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德意志的大人物们在大松口气——现在东线终于可以高枕无忧了——的同时,心头也浮现出了一个个巨大的问号。到底是谁那么有本事,把德意志帝国打了四年都没有打垮的俄罗斯给折腾残废了?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吗?
于是揭开俄罗斯垮掉之谜的任务就通过电波交到了赫斯曼手中……考虑到德国人特有的那种认真和严谨,赫斯曼是不能随便发个电报去应付差事的。他必须要深入到彼得堡的方方面面,将他看到的,听到的都写成报告,再用电报发回柏林,总参谋长、第一军需总监和德意志万岁爷他们多半会逐字逐句的看。看完以后没准会给赫斯曼记上一功,这样等他回到德国就铁定能晋升少校并且得到一枚闪闪发光的一级铁十字勋章了。
好在这段时间,赫斯曼在彼得堡也没有什么要紧事情,正好可以做做调查。
现在列宁同志和他的战友们都已经顺利返回了彼得堡,并且全身心地投入了革命工作。召开布尔什维克党代表大会,参加各种苏维埃的活动,在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在报纸上发表杀气腾腾的文章,还同所有人吵架(包括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立宪民主党和大部分布尔什维克的领袖)。
伟大导师的革命道路还是有一些曲折的,这段时间他好像变成了个人见人厌的存在。他在芬兰火车站上的演说因为煽动无产阶级革命而引起了轩然大波,立宪民主党、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统统都反对他。
而他在稍后举行的布尔什维克代表会议上又抛出了个更遭人恨的《四月提纲》,主要内容是:一、结束战争,给俄罗斯以和平;二、土地归农民,工厂归工人;三、所有银行,一律充公;四、不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所有权力归苏维埃;五、立即发动无产阶级革命,推翻临时政府,实现上述目标!
总结一下就是一句话:停止外战开始内讧!
而这个《四月提纲》一经发表,列宁同志顿时就成了……全民公敌。
刚刚从意大利回国的孟什维克领袖普列汉诺夫(人家是把马克思主义引入俄国的元老级人物)发表文章,对《四月提纲》进行了逐条批驳。
列宁的好基友克伦斯基则说列宁在瑞士待久了,不了解俄国,是与世隔绝的疯子。
而列宁想要争取的彼得堡卫戍部队士兵和喀琅施塔得水兵,干脆上街游行——要列宁同志滚回德国去!
即使在布尔什维克党内,列宁也陷入了空前的孤立之中。不仅许多老资格的布尔什维克反对列宁,甚至在同列宁争吵之后拂袖而去,投靠了孟什维克。就连斯大林和加米涅夫两位,也都先后表态不支持《四月提纲》。而在布尔什维克党内的表决中,《四月提纲》也遭到了普遍的反对,只有从美国返回的女权运动先驱,一杯水主义(和男人上床等于喝杯水)的倡导者柯伦泰夫人支持了列宁……
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同志暂时也不需要赫斯曼这个德国特务帮忙求外援了——在大干一场之前,他得先想办法解决布尔什维克内部的问题啊。
而布尔什维克关起门来开的大会,赫斯曼这个党外人士也没有资格出席。所以这些日子,他就和埃特尔、克洛伊一起,穿上劣质的呢子衣服,摇身一变成了无所事事的中学老师——彼得格勒的中学自二月革命以后基本就停课闹革命了——在彼得堡城内各个军营里进进出出,旁听一场场很有意思的苏维埃会议!
三个德国特务,现在拿着柯伦泰夫人(列宁现在没有时间招呼赫斯曼等人,就让这个不怎么招人待见的“叛徒”同他们联络)不知道从哪儿搞来的彼得堡教师苏维埃代表的证件,毫无阻碍的参观每一座本来应该是戒备森严的军营和军港。
是的,没有任何阻碍!大部分情况下甚至没有人查他们的证件,只要在胳膊上套个红袖章,大摇大摆地直闯就是了!
三人现在正大摇大摆地走在俄罗斯帝国最戒备森严的海军基地喀琅施塔得要塞内。他们是半个小时前乘坐渡轮登上喀琅施塔得要塞所在的科特林岛的,只是在渡口有个哨兵只是问了一声,化名安娜。彼得罗芙娜的克洛伊用甜美的俄语应付了一番就过去了。连证件都没有出示!
岛上非常冷清,没有看到任何一个士兵在操练,港口中停泊着大大小小数十艘海军战船,包括四艘火力强大的甘古特级无畏舰,都有气无力地漂浮在水中。也看不到有任何训练或是维护正在进行,只有一些穿着水兵服的人懒洋洋的在甲板上漫步。
“这里是喀琅施塔得军港!上帝啊,这里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是全俄罗斯戒备最森严的要塞啊,怎么会这样……”
“曾经是……格林,我现在知道是谁把俄罗斯给摧毁了。”
“是谁?”
“肯定不是列宁,这些日子他什么都做不了,就在跟自己人吵架!”
“安娜说的不错,列宁和布尔什维克什么都没做,真正搞垮俄罗斯的是苏维埃!”
“说的对!就是无政府主义的苏维埃毁掉了俄罗斯!”埃特尔也同样赫斯曼的看法——实际上,这也是临时政府中大部分人的看法!
现在虽然人人都和列宁争吵,但是真的没有谁把俄罗斯“崩溃”的责任推到他的头上。因为那不是事实,哪怕把列宁抓去枪毙,俄罗斯的情况也不会有丝毫好转。
因为现在真正的麻烦是俄罗斯有了一个,不,是一大堆名叫苏维埃的组织!
苏维埃这个名词对赫斯曼来说并不陌生,如果按照字面翻译,它的意思是“代表大会”。现在的彼得堡最常听到的口号,就是:一切权力属于苏维埃!
就是什么事情都是苏维埃说了算的。这仿佛也没有什么错……民主嘛!苏维埃是大家选举出来的代表大会,自然要有权力的。可问题是苏维埃的权力仿佛大了点儿,而且苏维埃的数量也太多了!
光是1917年春,全俄各地一下子就冒出了700多个苏维埃,它们都自称代表某些人民的利益。比如工人有工人苏维埃,农民有农民苏维埃,士兵有士兵苏维埃,教师有教师苏维埃。而那么多的苏维埃全都是各自为政,互不隶属。虽然有一个名为彼得堡苏维埃,实际上好像是中央苏维埃的机构存在,但是彼得堡苏维埃基本拿不出什么有用的决议,2000多个代表就是整天吵架辩论厮打,自然也管不住下面的小苏维埃。
而且这些苏维埃并不是单纯意义上的“议会”,而是一个议会、政府和司法部门的结合体。俄罗斯基层的权力就由这700多个苏维埃控制着。那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临时政府,就是个说什么都没人听的空架子政府,当然也没钱没兵——军队是有的,但是却指挥不动士兵,因为士兵们也有自己的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对了,这个临时政府也没有警察,因为彼得堡的警察在二月革命后就消失了,彼得堡的社会秩序现在是由卫戍部队在负责,他们当然也有自己的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
另外,和后世人们的印象不同,布尔什维克在这些苏维埃中并没有什么影响力。大部分的苏维埃代表都是社会革命党人和孟什维克,布尔什维克只是各种苏维埃中的少数派,他们的代表可能还不到代表总数的10%。
所谓布尔什维克领导的苏维埃根本是没影的事——列宁的布尔什维克要能领导全俄700多个苏维埃,那就不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而是四月革命了!
不过,说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能领导苏维埃也不对。因为这两个党都非常松散,没有什么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回事。内部也没有什么有效的民主程序,上面说话下面也未必会听。倒是下面的无产阶级得罪不起,不顺着点他们,苏维埃代表分分秒秒就让人开了。
这些苦哈哈的俄国无产阶级现在可不是国家的主人,而是国家的祖宗了!
第十五章 这不是笑话
“……没有人将给予我们救助,没有上帝,没有沙皇,没有英雄。我们将赢得我们的解放,用我们自己的手。要以技巧的手扔掉压迫,取回属于我们的一切。大胆点燃火炉及铁锤,趁铁仍然热烫!
这是我们最后的斗争,这是决定性的战斗。英特奈尔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用俄语演唱国际歌声从军港码头的方向传来,高亢而雄壮,足以震慑一切反动势力——这说明喀琅施塔得水兵苏维埃的有一次全体大会正在召开。各种苏维埃大会开始和结束的时候,都是全体起立高唱《国际歌》。
“我们去看看吧。”赫斯曼冲着身边的两人说。这可是个难得的机会,在俄罗斯帝国戒备最森严的海军要塞里面旁听水兵苏维埃大会,顺便还能考察一下波罗的海舰队的战备情况。
“好吧,我们去看看。”埃特尔扶了扶眼镜,“这不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吗?代表彼得堡的教师苏维埃来向水兵同志们学习。”
“对,我们是来学习的!”赫斯曼点点头,心想:“关于彼得堡的苏维埃祖宗的报告发回柏林后,一定会在大总参谋部引起轰动的!或许军队的高层们会认识到革命的危害性而在形势没有彻底恶化的情况下就同协议国谈判……”
三个人快步向歌声传来的地方走去。喀琅施塔得要塞非常巨大,就是一座小型城市。不仅包括各种军事设施,比如炮台、船厂、兵营、防御工事,还有大量的民居、医院、教堂和市场。所有的建筑都非常精致,一看就知道是下了大本钱的,不过现在看来都白费了。
居住在此的还有许多官兵家属,以及医生、牧师、教师、工人和其他从事商业的居民。不过也不是随便什么人都能上岛的,在二月革命之前,喀琅施塔得一直都是军事禁区,只有经过俄罗斯海军批准才能上岛。
不过现在,俄罗斯的海军部已经管不了喀琅施塔得的水兵祖宗们了,因为他们有了水兵苏维埃和士兵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