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就一直被放在台北的故宫博物馆里展示,虽然地位不如前面那只翠玉白菜,但是秩序品级也并不算低,属于重要的文化财产。
这次同样也被湾湾们,送来了日本,给他们的干爹跪舔示好用的。
只不过这次,湾湾的日本干爹们是看不到这样好的宝贝了,这宝贝已经被他先收藏了。
收好了这只玉盘,金沐晨继续打开了另外一只包裹,这只包裹的个头可要比前面那几只包裹小得多,不过只有正常人的拳头大小。
打开来一看,里面露出来一块材质为黄绿碧玉的奇石,这块奇石的外形却酷似北方常见树上结的那种大柿子,天然的造型,没经过太多的加工琢磨,这样的造型实在是罕见至极。
按照台北故宫给出的说法解释,这块奇石柿子的材质为黄绿碧玉,按照材质和颜色来评级的话,这是一块稀世罕见的奇石。
这块奇石的个头跟市面上卖的正常的大柿子差不多,而且造型和颜色都是非常逼真。
这种大柿子的颜色呈深橘色,在北方陕西,山东一带非常多见,这块奇石与这个品种的柿子非常像。
柿子身为黄碧玉,上面的绿蒂为绿碧玉,如果放在一堆大柿子里,几乎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也正因为外形太逼真,所以才非常的难得,这样一来这块奇石的价值就相当的高。
这也是尽管这枚奇石柿子,在清朝的宫廷志中并没什么明文记载,可是却被台北故宫,奉若瑰宝的主要原因。
这次为了跪舔日本干爹,湾湾就把这块奇石也送到了日本来展览,而日本人也清楚这块奇石的价值,虽然这块奇石的历史文物价值不算高,但是现在国际市场上对这样的奇石,可是相当热捧的,所以他们就把这块奇石也装进了这只专门装顶级宝贝的箱子,没想到这次却便宜了金沐晨,被他给一锅端了。
翻出了这么两件宝贝之后,这四四方方的箱子的上层,终于是给翻完了金沐晨又伸手在里面仔细的检查了一遍,确定再也没有其他的东西之后,这才打开了这箱子中间的那层隔板。
隔板的下面全都是一片白茫茫的泡沫球,而这一层里,之前金沐晨看过,里面就只有一件宝贝,用这么大的空间只装了一件宝贝,由此可见日本人对这件宝贝的重视。
金沐晨伸手划拉开那些泡沫球,然后下面的就露出了一只大号的气泡塑料包裹的严严实实的宝贝,这宝贝光是看体型,就比上面那几件宝贝都要大的多。
而且这只宝贝可不光是被泡沫塑料包裹的严严实实,在他的周围还塞满了各种减震泡沫,用来固定和缓震。
他伸手把这只宝贝从木头箱子里给提了出来,这只宝贝虽然看起来器型不小,可其实分量并不重。
他把这宝贝提出来之后,小心翼翼的放在了地上,然后拿出了一把裁纸刀,小心翼翼的开始割掉这宝贝外面那包裹的里三层,玩三层的旗袍塑料。
很快就把这些外包装给拆掉了,里面的宝贝这才露出了真身,赫然是一只做工精美的青铜大鼎……
这尼玛可是国之重器啊!要知道鼎这样的东西,在商周秦汉时期可是特别盛行的,毕竟那时候刚好是中国的青铜时代,而这种青铜鼎,一般都是国祚的象征,只有皇宫里才能有,其他人家里如果有,除非是你的官身级别够的,否则那就必将视为谋逆!
而在现代中国的古玩管理规定里,就明文规定了,禁止任何形式的青铜器在市面上流通的规定,你要是玩了,收藏,或者买卖了这东西,那就是犯法。
虽然这个规定,一般官家都是睁一眼,闭一眼,民不举官不究,但一旦要是有人举报,被人抓个现行的话,那就是罪加一等。
所以现在很多富豪,哪怕是在社会上有名有地位,也只敢偷偷的玩玩这东西,却从来不敢拿出来公然示众的。
这只鼎的鼎高大概有五十多公分,口径也差不多有五十公分左右,圆形,两只立耳,深腹外鼓,三蹄足,口沿饰环带状的重环纹,造型端庄稳重,大气磅礴,光是看造型,就能知道肯定是皇家用物。
最关键是这只鼎的内不,还刻有铭文,金沐晨大概扫了一眼,这铭文居然长达四百九十九字。
字体很是奇特,他也不知道这些铭文到底写的都是些什么,但是他却知道这只鼎的来历,因为以前他在古董杂志上看到过,专门介绍台北故宫的这只毛公鼎的介绍。
根据史学家们的研究,这只鼎内的铭文,记载的应该是:当年毛公衷心向周宣王为国献策之事,春秋时代,这鼎内的铭文,可被很多当时的名仕誉为“抵得一篇尚书”的价值。
这些铭文的行书风格,是成熟的西周金文风格,奇逸飞动,气象浑穆,笔意圆劲茂隽,结体方长。
这样一来,有了这么多特殊成色的加层,这只毛公鼎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不光是一件厚重的历史文物,而且还有相当高的考古价值,至于艺术价值,那就更不用了,那个年代,哪怕是周王朝时期的青铜器都做的精美无比,用的铸造工艺,很多拥有现代加工手艺的现代小作坊,都仿制不来。
这只毛公鼎,可是研究西周晚年政治史的重要史料,再加上它皇家用物的出身,价值更是根本就没法估量,绝对是一件价值连城的无价之宝。
这也是当年KMT从大陆转进台湾之后,从大陆带走的最重要的一件文物之一。
在现在还被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与那只肉形石,还有翠玉白菜一起列为镇馆三宝之一,其实如果真要说起艺术价值,和考古价值,这只毛公鼎的价值,要甩那翠玉白菜和肉形石,八条街不止,这才是真正的无价之宝呢。
这见都见着了,那就啥也别说了,这只宝贝,无论如何金沐晨都不愿意让它再继续沦落海外了。
别说被湾湾那帮大逆不道的畜生们保存,就是让这件宝贝在日本这个鬼岛上亮相,给那帮日本杂碎看看,他都不愿意。
这帮日本鬼子,当年祸害我们中国的国宝还少吗?
光是现在,他们的那些大大小小的博物馆里,就存放着多少当年从我们中国抢来的国宝呢?
有哪些就足够你们这帮日本杂碎看的了,这只毛公鼎,你们就算了吧,你们没那眼福的……
第958章 颠沛流离
这只毛公鼎的经历,也算是异常的坎坷,从出土之后,就一直是颠沛流离,现在落到金沐晨的手中,也算是能落叶归根,游子归乡了。
在清代道光二十三年也就是1843年,这只毛公鼎在陕西岐山县董家村的村民董春生在村西头的地农田挖了出来,挖出来的时候就引起了轰动。
还好当时的大清国,还有那么口气,并不是末代时期那样的纷乱,要不然那些日本人,英国人什么的早就会闻风而来了。
不过当时闻名而来的古董商人们依旧是络绎不绝,后来有一个古董商人以白银300两的价格从董春生的手里购得了这只毛公鼎。
但就在他要运鼎离开董家村之际,被另一村民董治官给拦了下来,这董治官其实也不是什么好人,按说这东西是人家董春生挖出来的,那时候可不像现在,所有地下的东西都是属于国家的,那时候的游戏规则,就是谁挖出来的,那就是谁的,所以人家董春生对这只青铜鼎有着完整的处置权。
可这个董治官其实就是眼红嫉妒,加上还想沾点便宜,剐层皮,于是就忽悠同村的老百姓说,这只青铜鼎是老祖宗留下来的,要留在村里,买了就断子绝孙,同村的老百姓其实也都明白这个流氓,其实就想占便宜,不过最后却都支持了他,因为大家也都想跟着沾点便宜,如果这次董春生没能把这鼎卖掉,那么下次再买的时候,嘿嘿,可就是大家说了算了,买的时候大家都能分点,所以这买卖到最后也是没有做成。
看到这谁还能说咱们中国的农民最淳朴?其实人家狡猾着呢,咱们中国即便是到了现在,也一直没能完整的建立契约精神,还有很多法律,即便颁布下来,最后也执行不下去,其实就和这帮“淳朴”的农民有关系。
不过这都已经花了钱的古董商哪能就这样善罢甘休,本想本本分分的做生意,按当时的情况来说,他这合同都已经签了,可特么的,居然被根本和合同无关的人给搅和黄了,你说他恼不恼火?生不生气?
最后眼不下这口气的商人,只能被逼着走了官商结合的路线,他干脆就以重金行贿了当地的知县,把那董治官逮捕下狱,并且给扣上了个私藏国宝的罪名。
而那只毛公鼎则是被官府强行运到县府,这时候之前那些喊着祖宗宝贝的农民们就没人敢出头来拦截了,由此可见这就是一群唯利是图,雁过都想拔毛,只想着占便宜的乌合之众。
这鼎才运到县衙,就被这古董商人悄悄运走了,在后来这只毛公鼎,被多个古董商人几经专卖,最后辗转落入古董商苏亿年的手里。
咸丰二年也就是1852年,京城的一位金石学家、收藏家陈介祺又从苏亿年之手购进了这只毛公鼎,这一考证,这才得知这只青铜鼎居然是当年周朝时候的宝贝,这陈介祺一高兴,直接就打赏给苏亿年额外的1000两银子。
从那之后,这只毛公鼎就被那陈介祺深藏于密室,鲜为人知。
1902年那陈介祺病故,他的几个后人为了争家产,就又把这毛公鼎给卖了出去,而买家则是当时赫赫有名的两江总督端方,1911年11月27日端方被派到四川镇压保路运动,结果革命没能镇压成功,反倒把小命丢在了四川。
从那之后,瑞芳家就开始家道中落了,到了民国期间因为满清退位,瑞芳的后人又没多大能耐,日子过得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瑞芳的子孙就也和那爱新觉罗家一样,动了变卖家产的念头。
他的后代就把这只毛公鼎典押给了天津俄国人开办的华俄道盛银行,当时有个英国记者辛浦森在天津出差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