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雄-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因为第四十集团军已经被B集团军击溃,丧失了整体战斗力,所以十三日上午,美军将空中打击转向了顺川,对准了第十五集团军。
  结果就是,当第三十九集团军的钢铁洪流杀向高原镇与川内镇的时候,战场上空竟然没有一架执行遮断轰炸任务的美韩战斗机!
  哪怕韩军已经将东线战场上的全部炮兵集中使用,要想依靠地面力量挡住“东北虎王”的前进步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
  当数百辆99B在步兵战车的掩护下,漫山遍野的杀过来的时候,韩军的抵抗意志立即崩溃了。要知道,当时B集团军与C集团军的坦克加起来,也比不上第三十九集团军,更别说K2的性能本来就不如99B。
  仅用了一个小时,第三十九集团军就击溃了攻入高原镇的韩军。
  因为进攻川内镇的部队晚一点到达,所以韩军B集团军很快就陷入两面作战的尴尬处境,最后也只多坚持了一个小时。中午十二点三十分之前,B集团军指挥官不得不下达了向元山撤退的命令。
  必须承认,黄真尹很有自知之明,从未高估韩军的战斗力。
  如果不是他坚持要把由二线部队组成的第二集团军群留在元山,而不是把所有筹码都押上去的话,第三十九集团军还真有可能一口气打下元山,让韩军全线崩溃。
  问题是,就算守住了元山,韩军也大势去已。
  别说继续北上,哪怕是守住眼前的防线,韩军都得向美军求援,让第八集团军参战!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二十九章 箭在弦上
  十三日下午,美韩联军对战术部署做出全面调整。黄真尹将A集团军的两个步兵师从平壤派往顺川,支援第九机械化步兵师,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则开赴元山。帕特里奇让美国空军调整了支援重点,集中力量打击高歌猛进的第三十九集团军,协助韩军第二集团军群守卫元山。
  第十五集团军本来就在顺川佯攻,所以韩军增援两个步兵师的影响并不大。
  第三十一独立装甲旅早就被打掉霸气,损失的装备又难以补充,所以驰援元山的行动也不会有多少实际意义。
  关键就在美军的空中打击上。
  到傍晚前,美军出动了四百多架次战斗机,向第三十九集团军投下了上千吨炸弹。除了执行制空任务的一百多架次战斗机之外,主要就是执行遮断轰炸与战场支援,起飞频率最高的也是A…10C,而不是F…22A。
  面对美军志在必得的空中打击,第三十九集团军打得很顽强。
  问题是,顽强并不等于胜利。
  在台岛上,各地面部队也打得非常顽强,可是最终仍然被迫退守大陆。
  事实上,罗耀武早就料到了这种结果。
  谁都知道,美军要介入朝鲜站镇的话,首先出动的就是空中力量,而且中国空军一时难以扭转局面。
  正是如此,在制订反击计划的时候,罗耀武并不指望打下元山。
  反击的目的只有一个:沉重打击韩军的嚣张气焰,让韩军无力北上。
  为此,就得歼灭C集团军与B集团军。至于盘踞在元山的第二集团军群,罗耀武压根就没有考虑过。
  以韩国的战争动员机制,一个月内就能逐渐十支第二集团军群那样的部队。
  动员预备役部队并不难,难的是生产出足够多的武器装备。至少在几个月之内,韩国不可能重建一支像第九机械化步兵师那样的王牌部队。
  对韩国来说,肯定等不了几个月。
  只要给中国军队几个月时间,就能把“红线”变成第二条三八线,而且会比三八线牢固十倍。
  韩军能够突破三八线,并不等于能够突破由中国军队守卫的“四一线”。
  美军大举轰炸的时候,第三十九集团军已经调整了部署,当时正在向元山进攻的只有一个装甲旅的兵力,其他部队全都集中在川内镇与高原镇,扫荡已经溃不成军的B集团军与C集团军。
  按照罗耀武下达的命令,最迟十四日清晨,歼灭战就得结束。
  这不是垮海口,而是有绝对把握。
  韩军擅长打顺手战,只要打得顺手,肯定所向披靡,可是只要战局不利,韩军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
  再说了,即便不能全歼B集团军与C集团军,也能打残韩军,让美军参战。
  可以说,这场被称为“元山反击战”(高原镇与川内镇都在元山治内)的战役,绝对是中国军队入朝作战后打得最顺利的一场战役。
  当然,作为战略层面的决策者,十三日上午,第三十九集团军杀到高原镇的时候,帕特里奇就意识到,美军第八集团军就要踏上战场了。
  不是帕特里奇对韩军没有信心,而是看清了中国军队的反击意图。
  以当时的情况,帕特里奇有理由相信,中国军队的目的不是打回元山,而是围歼两个韩军主力集团军。原因很简单,如果要想打回元山,第三十九集团军就不应该在高原镇与川内镇投入战斗,而应该直接攻打元山。
  当然,这会带来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C集团军与B集团军没有受到冲击,肯定会合兵一处,而以第三十九集团军的实力,即便不会落败,也无法阻止韩军突围,也就无法重创韩军。
  中国军队选择打击韩军主力部队,就是要瘫痪韩军,逼迫美军参战。
  从战略上讲,逼迫美军在朝鲜半岛参战,就能减轻东南方向上的压力。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的最终目的仍然是守卫本土,而不是反攻朝鲜。
  认清了情况,帕特里奇也非常无奈,因为所有情况都表明,美军必须参战,而且得尽快参战,不然朝鲜战争将变得对美国更加不利。
  等到中国军队站稳脚跟再打?
  开玩笑,这已经不是骑士时代的战争了,难道还要排好战线,用火枪对射?
  十三日下午,调整部署之后,帕特里奇就跟加布里埃尔通了视频电话,要求批准第八集团军参战,并且亲自前往釜山指挥战斗。
  加布里埃尔日只批准了帕特里奇的一个请求,即第八集团军参战,没让他去釜山。
  帕特里奇也预料到了这个结果,得到加布里埃尔的准许后,他就给第八集团军参谋长麦克斯维尔…汉密尔顿少将打了电话,让他立即率领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北上,并且让十月十日才到达釜山的第四步兵师做好参战准备。
  必须承认,一个优秀的指挥官,不但能够带来更大的胜算,还能省去很多麻烦。
  虽然在九月底,就连加布里埃尔这样的将领都认为,在刚刚输掉台海战争的情况下中国不会介入朝鲜战争,最多只会加强边境防御,因此反对增强第八集团军,最多只能出于防范目的让第二机步师恢复战斗力,但是帕特里奇坚持认为,只要朝鲜战争开打,即便有天大的困难,为大局着想,中国也会出兵朝鲜,至少会占领朝鲜部分地区,阻止韩国控制整个朝鲜半岛。
  最后,帕特里奇用不可辩驳的历史说服了美国高层。
  这就是,六十多年前,中国当局在明知道出兵朝鲜会招至美国干预,从而错失统一机会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出兵朝鲜,最终让美国在板门店签署了停战协议。
  按照帕特里奇的要求,不但第二机步师迅速恢复战斗力,第八集团军还得到加强,第七步兵师在九月底到达韩国,第四步兵师也在十月十日到达。虽然没有继续增派部队,但是按照帕特里奇提出的计划,只要朝鲜战局恶化,就得继续增兵。
  原因很简单,比起协助台军反攻大陆,帮助韩军攻占朝鲜半岛更加现实。
  两个步兵师,总兵力加起来仅有三万多。
  当然,谁也不能小看这两个师。
  要知道,在台海战争爆发之前,第二机械化步兵师是美国陆军中,唯一全部配备重型主战装备的主力师,而且该师在韩国驻守了几十年,从来没有离开过,一直是第八集团军的绝对主力。虽然在台海战争期间,第二机步师与第三机步师对调了番号,此时的第二机步师实际上是得到了重型装备的第三机步师,但是第三机步师也是美军的王牌部队,参加了最近二十多年间的所有地面战争。
  在美军中,第七步兵师的名声不是那么响亮,只是该部队的历史非常悠久,可以追溯到独立战争的第七步兵团。
  算上配备给两个师的陆军航空兵,这两个师的战斗力顶得上两个韩军集团军!
  更重要的是,作战的时候,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都不是独立行动,还会得到韩军的直接支持。即便韩军的主力部队都被派上前线,只能提供二线部队,也能让两个美军师无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作战。
  有了部队,还要有可行的战术,不然部队就是摆设。
  在反击方向上,帕特里奇没有犹豫,把重点放在了东面。不但是中国军队的三个集团军在这边作战,还与后勤保障有很大关系。不管怎么说,美军作战,物资消耗非常惊人,仅靠朝鲜那些建议公路,与运输能力非常有限的铁路(朝鲜的一些铁路甚至无法承载近七十吨重的M1A2主战坦克),肯定无法满足要求。解决后勤保障的基础是海运,而要走海运,就得依靠元山港。
  按照帕特里奇的部署,第二机步师与第七步兵师将沿陆路北上,到达元山后,由第二机步师在正面进攻,第七步兵师从左翼包抄,力争围歼第三十九集团军与第四十集团军,再向咸兴推进,最终目的是顺着城川江攻入盖马高原,直接向鸭绿江挺进,不给中国军队任何反击机会。
  显然,这不是最佳进军路线。
  仅从军事上讲,最佳进军路线应该是先扫荡沿海地区,再北上盖马高原。
  问题是,帕特里奇不想给中国军队做防御部署的时间,必须尽快突破“红线”,打乱中国军队的作战安排。
  帕特里奇没有忘记另外一件事情:让韩军在西线转守为攻,拖住第十五集团军。
  虽然帕特里奇坚信,在没有制空权的情况下,除非罗耀武脑袋出了问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