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海哥,这大棚不会是你搞出来的吧?”郭亮试探着问道。
第181章 作业
“你说呢?”刘海淡然而笑,反问道。
新农社的众人相视一眼,答案不言而谕,这些温室大棚果然是出自自己社长之手。
要是在其他的地方看到几个规模非常小的温室大棚,众人还不至于这么惊讶,但是一路走来,五村乡的贫穷与落后已经在十来位新农社成员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贸然看见这么有科技含量的东西,难免这种惊讶会被放大。
郭亮竖起大拇指,敬佩的说道:“海哥,没得说,服了!”
要知道,刘海也不过是一个刚刚读大学的毛头小伙子。只是因为他的气质和所作所为,让人经常忘记他的真实年龄而已。
呼吸着比城市里新鲜许多的空气,众人走进刘海家的院子。刘青林夫妇早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诸位年轻后生见过长辈之后,便被前院的育苗床给吸引住了。
中午吃了午餐,刘海就给大伙全部分配了“作业”,重任呢领了作业之后,就出了刘海家的院子,向毛河村四周行去。个人自有自己的目的地。
晚间,刘晓芙家。
新农社十二个成员除了刘海之外,全部被安置在刘晓芙家新修复的院子里,而以后刘晓芙回来之后,还是在刘海家住。
“各位,感觉怎么样?下午的收获如何?今天算是咱们这次寒假调研活动的第一天了!”
外屋里,刘海待众人都找好位子坐好,便笑着开口问道。
大伙都谈了一些自己的进入毛河村的感受,然后步入正题——刘海开始检查大家的作业完成情况。
刘海对于这次寒假调研活动非常明确,就是为当地找到最适合,最具有经济效益的经济作物!
当然这里所指的经济作物,可以是一种,也可以是多种,既可以有植物,也可以有动物。
为此,刘海对于调研组的十二个人都有非常明确的分工!
刘海自己统领全局,是这次调研组的组长,而副社长郭亮给刘海当副手,是副组长。
刘强(大一,植物学专业)和林子天(大二,植物学专业)负责种植方面调查,由林子天带头;
秦大丹(大二,食品科学专业)和赵子龙(大一,动物医学专业)负责养殖方面调查,由秦大丹带头;
周海媚(大一,农学专业)和吴丽丽(大二,农业经济专业)负责当地生产条件预估调查,由吴丽丽带头;
吴大勇(大二,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和王强(大一,园艺专业)负责当地土壤矿产采集检测和评估,由吴大勇带头;
林依晨(大一,农学专业)负责当地农业特色调查;
林依雅(大一,农学专业)负责当地农业历史研究:
最先交“作业”的是林子天和刘强。林子天打开捧在手里的黑色笔记本,这种笔记本是新农社的“标配”。人手一个,用来记载东西的。
“毛河村的种植业基本是在最原始的状态,也就是处于最常见的小农经济,基本上只能满足自己的生存需要。全村种植业以水稻种植为主,每一户都按照政府划分的水田种植水稻——————”
幽黄的灯光下,林子天一边盯着笔记本上的记录,一边向众人介绍自己一个下午的成果——毛河村的种植各种数据和现状。
“一句话,毛河村在种植方面,基本上属于那种农民随意种植,盲目种植,种植技术含量很低,种植经济效益极差的状态,按照我和刘强的调查来看,遇到风调雨顺还好,若是遇到收成不好的时候,毛河村的种植状况有可能连自己的基本需求都难以满足!”
林子天说完最后总结的话,之后,便把眼神盯着刘海,其他人也同样把目光看向刘海——林子天的调查结果对不对,刘海这个毛河村土生土长的人最清楚不过了!
刘海直视林子天看过来的目光,赞许的点了点头。
身为毛河村土生土长的人,对于自己村里的情况当然清楚。刘海心里大感欣慰,看来一个学期的准备工作没有白做,当初刘海之所以选择五村乡作为新农社调研的第一站,除了又为自己家乡出力的想法之外,利用自己对五村乡的熟悉来检验准备成果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
接下来,其他的人分别交了自己的“作业”,总体而言,刘海对于新农社的第一次“作业”还是相当满意的。
大伙的调查情况和自己对毛河村的了解基本相同,而且,调查的结果要比自己了解情况,更详细,也更客观和科学!
这也是调查的真实意义!
调查就是为了科学客观详细的了解实际情况,而排除了主观、朦胧等不确定的东西。
互相汇报了自己的调研情况之后,时间已经走到了晚上十点多,但是众人却没有丝毫要散会的意思,因为到了此刻,虽然大家的作业都交完了,但是今天晚上的会议还只开到了一半,还有另一半内容没有完成。
那就是研讨!
调研调研,自然就包括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
接下来的一个多小时,新农社的众将就毛河村的实际情况讨论了许久。试图在毛河村现有的作物中或者农业历史上找到一种适合毛河村大力推广的经济作物。
讨论来讨论去,还是没有得出什么具体的结论,也没商讨出什么经济作物是最适合毛河村的。
最后还是郭亮的一句话让众人深以为然。
“既然在毛河村的现有和农业历史上都找不到合适的经济作物,那还不如根据毛河村的自然条件开发一些经济作物?”
郭亮的话让刘海心头一动。
心中暗想这倒是一个好主意。不过自己等人的调研才刚刚开始,还没有深入调查研究,但是不能急着下结论。根据自然界的适应性,最适合某个地方生长的东西,在当地悠久的历史上自然会是主角。有可能只是自己还没有发现而已。
“亮子说的很对,但是现在咱们的调研才刚刚开始,达尔文的生存论大家应该都很清楚。这样,明天我们分成两队,郭亮、林依晨。林依雅、周海媚、吴丽丽为一对,到隔壁的下林村去看看。到时候我到村里叫两个年轻人给你们带路当翻译。剩下的人明天和我进山!”
第182章 进山之前
清晨天微微亮,刘海煮了一大锅稀饭在灶上,便去了隔壁三奶奶家的院子。
踏着露水,还没走进,便发现院子里有人影在活动。
“亮子,怎么起来的这么早啊?我还专门过来叫,担心你们起不来呢!”刘海微笑的调侃道。
“现在还太早,只有五点钟,他们都还没起床,走,海哥,先到你家等我们把准备工作做好,再过来叫他们吧。”郭亮看了看手上的电子表,说道。
进山之前,是有许多准备工作要做的。这一点刘海昨天晚上就和郭亮说过,同时也叮嘱郭亮早上早一点起来。有些事情,身为社长和副社长的两人必须做好。
来到刘海家的堂屋,两人开始和面做馒头,这是准备在山里吃的干粮。原本昨天晚上就应该做的,但是隔夜的馒头不好吃,而且做馒头也不是很费时间,除了需要早一点起床之外,只要和好面之后,放到蒸笼里蒸便行。
三十个大馒头,在郭亮的协助下,刘海很快便搞定了。
烧好柴火,架好蒸笼,便开始蒸。
接下来两人又开始准备进山的水。新农社在京城的时候便没人都采购了露营装备,但是刘海觉得这一次五村乡之行,可能用不到那些帐篷之类的大件,所以只叮嘱大家带了一些常用的小东西,比如说军用水壶之类的。
装满七个水壶,用去了刘海家所有的粗茶水,还不够,两人连忙又开始烧茶水。
准备工作虽然不是什么体力活,但是两个大老爷们做起来也不轻松。直忙到快七点钟的时候,才把所有的事情搞定。
中间刘青林也起床过来帮忙。
“哇,老大,连水壶都给大家装好了呀!”林依雅活泼的性子,是大伙的开心果。
这几个月来,新农社的十二个成员基本上都是天天见面,经常在一起活动,互相之间早已非常熟悉,年轻人之间的友谊建立的也快。此时十二个人除了是同一组织之外,私下里还都成了比较好的朋友。
“老大,亮哥,你们什么时候起床的啊?哎呀,居然还做了馒头!”
林依雅开口惊叹,自然少不了吴大勇接着帮腔。看着刘海拿着白色的食品袋,掀开柴火灶上的蒸笼盖,露出了里面热气腾腾,香喷喷的雪白馒头。吴大勇顿时真心感叹起来。
“社长,以后有什么事,可以喊我们一起做的。”一直不太爱说的话的林依晨忽然开口轻声说道。
林依晨一开口,场面顿时有些安静,大伙双双看着汗流浃背的刘海和郭亮两人。能够在深秋忙的汗流浃背,可以看出,两人为了准备这些东西,付出了什么。
大家心里都升起了一股感动。
这么多天的接触,刘海和郭亮的年龄虽然不是十二人中最大的,但是两人早已用行动证明了自己领头人的身份。
负责和敢于担当,在二人的身上是最朴素的闪光点。
“是啊,老大,我们少睡一下又没什么。”
“老大,我们可是一伙的,有什么当然一起去做咯。”
……
看着众人纷纷“表态”,刘海和郭亮心里非常感动。
“是啊,老大,可不要累着你们两个了,那我们还不愧疚死?嘻嘻——”
这话一出,顿时引来笑声无数。
不用说,开口的肯定是林依雅,往往她一开口,不管都么严肃的场面,总会出现三分好笑的气氛。她以前可没少“拆”刘海的台,让刘海对她百般无奈。
不过这一次,林依雅缓和气氛让刘海松了一口气。刚刚的场面虽然令刘海内心感到,但是也同时让他有些不自在。
众人闲聊一阵,便开始吃早餐。
早餐喝粥,配上刘海家自制的腌菜,谈不上味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