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风流小农民-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干,谁想干这些!”张中国斗鸡眼一翻就嚷。上次那两个花瓶虽说能卖一千多,但是你再拿两个出去看看,谁要?吃又不能吃,家里放着那东西,也不会保佑你发财。

“又不是天天干,咱们轮流,一个星期派一个人出去,这星期就让你先,要不就算是我雇你们,钱我出,那些东西归我。”张光荣看着张中国笑,他不是不想干嘛,就他先。

“算我班你,不过我还真的不要,现在花钱,三十年后再收回来,我不干。”张中国其实还蛮会打算,他们几个也一样,怪不了他们,三十年后的日子,谁知道是怎样的。

“行,明天就去,我还得到祠堂,看看那个铸造的炉子建得怎样了。”张光荣事还挺多的,赵俊已经找了一个铸造的师傅,人家当然愿意,退休了还能再挣一份工资谁不干。

小五金当然不能没有铸造,那些钮扣以及小花之类的,如果铸造,就能生产出多种多样的花式品种。重要的是为日后的扩大打下基础,张光荣很重视的。

不知道张光荣一个人想忙多少事,第二天又跟铸造师傅忙了一天,张中国这家伙也收了一天的废品,傍晚的时候,满满的一自行车东西就载到他家里。

“妈的,这一车就三十块钱,里面有一个花碗,不过我是在人家门口拿的,谁叫人家拿这碗喂狗。”张中国说完马上跑,要不这家伙不知道还要干啥,他算是怕了。跑到别的村子收废品,碰上熟人,难堪。

张光荣马上就整理起废品,有东西,拿起一个沉甸甸的东西仔细地看,原来是一个铜镜。

嘿嘿!就这家伙,三十块钱已经值了。张光荣笑完看着那个喂狗的碗更是笑,这是乾隆粉彩碗,底部有款。突然笑不出来了,因为他看到在一堆旧书中间有一个纸卷,小心打开,立马心里就叫起亲娘!

这是一幅横幅草书,大概有一米二的长度,四十公分的高度,什么字先别看,先看后面的落款,“襄阳米芾上”几个字就让张光荣心跳加快。米芾啊,北宋大书法家的横幅草书,稀品啊!

天,这年代,只要你有心寻找,民间的宝贝太多了,都是好东西啊!要是没人收藏,一些东西,过不久就会被损毁了。

'第一卷:那个年代 第64章:处处都爽'

张光荣重生到现在,才多久,最多也就半年的时间,把一个穷得吃不饱饭的生产队变成全县最富。晚造又可以收割了,按照县农业局农艺师的估计,他们的亩产九百斤跑不了。

又是全省最高,地委又重视起来了,参观学习是少不了的,搞得张光荣想自己跑到外面收购古董都没时间。不过也有一个好处,市里的几家能用得上他们产品的工厂都让他搞定,因为他出名了,人家也就给他个面子。现在他的冲床和铸造炉,每天就得轮班,不然产品赶不上。

县委更是三天两头就是一个现场会,吴书记乐,青山大队第一生产队已经成了R县的招牌。公社的罗书记也一样,吴书记不来,他还天天来呢。

县委吴书记的脸色今天可不大好,两天前到地委开会,却被地委书记说了一顿。省委韦书记的批示不是说了,可以在全县推广的吗?现在连青山大队都还没推广。

张光荣暗自乐,反正各方面都乐,不管今天县委又要组织全县的干部到他们生产队参观,听说是全县的三级以上干部都参加。他倒好,上午才吃完饭,就坐在家里清洗一张黄花梨睡床。

这张床是他昨天才搞到手的,前些天就看中了。那家人准备着儿子娶媳妇,请了木工师傅到家里做家私,这张老床就拆散了放在门外。别的古董张光荣是不内行,但是重生前就玩过黄花梨,也被骗过,曾经被人用越南黄花梨假冒成海南的,结果亏了不少钱。

现在看到这东西,一咯噔,又是乖乖地暗叫,整张床都是实料。那光感看着扎眼,那纹理特别细腻,而且床的三面屏都是整块的大料。更重要的是那鬼脸,呈现的图案太漂亮了,而且清晰。没错,海南黄花梨!这点张光荣有把握,因为走近了,闻得出一股特别淡的降香。

还有,整张床的雕刻相当精美,不管是什么年代的,冲着这大料,以后的价格估计得以千万计。

结果怎样?这家伙嘴巴好使,跟木工师傅和那个准新郎官混了半天,两包许昌香烟没了,才开口说他家里正缺一张床,能不能将这床买给他。

那家的父亲只是感觉祖宗留下的东西不想卖,不过最后张光荣六百块太吸引人了,这家伙昨天开着拖拉机就将床搞到手。

“张光荣,你在干啥?”杨玉环来了。提前来的,这家伙她已经知道了,你要不提前来,等着干部一来,可能又找不到他的人。怪就怪现在的通讯不通,反正昨天的通知他估计忘了。

“哎哟,我忘了!”张光荣朝着杨玉环笑。

“嘻嘻,你还挺勤快的,洗起床了,好男人呀!”杨玉环说完了又“咯咯”地笑。

张光荣一瞪眼,指着床说:“黄花梨,宝贝啊!”

“不就一张老掉牙的床嘛,这叫宝贝?”

“你不懂,来,让你开开眼。”张光荣因为太高兴了,请杨主任参观一下他的藏品,没有知己也难受,收藏的东西没人欣赏也没意思。

跟在后面的杨玉环,一进门就傻眼,惨了,这家伙才十八岁就得了老年痴呆,犯痴呆症的老人就是喜欢往屋里放垃圾。“扑哧”笑了:“你搞这些干什么?”

“连你也不懂!”张光荣更是摇头,干部只知道抓革命,促生产。故作神秘地说:“这些比开什么狗屁的现场会重要,这是国家的传统文化。”

“哦,这些你是从公社的仓库偷的!”杨玉环指着那个宣德炉,这东西她看过。

张光荣嘴巴一撇说:“什么叫偷,你不知道我帮公社清理仓库啊?”

“你这人,原来你帮公社清理仓库,就为了这些东西?”

“当然,你以为我爱拍马屁啊,一屋子的好东西。”张光荣说完了,看着瞪他的杨玉环笑。

没办法,这是个怪家伙。杨玉环摇着头说:“反正将来谁当你的老婆谁受罪,满屋子的垃圾。”

“嘿嘿,说不定将来这些东西,你得整天收拾。”

“去!”杨玉环柳眉一瞪,这不就是说以后她是他的老婆吗,又抿着小嘴巴笑。伸手揪一下他的衣服说:“快准备了,干部要来了。”

“没事找事。”张光荣不情愿,那张床还洗没完,突然又说:“中午请你吃饭,炒田螺。”说着指着洗碗盆里的一堆田螺。

“我可不想弄坏我的牙齿。”杨玉环“吃吃”笑出声,田螺还能请客,这些东西到田头的沟里随便抓大把的有。粉脸朝着门外轻轻一甩:“走吧。”

好家伙,看见一大班的干部,张光荣头就大,五金厂的厂长,三个塑料鞋厂的厂长也到,张光荣真是个名人了。

吴书记最客气,看见张光荣和杨玉环就客气,一个后面有靠山,一个是县的招牌,不客气还能怎么样。

张光荣跟吴书记握着手,然后是李副书记,在场的官员们,他还是觉得李副书记实际一点,而且一开始就支持他,这样的干部太少有了。

许兴奋就有点惨,罗书记并没有给他好脸色,地委批评吴书记,吴书记当然批评姓罗的,罗书记只能拿许兴奋出气。

现在搞现场会没有看见红旗了,因为不需要,那时张光荣是在做戏,现在戏不用做了,那面红旗也不知道在那。

确实,他们的水稻长得够好,吴书记望着远处从没见过这样高的蔗园,也想看。张光荣走在他身边,其他的只有在后面跟着的份,吴书记看着一整片的蔗林,大声叫好!

“你们的甘蔗为什么能长得这样好,介绍介绍。”李副书记兴趣不少,说话的时候看着农业局长,他就是农业专家。

农业局长也惊讶,心里在暗暗称奇,张光荣他们的甘蔗跟别人是同样的品种,但是甘蔗的直径比别人的大了三分之一。

“科学,干什么都要科学!”张光荣的口气好像在教学生一样,种甘蔗也有科学。当年他在部队的时候,有一个海南兵就在营房边种上几株甘蔗,那家伙先挖一个深达七十公分的坑,然后在里面填上一些草,再洒上石灰,又铺上一些垃圾肥料。长出来的甘蔗就有这么粗,而且那些甘蔗吃起来又松又甜,所以他就让社员们也这样干,还不用施肥,只是到了收获的前期才施一次。

“新技术啊,这办法好,而且种过甘蔗的地,土质还会更好。”农业局长说着,还掏出笔记本记。

参观完了农业的,吴书记又带着干部们走进村里,一进村就觉得村里比其他的村干净一点,那是现在他们生产队的肥不够,可以算成肥料的都往田里送,当然比别的村干净了。

随便到几家走走,吴书记回头朝着身后的李副书记说:“好家伙,三转一响,他们有三了,就差缝纫机。”

张光荣在一边笑,所谓的三转一响,也就是四大件,就是自行车,手表,收音机和缝纫机。这四大件就是这年代的生活小康标志,其实现在社员们想买缝纫机的钱有,就是没有人会用,所以没有人买。

“你们应该算是全省最早达到小康生活的了,可以称得上小康生产队!”李副书记心里太高兴了,如果全县的人民生活都能跟他们一样,多好!不禁又大声说:“富了,真的富了!”

那几位跟张光荣有联系的厂长一进当成工厂的祠堂就傻了,他们的规模已经不小了。特别是五金厂的厂长,心里在想,好家伙,才几个月时间,就发展成这样了。那个铸造师傅是五金厂的老工人,知道厂长要来,早就跑了。

“现在你们的工人一个月有多少工资?”吴书记问完了抓起一把钮扣看。

“上个月平均六十,这个月应该有八十。”张光荣不全说,他还留下三分之一的利润做为厂里的周转资金,他正准备贷款,不管他们的资金多么充裕,他还想贷。

八十!够在场的干部们睁眼睛了,他们的工资才多少,还没有这些农民多,都是女工啊。看在干活的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