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导航,定位,通信,侦察,测绘,甚至于包括更先进的敌我识别,都完全可以通过一张卫星组成的空天网络来实现。二十年的建设,北斗卫星系统已经可以投入实战。
海军在这一方面走在最前面,国防战略调整的最大的受益者就是海军。海外利益越发的多越发的重要,需要海军走出去,四大洋地区维护国家利益。于是大把的军费朝海军倾斜,为了海军的稳定快速发展,甚至十年都不曾更换海军司令员。
言归正传,徐战为余明介绍道:“首长,经过半年的使用,我团百分之九十的官兵已经掌握了这套系统的使用办法。这套系统一共分别三个部分……”
余明摆摆手打断他,说,“结合实战讲一讲,理论那一套,我会去看说明书。”
自然,说明书也是绝密级的,非一定级别的将领是无法接触到。
尴尬地笑了笑,徐战看向李牧,说,“那请李副团长介绍一下使用经验,优点和不足,都说一说。”
他是不太熟悉的,一直是李牧带部队训练,他倒是也想带,但是力不从心。
李牧了然,当即微笑着说道,“首长,我拿普通的机步旅来做比较对象吧。他们的指挥通信是通过甚高频电台来实现的,指挥车指挥作战车,接受作战车的情况汇报,都是以甚高频电台为主。这几年接入了北斗卫星系统,实现了导航和定位以及基本的通信,包括语音和文字通信。”
“打个比方说,同一款车,两种配置,普通机步旅是低配车,那么107团就是顶配车,而且这个顶配所有的附加的功能,是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里面,通过一个中转平台来实行信息的转发以及分配。”
“突击部队发出请求火力支援信号,同时传递过来的是突击部队的实时位置,详细到每一名单兵的具体位置,并且,一并传递到战斗支援部队的,还有目标方位的具体参数。这一道信息会通过卫星中转到达指挥部,自动化作战指挥系统会根据部队的实际情况,对指挥官发出提示。比如有三台120炮可以提供曲射火力支援,其中距离请求部队最近的有某两台,那么系统就会建议指挥官给那两台车辆下达命令,或者指挥官根据自己的决策,随意选择他认为合适的提供火力支援的作战单元。信息从指挥部发动到火力支援单元,只需要五秒钟,第一发120毫米高爆榴弹炮就能打出去。从突击部队发出请求信号到第一轮炮弹抵达目标区域,整个过程,我们实际测试过的时间是三十秒。”
“三十秒……”
余明听得有些呆了,喃喃地重复着,缓缓说道,“这个速度超出了我的预料。”
然而李牧却是没有太激动的情绪,他沉声说,“首长,这紧紧是团级部队作战,火力支援距离没有超过五公里。而且,这个时间没有计算120迫击炮的飞行时间。严格地说,真正做到从请求信号发出到第一发炮弹落地,包括飞行时间在内,控制在二十秒之内才算是拿得出手的成绩。”
他的心远比自己想象的大。
实战中,团级部队进攻作战,纵深通常是不会拉开超过十公里的,五公里是贴合实际的距离。也就是说,突击部队和支援部队之间的距离,不会超过五公里。这样的距离,按照李牧的要求,在接到前沿部队的火力支援请求之后,火力支援部队要在二十秒之内做出反应,如此才能确保及时的火力支援抵达战场。
能够提供曲射火力支援的,除了120迫击炮,105毫米突击炮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进行曲射。
理论上来讲,李牧的要求不过分。训练场上要做到十二分的优秀,到了战场上才能发挥出十分的实力。
李牧说道,“还有一个优势。如果前沿部队情况实在是危机,前沿部队指挥官是有权限直接要求距离最近的火力支援单位进行炮火支援的,而不需要通过指挥部下达命令。但情况会在指挥部这一边自动表现出来,指挥官依然是可以完全掌握己方部队的实际状态。”
余明忽然叹了口气说,“陆军如果有一百个107团,我们就依然是老大。”
李牧便笑道,“老旅长,一百个团怎么够,起码得一百个旅。”
“哈哈哈……你小子。”
余明开心地指着李牧笑起来,问道,“优势说了,一定有缺点,说一说。”
他是双硕士研究生,三十秒的炮火支援速度意味着什么,根本不用专业人士解释,他自己就非常清楚这个数据所蕴含的意义是多么的重大。
清了清嗓子,李牧整理了一下,娓娓道来……
注:手机丢了,心情不爽,晚上加更
第824章 班副,我啥时候能打炮?
杨青松当然是不知道首长们在指挥车里聊什么,但是今天对他而言,是震撼的,那种震撼足以颠覆他对部队的所有认知。
曾几何时,美国佬的电影里才能看到的画面,就真真切切的发生在自己眼前,发生在最所服役的部队里。
模拟前沿部队发出请求,三营的105炮连马上疾驰出击,在行进中对目标区域进行覆盖式的直射集火射击。其中有两台车负责对目标区域的装甲目标进行精准射击,使用了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敌装甲目标还是运动状态的。没有悬念的,所有炮弹全部命中目标。
整个过程,耗时不过一分二十七秒,一个排级的火力阵地就被炮火淹没从而失去了威胁力。
他和其他几位分到三营的新兵是幸运的,其他新兵还在接受单独训练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随同老兵们一起训练。毕竟三营的官兵,是以技术为主,纯粹的步兵,只有区区一个排。
如果是半年前的杨青松,他不会对这一分二十七秒有什么直观的感受,或者说太大的心里感受。现在的杨青松,因为他的文化基础相对扎实,因此被分到对知识结构要求比较严格的三营,经过短暂的培训,他是知道炮火支援的具体情况的。
一般说来,摩托化步兵部队的营级支援炮火威力最大的是87式82毫米迫击炮,是那种携带式的,由一个炮班负责。中国陆军有重视火炮的传统,大到155毫米口径榴弹炮,以及300毫米口径以上的远程多管火箭炮这些军属火力,小到摩托化步兵的炮兵连装备的82毫米甚至60毫米迫击炮,一级一级一层一层形成了完整的火炮体系。
按照以往的指挥体系,步兵连请求上级炮火支援,请求首先到营部指挥所,由营部指挥所向炮兵连发出命令,对目标区域进行炮火打击。后来搞的混合编制,战时将炮兵连机枪连防化连打散,以班为单位配属到步兵连中去。因此82毫米以下口径的炮火支援,混合步兵连是可以自己完成。
这样问题就来了,步兵连一旦请求炮火支援,那么就一定是团级火力甚至师级火力。意味着,这里面至少要经过三层指挥机构的传达,然后再到炮兵部队,炮兵部队做出反应,很大可能已经是十几分钟甚至半个小时之后的事情。
在现代化战场上,一些小规模战斗,一两个小时就能决出胜负。这样的响应速度是根本跟不上时代变化的。
因此,在得知三营为前沿部队做出炮火支援并且覆盖目标区域的最短时间可以做到一分半之内的时候,杨青松的惊讶,也就不言而喻。
他是很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兵,可以说,一个好兵的方方面面,都能够在他的身上得到体现。因此他思考问题的方式,也是相对正规的。就好比一张用楷书打印出来的文档一样,而不是手写的。
杨青松跟的是105口径火炮,这种八轮装甲车上驮着的有棱角分明炮塔和修长炮管的机动火炮系统,被老兵们称为黑大粗,形象而猥琐的昵称。
车长,炮长,驾驶员,装填手,一个车组四名成员,实际上可以容纳五名成员,杨青松就是后备炮长。事实上,机动火炮系统采用了第三代自动装填机,根本不需要装填手,但是,根据过去的很多战例得出结论,永远可靠的是没有阵亡的士兵。因此,依然是保留了装填手的位置,并且兼通信兵的职能。
事实上,装填手需要掌握的不仅仅是通信技能,还要掌握其余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做到基本熟悉。这样在其他人员阵亡或者受伤的时候,可以填补空位。
因此,这里的装填手,含金量是比其他岗位要高一些的。或者确切地说,应该称为多面手。
杨青松要先学习炮长技能,然后专为驾驶员,借着接受车长培训,这样之后,才能坐上装填手的位置,经过半年以上的学习,便可以安排在炮长或者驾驶员的岗位上。一年之后,会进行轮岗。
可以这么说,装填手是预备车长,地位比炮长都要高一些,这和普通的装甲部队是不一样的。一般来说,由高到低,车长炮长驾驶员。但在107团里,装填手有着特殊的地位。
李牧这么做的原因很简单——便于快速扩充部队!
在拥有了足够娴熟官兵的情况下,以老带新的方式,一个营可以扩充为两个营,一个团可以扩充为两个团,那就是一个旅!
李牧的目标是打造一支劲旅,有可能,他会尝试打造出陆军第一支轻型快速作战集团军!
杨青松干劲儿很足。
他也不管首长在视察,拉着副班长,也就是炮长问东问西,男人都喜欢车,装甲车这种更是当兵的大玩具。
杨青松问炮长,“班副,这车要多少钱?你知道不?”
“听说几千万吧,具体不清楚。”车舱里,炮长带着杨青松在图纸上画画写写,总结射击的弹道参数什么的。
“那可比豪华跑车还厉害。”杨青松砸吧嘴巴。
炮长抬起头来,嘿嘿笑着,“跑车?娘们腔腔的,咱们这黑大粗,一脚油门过去,什么凯迪拉牛车都没用!”
“就是,一炮过去,就得唱征服。”杨青松精神百倍。
一辆挂着军牌的猎豹,能把社会上的各种豪车虐得无地之容,更别说这种作战装备了。几千万,就黑大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