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化抵抗最前线-第4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布莱克·莱弗利比较显沧桑的脸,这时候才占优势。
  靠演技支撑起成熟,罗伯茨小姐做不到。
  年龄合适,但经历太少,被保护的也太好,心态和勉强和大学生一样,再成熟一点都表现不出来。
  前前后后,宁匀给罗伯茨小姐讲戏讲了两个小时,斯通小姐也在旁边帮忙,还是没能让她进步。
  宁匀真的绝望了,这女孩不成功还真有原因,悟性真的不怎么样。
  当初拍《暮光之城》的时候也没那么难,那些女孩全都精着呢。
  如果不是星二代,宁匀觉得罗伯茨小姐能在好莱坞混出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解决的办法不是没有,只要给她觉醒记忆,立刻就能成熟好几岁。
  好几个电影世界的经历,相对于她现在经历的,复杂太多。
  可斯通小姐和赫敏萝莉严重不同意,宁匀考虑过后,也觉得不太合适。
  就像她们坦言的,这不是竞争对手问题。
  至少现在时机远未达到。
  突然宁匀灵光一闪,自己思维陷入误区,解决的办法很简单。
  任何表演最终都是画面,而任何画面都可以做特效。
  别人的特效,在细微表情方面很不给力,根本没有针对这方面的特效公司。
  对演员来说,这可是作弊,而且作弊出来的表情也未必好。
  对导演来说,更没必要,演技高超的演员到处都是,很容易就能选出来。
  配合演员作弊,那风险太大。
  特效团队那么多人知道,怎么能保证不泄密。
  泄露出去,演员和导演的名声全完了。
  公众不可能接受这样的演员和导演。
  但对宁匀来说,这都不是问题。
  全程表演都用特效价格太高昂,但只几个特定的华彩时刻,不足一分钟,完全可以接受。
  宁匀停止当天的拍摄,带着罗伯茨小姐回私人岛屿。
  简单把意思说给她听,罗伯茨小姐最关心的是能不能保密,保证不被人知道。
  宁匀保证绝无泄露后,罗伯茨小姐高兴的答应了,当天晚上就热情奖励了宁匀。
  罗伯茨小姐暗自感叹,还是我的眼光好啊,啊不,那两个碧池比我还早,真该死!
  第二天再拍关键镜头的时候,宁匀要求清场,亲自拍摄这一段。
  只要有几个关键镜头支撑,其他时候不那么成熟没什么。
  毕竟罗伯茨小姐看起来很年轻,大部分是年轻的人的心性和活泼。
  后面的拍摄一下子加速起来,因为难度高的都可以用特效。
  剧情上宁匀改变了一点,不再让女主有个苦出身,不表现因母亲的死亡,女主来到沙滩追求心灵宁静,以及经历鲨鱼袭击后的成长。
  原片导演努力想表达更深刻的内涵,可女主在绝境面前,人性复杂而深刻的一面一定程度上却是缺失的。
  从绝望,到挣扎,甚至包括一些悲观求死的想法,缺失!
  最终她是靠去世的母亲,靠对家人的爱,还是靠强烈的求生欲望才获救?
  各方面浅尝即止,好像都有一点,又好像什么都不足。
  宁匀相信导演不可能没拍摄这部分内容,问题是布莱克·莱弗利还驾驭不了这种深刻的演技,很可能拍出来效果不好,剪掉了。
  宁匀设定的女主南希,没那么多麻烦,就只是医学院的学生,虽然跟随当年母亲的脚步来到神秘海滩,却没有解不开的心结。
  一个年轻开朗乐观向上的女孩,有专业知识,也有坚强的内心。
  原片的导演给女主贴上了一个电影中女性最常见的标签,宁匀不愿意。
  电影里通常将女性划分两个类别,有知识却内心痛苦陷入麻烦的女人,无脑乐观蠢笨的女人。
  基本概念是,如果女人有了知识和智慧,就代表着麻烦,只有蠢笨的女人才快乐,才能在恐怖片里第一时间死亡。
  宁匀决定在这部片子里,打破这种固有印象。
  已经21世纪过了很多年,一个女孩完全可以年轻、漂亮、聪明,知识丰富还没有麻烦。
  更可以有一颗天生的,坚强乐观的心。
  不需要心理转变,不需要所谓成长,全程坚强乐观,只凭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战胜鲨鱼小姐。


第四百九十章 不够艺术
  原片女主南希的台词很少,更多靠表情和肢体语言表现,相对来说很适合角色年龄。
  现在换了年轻许多的罗伯茨小姐,安排了外向的性格,可以不用像原片女主那么沉闷,多一些台词,调侃、自嘲、吐槽,都不错。
  多拍几种不同尝试,剪辑的时候再根据整体风格选择恰当的,这让影片增加很多原创性。
  宁匀更愿意把《鲨滩》看作地球版的《火星救援》,单纯一些,幽默一些,不需要拼命惊吓观众。
  镜头上宁匀也做了不少改变,去掉大部分惊悚视角,不让观众有心理期待,不让观众提心吊胆。
  罗伯茨小姐身姿美妙的一面,镜头显得既贪恋又奢侈,尽可能每一帧都清爽诱人。
  原片里这一点做的不错,比如沙滩换装的镜头组合,比如礁石上的好几种姿态,最惊喜的是女主被鲨鱼袭击后,在水下翻滚的强烈冲击性画面,那是一种残酷的、震撼的、极致的美。
  这一幕是宁匀最欣赏的创新,同类影片中极少展现过的。
  可惜原片整体缺乏一致性,没有贯穿始终,还有几个让布莱克·莱弗利显得不太好看的镜头出现。
  不是后来受伤后的憔悴,而是选取角度不对。
  从镜头中摄取美的极致,演员出色是前提,还要导演有一颗安宁的心,以及对演员身体的熟悉。
  这方面,宁匀全部达标以至优秀,亲手塑造出来的完美身体,亲手很多遍里里外外探索过的……还有谁能比自己更熟悉呢?
  宁匀很清楚什么样的姿态看起来最迷人。
  剧组很小,镜头拍摄后的效果,大家都有机会观看。
  罗伯茨小姐惊喜连连,其他人也被宁匀的镜头视角折服。
  情不自禁的感叹,老司机啊!
  不像写真一样刻意强调女性的性别特征和柔软诱惑,而是把这种甜点很小心的藏在自然、清新、活力之下,让任何看到的人都心里充满阳光,又爱不释手、目不转睛。
  性感而不卖弄,这更容易被媒体、影评人及大众接受。
  这不是罗伯茨小姐原来想走的路线,但这是更好的路线,对多数人更难的路线。
  身材一变,一切都没有了。
  想要保持身材,每天都要持续痛苦的长时间训练。
  而真实的罗伯茨小姐,这些都不用,只要每天尽情吃喝,床上伺候好某人就够了。
  一天比一天更完美,更精致!
  原片很多人欣赏的风景和冲浪镜头,其实不算突出,常见,甚至略显平庸。
  同类惊艳镜头太多,宁匀相信自己可以做的更好。
  很多人认为拍电影不难,手机摄影普及以后更是如此,漂亮的风景我也能拍出来。
  难点在于持续性,偶尔出片漂亮不代表总是,更不代表风格一致。
  一整部电影,出现一次风格突兀,都会让观影人很难受。
  其他世界里,宁匀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练习,以保证融入个人风格的时候,整体还能保持不变。
  在冲浪镜头方面,宁匀决定加一点创新。
  冲浪是一项很吸引人的运动,几十年前,各种角度镜头,差不多都被人拍过。
  浪外的,浪内的,天空的,水下的,冲浪板视角,第一视角,全都齐了。
  各种快慢动作的镜头组合,镜头移动,也花样翻新,努力展现着冲浪者潇洒自如的美。
  给观众带来最大感官刺激的镜头,无疑是追随冲浪者的运动视角,这种视角最能表现出冲浪者征服海浪的勇敢与矫健。
  但从未有过在水下追随冲浪者的镜头,更没有在海浪内视角的镜头。
  不是导演想象力有问题,而是纯粹的技术问题。
  空气里的阻力和海里的阻力差别太大,镜头在水中跟随冲浪者移动是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
  普通冲浪者也能达到20…30公里的速度,高速的甚至能达到近百公里。
  就算有那样的设备,也非常容易给冲浪者带来危险,因为基本上相当于一颗鱼雷在跟随,而冲浪者的速度随时在变化。
  电影的进步一直伴随技术的进步,或者说,技术的进步,推动了电影的表现力。
  克服了这一点,宁匀拍摄的这版《鲨滩》,观众们在影院将会观看了一组奇特的镜头。
  从海浪推进的那一侧,隔着一层湛蓝晶莹的海水,安静无声的追随浪花里的美丽身姿。
  静谧而激情,两种不可能的情绪,完美的融合在一起。
  后面还有更惊人的,跟随大白鲨的视角,从海浪里袭击罗伯茨小姐。
  仿佛自己化身鲨鱼,凶猛,无声,突然。
  与任何惊悚片不同,是震撼,不是惊吓。
  观众已有心理准备,却止不住震惊于鲨鱼的恐怖。
  海洋中最凶猛的野兽,袭击浪花里最美的女孩。
  残酷以至肆无忌惮的美。
  是冰冷,是热情,是毁灭,看完这组镜头后,很多观众心理说不出的滋味。
  但每个观众,都深深的记住这一幕。
  这些奇妙的,极富想象力的镜头,大大增加的观影趣味。
  同时也赢得媒体和影评人的好评。
  只有看到这里的时候,观影者才会知道这部影片与传统惊悚片,到底有多么大的不同。
  后来影片上映的时候,有些有趣的媒体评论。
  “导演宁匀聪明的选择了最好最合适的演员,一次次用各种手段试图摧毁她的美,这种奇妙的方式,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内心。可惜这种摧毁一次也没成功,艾玛·罗伯茨美到底,美的停不下来。观众满足了,票房大卖了。”
  “《鲨滩》一片中,艾玛·罗伯茨的美是极致的,更是残酷的,没有一丝残缺。这正是观众容易带入鲨鱼视角的原因。也许我们没发现,很多人在内心深处都有一种破坏完美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