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军嫂的恣意人生-第1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六十六天的雪灾?这不是要人命吗?
  这里有些冬天可是连一天雪都不下的,这一下子要下六十六天,这不是存心不让人活吗?
  想想都害怕。
  冷不冷的且不说,主要是粮食的事该怎么解决?
  秋收后队里过冬的钱粮早就分下了,可是今年收成不好,大部分人家还去陈债手中钱粮所剩无几。本来还指望着像往年一样靠山吃山砍柴或打猎换钱度日,这要是真有雪灾,接下来的日子该咋过?
  而且,小石村离镇上有五十多里路,道路狭窄崎岖不说,秀水河上还是一座木桥,到时候镇上想来救灾也来不了。
  莫非老天觉得小石村的人一直靠山吃山,日子过的太悠哉?
  其实也就比附近村子强那么一点点而已。
  真没强到需要用雪灾惩罚的地步。
  不过,淳朴的村民们并没有怨恨老天,毕竟他安排了雪灾,却也让山神给大家预了警。
  总而言之,苏月期望的效果完全达到。村民们对山神传单上说的雪灾之事深信不疑,悲伤惆怅之余,立即开始积极探讨度过雪灾的方法。
  苏月观察了一会,对现场的情况很满意,心满意足地忍着头痛回家做晚餐。
  苏青山和苏东明今天回来的比往常晚,他们经过山神庙时知道了山神显灵预警的事情,也加入了讨论的队伍。
  作为参过军打过仗的人,苏青山父子俩并不怎么迷信。可是大家说的有鼻子有眼,纸上的那些话又没有恶意,他们一时也有些恍惚。
  “不管怎么样,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明天开始多备点过冬的东西。”苏月今天做的是玉米面鸡蛋饼、白菜粥和土豆山药炖山鸡,闻着喷香,可苏青山没有胃口,总想着雪灾的事。
  苏东明正有此意,连忙响应:“爹说的对,我明天就去镇上办货,实在不行就去市里。”
  市里有黑市,不用票就可以买到东西。
  “嗯……能多买一点就多买一点,乡里乡亲的,能帮衬就帮衬吧。”
  苏月没想到爷爷此时会说出这么仗义的话来,在她的印象里,爸爸才是那个慷慨的人。爷爷的话,除了对她和三奶奶、远方哥特别大方之外,其余时候都是很小气。
  不过爷爷对她是真舍得,经常背着爸爸塞钱给她,让她自己买好吃的,还说不要让爸爸知道。
  苏月记事起就知道自己家是村子里最宽裕的。她问过爷爷原因,爷爷说他年轻的时候挖了两只大棒槌换了许多钱。
  苏月本来对此深信不疑,不过后来苏梅告诉她,村里人说他们家之所以有钱是因为苏东明当兵时昧着良心发了不义之财。


第二十章 人心
  苏月对于苏梅说的这些半信半疑,却不敢问爷爷和爸爸。不过她从那时候起对父亲产生了莫名的畏惧心理。
  想亲近不敢亲近。
  说起来,她前世排斥三奶奶也是因为苏梅的一些鬼话。
  苏梅说三奶奶费心照顾苏月是为了骗苏东明的钱,否则她一个妇道人家如何能将苏远方养的高高壮壮?
  前世的苏月,早些年对这些话深信不疑,直到离婚后某次和戚玲谈起,才由戚玲口中得知,自己五岁之前一直是三奶奶用苏远方父母的抚恤金在养活她,直到她五岁时爷爷和爸爸退伍回家。
  戚玲说,这些话是戚玲父母说出来的,还说,苏东明当兵时经历了什么他们不知道,但苏青山和苏东明的人品摆在那,能力也在那,他们绝不相信苏东明做过什么不义之事,发过什么不义之财。
  苏月这才知道自己错的有多厉害,被苏梅骗得有多惨。
  好在,如今她重生了,一切可以重来。
  知道父亲明天要去镇上,苏月有点郁闷,这就表示她明天独自去镇上的A计划泡汤了,不过好在她有后着,A计划不成,启动B计划好了。
  于是苏月开口求着苏东明带她一起去。
  “爸爸,我也想去镇上一趟。”
  “去做什么,我买东西也顾不上你。”
  苏月撒娇:“我,我可以帮您看东西呀,爷爷您说对不对?”
  “对,对,就让妮子跟着一起去吧,顺便领她去买点棉花扯几尺布。算了,明天我和你们一起去,两个娃娃暂时让你三婶看一天。”苏青山也动了赶集的念头。
  苏东明觉得这样也好,连忙点头:“这样也好。我现在就去对三婶说一声,顺便看他们要不要带什么东西回来。苏月别忘了做点糕饼明天带着吃。”
  苏月回答的气派:“好呐!”
  苏东明嘴角一勾:“多做点。”
  “知道,不会忘了三奶奶和远方哥那份。”
  重活一世的苏月完全理解爷爷和爸爸分外照顾三奶奶和远方堂兄的心情,对此喜闻乐见、大力支持。
  因为糕饼是带去镇上吃的,苏月决定低调点,做些不那么打眼的玉米煎饼和玉米发糕,当然,玉米煎饼里的鸡蛋放的足足的,味道不比白面的差。
  她此时心情非常不错,因为事情都在向好的方向发展。
  有了山神庙的预警,和她十有八九可以谋划到的物质,小石村人一定可以安然度过雪灾。
  现在唯一比较担心的就是凌寒睿的任务小队,下雪之前一定要再去营地一趟,最多现场装个神弄个鬼,确保万无一失。
  第二天早上苏月五点就起床了,早早用头天晚上备好的面条给大家煮了一大锅香辣美味的炝汤面。
  这几天她用空间水烹调菜肴,饭菜的味道本来已经够美味了,今天她将空间已经扯得上手的几颗小白菜切开放在汤面里,发现味道比之前更加鲜美。
  空间出品果非凡品,看来开辟空间菜园的事还要加速。
  今天的面条好吃的过分,但因为是用白面粉合的面,大家惊讶了一会,并没有起疑。
  吃饭之前苏月就用搪瓷碗盛了满满一大碗炝面条,与特意分出来面饼和发糕,交给爸爸给三奶奶送去,同时送去的还有两个健健康康的小娃娃。
  顺便还接上了苏远方,他昨晚也加进了赶集的队伍。
  雪灾的事让小石村村民人心惶惶,但像苏月家立刻就上镇上购买物资的人非常少。
  反正离下雪还有几天时间,大多数人都还在心里预算合计,看怎样做才能更划算更合理的度过雪灾。
  风陵镇今年是个灾年,秋收的时候逢上连绵阴雨天,粮食大多烂在了田里。以致最后平均每户只分得三百多斤粮食,还大部分都是带壳、发霉的。
  同样是因为秋天雨水过重的原因,往年以牲畜养殖为主的小石村今年牲畜产量锐减。大多数人今年挣的公分都比往年少。
  更让人糟心的私人家养的猪也长得不好,交了任务猪后大家就不约而同的宰了。少数腌制了一些,大多都悄悄拿去换必需品了。
  如果没有雪灾,小石村甚至风陵镇其他地方的人都可以靠上内山打猎砍柴贴补着度过冬天。
  可如果真有雪灾,很多人将会无米度日。
  当然,照现在的政策,真有雪灾政府一定会救济,可是小石村离镇上远,且道路不便,别说两个多月的雪灾,就算只下两天大雪,就能与世隔绝。
  之前的优势如今成了劣势,小石村人不得不仔细谋略。
  外面有亲人可指望的,已蠢蠢欲动,但更多人家想的是家里还有什么东西可以换成粮食;从哪里可以借到、哄到,甚至赖到粮食。
  总不能等死不是?
  见苏月一家赶着牛车往镇上去,有人羡慕,也有人心生怨恨,嫉妒心像春天的野草一样疯狂生长。
  嫉妒的后遗症是他们突然没了忙碌的心思,一家人互相埋怨然后各自发呆。
  小石村离风陵镇五十多里。
  风陵镇是一个古老的小镇,虽然多年前被改称为风陵公社,但大家赶集仍喜欢说是去镇上。
  五里地外的听雨河北岸皆是小石村的地盘。现在是冬月,远远望去,连绵起伏的麦田翠绿之色稀薄无力,让人希望之中带出些些伤感。
  前世小石村经历了风霜雪雨之后,在凌轩的资助下由穷山僻壤脱胎换骨成远近闻名的风景胜地,苏月在报章杂志上看到过,山水环绕的小石村美如仙境。
  可惜这种盛世美景须好几十年才能拥有。
  苏月一边无比感概地欣赏沿途风光一边和亲人们聊天。
  “远方哥,你准备买些什么?如果是给奶奶买衣服的话,就交给我。”
  “好,除了给奶奶买衣服,我最想买的还是粮食,不过大爷、二叔,我手里粮票不多,你们说,怎样不用粮票就可以买到粮食?”
  苏东明见已经出了村子,无需顾忌,遂大声回答道:“我知道一些门路,不过得去市里,你跟我们一起去吗?”
  苏远方一喜:“当然去。今天你们去哪我都跟着。”
  驶过听雨河上年代久远的石桥,仍然是错落有致的翠绿色麦田,不过这里已经不属于小石村的范围,这些田地是秀水河南岸三台村的。


第二十一章 黑市
  小石村傍山而居,三台村却是靠水而居,他们村子后面也有条弯弯曲曲的小河,名曰秀水。
  秀水河与听雨河的河水一样清澈。不过,秀水河上的古老石桥好多年前就断掉了,村民们只好在河上重新建造了一座木桥。
  木桥看上去很结实,但和石桥相比,显得随便而寒酸。
  前世苏月和戚玲在这条路上走过许多次。
  她们俩是小石村唯二在镇上念过高中的女孩子。虽然不同级,但每天上学放学都是一起,有时候步行,有时候搭顺风车,更多时候则是两家大人换着接送。
  不过结婚后苏月就再也没有回过小石村。
  看着路旁陌生而熟悉的风景,苏月心中五味杂陈,觉得好像有什么拽扯着自己的心。
  牛车驶进风陵镇,苏东明将牛车托付给朋友,就带着大家一起上了通往晴水市的长途汽车。
  看着父亲稳重不失敏捷的背影,苏月觉得有件事真的很奇怪,为什么前世与父亲久别重逢前一直认为他只是一个粗人?
  明明他这么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