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到反作用力的影响而相互远离。所以太空中人形机动战士的近身作战基本上都是一击即走,不是他们想走,而是被动地互相远离。
双方的第一次接触徒劳无功之后,便迅速地再次靠近。对方MA还是那么粗暴,继续瞄准驾驶舱直刺,风宇再格挡,双方再分开。
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双方如同系于松紧带两端的两个球,一次次地碰撞,然后弹开。
终于,风宇忍无可忍了,这一次他不打算再被动挨打,因为只是单纯的招架,他永远没机会伤到对方机体。
对方既然喜欢简单暴力,他就还对方一个简单暴力。
两架MA在太空中如同旧时代中世纪欧洲决斗的骑士,平举合金军刀,瞄准对方的驾驶舱位置直冲过去。
两架MA的配置是完全一样的,所以也不存在谁手长手短的问题,如果不闪避或者格挡,就是同归于尽的结局。而机师考核的一个硬指标就是不能死亡,死亡即不合格,哪怕你同时击杀了对方。太空军培养机师是需要高端战力,而不是为了网罗死士,不是为了和敌人兑子。
风宇明白这个道理,自然也不会傻傻地和对方同归于尽。经过刚才一段时间的交手,他已经摸清了这个虚拟对手的特点。那就是个不懂变通的死脑筋,或许是程序使然,或许是考核难度限制,总归是让他找到了对方的软肋。
就在两架MA几乎要刺中对方的同时,他动用了辅助模块的脉冲激励。他的MA突然加速拧腰,右肩前倾,利用侧着上半身所造成的些许距离差,抢先一步将合金军刀刺入对方驾驶舱。而他自己的座驾虽然没有伤及驾驶舱,但终究还是受了点伤。
“机师单挑结束。”
“受试人员:风宇。镧下士。”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一击致命;2、机体受损;3、使用脉冲激励。”
“评价等级:合格。”
风宇有些懊恼地看着屏幕上显示的结果,如果不是一击致命拉高了评价,他的第一项实战成绩可能就是不合格了。当然,一项不合格并不意味着模拟实战失败,只是会拉低最终评价而已。而作为新人机师,最难掌握的便是近身战,能够拿到个合格,已经算是水准之上的成绩。
紧接着模拟舱便开始了第二项实战内容——混战,而风宇的MA也被系统恢复到最佳状态。
所谓混战,其实就是模拟真实战场的机动战士大战,近万的铁球和各型号人形机动战士充斥战场,远方还时不时有一发战舰主炮穿过胶着的战场攻击风宇身后的己方战舰。混战的考核方式很简单,就是生存,只要熬过十分钟就算合格。同样的,机体受损降评价,使用脉冲激励也降评价,而击坠的敌方机动战士数量多寡则相应地提升评价。
对于风宇而言,这项测试毫无难度,就和他平常在模拟器上练习的一样。当初用铁球他都能活下来并取得击坠数,现在更不在话下,这正是提升评价的一个大好机会。
考核开始之后,他便全神贯注,启动辅助模块的射击辅助功能,驾驶着机动能力强于铁球的MA在战场上来回移动穿梭,一边闪避敌方的集火,一边找准机会抽空反击。几分钟之后,顺利取得了第一个击坠。
“这样还是太慢了!”算了一下时间,按现在的节奏,他可以获得三个击坠数,成绩虽然比驾驶铁球时候要好,但对于MA来说,却还不够。考核评价肯定不能是一个击坠数提升一个档次,那样也太容易了些。
这时候,他想起DT2战役敢死队掩护大部队撤退的那一幕,一个小组的人形机动战士,除了负责远程MR,其他机型都选择了突入敌阵这种做法。当时那几位机师是抱着牺牲精神采取这种疯狂的作战方式,最终都壮烈牺牲,但他们都斩获了两位数的击坠。
在没有掩护的情况下,突入敌阵想要全身而退确实非常难,毕竟寡不敌众。但现在风宇的情形却是不同的,他只需要在模拟战场上存活十分钟考核就会结束,根本不需要考虑撤退的问题。
想通了这节,他放下40mm粒子束步枪,将辅助模块切换到机动辅助,瞬间提速,抓紧所剩不多的时间,直接一头撞入敌方铁球密集处。
突入之后,他惊喜地发觉,来自敌方的集火压力反而变小了。这也是合理的,为了避免误伤友军,对方不敢贸然射击,火力包线必须避开友军机体。
有了这样的有利条件,风宇更加肆无忌惮起来,发挥机动辅助的优越性,在对方铁球当中高速穿梭,时不时挥动合金军刀斩向旁边的敌人。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让他异常亢奋,仿佛化身为战场的主宰者,尽情地挥刀斩击,也不去关心对方的伤亡情况,一击即走,扑向下一个目标。
就在他扑向不知道第几个目标的时候,MA突然停止了。
第六章 考核(中)
瞬间的错愕之后,风宇才发现停止的不止是自己,整个战场都定格了。主控屏上显示出一串数据。
“机师混战结束。”
“受试人员:风宇。镧下士。”
“测试结果:通过。”
“评价要素:1、机体无损;2、完成击坠;3、击坠数过十。”
“评价等级:完美。”
就算剔除了击伤的那部分,风宇还是获得了超过两位数的击坠,获得了完美评价。这个结果让意犹未尽的他非常满意,不由得对今后的实战充满了期待,同时也对另一款人形机动战士——更加突出近战能力的MW产生了浓厚兴趣。那种在敌阵之中纵横睥睨的感觉让他很享受。
只是现在由不得他去陶醉于那种感觉,第三项实战考核紧接着就来了。
对舰模式开启!
这对于风宇而言是一种全新的体验,之前仅仅是通过教官的讲述了解过这种战斗模式,准机师们压根儿没想到考核里头居然有这一项。
战场和之前的混战模式差异并不大,只是敌方的铁球数量变少了,不再像之前那么密集,一艘UAC联邦的行星级驱逐舰作为假想目标就在不远的前方。一层看不见的R粒子护罩时不时因为阻挡粒子束武器攻击而显现出波纹状的涟漪,让人意识到它的存在。
“任务内容:突入R粒子护罩,并展开牵制攻击。”
“任务时间:十分钟。”
“目标距离:3745公里。”
MA的合金军刀对拥有厚厚装甲的战舰几乎构不成什么威胁,只能攻击那些处于舰体外部的炮塔。40mm粒子束步枪更是毫无用武之地,在R粒子护罩的范围内连正常激发都做不到。肩部的40mm高斯机枪倒是能用,但是口径太小,一样是只能打/炮塔。事实上在常规型号的人形机动战士之中,只有MR和MT配备的120mm高斯炮才能对战舰造成实质性伤害。
除此之外,风宇知道,某些高端机型能够搭载的特殊武器——斩舰刀,那才是真正能令战舰闻风丧胆的凶器。但这会儿是想都不用想了,对舰考核的实质只是看看机师是否具备突入R粒子护罩对舰攻击的能力。
依然处于前一项考核亢奋状态之中的风宇没有任何犹豫,启动机动辅助之后直接突入敌阵。忍不住诱惑地又顺手挥刀斩了几架铁球之后,他已经穿透了敌方的铁球防线。
这一刻,这项考核的真正难点才显现出来。
正面那艘UAC联邦行星级驱逐舰的炮塔集火是肯定会来的,没有一艘战舰能够容忍人形机动战士突入自己的R粒子护罩。
更加可怕的是来自身后敌军铁球的集火。
40mm粒子束步枪的攻击对于R粒子护罩是无效的,敌军铁球完全不用担心误伤己方战舰,集火的火力之猛尤胜于之前,几乎是铺天盖地而来。思想准备有些不足的风宇立刻意识到仅凭自己的力量不可能躲过这一波,只得忍痛启动了脉冲激励。
MA瞬间提速,在太空中画出一道弧线,避开了疯狂的第一波集火。
接下来的处境更加艰难,辅助模块能量耗尽,机动辅助功能无法使用,他只能完全依靠自己的操作。
全神贯注地拿出十二分的精力,他不再追求突进的速度,而是不停地变线,在太空中飞出毫无规则的曲线。
场外关注他考核的邹忌上尉摸着下巴饶有趣味地看着他的飞行线路,只有身为教官的他最清楚,四项实战考核在最终评价中的权重是有区别的,前面两项加一起占到了八成之多,后两项主要是看机师在特殊模式下的能力,各占一成。事实上对于本次考核,除了驾驶MW的库巴诺伊之外,邹忌不认为其他人有突入R粒子护罩的能力。MA的机动能力还是比MW差些,新手机师成长起来以后会有突入R粒子护罩的能力,但肯定不是现在。
模拟器中,风宇还在和最后的一千公里距离作斗争。这个距离放在地表上算是有点儿远,但是在以光秒光年记的太空当中,实在是小意思。机动战士的引擎虽然无法进行曲率飞行,但达到110km/s的第四宇宙速度却是绰绰有余。如果不是要不断变线躲避炮火,全速前进十秒钟就可以突入R粒子护罩。
他现在不但没法直线前进,有时候甚至还得被迫后退一段距离,只有无规律的移动方式,才能避免被敌军进行提前量射击。闪避了一会儿,风宇渐渐有了新的体悟,那就是来自战舰的炮击远比背后铁球大军的可怕。
铁球的粒子束步枪虽然更加密集,但每个人都是各打各的,很难形成配合。掌握提前量射击,懂得封堵路线的更是凤毛麟爪,那样的人才早就晋升机师了,不可能还留在被称为铁棺材的铁球部队当中当炮灰。
而战舰的炮击则完全不同,由战舰火控系统统一控制的那些炮塔,能够轻易地形成矩阵式的火力封堵。如果被锁定在火力矩阵的中央,那基本上是没得跑了。还好风宇最近在机师难度中练就了非常好的反射神经,并且一直坚持无规律的移动,总是能堪堪避过UAC行星级战舰的炮塔矩阵攻击。
只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战舰的R粒子护罩还是那么的遥不可及,令风宇有些焦躁。显而易见,进不去护罩里头,这个项目的评价肯定是不合格。
他无法接受这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