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个小空间内的植物,集体焕发了第二春,开始拼命生长着。
天明惊喜之余,又很吃惊,这个变化实在太大了。
不过小空间的压强还是嫌小,异能空间内的压缩空气。还是要继续补充入小空间的。
见天明要释放空气,天林过来提示道:“哥,不要再给小空间补充氧气了,现在小空间内的氧气含量是25%。在氧含量过高的环境中生存,人体容易衰老,保持21…22%的程度就够了。”
“好,我知道了。你拿着氧气测量器测一下,我开始释放空气了。”
根据天林的提议,天明只释放了氮气、二氧化碳和稀有气体这几种气体。一千两百多万吨的压缩空气释放完毕后。小空间的大气压强,终于达到了0。96个标准气压的程度。
标准气压是根据平原地区的大气压强计算的,和目村地处西部高原,海拔高度近两千米,大气压强可能0。9个标准气压出头,不会超过0。95,也就是说,让小空间保持这个程度的大气压强,可以说是刚刚好。
天林指着氧气测量器上的数值道:“哥,氧含量21。7%,稀释效果非常好,不用再放氧气了。”
再看了看温度计:27。2度,温度比之前降了一些——这个也好解释,因为天明释放的压缩空气,基本上都是处于零下两百多度低温状态,释放到小空间后,吸收了大量的热,这起到了很好的降温效果。
这种效果不会持续很长时间,再过一阵子,可能因为温室效应,小空间的气温,还会上升到一个高位上。
“哥,其实像小空间这样的地方,是一个适合搞农业的绝佳地方,它的光照时间长,85%以上的时间,都处于日光照耀之下,另一个温度、湿度适宜,土壤肥力也不错……连气温过高的问题,也很好解决,那就是能量转移,让植物吸收光能,我们再消耗植物,实现碳循环与能量循环,这远远比采摘小空间内的黄枣和红果高效的多。”
天林的意思,就是把小空间当做一个大型的蔬菜大棚,不仅可以解决能量剩余问题,还能收获更多的黄枣红果,一举多得,这比在小空间外铺挡光玻璃强多了。
天明点了点头,天林提出的办法,是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而对小空间进行更大程度的开发利用,是必要也是必然的。
不过,像小空间这么舒适美丽的地方,天明不想在任何一块草地或树林中,进行改造或破坏,最大限度保持原来的美就行了,不会大拆大建。
对于天林的建议,天明则有另一个好的解决办法:扩建小空间。
小空间的空间壁垒,主要是由空间符文构成的,和异能空间的异能壁垒成分相差不大,他只要将异能壁垒,补充到空间壁垒之上,就像给小空间添砖加瓦一般,让其扩大,最后仍保持绝对密闭状态,这样不就可以扩建了么?
具体操作过程中,天明先是吹出了一个洞,然后让异能壁垒与空间壁垒对接,再大量输出空间符文,没有任何问题地,消耗了20万立方米的异能空间后,天明开辟出了一个面积约1万立方米、高10米、深入地下10米的新空间。
新空间与小空间相连,相当于在一个大车厢外,挂了一截小车厢。外部密闭,内部一体,但不再是之前的正立方体了。
新空间的名字叫“大棚空间”,为了让大棚空间保持一种稳定的状态,天明在几个节点边缘上,嵌入了“节点符文”,这种符文很像一种“纽扣”或者“拉链”,能够让大棚空间呈现一种坚固稳定的立方体态,就是高速陨石砸上来了,也不会发生崩解。
因为大棚空间是刚开辟出来的,地上还冒着热气,红色的地面一片荒芜,除了石头就是砂砾,与生机勃勃的小空间,形成鲜明对比。
“哥,这……”天林惊讶万分,才一会会功夫,大哥就开辟出一个新空间了?
天明手叉着腰:“天林,像这样的大棚空间,我大概两天就能制造一个,不过要让这块地长出植物,还是要对土质进行一番改造的,这方面你是专家,到时候你说我做,争取在短时间内,在大棚空间内,种出六叶草、黄枣树!”
天林苦笑,大哥的异能实在太逆天了。
但看着这块新开辟出的上万平米的土地,他也兴奋起来:“哥,这里就是我们的农业基地了,以后,我们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种多少,就种多少!”
……
第374章疯狂种地
接下来的三天,天明天林每天晚上都去小空间,改造那一万平米大小的大棚空间。
一万平米,等于15亩的土地面积。
天明本打算全部种上六叶草和黄枣,但天林建议道:“哥,以后如果人要生活在小空间的话,从外面带粮食、蔬菜瓜果进来很不方面,不如在大棚空间内种些蔬菜,自给自足,这也省的从外面带了。”
天明接受了这个建议,规划的时候,他又想,蓝水星那边的地球人,也需要蔬菜瓜果这类的新鲜食材,从地球带也不方便,不如在小空间内多开辟几个大棚空间,把蓝水星那边地球人的需求也满足了,这样菜新鲜不说,也省去了很多麻烦。
小空间位于荒芜星的一条裂缝峡谷之下,靠近崖壁面方向不好拓展,但向外面拓展的空间,还是有的。
天明去外面看了看,小空间东面,是一望无际的荒山,绵延数千公里,地势崎岖、沟壑纵横、地表多是岩石……小空间向东面延伸的话,就需要做一番土地平整的工作。
这些问题先放一边,还是先把大棚空间改造好就行了。
植物生长有三个要素:土壤、水和光。
土壤一定要是疏松的、里面含有无机盐的土壤,最好是透气性好的沙质土壤,含沙量越高,越适合植物生长。
岩石上是长不出植物的,天明便用异能空间对大棚空间内由坚硬岩石构成的地面,进行了一番“粉碎”。
当然,不是整块的粉碎,而是根据天林划的石灰线,将十五个格子里的土地,一一粉碎,一个格子接近一亩。留下一些坚硬岩石把每块地都隔开,这就保证了每块地都是独立的,将来发生病虫害或土质恶化,就不会影响到其他地块了。
平整土地、粉碎岩石的工作完成后,大棚空间看起来非常规范,那一条条红色的岩石小道,还真的有种“田”的意味在里面。
仅仅把大棚空间内的岩石地面粉碎是不行的,还得看看这种粉碎后的红色土壤,是不是适合植物生长。
天林把红色土壤放入一个杯子中,再往杯中注水。过滤后,制成了土壤溶液,测量溶液中的各营养元素的成分。
“氮磷钾镁的含量都不达标,铁盐含量特别高,这种土壤并不适合植物的生长。”测量完土壤的肥力后,天林道。
“哦,那就要给地施点肥了。”
天明对这个早有预料,要是这种土壤都能直接种出植物了,那才是怪事。
“还是先把水的问题解决掉吧。”
刚开辟田地的时候。天明就问过天林,要不要在大棚中央搞个水池,然后在田埂内部挖一条水渠,通过水池和水渠。给十五块地浇水,方便不说,还可以在水池内养养鱼什么的,这就再好不过了。
不过。天明又一想,怪鱼湖里的鱼已经不少了,蓝水星上的鱼多的吃都吃不完。再搞个水池养鱼,完全就是为了好玩和浪费,没有必要。
天林道:“哥,还是弄个密封式的水塔比较好,开辟水池的话,耗水量大,蒸发量也大,到时候补充比较麻烦,还不如弄一个大型水塔,半年补充一次水就行了。”
“行,那就建一个水塔。”
水塔是用银钢材料做的,高十米(已经贴近大棚空间的顶部了),底面积约80平米,最多可容纳8000吨水。
水塔向四周延伸出一根根的水管,通往十五块地,通过阀门控制装置,一旦遇到干旱这种情况,打开水龙头,任何一块地都能补充水分了。
最后就是光照的问题,在空间壁垒的阻隔下,外界射入大棚空间的光照强度为4500lx,是地球的一小半,但光照时间长,32个小时中,有28个小时,处于日光直射之下。
大棚空间的大气圈只有十米高,不可能存在多云、下雨这种天气,基本上都是灿烂晴天。
光照,肯定是不缺的。
那么唯一要解决的,就是土壤肥力的问题了。
天林提出了三个解决办法:移植土壤、释撒固体肥料、配置营养液。
移植土壤的话,只能把小空间内的土壤,移植到大棚空间中。
地球上的土壤,含有各种各样的微生物、螨虫、虫卵,携带生物污染,有些微生物和病原体,对农作物的危害很大,拿天林种的大棚蔬菜来说,每隔三年,他就要把大棚内的菜全拔掉,对土壤进行消毒……如果不这么做,很容易发生大规模虫害与减产。
而天明又不太想把小空间的土壤移植到大棚空间,破坏性太大了,到时候小空间被东挖一块、西挖一块,多难看?
那还不如自己改造土壤呢。
第一种方法排除。
固体肥料有化肥和有机肥两种。
化肥肥力强、效果好,但容易导致土壤板结,短期内见效快,但长期使用化肥,会透支土地的潜力。
有机肥是把动物粪便收集起来,让微生物或蚯蚓分解后,留下了大量无机盐。有机肥中,植物需要的营养元素丰富,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非常好,而且作用时间长,肥力积累效果好,有机肥用的多了,土地将会越来越肥,基本上每年能保证稳产、高产。
但有机肥内,还是有微生物的存在,这类微生物对地球上的农作物是有益的,但把这类微生物带进小空间,还是无法保证不出现生物污染的问题,所以,为了稳妥起见,天明把固体肥料也放弃了。
那就剩下最后一个选项:配置营养液了。
“哥,营养液的话,可能要专业人士才能配的出来。当然,我自己也能配,但只能配一些元素种类较少的营养液,元素种类超过五种以上,我就很难配不出来了。我岳父是这方面的专家,我们可以把他请过来帮忙。”
程方文在无土栽培领域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