。
不但他,张元初也来了,只是在另一个地方,用独门法诀来注视。
不过今晚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