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样子,木怡也不是临时起意,而是蓄谋已久,甚至根据木怡的话也不难猜出,她将前期布置已经完成的差不多了,就算他不来木怡过不了多久就会迅速而有力的给予门阀一击。冲击最大的,便是山东世家了。
为世家点蜡。
当然,作为一位很有经验并且质量非常“合格”的帝王,他不会看不出这世界各地的“义校”建立之后,皇权也会减弱。
开民智,是很危险的行为。历代帝王为了统治的国家安稳,心照不宣的使用了“愚民政策”。
他能想出来,他不相信木怡不可能没有想到。
只是……
他不禁哑然失笑。
木怡就这么大喇喇的把计划书扔给他看,就是表现她的自信,即使他知道了也不可能阻止她,除非他拼着去给木怡下绊子,拉尽木真BOSS怡的仇恨。李二自然不可能做这么亏的事,所以他不但不能妨碍她,还得帮她,被她绑上“贼船”。
而且他敢肯定,木怡绝对有别的方法回击世族,但她就不,她选择的方式既攻击了世族,还削弱了皇室,最大的受益人却是百姓。
联想到木怡制定商业税,的的确确是治理财政的良策,如果不是木怡是女人,就凭商业法一出,户部尚书都有的做!
不过,商业法一出,商人的利益却会受到损害。而现在,商人的头头不就是木怡本人自己嘛!
义校的创办还有一个附加利益就是木怡与皇室的声望会变得十分高,但看木怡这么随意将计划扔过来的举动,似乎不在意皇室在这里面蹭一份声望值。
不为名不为利,这种人似乎没有弱点,若是一般人确实很可怕。
但是想想木怡的身份,却又不怎么奇怪了。
“对了,我要建立女子学校,大概和男子学校的数量是一比二。”木怡的话让李二有些惊讶,皱眉细思一番,问道:
“让女子读书又是为何?”
“女子也有女子的好处,女子天生柔韧,心思细腻,有很多地方是男子比不上的。我的商盟是男女皆受的,等到我的义校建成后,以后想要进我商盟的人必须要中学毕业,最少也是识文断字,不能是文盲。”
李二也没有在此太过阻拦。
实际上,李二为了鼓励天下人学习,在国子监内有设立女子学科,并且可以考女官,不过这些都是贵族女子的特权。
现在的大唐秉承隋朝遗风,对于女子的束缚比较少。木怡至此真是感谢大唐对于女子的宽容。
“对了”,半晌,木怡开口道,“等到事情暂时安定下来,我打算办一个学校。”
见李二将目光转到自己身上,木怡继续说:“学校只会有我一个老师。”
“至于教的内容”木怡微微一笑,脸上表情稍稍变化,做出几分抱怨几分委屈的表情,“你们总是觉得我是神仙,所以我决定。”
“教一些‘神仙’手段。”
作者有话要说:
呼~虽说正文完结了,但是番外还没写完。
因为正文完了,所以心中一直憋着的气就散了,番外一直不知道怎么写,而且加上最近学业很忙,就到现在才写完。
古代篇实际上我是想着重写上一篇结尾处的“女儿成长计划”的,但是,我发现我不太会写萌萌哒的小孩。
结果这一篇我发现我还是写了女主事业的发展。
不过“女儿”是不可能不写的,另外一只很心水的现代篇还要在后面。
要不要写“现代人”对于“木怡”的历史评价呢?
看文的时候这种内容感觉很爽,但是自己没有写过,估计也挺有难度的,我是说如果想要写的逼真一点,像是在引用古文,确实挺考验水平的。
第150章 古代篇(三)
木怡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她说要开义校,八个月后,义校就在全国范围内如雨后春笋一般建了起来。
就目前来说,已经基本上做到了一乡一小学,一县一中学,一州郡一大学。
小学只要适龄就能进入,免费学习,中学和大学则需要考核。
唐朝地区划分为州(郡)、县、乡、里、村、保、邻,其中地方上只有两级政府:那就是州府和县,但此时各地逐渐形成了新的“乡里制”。
《通典》卷三《乡党》载:“大唐令:诸户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四家为邻,五家为保。每里置正一人,若山谷阻险,地远人稀之处,听随便量置。在邑居者为坊,别置正一人,掌坊门管钥,督察奸非,并免其课役。在田野者为村,别置村正一人。其村满百家,增置一人,掌同坊正。其村居如满十家者,隶入大村,不须别置村正。”
四家一邻,五邻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乡。
小学一词并非是后世人新创的,在古代就已经有了小学,小学教导学生“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而大学则教导学生“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第一批建成的义校名叫小学,招收6…12岁的童子,一乡设一小学,前面冠以乡名加以区分。比如龙陵乡,便叫龙陵世界小学。
是的,木怡的商盟名字就叫世界商盟。当然,此时的木怡还不曾注意到,“世界”一词最早是佛教用语,且至此还未曾在中原出现。因此,后世史学家在木怡是信仰佛教还是信仰在大唐盛极一时的凤凰教的问题上争吵不休,甚至分成了两种派系。
木怡建立的义校不仅不收取束脩,并且还有奖励补助贫困学子。在木怡的商盟中做工或者在慈善堂做义工可以获得学分,而学分可以兑换笔墨纸砚等学习物品。再比如考试中名列前茅的人也会获得金钱和物品上的学习补助。
这个计划并不容易完成,先不论其中所花费的财力物力,更重要的是这个时代的人一时还不能消化这么多的学校。
天下学子何其多,可惜,那是世家贵族。士族门阀对知识的垄断,也让木怡很是不爽,她建了义校,实则还是实现了她的一个理想,就是启民智。
至于以鲁地世家为首的世家贵族们的阻拦,才该说是整件事情最大的困难。但木怡是什么人,来明的来硬的木怡有这个实力有这个底气让他们放马过来,来软的来暗的木怡也不惧怕他们!
木怡也是从后世过来的,古代人骂的欢的,后世人却偏偏爱推翻经典,无论是谁都会给予公正的评价。你瞧秦始皇在古代,那就是一代暴君,文学中都是好色怕死好大喜功暴虐的反派形象,到了现代,呵呵,大半个中国都是他的粉丝!再说商纣王帝辛,史书上只有他的黑历史,可现代人不依旧挖掘出“力大貌美”的记载!
木怡早就想过,在后世她肯定也会成为传说中的一员,或许将来也有史学家靠着关于她的记载争论不休。
想想还有些小激动呢!
义校建立之后,慈善堂也开始被修建。
慈善堂主要是收留0…12岁的孩子,如同后世的福利院,慈善堂的孩子到达一定的年龄就被安排到木怡的义校中上学。
而12岁之后的人如果觉得自己考不上中学,就可以跟商盟签订契约,如果愿意为木怡做工到35岁,就能获得补助,进入中学。而之后如果考入大学,学费依然全免。如果考不进大学,就直接被安排工作进入商盟。当然,如果工作后再考入大学,那么就只有寒暑假时间才被安排工作。
慈善堂不仅收容孤儿,还收容无家可归的老人和女人。老人平时可以帮着做些家务,可以减少慈善堂的人力需求,而且老人和幼儿之间有天然的亲密,老人的耐心正好可以帮着带孩子。而女人无论是被休弃还是其他原因,只要不是违法犯罪,都可以在慈善堂住下,其考虑同老人一样。
即使是酸儒也无法对慈善堂有所苛责,而义校和慈善堂等等的慈善设施的建立,木怡的民间声望几本刷到了全满,而另一个精灵法师的民间声望是因为“灭世技能”刷掉了突厥的百万联军,加上凤凰降世民间口口相传才达到全满。
教育问题已经步入了正轨,木怡可以放下心来了
木怡的下一个五年计划(并不是)却是要搞起工业革命。一想到要让这个世界提早一千年的发展历程,木怡就诡异的十分兴奋。
——
时值三月,正是冬春相交之际,四周一片嫩绿,已是一片初春景象,这个时候早有爱俏的小姑娘穿上单薄的衣裳了。
木怡与李二饮酒甚欢,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木怡与之并肩而行,与他在园中散步。
“大娘,娘子在这里——”
随着丫鬟的轻唤,一个身着粉衣外罩朱色斗篷的女孩儿身后跟着侍女从转角处出现,脸上被寒气侵的红扑扑的,一双黑亮的眼睛灵动有神,五官娟秀,可预见未来秀美之姿。
遇见来客,一众侍女上前福身行礼,复退至女孩儿身后。
“阿娘”女孩儿对着木怡笑着喊道,一双俏眼笑得弯起来。
“阿昭,来。”木怡见到女儿也是不由得以笑回应,两人一笑,便从原来的三分像变作了七分,倒是真有缘分。
“这是我女儿,跟我姓,小字昭珺。”木怡如是对李二介绍道,“阿昭,这是李世叔。”
“见过李世叔。”见到陌生人,木昭珺也不像一般的小娘子一样羞怯畏缩,行为举止无不符合典范,落落大方,气度自生,内含芳华,李二感叹,这比起五姓的世族女子也不差分毫。
李二见这一大一小相似的笑脸,神情不由得柔和几分,对木怡说道:“早就听闻你有一个女儿,今日才终于见到了,”将随身带着的玉佩解下来给了木昭珺做见面礼。
玉佩有女子手掌大小,莹白如雪,是上等的白玉,上面并无复杂的花案,只是阳文印刻着“济世安民”四个字,背面则是光滑没有任何图案。
木怡看见“济世安民”四个字,抬眼看了看李二的表情,可惜李二面色沉静,没让木怡看出东西。
木怡也没什么不敢的,当下就说“这是你李世叔的见面礼,收下吧。”
木昭珺便冲李二粲然一笑:“多谢李世叔。”
李二冲动过后就立刻恢复了冷静,夸了木昭珺几句“进退有度”“落落大方”,仔细打量木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