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乡村首富-第14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张海林考了512分,考了全县第6名,全校第3名,唐舒考了503分,全县第10名,全校第四名,乡中还有一个学生进入了全县前十名。

  陈夕。

  以总分518分的成绩夺取了全县第三。

  整个百城,超过520分的人只有张晨一个,全宜安市也不足十个,而超过540分的更只有张晨唯一一个人。

  百城第二名的学生是百城第一实验初中的,也就是那个曾经两次从张晨手里抢走全县第一的学生,这一次,他考了520分。

  对张晨这种已经超出了理解范围的学生,百城各个初中的老师们都只有感叹的命,偏偏这样一个学生任何重点初中都没进,就留在了坝头乡中,连续霸占了全县第一好几年不说,这一次更是以绝对优势摘得了全市第一的好成绩。

  超过第二名将近20分的成绩,这在宜安市中考的历史上,几乎就没有出现过。如果是在高考的考场上,那还有可能,但是在中考这种难度对大部分学生来讲都比较平均的考试,基本上很难出现这样大的悬殊。

  张海林和胡强的分数都够进一中,虽然不知道胖子高林鹏会有什么手段,但是一中的名额应该是拿得到的。

  张晨没有丝毫犹豫,仍然填了唯一一个志愿,百城一中。

  不管前世今生,这都是他唯一的选择。

  但是这一次,张晨自己心里清楚,百城一中,很有可能只是自己的一个选择,随着白湖湾的快速发展,他在一中驻足的时间极有可能会大大减少。

  163新的布局

  白鹤新区的成立已经成了既定的事实,这是谁也改变不了的。

  当然,对于白鹤人来讲,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

  成立新区,无论是在共和国的政治版图上,还是在经济版图上,白鹤新区的地位都会得到巨大的提升,这是毫无疑问的。

  地位的提升总是意味着更多的资源和更好的机遇。

  当然,对于作为白鹤村改革和发展真正的幕后领导人物张文林来讲,功成身退也是此时最为明智的做法,这对老张家来说也是退居幕后的好机会。

  因于各种理由,张晨很轻松就说服了他老子。

  在这之后,张文林将不仅不再担任任何公职,而且,老张家在白鹤投资公司中所占的百分之三十的股份,新区政府都将会通过以土地置换或者工程项目建设权的代价收回。

  这自然也是张晨的手笔,尽管张文林不懂儿子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儿子张晨一句“公家的便宜不好占”就打消了他心中的疑惑。

  不错。

  公家的便宜的确不好占,这个道理张文林甚至比张晨还要清楚,欠了公家的账迟早有一天是要还的,不是现在不还,只是时候未到。

  以前白鹤投资公司还是白鹤村的集体财产的时候,老张家可以占据大部分的股份进行控股,并取得管理和运营权,但是现在新区政府成立在即,应该说虽然没有正式挂牌成立。但是现在完整的组织框架已经搭建起来了,没看那位于冰书记已经公开露面主持工作了么。

  这样一来,新的区政府肯定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这么一大笔公共财产被个人捏在手里。这无疑等于被人掐住了财政咽喉,即使短期内不会有什么想法,但是时间一长,老张家无疑就是在给自己找不自在。

  尽管现在的白鹤投资公司无论是规模还是整体实力都上升了好几个档次,但是拥有白湖湾的老张家自然也不会觊觎这么点东西。现在的白鹤投资公司对老张家来讲无疑是食之无味、弃之也绝不可惜。

  所以在7月末的时候,张文林在清算了白鹤投资公司的股权之后,就带着谭林荣离开了。

  现在谭根生已经成了张晨的专职驾驶员和助理。老谭离开白鹤村之后也没有继续发挥余热,而是留在家里养老了,已经五十好几的人了。尤其是去年家里添了小孙子后,这心呐就操劳不动了。

  现在老谭一家在张湾也盖起了小楼,紧挨着老张家院子不远的一块地皮,这里原本就是老张家的鱼棚子。后来拆了给老谭家盖了房子。

  现在老谭一家的户籍都落在了张湾社区。因为当初张文林给他办理的白鹤投资公司的人才移民,所以现在老谭一家子也算是正儿八经的拥有白鹤福利的住户了。

  虽然是从溪岭迁移过来的,但是张湾人对老谭一家也没什么意见,毕竟三年下来一家子的为人如何大家也是门儿清,就更不说老谭家还是老张家的长期雇工。

  现在老谭退休了,按照他的意思,就是让他在老张家做个管家的都行。

  虽然当初离开老家溪岭那会儿,心里还是有些惆怅。但是如今三年住下来,谭林荣一家子对张湾也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这无疑是他们今后世世代代的居住地,说是故乡也不为过了。

  前些日子根生他娘还唠叨着什么时候回去看看,如今谭林荣退休了最近也在谋划这事。

  在谭根生一家忙着商量什么时候回老家看看的时候,张晨已经收到了百城一中的通知书。但是在去高中之前,张晨似乎还有一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去做。

  早在99年开春的,张晨便写过一封不伦不类但是却极其重要的短信,至于这封信到底能不能抵达收件人的手中,收到信后又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张晨并没有考虑。

  因为他面对的是一个性格极其坚毅的商业高手,即使拥有比对方更重要的信息资源,但是张晨也没有十足的把握去说服对方。

  但是令他惊喜的是,在半年后,他并没有看到原本应该在这时候就已经发生的情节,既然如此,他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自己写的那封信已经凑效了。

  所以前几天张晨再次按照从报纸上剪下来的地址写了第二封信并且很快就寄了出去,这一次张晨没有故弄玄虚,而是在信中留下了自己的地址,或者说老张家的地址。

  他相信以对方的胆略和行事风格,一旦确定自己就是写第一封信的人无误后,肯定会很快就找过来的。

  现在的白鹤可不是什么无名无姓之地。

  白湖湾的余热一直都没有消退。

  到了将近八月中旬的时候,随着国庆越来越近,白鹤村又一再被人提了起来。

  不过并非所有人都在关注。

  在杭城郊外。

  一栋普通的宅子里面。

  马云的个子很小,干瘦。

  年初之后他刚回杭城创办了阿里,尽管目前国内的互联网交易并不发达,但是他坚信这个东西在将来会有广阔的天地。

  作为阿里的创立者,他已经35岁的年纪正是当打之年,当然,闯入一个新的领域也并非易事,首先就是资金。

  当初回来的时候可以说他扔掉了所有东西,只身回了杭城,但是在半年前,在他迟迟未决的时候,也就是他还没有回杭城之前,就已经收到了一封很奇怪的信。

  信的内容很简单,只有一句话,外加一张银行的存单。

  “尊敬的马云先生,我愿意资助您创立自己的企业(张晨)。”

  没有任何联系方式,也没有回执,信封上的邮戳是沪城的,但是根据这个显然查不到任何东西,如果仅仅只有一封信,或许他会一笑而过,只当是谁在跟他开个玩笑。

  但是令他难以放下来的是随信而来的还有五百万的资金,在创业之初,这五百万起到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尽管没有找到任何有关这封信和这笔资金的消息,但是创业的过程中,他仍然大胆启用了这笔资金,直到今天,马云仍然不清楚这笔资金的来历。

  当然,尽管后来蔡崇信加盟阿里带来了丰厚的投资,但是他还没有下定决心是否要接受这一笔来自世界著名投资客高盛手中的资金。这一切的根源都在这来历不明的五百万上面。

  “马总,下面有一封给您的信。”

  “信?”

  马云对信这个字听得极其清楚,也很敏感,因为现在在他的手头上就有一封几乎快要被他捂烂的信。

  信拿到手。

  马云手心里都捏了一把汗,因为这信封太熟悉了,跟前面收到的那一封毫无二致。

  送信上来的那个女同事目光有些怪异。

  “马总,你没事吧?”

  “没有没有!”

  拆开信,信封内很薄,他几乎要以为这次可能跟上次一样只有一张纸片,但是结果很意外,因为这一次张晨不想再等了。

  网络泡沫的破灭既摧毁了曾经庞大的网络帝国,但是也正是这一次泡沫,给中国带了了发展的机遇。

  “马云先生,我是白湖湾集团的执行总裁张晨,前次冒昧之举敬请海涵,江湖上有言在先,虚虚实实,以力取胜。

  听闻您已经开办了个人公司,首先表示祝贺,其次,希望能够尽快与您会晤商谈融资一事。”

  落款人还是张晨,但是马云并不知道张晨是何人,白湖湾集团他也没有听说过,但是上一次的钱却是实实在在的。

  索性是这一次张晨留下了白鹤区的联系方式。

  马云看完信后当机立断立马跟公司的财务总监蔡崇信进行了沟通。

  在蔡崇信加入阿里之前,马云就有言在先,公司虽然是他创立的,但是资金是别人的,即使要接受高盛的融资,也必须取得投资人的同意。

  所以蔡崇信对这个背后的投资人可以说是很感兴趣甚至有那么一丝敌意在里面。

  第二天一大早两人就按照张晨留下来的联系地址赶了过去。

  从杭城到南江省的距离不远,但是到宜安市再到白鹤区,即使是走一段高速的话也要差不多六七个小时。

  所以一直到下午快三点的时候,两人才刚刚进入百城县的地界,一下高速,老远就看得到百城熙熙攘攘的人群。

  虽然张晨怕他们头一次来找不到地方,所以没有写明地址是白鹤区,而是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