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电影巨匠-第2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珀西缓缓地站了起来,“这就说明了两件事,第一。他们很有信心;第二,他们在学习兰斯的策略。”

    这话让大家都愣了愣。就连原本没有任何兴趣的纽顿都抬起头来,最后还是伊森率先反应过来,“是抄袭‘后天’的宣传策略吗?”

    “后天”的宣传几乎可以说是从八个月前就开始了,层层铺垫、步步紧逼,最终在首映当周完全引爆。几乎可以说是教科书式的宣传策略——而且还物美价廉。

    不等珀西点头,阿尔伯特就反驳到。“可是颁奖季和暑期档又不一样,话题热度没有办法给予作品直接帮助。”虽然说,话题热度和票房成绩始终都是奥斯卡的衡量标准之一,那些名不见经传的作品想要赢得投票几乎是不可能的,“上帝之城”当初能够创造奇迹。这两方面的出色表现功不可没;但这毕竟不是决胜环节,否则也不会出现“拯救大兵瑞恩”被“莎翁情史”掀翻的奇迹了。

    “这就说明了他们信心十足。”在阿尔伯特的攻击之下,珀西却不慌不乱,讥讽地还击到,“从现在开始铺垫口碑,等到多伦多电影节展映之后,依靠影评人的出色口碑,进一步推动,而后在颁奖季正式上映,遵循着点映、扩映、公映的步骤,把口碑一点一点扩散开来,到金球奖时彻底引爆,最后……”就是冲击奥斯卡了,即使珀西不用说,大家也都明白。“所以,这说明了他们对作品的质量有着强大的自信。”

    因为这样的方式就意味着,西洋镜影业早早地将作品树立起来成为靶子,让所有人过来攻击,他们甚至不惜把作品的期待值高高扬起,丝毫不担心重蹈“特洛伊”的覆辙。目前仅仅只是七月份,而口碑也只是在圈内传播,媒体展示还没有开始报道,但圈内的诸多专业人士都已经听说了传言——虽然这样的传言几乎不绝于耳,还是可以看出西洋镜影业这一次的胜券在握、信心十足。

    阿尔伯特知道珀西说得有道理,但还是不屑地撇撇嘴,“颁奖季又不是由他们说得算的,真的那么简单的话,每一年的竞争也就不会那么激烈了。”这是事实。

    珀西耸耸肩,“如果我之前打听的消息没的话,他们这次推出的作品应该是和卢旺达有关的作品。”也就是“卢旺达饭店”,“所以,估计他们希望复制‘辛德勒的名单’式的奇迹吧。”

    虽然卢旺达大/屠/杀已经过去十年了,但是在2001年的九一一事件之后,一名叫做保罗…卢斯赛伯吉纳(paul…rusesabagina)的人进入了公众视线,他在那场屠杀之中,解救了近一千名无助的难民,他的事迹被媒体报道之后,让人们重新回忆起了那段灾难历史——那是自二战结束一来,最惨烈的一次种/族清洗事件。而后伴随着伊拉克战争的爆发,卢旺达以及非洲其他地区的战火也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这一切听起来十分耳熟——让人忍不住就回想起“辛德勒的名单”的筹备过程,几乎可以说是如出一辙的,而卢斯赛伯吉纳的事迹也与辛德勒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在“卢旺达饭店”开机之后,就有媒体以“非洲辛德勒”为标题报道了保罗…卢斯赛伯吉纳的事迹。西洋镜影业的算盘堪称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选择这样敏/感的题材,最大的优势就在于:他们是不会失败的,即使作品的成品质量糟糕透顶,影评人也不会破口大骂,因为这是敏/感话题,没有人愿意随意妄言,一不小心就踩到地雷了。种族题材、心智障碍题材、人道救援题材等等,具有道德正确性、政治正确性/指标的作品都有这样的特点,即使惨败也不会太难看,最多就是被颁奖季的诸多作品淹没而已。但,一旦成品质量达到了平均水准,那么作品就率先抢占了道德制高点。

    类似的情形屡见不鲜,比如说2014年的“塞尔玛游行”和“美国狙击手”,2013年的“为奴十二年”,2012年的“逃离德黑兰”和“猎杀本拉登”、2010年的“拆弹部队”。不是说这些作品质量不好,恰恰相反,而是强调,这些作品的质量达到了平均水准——甚至高于平均水准之后,道德制高点的强大声势将会让他们在颁奖季的拉票声之中占据绝对有利地位。

    “非洲辛德勒”,这样的关键词抛出来,西洋镜影业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这也是他们对“卢旺达饭店”报以如此强大自信的根本原因。

    “‘辛德勒的名单’?”阿尔伯特嘲讽地勾了勾嘴角,“他们以为谁都可以成为史蒂文…斯皮尔伯格的?”

    这句话珀西倒是无法反驳。

    一直坐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纽顿,突然就抬起头,“导演是谁?”

    珀西认真回忆了一下,“特瑞…乔治(terry…gee)。”编剧出身的特瑞在十年职业生涯里,奉献了“因父之名”、“因爱之名”、“赤子雄心”等作品,其中编剧处女作“因父之名”可谓是一鸣惊人,赢得了当年奥斯卡七项提名,涉及了最佳女主角之外的所有主要部门。

    纽顿点了点头,“特瑞…乔治不是吉姆…谢里丹(jim…sheridan)。”吉姆是“因父之名”的导演。说完之后,就放心地低下头,继续享受着自己手里的香烟了。这一句话却是惹得阿尔伯特和伊森都哧哧地轻笑了起来,就连珀西也不由莞尔。

    阿尔伯特想了想,看向了珀西,“兰斯知道吗?”

    珀西耸了耸肩,不置可否。事实上,兰斯并不知道,最近因为“借刀杀人”的拍摄,兰斯已经精力透支了,几乎每天都只有三到四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这些八卦新闻。不过,珀西认为,即使兰斯知道了,他也不会太过在意的,比起西洋镜影业的动作来说,“借刀杀人”才是重中之重,否则不需要竞争对手出招,混沌影业自己就已经摔倒在起跑线了——这也是兰斯全身心投入作品拍摄之中的原因。

    “最近就暂时不要让他知道了。”阿尔伯特交代到。

    珀西翻了一个白眼,“管理剧组的人是你,你最好让大家管好嘴巴。”说完,珀西的视线就落在了伊森的身上,伊森一脸莫名其妙,“我怎么了?”

    ps:  今天第三更,月票150的加更!书友们,距离下一次加更又不远了,双倍月票投起来!谢谢大家!

 302 萝莉探班

    “嘿,你们这群人就聚集在这里偷懒。”一个调侃的声音闯了进来,让珀西等人纷纷转头看了过去,然后就看到柯尔…格瑞德那带着笑容的脸庞。

    阿尔伯特站了起来,摇头晃脑地说到,“话可不能乱说。仅有的十分钟休息时间,这对我们来说可是十分宝贵的。”一本正经的话语惹得大家都笑了起来,阿尔伯特和柯尔握着右手,撞了撞肩膀,“今天怎么过来剧组了?难道是你的演员向你抱怨,休息时间太少了?”

    一般来说,在好莱坞的剧组里,经纪人是不会亲自出现的,因为经纪人的工作到签署演员合约时就基本结束了,接下来的工作则会交给演员的私人团队——助理、司机、经理人等等。如果没有需要,经纪人和艺人半年才见一次面,所有情况都通过电话来沟通,这也是十分正常的。

    汤姆的经纪人隔三差五就出现在“借刀杀人”剧组,一来是因为汤姆的地位与众不同,在签署演员合同时,却放弃了确认权,所以经纪人必须经常出现,确保剧组不会侵害到汤姆的权益,又或者是当剧组出现冲突时,他们可以第一时间站在汤姆的立场进行辩护;二来也是因为他们别有所求,“借刀杀人”显然成为了创新艺术家经纪公司的战场之一,特伦斯一直在为哈维尔…巴登争取更多的镜头,时不时就和兰斯抗议,烦不胜烦之下,兰斯几乎都避而不见,现在更多是珀西在应付特伦斯的疲劳轰炸。

    至于柯尔,他只是在电影开拍那一天抵达剧组报道了一次,此后就再也没有出现了。所以阿尔伯特才有这样的一说。

    柯尔也不介意。笑呵呵地说到,“我听说有人虐待我的演员,我是专门过来抗议的。”这顿时让所有人都笑了起来,阿尔伯特更是夸张地张大了嘴巴。柯尔眨了眨眼睛,把玩笑话都收拾了起来,转过身。让出了位置,身后就出现了两个身影。

    站在前面一点的是一个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圆圆的脸颊上带着和蔼可亲的笑容,穿着一件白色的短袖衬衫,双手略显拘谨地放在身前,像是憨态可掬的不倒翁;身站在稍微后面一点的则是一个小女孩,中等身量显得十分瘦弱,一件天蓝色的连衣裙略显宽松地罩着身体,一头酒红色的长发高高束成了马尾辫。露出了宛若芭比娃娃一般的白皙脸庞,落落大方的笑容显得俏丽清新,看起来最多只有十五岁,却让人不由眼前一亮。

    “这是塞巴斯蒂安…德里克,这是艾玛…斯通。”柯尔简单地介绍到,“艾玛正在为一部电影准备试镜,塞巴斯蒂安带她过来感受一些剧组的气氛,并且体验一下表演实战的感觉。”柯尔三言两语做了一个介绍。“我可是听说,最近剧组内部引发了一股学习表演的热潮。”

    “迈克尔…法斯宾德!”阿尔伯特打了一个响指。立刻就给出了答案,“他就是罪魁祸首了!你现在可以过去,他们刚才欣赏了一场表演,兰斯再次震撼了全场,就连朱莉…克里斯蒂都惊叹连连。”

    艾玛看着阿尔伯特那和煦的笑容,却没有立刻朝着他所指的方向迈开脚步。而是瞪大了眼睛看向了阿尔伯特,“你是说,兰斯洛特奉献了一场表演?”

    阿尔伯特显然不明白这个问题的意义,但他还是点了点头,“对。兰斯在这部作品里担任男主角——这是一部双主角的作品。”虽然对外大家都坚持汤姆才是男主角,但是在剧组内部,大家都认为是双男主。

    艾玛眼睛不由猛然一亮,那犹如琉璃珠一般的眸子绽放出奇妙的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