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福王也不是有金山银山,为了筹集军饷,他就把自己珍藏的一部特殊制本的《道德经》卖给了洛阳城的大财主,募得十几万银两……而这个特殊制本的《道德经》就是有史记载唯一的一部写在人皮上面的道家经典。
据说那人皮乃是一位得道高人临死之前亲自请名家刻写上去,以便“虽身死,道家经典流传万世”。正因为如此,这部人皮《道德经》珍贵无比。
可惜,洛阳城最终还是被闯贼攻陷,福王朱常洵最终身首异处,有人说他被闯王熬成了“福禄汤”给众部下分吃了,以便解心头只恨。也有的说他逃入道观被活捉,最后当众斩首。总之他死得不能再死。而高价收购他那《道德经》的大财主也没有逃脱被闯贼活捉的命运,家财万贯也被抄个底朝天。只是可惜那些闯贼大多数都是粗人,只认得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对于那些古籍珍本根本就没兴趣,以至于连带那人皮《道德经》也一块儿被一把火烧掉。直到闯营高官牛金星知晓此事,懊恼至极,认为这乃暴殄天物……
林逸因为经常看书,因此知道这个极其隐晦的珍本故事。
不过眼前这卷《道德经》也是怪异之极,首先属于“帛书”一类。
而林逸清楚地知道用“帛书”记载《道德经》最早的应该是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三号汉墓出土的两卷《老子》。
此帛书分别用带有隶书笔法的小篆和隶书抄成,被命名为“帛书老子甲本”和“帛书老子乙本”。帛书本是七八十年代所能见到的最早《老子》版本,和传世通行本的最大不同是,它没有分章,而通行本分为81章。
帛书老子的出土,推翻了《老子》成书秦后的假设。因为它那“德”编在前“道”编在后的顺序,正是《韩非子》解老、喻老所本的顺序;足见这种版本在韩非时代已经存在了。此外,在个别字句上,帛书本和通行本也偶见不同、互有高下,那是古籍流行中常有的现象,不足为怪。至于“德”编在前还是“道”编在前的问题,帛书出土的时候,曾被看成是头等大事,说是“德”编在前乃法家的传本,“道”编在前为道家的秘籍,以印证儒法斗争的意义等等,现在看来全是瞎掰。
帛书老子出土后整整二十年,1993年,湖北荆门郭店楚墓出土了竹简老子。这是迄今可见的最早的《道德经》。总字数与帛书本或通行本相比,约占三分之一上下,说明它们都还不是足本。虽然如此,虽然它们加在一起也构不成为足本,但是它们的存在,已足以说明,《老子》之成书或初步成书,至晚也是战国中期的事,较之《孟子》《庄子》,都要年长得多。
为了顺利搞清楚这卷帛书《道德经》究竟是何来历,林逸看看四周,见那伊藤先生正忙着帮他整理打包书籍,于是林逸就放下心,从体内释放出一丝灵气,去探索这卷帛书的真正历史。
随着那缕灵气与帛书接触在一起,立马帛书上面蕴藏的灵气就和林逸释放出来的灵气“擦出了火花”。
林逸脑海中顿时呈现出一幅幅广阔的历史画面。
金戈铁马,饮马冰河。
唐朝中期,安禄山叛乱。大唐岌岌可危,一个布衣之人辅佐肃宗铲平叛乱,匡扶天下。
战乱期间,民生凋敝,许多人无家可归,流离失所。
盗贼横行,人鬼不分。
原本辉煌的大唐盛世随时都崩塌的可能。
布衣之人劳心劳力,筹谋策划。
天下大势逐渐稳定起来。
安禄山身死,史思明兵败。
十几年岁月蹉跎,沙场征战。
他原本一尘不染,一心向道之人,也忍不住华发早生,劳累成疾。
休养期间,某个夜晚,星空高悬。
他披衣走出寝室,仰望星空,以观天下气色。
心中忍不住浮现十几年的奔波劳累,民间疾苦,感叹太平盛世的来之不易,因此转而回屋,提笔书写出了这卷《道德经》。
以道为天下,以德济万物。
有道德佐证,天下方可太平!
……
林逸把心神收回,此时此刻他已经知道这卷帛书的来历,更知道那个布衣天下的道家高人是谁。
他就是匡扶救世的李泌。
李泌乃是大唐玄、肃、代、德四朝元老,可他一生崇尚出世无为的老庄之道,视功名富贵如敝屣,所以在肃、代两朝数度坚辞宰相之位,并且最终远离朝堂,长年隐居于衡山。不知道为什么,在贞元三年六月他终于同意德宗的请求,出任宰相,可当时已经是六十七岁高龄。即便他想把当年的肃宗和代宗求之不得的智慧和心力全部贡献给幸运的德宗皇帝,可上天却没有给他和德宗更多的时间。贞元四年三月,李泌便与世长辞。虽然执政的时间很短,可李泌在任期间却做了许多意义重大的事,从而在相当程度上保证了贞元年间帝国总体形势的和平与稳定。
他参与宫室大计,辅翼朝廷,运筹帷幄,对外策划战略,配合郭子仪等各个将领的步调,使其得致成功,也可以说是肃宗、代宗、德宗三朝天下的重要人物。只是因他一生爱好神仙佛道,被历来以儒家出身、执笔写历史的大儒们主观我见所摒弃,在一部中唐变乱史上,轻轻带过,实在不太公平。说到他的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善于运用黄老拨乱反正之道的作为,实在是望之犹如神仙中人。
想到这里,尤其想到这卷帛书竟然是传说中的大唐宰神仙般人物李泌的亲笔书写《道德经》,林逸心中就是好一阵激动。
作为古书藏家,林逸可是清楚地知道,如今这世上宋元版本可遇而不可求,甚至连明刻本都少的可怜,更别提宋朝之前的五代十国和大唐时候的古书了。
古书又分刻本和抄本,其中抄本因为独一无二,收藏价值巨大。很多大藏家都喜欢收藏那些名人名家的抄本。比如说林逸上次耗资数百万拍到的那卷宋学士苏东坡手抄《金刚经》,如果拿到真正的拍卖市场上,价值最起码也能上千万。
如今这卷《道德经》就更加了不得,竟然是唐朝传说中的神仙宰相李泌的手书……
单是想一想,也能让人吓一跳。
如果这样的珍品拿出去,一定会惊世骇俗,彻底颠覆整个收藏界。
……
林逸努力压抑住心中的激动,他深吸一口气,恰好这时候伊藤先生帮助他把挑选的旧书都包好了。
林逸就装作很轻松地问他道:“伊藤先生,这纸箱子里的旧书您卖吗?”
伊藤愣了一下,说道:“那些都是残破的旧书,收藏价值不大。本来我把它们收集起来是想要找人修复一下的……并不打算卖掉。”
林逸笑笑说:“我很喜欢这些书,可否卖给我?”
“这个……”伊藤先生犹豫了一下,“实在是太残破来了,有些不好意思很抱歉啊。”
“没关系的,其实我本身也懂得一点修补技术,何况这些旧书虽然残破,但是里面的纸张却是很好的,就算修补不好,也可以利用作为修补纸来用。”
“呀,想不到先生竟然还懂得修补技艺,这可是很难得的……如果你真的喜欢,卖给你也就是了。”
“那这价钱”林逸沉吟一声问道。
“价钱好说,如果你觉得可以接受,全部10万日元。”
林逸笑了笑,“成交。”
十万日元不过才六千人民币,绝对划算。
何况林逸真正的目标是那卷稀世《道德经》
第六百四十五章,东京大学
伊藤先生很高兴,没想到连这样的垃圾都有人要,于是他就更热情地招呼林逸,并把那些所谓的“垃圾”包裹起来。
林逸怕打草惊蛇,也就没多说什么。
在包裹的时候,林逸有意无意岔开话题,和伊藤说一些其他的话,以便分散他的心神。
可是没想到,在包裹到一半的时候,伊藤还是哎呀一声,林逸心中一咯噔,就见伊藤把那卷李泌手抄《道德经》帛书拿了出来,神情似乎有些疑惑地说:“怎么在这里?”
林逸的心顿时紧张起来,装作毫不介意地问:“怎么了?”
“哦,是这样的,这帛书是我从一位参加过军伍老人那里收来的……岁数大了,说自己参加过……”脸色有些尴尬地看了林逸一眼。
林逸就知道一定是参加过侵华战争,就说:“那场战争是罪恶的,对中日两国人民都带来了莫大的灾难。”
“是的,你说的很对……嗯,我是从他那里收来的,他老了就一个人,也没什么家人,一直一个人孤零零地在敬老院住着,性情古怪,没人愿意搭理他……直到死的时候更是口不能言,瘫痪在床上……”伊藤言语间有些唏嘘。
林逸仿佛看到一个日本老兵晚景凄凉的样子,心说,他若是为战争忏悔的话,那还算是个人,若是至死还冥顽不灵,那么只能是个恶魔。至于这卷手写帛书很可能是他从中国侵略时掠夺走的……
“所以我看到这帛书就想起了他……这上面所写的汉字你可认识?”伊藤忽然问。
林逸心中又是一紧张,表面上则笑笑说:“写的是《道德经》,在我们中国有很多这样的经著,嗯,竹简,帛书之类的也有很多……在日本倒是少见。”
“哦,原来是这样呀。”伊藤先生将那帛书再次放下,说道:“这上面的字写的倒是很好,我虽然不怎么精通毛笔字,却也看得出来。”说完这句就不再多说,默默地包裹起来。
林逸见他不再起疑,这才松了一口气。
离开这座库房的时候,林逸非常大方地和伊藤先生交换了名片,意思是日后有什么好书,尽管互相联系,如今国际快递也很便利,再加上网络的普及,日本和中国即使距离很远也无所谓。
伊藤很是高兴,能够拉到林逸这样的大客户,他觉得荣幸之至,以至于亲自找来车帮林逸把那些旧书搬上去,再三与林逸和海棠夫妇挥手作别。
车上,林逸看和伊藤远去的背影,看着车厢内,以及脚底下包裹完美的旧书,整个心情都是愉悦的。
见他这么高兴,海棠就忍不住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喜事。
林逸见那司机是日本人,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