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乱世英雄-第25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罗耀武给他提供了一个营的机动防御部队,并且让叶振邦可以优先调动部署在防空阵地附近的炮兵部队。
  命令很明确,绝对不能让防空武器落入敌人手中。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发现美军已经渗透了防空阵地,击溃了守军,叶振邦就得带部队过去增援。
  如果无法及时增援的话,就得调动附近的炮兵,对防空阵地进行覆盖式炮击。
  虽然叶振邦不想呼叫炮兵支援,但是他知道,只要发生这样的情况,就没有其他选择。
  万幸的是,二十八日夜间的战斗并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
  在詹伯雄、石磊磊等特种兵的指挥下,守卫防空阵地的警卫部队成功击退了偷袭的美军特种部队,还在战斗中击毙了十多名美军特种兵。
  只是,这些发生在后方的战斗,对前线的作战行动没有多大帮助。
  虽然在防空系统的威胁下,美韩联军的战斗机很少飞到丹东上空执行精确轰炸任务,但是依靠各种射程在一百千米以上的远程弹药,美韩战斗机在朝鲜半岛与黄海上空就能完成轰炸任务。
  不可否认,在GPS瘫痪之后,这些远程弹药的价格非常昂贵。
  只不过,与战斗机比起来,弹药就不算什么了。
  进入二十九日凌晨,美军第二骑兵师已经突破了丹东的外围防线,开始扩大突破口,清理那些还在继续抵抗的小股部队。
  也就在这个时候,韩军A集团军到达战场。
  必须承认,帕特里奇非常狡猾。
  打到现在,最惨烈的战斗几乎都在城市里面。可以说,台海战争与朝鲜战争中的城市战与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的城市战有很大的区别。
  正规军依托城市,能够给进攻者造成最大的打击。
  根据美军自己做的统计,在台海战争与朝鲜战争中,美军伤亡官兵的七成都与城市战有关。
  对帕特里奇来说,美国能坚持多久,不是说美国的经济能撑多久,而是美国民众能够坚持多久。
  决定美国民众坚持时间的,正是美军的伤亡数字。
  阿富汗战争打了十多年,美国国内没有爆发大规模的反战活动,就于美军出色的控制住了伤亡有很大关系。
  要想减少伤亡,就得避免与中国军队打城市战。
  只是城市战本身不能避免。
  如此一来,就只能让韩军披挂上阵了。
  按照帕特里奇的安排,攻入城区之后,将由A集团军负责城区内的战斗,第二骑兵师则负责外围扫荡,并且对付前来增援的中国军队。
  对此安排,就算黄真尹很不爽,也无法改变。
  不管怎么说,帕特里奇才是最高指挥官,黄真尹只是听从于他的韩军指挥官。
  再说了,在朝鲜战争期间,韩军与中国军队的交战结果无一胜迹。特别是在野战中,韩军就没有打过漂亮仗。
  既然不能打野战,那就只能在城市战中发挥余热了。
  其实,这个时候帕特里奇最需要考虑的不是让谁攻打丹东市区,而是如何迅速扩大进攻行动。
  虽然在二十八日的战斗中,第二骑兵师完成了扫荡城市外围的作战行动,但是从前线部队反馈回来的情况,中国军队并没被击溃,只是没有在外围阵地与美军拼消耗,而是在遭到攻击之后退入了市区。
  更重要的是,中国军队没有打算从丹东突围!
  也就是说,中国军队必定会死守丹东,而且士气并不低。
  在此情况下,别说让韩军去攻打丹东,就算第二骑兵师亲自上阵,也不见得能够迅速打下这座港口城市。
  拖下去,那就大事不妙了。
  离丹东最近的第二十六集团军已经分散,正在向鸭绿江上游运动。
  按照帕特里奇的判断,这支部队的主要任务不是对付第二骑兵师,而是要在北面组建一条防线,挡住随时有可能扑过来的第七步兵师。
  真正的主力还是驻扎在辽东半岛上的第六十五集团军。
  要知道,在朝鲜战场上,第六十五集团军几乎凭一己之力就打残了第二机步师,帕特里奇肯定不会忘记那场战斗。
  罗耀武真要向第二骑兵师下手的话,第六十五集团军绝对是一把尖刀。
  实际上,这还是次要的。
  帕特里奇已经领教了罗耀武的能力,知道罗耀武是一个很有大局观的统帅。
  此时中国陆军的六个集团军都在战场附近,如果罗耀武有点野心的话,就会用围住第二骑兵师的办法,迫使第七步兵师与第四步兵师向丹东方向集中,然后动用另外四个集团军干掉这两支美军。
  毫无疑问,罗耀武最不缺的就是野心!


第二卷 青山黑水 第六十三章 全盘部署
  十一月的最后一天,叶振邦一大早就来到了军区司令部。
  虽然罗耀武让他全权负责后方重要部队的安全保卫工作,并且向罗耀武本人负责,但是叶振邦懂得军队里的规矩,仍然每天按时向军区司令部递交头一天的行动报告,而不是等别人上门来要。
  这次,叶振邦来的不是时候。
  参谋都在开会,而且是罗耀武亲自主持会议。
  在外面等了一会,叶振邦就去了会议室。他的正式身份是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参谋,有资格参加司令部的会议。
  会议上讨论的,正是当前的战局。
  叶振邦在一旁听了一会就大概明白了。
  韩军A集团军已经代替美军第二骑兵师,包围了丹东,正在向城区推进。第二骑兵师没有参与进攻丹东的作战行动,主力部队已经过了二零一国道,先头部队刚刚经过三零四国道与一一一三高速公路,正在向南穿插,目标直指丹东城区南面的浪头机场,也许还会帮助韩军攻打前阳镇。
  美韩联军的进攻很有章法,突前的始终是战斗力最强大的第二骑兵师。
  虽然丹东守军已经做好誓死抵抗的准备,也在顽强战斗,但是第二骑兵师太强大了,锋锐所指,所向披靡。
  叶振邦并不感到惊讶,因为他在台湾与朝鲜领教过美军的本事。
  严格说来,丹东不是一座适合防御的城市。
  虽然丹东北面就是长白山,但是到了辽东半岛,长白山的山势已经非常平坦了。更重要的是,丹东在鸭绿江江口的冲击平原上,西南又是面向黄海的沿海平原,地势非常平坦,几乎无险可守。
  要在这种地方抵抗美军,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台岛西部战场上的战斗就能说明问题,在平原上,美军的攻击力能达到最大限度,而防御部队无险可守,只能被美军吃掉。
  当然,所谓的“险”包括两种,一种是自然的,另外一种是人为的。
  人为的“险”就是城市。
  现代城市的建筑物大多是钢筋混凝土结构,强度比较高,可以当作军事据点。丹东市三大主城区,即振兴区、元宝区与振安区的常主人口在八十万左右,算上流动人口,大约有一百万人,聚集在城市里的则在五十万以上。
  一座拥有五十万人的城市,绝对不小了,建筑物不会少,高楼大厦也很常见。
  要是能够充分利用这些人为的险,就能有效抵御美韩联军。
  这也是罗耀武为什么要将防御部队撤回丹东市的主要原因。
  守不住外围阵地,就得守住城区。
  只不过,死守肯定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且任何情况下,死守都不可能取胜,防御部队被击溃只是迟早的事情。
  要想让死守变得有意义,就得充分利用死守换来的有利条件。
  比如迟滞了美韩联军进攻所获得的宝贵时间。
  此时,罗耀武就在策划反击行动。
  第二十六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凤城市,只是没有到达城区,而是在刘家河附近停了下来。毕竟凤城市距离丹东市也就四十公里左右,而刘家河到凤城市也有四十多公里,再靠近的话,第二十六集团军就要与第二骑兵师交火了。
  战场北面,第十五集团军正在向宽甸运动。
  最初的时候,叶振邦还意味罗耀武会让第十五集团军南下,包围美韩联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围歼第二骑兵师。
  很快,他就发现情况没有这么简单。
  罗耀武没有让第十五集团军南下,而是让这支部队驻扎在宽甸,掐住二零一国道,阻止在北面渡江的第四步兵师南下。
  当然,罗耀武的想法没有这么简单。
  美军第七步兵师与韩军B集团军在宽甸南面的长甸河口附近渡河,正沿鸭绿江北岸的三一九省道向南推进,即将与正在围攻丹东的美韩军队会师。第十五集团军在这个时候进驻宽甸,主要意图还不是堵截第四步兵师,而是拖住第七步兵师与B集团军,让这股美韩军队不敢向丹东靠拢。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长甸河口的渡口失守,这股美韩军队就没有回头路了。
  更重要的是,美韩联军在丹东方向上建立的浮桥最多只能保证第二骑兵师与A集团军的后勤供应,照顾不了第七步兵师与B集团军。
  在打下丹东之前,美韩联军必须守住长甸河口的渡口,确保物资供应。
  围歼第二骑兵师与A集团军的主力不是第十五集团军,甚至不是第二十六集团军,而是部署在鞍山市的第六十五集团军。
  此时,该集团军的先头部队已经到达东港市的大孤山,主力部队正在跟进。
  看样子,罗耀武仍然希望用一场地面会战来击溃美韩联军,并没打算放弃丹东市,退守北方山区。
  最开始的时候,叶振邦还有点不大明白。
  在平原上与美韩联军决战,别说第六十五集团军与第二十六集团军,就算投入第三十九集团军,胜算也不是很大。
  更重要的是,这么打,让美韩联军的空中优势得到充分展现。
  不管怎么说,肯定得扬长避短吧。
  从军事上讲,退守山区是最理想的选择。
  只不过,没花多少时间,叶振邦就明白了过来。
  死守丹东,绝对不仅仅是为了达到军事目的,还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
  当然,要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