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等兰斯回答,丹尼斯…奎德也走了过来,“对啊,兰斯,我们回去之后,需要配合做什么事吗?”
就在十五分钟之前,“后天”剧组在蒙特利尔完成了最后一场戏的拍摄,从九月份进入剧组以来,前后花费了将近五个月的时间,终于宣告杀青。
今年。蒙特利尔迎来了记录以来最寒冷的一个冬天,无论是在录影棚内,还是在户外实地拍摄,温度都冷得令人受不了。尤其是拍摄遇到暴风雪的场景,演员们即使穿着四、五层厚厚的保护衣物,但面对着人工喷雪机,忍受着时速八公里的风速吹袭,口鼻都被厚厚的雪花覆盖住。即使带着眼罩也几乎睁不开眼睛。
这几个月来,剧组上上下下都疲惫到了极致,今天总算是杀青了。
兰斯抬起头看向了迎面走过来的演员们,认真想了想,“呃,什么也不做?”这话让大家都轻笑了起来,“不,我是认真的。最近这段时间,环境保护者的情绪显然十分激动,如果这个时候宣传电影的话。只会弄巧成拙。如果遇到采访的话,你们只需要说,温室效应必须得到足够的重视,地球必须得到足够的保护,否则未来的灾难是我们难以承受的。”
兰斯沉吟了一会,然后再次点点头,“对,强调灾难。按照你们自己的想法说就可以了,能言会道的,就多说说灾难会多么可怕;不太会应付媒体的。就说支持环境保护者立场就可以了。”
丹尼斯摊开双手,回头看了看其他演员们,笑呵呵地说到,“这不是难事。对吧?”大家都被丹尼斯的调侃逗笑了。
接下来一段时间,环境保护者的情绪会逐渐平复下来。但兰斯却不能够让这股情绪那么快冷却,现在依旧没有到演员们走向台前的时候,而是发挥预告片作用的时候了。真正出色的预告片,不仅仅是让人们对电影内容有基本的认识,更可以唤醒人们的好奇和期待。吸引人们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电影。
“后天”的第一款预告片,即将登陆第三十八届超级碗。在温室效应讨论热情回落的关键时刻,点燃第二把火焰。所以,现在真正的重担在兰斯的身上,他必须和亚伦…门克剪出一款精彩绝伦的预告片——这一款预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温室效应所带来的世界末日之上。
兰斯视线余光瞥了瞥阿尔伯特手中的“华盛顿邮报”,脑海里已经有了腹稿。
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后期制作必须快点完成,否则过了今年的暑期档,那么此前这半年多时间的酝酿就功亏一篑了,更可怕的是可能导致混沌影业分崩离析。
所以,接下来一段时间,演员们可以休息了,但幕后制作的繁重工作才轰轰烈烈地拉开序幕而已。
“兰斯。”杰克…吉伦哈尔走了上前,把兰斯的注意力重新唤了回来,“再过两个星期,就是金球奖了,我在红地毯上可以提到这部作品吗?”杰克问完之后,显得有些羞涩拘谨,“我经纪人十分迫切地希望媒体能够宣传一下。”
在外人看来,“后天”几乎是悄无声息、一片死寂,即使是电影杀青,也没有任何媒体到场。难怪杰克的经纪人如此迫切了。
兰斯不由轻笑了起来,“当然,你完全可以说,前提是,不允许泄露任何关于电影剧情的内容,你可以说你参与了‘后天’的拍摄,你也可以说剧组之内有什么演员,包括你在拍摄过程中的想法,但,唯一的一条,”兰斯虽然依旧带着笑意,但眼神却变得无比严肃,“不允许说电影剧情。明白了吗?”
杰克胡乱地点点头,扯嘴笑了笑,“当然。当然!”
颁奖季,他几乎都忘记了,他人生里第一个真正的颁奖季,已经徐徐拉开了帷幕。
PS: 今天第四更,依旧是正常更新,恳求订阅!过了十二点,就是三月份了,对于七猫来说,这就是新书月,所以,恳求大家的订阅和月票支持,然后爆发章节明天将陆续送上!其他的话在上架感言里都说过了,千言万语就化作一句感谢了,谢谢大家! ( )
150 颁奖季临
颁奖季的概念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又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事情必须从档期的概念说起。
美国电影工业发展将近一个世纪,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这才形成了如今繁荣鼎盛的景象。1975年“大白鲨”和1977年的“星球大战”先后掀起了票房浪潮之后,好莱坞正式进入了类型片繁荣的商业电影时代,特别是后者,不仅创造了影响整整一代人的文化现象,而且自其之后,暑期档的概念第一次问世。
在那之后,一年四季就被分为了春季档、夏季档、秋季档和冬季档。因为好莱坞发现,不同的档期适合不同的电影类型,一部普通的电影放在正确的档期可以取得超出预期的成绩,一部出色的电影放在误的档期则可能导致滑铁卢。于是,档期的概念正式形成。
1998年,一部叫做“莎翁情史”的电影横空出世,在所有舆论都看好“拯救大兵瑞恩”的情况下,依靠着十二月、一月和二月的密集宣传,以及正确的公关策略,最终在奥斯卡上掀翻了世纪末最出色的一部战争电影,最终站在了奥斯卡最佳影片的领奖台上,引起一片哗然。
历史证明了,这是一个误的选择,当“拯救大兵瑞恩”那史诗般写实的诺曼底登陆长镜头载入史册时,“莎翁情史”却已经被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里。不过,“莎翁情史”却作为“颁奖季的起点”,另类地载入史册。
人们通过“莎翁情史”意识到,档期效应对于志在得奖的作品来说也是适用的,正确的档期加上正确的策略,往往能够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于是,一场以冲击奥斯卡为核心的宣传公关战逐渐形成,一大批电影为了混一个眼熟、为了更好地进行宣传、为了冲击小金人,将上映档期安排在十一月、十二月,然后在一月和二月展开密集公关行为。最终实现奥斯卡上的大获全胜。
这,就是颁奖季的来源。
颁奖季的出现不仅仅将奥斯卡推向了全新的高峰,成为全球范围内最具影响力、最具商业价值、最具权威性的颁奖典礼,同时还带动了北美电影市场的繁荣。
自1998年以来。一年的档期被重新划分为五个区域,一月和二月是冬季档,三月到五月是春季档,六月到八月则是万众瞩目的夏季档,九月和十月是秋季档。十一月和十二月被称为假日档,同时也被称为颁奖季。
一般来说,颁奖季从十一月开始,持续到次年的三月,但伴随着奥斯卡影响力越来越大,全球范围的影响也越来越广泛,现在颁奖季已经延伸到了九月份的威尼斯电影节和多伦多电影节,一些颁奖季作品出于战略考量,也会提前到十月上映,避开十一月和十二月的密集轰炸区。
商业方面无与伦比的巨大成就甚至衍生了颁奖季经济。这使得颁奖季的影响力冠居全球。
九月的威尼斯和多伦多率先拉开帷幕,电视领域的最高奖项艾美奖随后登场;进入十一月之后,独立精神奖、洛杉矶影评人协会奖、纽约影评人协会奖等等将会为颁奖季徐徐预热,准备迎接十二月的狂轰乱炸。
美国公告牌音乐奖、波士顿影评人协会奖、旧金山影评人协会奖、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相继在十二月粉墨登场,其中美国国家评论协会奖与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金球奖被并列称为“奥斯卡风向标三巨头”。
转眼进入一月份之后,美国导演工会奖、北美广播影评人协会奖、美国演员工会奖、美国电影学会奖、金球奖、美国剪辑师工会奖、美国制片人工会奖、全美音乐奖等十几个颁奖典礼齐齐登场,以目不暇接的方式将颁奖季推向高/潮,几乎是每周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颁奖典礼进行,甚至于一个周末的时间,周六是某个影评人协会奖。周日就是金球奖,让人忙碌得脚不沾地。
坐落在帕克城的圣丹斯电影节也总是能够成为颁奖季的热点——不过是为明年的颁奖季提供种子选手。
在进入二月份之后,热潮不仅没有减弱,还在持续升温。美国演员工会奖、全英音乐奖、格莱美、英国电影电视艺术学院奖、柏林电影节等重量级颁奖典礼都将一一揭晓得奖名单,最后回到三月底的奥斯卡,为整个颁奖典礼落下帷幕。
恰恰是因为颁奖季的喧闹和繁荣,在五月份登场的戛纳电影节独树一帜,反而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可以看得出来,颁奖季已经形成了一条巨大的产业链。从九月份开始,到三月份落幕,宣传公关计划徐徐加温,逐渐爆发,在一月和二月迎来高/潮,等待着三月的胜利果实。
以前在西洋镜影业的时候,兰斯就目睹过颁奖季的盛况,“死囚之舞”甚至还顺利地赢得了那一年奥斯卡最佳女主角奖。但客观来说,那一年的整体竞争水平就不太激烈,再加上历史原因——种/族问题再一次爆发出来成为了瞩目焦点,所以最终哈莉…贝瑞(Halle…Berry)和丹泽尔…华盛顿两位黑人演员的胜出,几乎可以说是没有太多悬念的。
这一次,兰斯将亲自加入到颁奖季的喧闹之中,“上帝之城”将作为混沌影业的代表作品,第一次参与到颁奖季的争夺之中。不过,“上帝之城”的情况显然有些特殊。
作为一部葡萄牙语作品,“上帝之城”主要还是参与最佳外语片的争夺。这部电影在巴西国内引起了交口称赞,巴西也正式确定由“上帝之城”作为代表参与这一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争夺。
所以,“上帝之城”和颁奖季其他作品的宣传路线也不太相同。因为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评选是一个独立的系统,由美国电影艺术与科学学院的外语片评选委员会投票选出。
不同于奥斯卡大部分奖项都是由学院六千多名成员集体投票选出,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