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小说巨匠-第40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以说,《阿甘正传》是权威级的美国电影。”
  这是来自BBC一位电影专家的评论。
  《芝加哥太阳时报》直接打出“阿甘正传:简直不可思议!”的标题。
  爆棚的口碑不仅开始吸引观众大规模的观影热潮,还给电影的海外发行版权开辟出了一条光明大道。
  “《阿甘正传》几乎算得上美国‘反智电影’的代表作,它里面的怀旧情结,以及对美国60年代主题价值观的回顾可谓正中美国观众的靶心,如果我猜测不错,这部电影很可能是下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的种子选手。”
  著名影评人Roger在个人专栏中再次对下一届奥斯卡进行了预测,此前,他曾准确地预测到两届奥斯卡最佳影片、三届最佳男主角和一届最佳导演。
  Roger此言论一出,立即有人联想到正行走在风“雨奥斯卡路”上的柳敬亭。
  “中国男孩柳敬亭最大的竞争对手,无疑已经出现,蓝图斯可以庆幸。”


第四百二十八章 电影狂潮,奥奖风暴(中)
  通常来说,权威奖项需要选出自己的新意,尽量保证结果能有出乎意料的效果,众望所归的大热门影片最后完全爆冷,屡见于各大颁奖典礼。
  电影奖项的设置和裁定本来就无法排除主观性,这也是为什么总有人吐槽“票房和奖杯是反比例关系”。
  不随波逐流方彰显独特和独立的品味。
  尽管如此,有些“全民皆曰可”的现象级影片,评委会也不介意偶尔顺一下民意,毕竟一味地搞标新立异会激起观众的逆反心理,到时候丢了收视率就得不偿失了,而且一般这个时候都会有人站出来唱衰,诸如“别傻了,我们越支持的影片,他们就越不会选”。结果被评委会生生打脸。
  “顺民意”有时候也是表达公正的一种手段,这就等于告诉所有人,我们的评奖既不会从众,也不会刻意特立独行,而是真正的公平。
  《阿甘正传》显然具备这种特质。即便是前卫文化的拥护者们,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部能让人哭能让人笑的典型的美国式的正能量的佳作。
  电影爆棚的口碑通过网络世界蒲公英般地飘飞到世界各地,造成各式各样的反应,除部分知情者外,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替柳敬亭担忧或者等着看他好戏。
  至于那部分知情者,反应更为强烈,即便他们预先对这部电影做出判断,大致知道这是一部能造成一定影响的影片,但当事情真正发生、赞美声越来越多的时候,体验完全不同。
  “他居然真的做到了!”
  即使事先心里有过这种预判,事后仍旧会有这种惊叹。
  “不知那些用《阿甘》质疑柳的人知道真相后,会是怎样的反应?”
  电影制片罗斯跟负责接洽柳敬亭的WB公司高级电影经纪人弗兰克私下聊天时,提到这个问题,弗兰克微笑摇头,长时间不做回答。
  “我现在特别想知道细节,我想以后可以写到我的回忆录里面。”罗斯满脸期冀地望着罗伯特。
  与有荣焉的罗伯特终于开了金口:“自信,果断,清晰,沉着,魄力,这些词你可以随意取用。”
  “细节,细节,”罗斯忙挥手打断,“罗伯特,你也是做电影的,应该知道叙述的魅力在细节。”
  “你指的是哪一次?”
  “每一次。”
  罗伯特大笑,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可以谈论的细节,他当时带着剧本过来找我的时候,只跟我说了一句话,‘嗨罗伯特先生,我这里有两部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剧本,你是否有兴趣?’然后我回答YES。”
  罗斯拍掌道:“就是这个!”
  美国人特别喜欢这种创史之初的瞬间,当初乔布斯约见斯卡利,一句“你是想做一辈子糖水,还是想来跟我一起改变世界”广为流传,成为商界名人的经典轶事。
  “先别急,还有两部电影。”
  ……
  并不是所有人都和罗伯特一样,知道柳敬亭这次安排的全部内容,大家现在等待的只有一部电影——《肖申克的救赎》。
  不过,10月10日《肖申克》公映之前,WB另外一部重磅电影《卧虎藏龙》几乎是接档在北美斩下5。8亿美金的《阿甘正传》,于10月3日在北美、大中华两地同步公映。
  “这是一部真正的关于‘中国功夫’的电影!”
  不能用柳敬亭来做广告,只好搬出在世界人民眼中最神秘的、来自古老东方的“中国功夫”作为噱头。
  《卧虎藏龙》之前,中国没有一部电影真正意义地在全美公映,实际上,这部电影之后,也没有。
  好莱坞为打开和拓宽中国电影市场,开始频繁地在电影中加所谓的“中国元素”,而全部原汁原味的“中国元素”除了“功夫”,似乎没有其他东西真正打动过好莱坞。
  《卧虎》在美国的全面公映一方面得益于WB的参与出品,一方面得益于在好莱坞打出招牌的李庆安。
  事实证明,电影也当真争气,带着好奇心进入影院的美国观众虽然不一定完全理解电影里面展现出来的中国式含蓄和深沉,但是他们确实被那些炫目、美得像画不像话的武打场面所吸引。
  不要说美国观众,对任何一个爱好武侠动作片的中国观众来说,《卧虎藏龙》的武打设计,特别是李慕白、玉娇龙那场竹林战也堪称惊艳。
  实际上,最初李慕白的这个角色是为“功夫皇帝”李连杰量身打造,后来李连杰陪妻待产,遗憾错过,才请来的周润发。
  不论如何,中国式飘逸柔和的轻功给看惯了基因变异英雄的美国观众带来一种完全新奇的观影体验,他们惊讶,原来一个人不靠注射、不靠变异、不靠科技,全凭自己身体也能修炼得飞檐走壁,这种个人力量的延伸法,让他们觉得十分新鲜。
  而且,让人耳目一新的“中国功夫”之外,电影中关于“本心”的探讨也引起了大批爱思考的美国观众的注意。
  同样以竹林之战为例,玉娇龙张扬激烈,任性外放,李慕白含蓄内敛,压抑深沉,这场比武并不是一场简单的武艺切磋,也是两个人两种观念的正面碰撞。
  玉娇龙质问李慕白这种老派江湖人“怎么见本心”,实际上这句台词也是导演借角色之口问所有中国人。
  李安几乎所有电影都在探讨“性压抑”这个主题,在电影《喜宴》中,他本人干脆直接客串出场,亲自讲出那句“你看到的是五千年的性压抑的结果”。
  李慕白和俞秀莲、乃至他和玉娇龙之间的感情,也可以浓缩在“压抑”两个字上面,情欲与理智、爱情与道义的交锋。
  第一批影评出现的时候,大家果然把目光锁定在李、俞、玉三人的感情上面,特别是美国的影评人,直接把他们三人定为三角恋的三方,对李慕白内心世界进行了深入的解析。
  俞秀莲的爱而不得是出于道义,要收玉娇龙为徒是潜意识占有欲的外显,等等。
  说法越是纷纭,探讨越是深入,越是能证明电影承载度的坚韧,原著是佳作,电影的故事也的确结实、经得起分析。
  总之,对美国观众来说,这也是一部雅俗共赏好电影,可能也是柳敬亭要面对的另外一个挑战。
  10日,《肖申克的救赎》终于公映,在大家看来,柳敬亭终于要正式交货了。


第四百二十九章 电影狂潮,奥奖风暴(下)
  从复仇者联盟强炒“柳敬亭的奥斯卡宣言”开始,关于“柳敬亭新电影”的讨论就在线上线下开展起来,直到柳敬亭本人在杂志和微型博客上亲口承认要向奥斯卡进军,这种讨论达到高潮。
  由于当初的诺贝尔也是在一片质疑声中斩获,这次质疑的声音相对较弱,相反的,在部分人的操纵下,大家对柳敬亭的期待值越来越高。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逻辑关系,希望越大,到时候失望就会越大。
  接着,被奉为“奥斯卡头号选手”的《阿甘正传》上映,迅速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股“阿甘旋风”,大家顺其自然地想到柳敬亭及他的那部所谓“具有突破性的监狱题材的电影作品”。
  这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般来说,大家很少会把一部电影当做是某某编剧的作品,而是“XX导演作品”,这一点,有字幕控的观众会比较清楚。
  仿佛当初诺贝尔风波时一样,柳敬亭一句“三年必夺诺奖”让那三年之内每一部有诺奖资格的作品都和他扯上关系。
  “自从出道之后就没消停过的柳敬亭。”
  当初媒体和网友还热衷搞什么“古庸生年”、“柳敬亭年”,后来发现每一年都是他的年,只要他动心思折腾,根本不用另外雇佣团队宣传,上头条跟上厕所一样缺乏什么新鲜感。
  这种提法随之变成鸡肋,渐渐就无人提起。
  之后,武侠小说开始走下坡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担心或期待柳敬亭会逐渐消失在大家的视线之外,不料他以雄奇壮阔的《三国演义》荡开历史小说的大河,并跨步迈入更为吸引眼球的娱乐圈,开始电视剧的制作。
  就在《三国演义》进入平淡而漫长的拍摄期时,奥斯卡事件横空出世,某些门户网站娱乐文化版块的编辑甚至私下开玩笑说,不如把柳敬亭一直挂在头条上,每周更新一次他最近的新闻即可。
  《阿甘》之后,是《卧虎藏龙》,这部电影因为是武侠题材,有了更多和柳敬亭类比的可能,国内“倒古派”的评论者就“好风凭借力”地评价《卧虎》的深度超过柳敬亭任何一部作品,武侠小说之所以难登大雅之堂,就是因为缺少这种探讨人心的严肃之作。
  这种观点自然站不住脚,很快遭到读者、写手和其他评论者的围攻,但是此观点本身因为符合了部分人的利益和倾向,也凝聚了一定的支持者,跟广大“保古派”负隅顽抗。
  “别的不说,我们都客观评价一下,古庸生所有武侠小说有一部算一部,有哪一部改编成电影后能在国外取得如此大的成绩,甚至有可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