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地火明夷-第26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夷将军么?”
  陆明夷不过是个翼尉,比刘安国要低两级,只是陆明夷先前在东阳城一战功劳甚大,是邓沧澜向大统制上书请求嘉奖的两个少年军官之一,更是邓沧澜密报万里云有异动的紧急文书中提到的西靖城里可为内应之人,所以刘安国也知道有这一号人物。不过在刘安国心目中,本以为这陆明夷充其量不过能起点里应外合的作用,没想到这少年军官居然能只手回澜,一举粉碎了万里云的叛乱计划,此时心中既有点意外,更多的是佩服。陆明夷见他迎上来,在马上深施一礼道:“刘将军,末将陆明夷在此,叛首万里云与徐鸿渐二人都已被擒获,请刘将军发落。”
  刘安国看了看城头。现在城头上,徐鸿渐不久起刚换过的旗号又正在被换下,那些风云旗仅仅挂了半天时间,便被扔在泥水中。他又看了看关着万里云与徐鸿渐两人的囚车,朗声笑道:“陆将军真是少年有为,力挽狂澜,立下这一件奇功,刘某佩服之至。那些从犯呢?”
  陆明夷道:“刘将军,先前万里云曾强逼诸军将领与他歃血为盟,此时众将大多还在帅府之中。不过众将中有不少并不认同万里云逆行,只不过迫于淫威,不敢不从,还请刘将军明察。”
  刘安国哼了一声道:“知其大逆而不敢违,是即有罪!陆将军,刘某来时,大统制便曾亲笔下谕,凡知情不报者,皆以从逆论处。既然与叛首歃血,更属不赦之罪,一律下狱清查!”
  陆明夷呆了呆。徐鸿渐刚被擒获,他尚无暇顾及旁事,只是粗略听了俘虏交待先前帅府发生的事后,让彭启南和朱震两人火速压制帅府那些万里云余党。现在聚集在帅府中的军官,已是昌都军的中坚,如果不是万里云不太相信冲锋弓队,自己本来也会被强迫歃血,若不然自己也要被不分青红皂白地下狱治罪了。他顿了顿,又道:“刘将军,此事当从长计议。帅府之中,尽是昌都军的中高层军官,若一律下狱,只怕会让昌都军军心不稳,万一有变,更难收拾。”
  刘安国喝道:“陆将军,乱世用重典,何况这等大逆之罪,若不加以铁腕,如何儆人效尤!”他喝斥了一句,马上又省得陆明夷乃是平定此乱的最大功臣,接下来大统制肯定会重重有赏,自己终不能拿中央军的架子来压他,便放缓了口气道:“陆将军宅心仁厚,刘某佩服,但有罪便是有罪,只是要明察秋毫,不错杀,不错放。”
  听了刘安国的话,陆明夷暗暗叹息。刘安国也算是宿将了吧,但此人实在已是一副官腔,几乎完全没了军人的锐气和锋芒。他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道:“谨遵刘将军号令。”
  刘安国说要一律严查,其实陆明夷也希望他会这么做。因为能不被治罪的校尉只剩彭启南和朱震两个了,翼尉包括自己在内,也不过十来个而已,如此一来,自己更有出头的机会。只是想归这么想,陆明夷还是觉得如此做法未免过于严苛。万里云执掌大权时,下面的军官又有什么办法好违抗?可刘安国说这是大统制的意思,那么再无回转的余地,只能这么做了。纵然这样严查其实对自己更为有利,只是想到那么多昌都军的中坚军官受牵连,他心里还是很不好受。
  成大事者,当不拘小节。自己能做的,只有尽量为那些军官开脱吧。他想着,向刘安国道:“刘将军,此间雨水正大,还是请刘将军进帅府更衣后再做定夺。”
  这场雨来得突然,刘安国身上也已被淋了个透湿。他点点头道:“好,请陆将军带路。”
  当一万中央军进入城里时,西靖城的混乱已渐渐平息。各路人马的中高层军官都被叫到帅府中,当朱震和彭启南两部各处宣示,他们听得万里云失机,纵然有万里云的亲信军官不顾一切,下令发动进攻,听从的却少之又少,大多数反而被下级军官反制。少数有异动的部队夹在大军之中,此时大多也已经被朱彭两人平定。刘安国到了帅府,换过了衣服,在等候朱震和彭启南前来复命的当口,陆明夷向他细细汇报了先前之事。原来鲍霆率军出城,宣称要抵御来犯的狄人军,却不知已落入了陆明夷的计策。陆明夷已经察觉了万里云这条计策,便双管齐下,让米德志假冒鲍霆的名义去联络那支狄人,说计划有变,先把鲍霆的外援断了,自己再以狄人军的名义前来求见鲍霆。鲍霆是个粗人,见安排好的狄人军居然撤退,正在大惑不解,听得狄人派使者前来,只道有什么意外之事发生,连忙召见,却被陆明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擒住。解决掉鲍霆后,就以鲍霆名义下令,说西靖城有军队哗变,即刻回援,将鲍霆的亲信将领召来后尽数拿下。万里云本想防止封召进反抗,因此鲍霆现在带的这支队伍基本上是封召进的班底,下级军官基本上都是封召进旧部,当他的亲信军官被拿下后,封召进旧部亦是大为惊异,陆明夷再将万里云要叛乱之事言明,得到彭启南与朱震两将的协助,从而顺利诈出万里云,将他一举擒获。陆明夷身上有元帅邓沧澜的密令,加上彭启南与朱震两将全力支持,这才如此顺利。
  刘安国听陆明夷侃侃而谈,心中亦是大为惊叹,心想这少年军官怪不得受邓帅如此赏识,果然非同凡响。此时朱彭两人处理了善后之事前来复命,这两人倒甚是厚道,将功劳尽归陆明夷,说这都是陆明夷的安排。刘安国听他们汇报得井井有条,看来昌都军虽然经此大乱,军官几乎全军覆没,但部队实力却无大损,心情大佳。等他们汇报完了,刘安国站起来道:“两位将军识大体,明事理,诚共和国之良将,可惜封将军为国损躯,刘某定要向大统制汇报请恤。诸军之事,还望几位将军一力主持。”
  陆明夷与朱震、彭启南都应了一声。接下来几日,刘安国一边等候大统制的意见,一边对参与万里云歃血之仪的众将进行清查。他清查的本事却比领兵的本事大得多了,五日里,已判了二十余例斩决,三十多例革职监禁,其余的或多或少都或阵职或处分,到帅府中的军官竟连一个脱罪的都没有。
  昌都军出了这么大的一个乱子,如今陆明夷与朱震、彭启南三人隐隐已成昌都军的临时主将了。他们先前交往并不算多,但经此一事,朱震和彭启南都觉陆明夷这后辈手段高强,胆略过人,自甘居于下属,因此他们虽然军衔都比陆明夷高一级,却事事听从陆明夷安排。到了第五日上,大统制的手谕发来了,对刘安国的清查一律批准,唯一一点不同的就是万里云与徐鸿渐押赴雾云城斩首号令。
  与处罚的严厉对应,奖赏令也同时下达了。昌都军的军区长自刘安国接任,朱震与彭启南则升为都尉,而此役中陆明夷因为功劳极大,也破格升为都尉。因为刘安国要押送万里云和徐鸿渐回雾云城,在此期间陆明夷和朱震、彭启南三人权领昌都军军权,其余参与平定叛乱的军官和士兵都有封赏。
  这一日,便是刘安国回雾云城的日子了。陆明夷和朱震、彭启南三人一同送行。看着刘安国押送关着万里云与徐鸿渐两人的囚车东去,三人都不胜唏嘘。彭启南小声道:“可惜,真是可惜。”
  他说的可惜,指的是万里云。仅仅几天相处,他们三人都看出刘安国这人实是名过其实,掌兵无力。从为将这角度来看,万里云深通兵法,驭下得法,比刘安国要称职得多。刘安国虽然为将已久,却沾染了太多的官场习气,将来他成为昌都军军区长,名震天下的昌都军只怕战力会下一个台阶。朱震心里也在这么想,但看了看陆明夷,也小声道:“为将者,当忠于国,尽于职。万将军行此大逆之事,怪不得旁人。”
  陆明夷在一旁也在为万里云可惜,因为万里云在毕炜战死后执掌昌都军,兢兢业业,使昌都军声威不落,实非无功。但这人领兵有方,却看不清形势。方才见万里云与徐鸿渐两人在囚车里垂头丧气,一声不吭,回想当初他们的意气风发,更令人不胜今昔之感。听朱震这般说,他叹了口气道:“朱兄,尽快回城吧,现在城中仍是人心惶惶,要尽快平定下来。”
  万里云的失策,在于他过于迷信自己的力量了。以万里云的能力,如果掌昌都军五年以上,当大得军心,那时若行自立之事,只怕再难撼动。只是五年时间,天下形势又将大变,那时恐怕又没了现在这种机会了。陆明夷此时想的更多的,是时与势。有势更要合时,如此方能成功。再造共和军能在短时间里形成这么大的声势,最主要的还在于申士图经营广阳省已久,在当地培植起坚固的势力来。而乔员朗能够让天水军易帜,关键也在于有五羊军的支持,否则早就被胡继棠打个落花流水。万里云只看到了旁人的成功,却不曾审时度势,这一次一败涂地,亦是不冤。即使没有自己这个意外,万里云即使短时间里自立成功,亦不能长久,大统制绝对不会容许后防这个隐患存在。如此看来,目前能左右天下形势的,仍是大统制与申士图两人。如果照这样下去,最终的胜利者也仍然会是大统制。
  可是,这是没有意外的情形下,他得出的结论。如果有意外呢?陆明夷心中默默地想着。意外的契机有很多,倭岛,句罗,还有西原的五德营,都有可能是意外的一环。接下来,战火只会越来越盛,也许,这几方势力或迟或早,都将被卷入烽烟中去。他带转马,朱震和彭启南两人与他并马而行,三人各怀心事,朱彭两人想的是以后昌都军会如何发展,陆明夷想的却是将来这世界会变成怎样,以及自己该如何去做。
  现在陆明夷已是昌都军三都尉之一,隐隐然更是三都尉的首席。昌都军发生了这个变乱后,提拔下级军官以补空缺为最紧迫的事了。他一回营,米德志与齐亮都迎了上来。现在他们两人都升了一级,因为陆明夷成为了昌都军的主要军官,冲锋弓队总队长便由米德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