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阿安是小翠的哥哥,一个结实的青年,日前已经成为陈家的仆从。华叔虽然是老江湖了,但身边带个人,更加放心些。
送走华叔,陈三郎呆在书房中想事情,归纳梳理,有什么事情是现阶段能做的,尽早办妥。
最迟,他十月份就得启程前往京城。
对于寒门士子,如果说乡试中举是鲤鱼跃龙门,那会试便是青云直上。如果止步于举人功名,虽然有官身,但依照目前形势,想要当个官儿并不那么容易,不知走多少门路,打点多少银子才行,还得排队,等得人脖子长。
譬如鱼跃,再怎么蹦跶,高度也有限。
但考过会试后,获取进士功名,将再度质变,青云直上,天空辽阔,前景明朗。
只要是进士,一定有官当。
更不用说,陈三郎修炼《浩然帛书》,也需要功名积累支撑了。故而不管如何,对于今届会试,他势在必得。别忘了,外面还有一个毒蛇般的道士虎视眈眈,随时扑杀出来呢。
至于其他凶险,更难以预料。
现阶段,陈三郎主要吩咐周何之他们挖地开荒,依山傍水地零星建立点农舍房屋,真正的村庄坞堡却急不得,不是那么好建立起来的。
眼下最大的问题在于,他手头几乎没什么钱了。
最开始得到的一箱金银财宝早花销殆尽,还是后来螃蟹雄鱼精两个知道公子等钱用,就游出泾江去翻找沉船,又得了一批钱财送来,才能购置百亩田产。但这条财路并不长久,也不稳定。
生财有道,何道为妙?
第一百一十二章 衣锦还乡,求才若渴
却说第二天清晨,华叔收拾了当,把银子放好了,带着阿安,出城而去——他的老家在明远县,与泾县比邻,有官道通达。
阿安负责赶马车,车上载着许多东西,都是在县里买下来带回老家送人的礼物,吃的用的小孩玩的,什么都有些。
华叔已整整十年没有回家,如今衣锦还乡,怎能空手而回?
陈家渐成门第,马车也买了两架备用,陈三郎特别吩咐,让华叔赶一架回去,这是对老人的恩惠,旁人见着,好不羡慕。
有马车赶路,便利许多。
阿安赶着车,颇为麻利。他是个闷葫芦,话不多。在路上的时候,华叔忍不住内心激动,一个劲地说着话。阿安只听,半天不吭一声。
大半天的路程,黄昏时分,就到了华叔的老家“坎背村”。
这是一个颇为偏僻落后的山村,一条黄泥路,坑坑洼洼,马车走在上面,发出吱吱嘎嘎的声响,好像要被颠簸得散架。
华叔心疼马车,就和阿安下来,牵马走路。抵达村口,由于华叔的家在村中间,巷子狭窄,马车根本进不去,只能停放在外面。
看见来了辆马车,村中的人都被惊动了,纷纷跑出来看个究竟,一些小孩子怕生,远远站在后面好奇地望着。
“阿大,是阿大吗?”
人群中跑出个老人,看起来比华叔还老几分。
华叔见着他,也是激动:“老三,是我,我回来看你们了。”
两人抱着,哭成一团。
在家里,华叔排行老大,下面有三个弟弟,两个妹妹,足足六个。可因为穷,养不了那么多,华叔十多岁便出去讨生活,流落街头,幸好遇到陈父,否则早饿死了。
不用多久,其余两个弟弟也闻讯赶来。
华叔让他们把车上的东西搬下,全部搬到家里,先将一部分礼物送给同村亲近的人,剩下的,就是自家用了。
掌灯时分,农户用不起油灯,但华叔早有准备,买了两盏。这时候点起来,照出光来。
阿安打开一口麻袋,里面装着的都是白花花的大米,看得一屋子人眼光发亮;再打开一捆布条,是熏肉,一条条,油光可鉴,分外馋人。
家里已好几个月没吃肉了,对于肉的诱惑力简直无从抵挡,当即咕噜咕噜地响起吞口水的声音,孩子们尤其忍不住。
华叔让弟媳们赶紧下厨,做饭炒肉,又让弟弟们出去通知村人,就说自家请客,今晚全部过来吃饭。
屋子小,坐不下那么多,干脆在屋外空旷的地方摆开。各家各户,都有人过来忙活张罗,桌子椅子不够,就自带桌椅。
一个时辰后,总共摆了十桌,村中所有的人都来齐了,坐得满满当当。每一桌,都有大盘的肉,还有一坛酒。酒肉刚上来,十多双筷子便伸了过来。
华叔站起,大声道:“大家不用急,尽管吃,后面还有。”
村人们不答话,只往嘴里塞肉。
华叔不以为意,却有两行浊泪滑落。他一点都不觉得乡亲们不懂礼节,丢脸,因为这才是生活最朴实的场景:饱暖思淫欲,不饱不暖如何?
这一顿吃喝,几乎把半车的东西吃光了。
吃饱喝足,开始说话。
华叔第一句话就是说自家少爷高中解元,是官了。
众人听见,顿时恍然,心中隐生敬畏。有机灵的,立刻提出要华叔帮忙找事儿干。
夏禹王朝有户籍管理,但偏远山村颇为松散,登记不到位,因而多有流民情况发生。特别遭遇灾害的话,流民如蝗,根本管不过来。
华叔回家之前,已经得到少爷授命,可以把人带过去。但一次性带那么多人,肯定不行,只能先挑选些青壮。等他们安定了,再想办法转移家人。
第二天早上,华叔刚起床,家里就来了媒婆,介绍说邻村有个寡妇,今年四十,样子长得周正,带着个十岁的女孩子,想要找户人家,问华叔中不中。
消息传得好快,昨天他就提了那么一下,一夜之间,便有了回音。
华叔便问对方境况。
媒婆叹了口气:“守寡能好到哪里去?兼且带着的是女孩,更不受待见。家公家婆也刻薄,觉得是媳妇克死了丈夫,天天打骂着。这不,他们跟我说,不管哪一家,只要给三贯钱,就能领人走。”
微一沉吟,华叔就跟媒婆过去看人,觉得不错,是个安分的人,也勤快,就问道:“你愿不愿意跟我走?”
妇人低着头:“没有什么愿不愿意的……我不求什么,只求能对我母女好点就中。”
华叔点点头,当即拿出三贯钱,领人回来。
喜事办得很简单,条件摆在这呢。
是夜,他搂着婆娘睡觉,觉得这一辈子是真正圆满了,眼泪忍不住流淌出来,濡湿了被单。
……
这些日子,陈三郎忙得焦头烂额,虽然有周何之和杨老先生等人辅助帮忙,可许多事情还得亲力亲为才行。
身边毕竟缺乏一个真正挑大梁的,能主持事务的人才。
他再一次想到了周分曹。
“虽然现在去招揽,成功的可能性很低,但去拜访一下,却是可行。”
记得上一次去陶然庄登门拜访,适逢周分曹为了躲避杜隐言纠缠,出门而去了。如今自己已中举,不妨再去走一遭。
心里打定主意,陈三郎便找周何之叮嘱了事宜,自己带着雄平坐船前往南阳府。
这次蟹和没有跟去,却被安排帮忙修葺水利,挖坑渠。
一帆风顺,到了南阳府,下船进城,先找个客栈住下——这趟进府城,不仅为了拜访周分曹,顺便也去找找南阳学院的同窗们,看有没有人才推荐。
陈三郎现在可是求才若渴啊。
一夜无事,第二天早早起来,洗漱完毕,带上雄平拿着一份礼仪便前往城外的陶然庄。
到了庄门外,有人出来招呼,碰巧是上次那个门子。他还认得陈三郎,笑道:“陈公子好。”
“请问你家老爷在家吗?”
门子忙道:“正在家,老爷吩咐过了,若公子再来,请进即可。”
陈三郎闻言,神色一正,整一整衣冠,迈步入门。
第一百一十三章 独善其身,达济天下
被请进一个布置典雅的厅堂,刚坐下,有丫鬟上茶,香气袅袅,抿一口,润喉生津。
就听到干咳一声,穿着长袍的周分曹走了进来。不知是否是出去晒多了的缘故,面皮更黑了几分,一对眉毛,粗直如一对剑。看着,觉得十分严肃。
陈三郎起身,拱手做礼:“晚辈见过分曹公!”
周分曹目光炯炯,扫视他一眼,说道:“道远不必多礼,请坐吧。”
坐下来,又道:“恭喜道远今科中举,高中解元,分量可不轻呀。我想想,咱们南阳府,历朝历代,就只出过三个解元,倒是状元有五个。”
陈三郎恭敬地道:“分曹公过奖了,乡试只是敲门砖,和会试、殿试无法相提并论。”
“你应该差不多要奔赴京城参加会试了吧。”
陈三郎点头:“若无意外,大概十月启行。”
周分曹是过来人,经验丰富,撸了撸胡须:“十月好,秋高气爽,倘若入冬后,气候寒冷,却不宜远行。”
“我就是这么想的,如今趁着空暇来到府城,拜访友朋,活动活动。”
周分曹呵呵一笑,忽然道:“鹿鸣宴上,你表现不错,不亢不卑,进退有据,真是让我吃惊。”
这是很难得的赞誉了:“我十分明白,面对刺史大人,有急智,有风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他显然已经得悉详情。
那一天那么多人在万象园,消息传到周分曹耳朵里,只是时间问题。
陈三郎与元文昌对对子,由于两人的身份对比,以及那一副对子的水平,注定会成为扬州文坛的一个热门话题。消息传扬出去后,在士林之间,不少名宿雅士对陈三郎赞赏有加,说他“不畏权贵”、“无惧威武”云云。
无疑之间,使得陈三郎博取了许多声名。
这倒是意外的收获了。
声名无形,却有质,许多时候,不同的声名就是不同的衣衫,能让人的形象截然改变。
在扬州,元文昌霸道威风的形象深入人心,但也有不少读书人风节凛然,很看不惯眼。
周分曹便是其中一个,否则的话,何以对元文昌屡屡伸出的橄榄枝拒之门外?
“三教儒在前,三才人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