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督师-第6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个民族的复兴,其实需要很多坚贞之士的献血灌溉,不是嘴上说说就行的。”

  面对几百辽西府官吏,面对赶来送行的复辽军将士,吕汉强大声的朗读了“自己”的佳作“望门投止思商鞅,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这又是一首绝唱。

  于是,三千亲卫,几百官吏,几百复辽军的将士一起高举双手,一起如醉如痴的吟唱:“望门投止思商鞅,

  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一遍又一遍。

  是奔叔的新书,敬请关注一下,谢谢


第1090章 孤身进京

 吕汉强要进京述职的消息,早在半个月前就已经天下皆知,被吕汉强邀请的各地十大督抚也已经星夜赶本京师。

  但全天下的人都在观察着吕汉强进京的行程规模,让全天下一起长出一口气的是,大家总算知道,吕汉强没带领十万复辽军进京,没有号召边军百万兄弟进京,没有带着他能动的所有力量进京,而不过是带着自愿追随的张管家,一个长随,王建,一个车夫张三,还有就是一个形影不离的小胖子,只此而已,仅此而已。

  简单的一行走到关宁势力范围锦州的时候,张管家还担心祖大寿会直接扣押自己一行,结果,到达锦州,这次依旧是轰隆隆冲出了关宁铁骑,然后再次出现了病歪歪的祖大寿,不过这次祖大寿没有装病,而是真的病了。

  在锦州城外,祖大寿拉着吕汉强的手,盯着吕汉强的眼睛道:“我那些被皇上留在京师的三千铁骑,已经在上个月的时候,被遣返了,这说明什么?还不是对我的不信任?既然君臣之间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那我何必为一个倒行逆施的君王卖命?你这次上京,我知道你的冤屈,但我却无能为力了,老弟,自求多福吧。”

  吕汉强想说什么,结果祖大寿摇摇手,真的是精疲力尽的道:“不要再说了,我经过的事情的确是太多了,我不管当初袁崇焕做的对和错,但毕竟,他们君臣一场,说杀也就杀了,那时候就已经很让我寒心,不过我作为一个大明的将军,我当初想法和你是一样的,尽我的能力,保护这片江山,所以,在大凌河被围的时候,我宁可吃人也决不投降,所以,我在没有希望的时候,依旧听凭了一个老爷子指挥着我,继续对满清展开决死的阻击,我已经战战兢兢精疲力尽了,在皇权和大义之间,我的确是左右两难,现在我做出了决定。”

  然后从身后的清兵手中接过那方大印:“我的时间不会太久了,我依旧准备上葫芦岛去颐养天年,这关宁铁骑营前总制官的大印,现在就交给你了,从现在开始,号称10万关宁铁骑,实在有人数两万一千人,正式加入复辽军,任凭你驱策。”

  他们把这封大印送出去的时候,在半路上却停下了,盯着吕汉强的眼睛郑重的说道:“我希望你能给我一个保证,这两万辽西子弟,你可以拿他们做炮灰,战死在复辽的大业上,却不可以用他们,对自己的同袍展开屠杀,如果你凭良心发誓,我就可以当场自刎在你的面前。”

  吕汉强毫不客气地接过了大印,转手递给主大寿身后的一个紧跟着的祖宽:“关宁铁骑,依旧在你的掌握之中,我不会将它去平白的送死,更不会让他们在内战里消耗掉,老哥哥,你可以安心的休养了。


第1091章 皇室改革

  大明崇祯十一年八月十五,天下督抚汇集京师,合京师勋贵共计五十人,特意恭请张皇后垂帘,齐集紫禁城集英殿会商天下大事,当集英殿大门在一早轰然关闭的时候,大明天下亿兆臣民一起屏气凝声,等待那里面的结果。

  大明崇祯十一年八月十六下午,紧闭两日的集英殿的大门开启了,亿兆臣民担心的崇祯杀吕汉强的事情没有发生,亿兆百姓臣民担心的吕汉强抢了老朱家天下的事情也没有发生。

  但天下却发生了重大的变化。

  八月十七日下午,崇祯皇帝在各大报纸发布明昭——崇祯宣布退位,称太皇,禅位年十岁的太子朱慈烺。

  等到太子正式登基大典完毕,便移住西海,也叫西苑静养。

  这一点,天下臣民一点都不意外,而且还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因为大家对这个已经变得偏执和神经质的皇帝,早厌烦了,这样几乎是皆大欢喜的结果,正是大家所期盼的。

  皇帝有好坏,这个是不成了,那换一个,可能要好一点吧。

  天下还是人们习惯了三百年的老朱家的天下,吕汉强还是一个忠君爱国的能臣,人们担心的为权利纷争而燃起的战火,没有出现,天下依旧太平。

  经过天启五年开始的民乱,直到崇祯七年,在吕汉强和一众人等的努力下,已经熄灭了,大地重归太平,离乱不再发生,没有战乱,不知道太平的可贵,只要不发生战乱,出什么事情,大家都能接受的。

  但接着一个小皇帝的明昭却让人感觉到出乎意料,但反响也不是很极端。

  大明纪年改制,不再设立单个皇帝年号,统一改为大明历,从大明建国算起,改崇祯十二年元月为大明271年,以后以此递增,达千年万年。

  大明政体施行虚君政体,皇帝不再直接参与政事,只代表国家祭祀天地祖宗,接见外国使者君主,奖赏有功臣民。

  皇对朝廷官员任命没有权利,但可以封驳提名,但只能有三次这样特权,皇帝有豁免权,但每年只有一次

  对于这一点,天下臣民没有一句反对的声音。

  大明的百姓臣民已经习惯了没有皇帝的日子,在百姓臣民看来,有皇帝还不如没有,当初那几个不理朝政的皇帝躲在皇宫不露面,结果不但大明正常运转,而且还运转的非常好,乃至出现了少有的大明兴气象,结果几个不靠谱的皇帝理政,差点让大明走向灭亡,现在好了,在法律层面,彻底的让皇帝不再理政了,这样避免了一件关键的事情,那是不管未来的皇帝是个什么,哪怕是一头猪,一个傻子,都不会对大明造成伤害了。国,已经被这种好皇帝坏皇帝害苦了。

  没皇帝不行,大家几千年的观念在那里呢,没皇帝了,大家心感觉不安了,还是有一个在较让人心踏实不是,虽然那不过是个名义的,只要大家每年在皇帝的生日的时候,享受一天假日,享受一个名正言顺喝一顿的节日够了。

  同时,明眼人也看到了一个最关键的事情,那是从今以后,再也没人红着眼睛盯着那个皇位了,改朝换代的战乱痛苦,将不再在原大地重复演了,这才是根本。

  尤其这样的设定,大家也是乐见其成,毕竟当初洪武爷打下这煌煌江山,他的后人享受一部分红利也是无可厚非不是。

  在第二天,新皇的圣旨再次颁发了一个特殊的条例,让所有天下皇家血脉的子孙,都彻底变为庶民,可以参与这个社会的任何竞争,你可以考官,你可以带兵征战,你可以经商,你更可以务农,反正你和百姓一样奋斗,你可以达到除了皇帝以外任何目标。

  关于朱家王朝的王爷问题。

  圣旨规定,天下的王爷,不再受到国朝的供养,王爷这个称谓,彻底的成为了一种荣耀,并且它的非长子,依次递减,但依旧不过是一个虚名,不再给田庄王田俸禄赏赐。

  同时小皇帝发布推恩令,即是,各地王爷有子嗣男女,必须依次封赏自己名下产业,按照男女例不等尊行。

  如此一来,等于将原先王爷名下产业不断逐步的细分,最终成为无形,这样,即避免了王族子弟未来无依无靠,更是不断削弱王族的实力,减少王爷造反的可能。

  这道圣旨一出,全天下臣民无不欢呼雀跃。

  天下百姓,苦封建王爷久矣,皇室生出一个王爷,赏赐田亩都是几万十几万亩,如说当初的福王,当时的皇帝,将山西的田地不够赏赐,挪用四川河南,以及河北,而大明王朝的王爷是多少呢?单单指一个太原城,有王爷11,郡王二十五,所占田地,已经让整个山西70%的土地,归到这些王爷郡王的名下,而襄樊,更是这个更多,在现在时候,朱元璋繁衍出的60万皇家子弟,已经占据了整个大明,接近一半的土地,如果按照这个速度繁衍生息下去,最终整个大明朝的土地都会被变成王庄王田,哪里还有小民,百姓的生活?

  这一下好了,从今以后,你的王爷帽子是一个荣耀虚壳,再也不能贪占天下百姓一点利益。

  集英殿仍在日夜的争吵,但随着争吵,不断的有圣旨和规矩发往天下,每一个规矩,都让全天下的百姓村民感觉到欢欣鼓舞。

  重建京营,定额一万,由皇室出资豢养,称为皇家仪仗队,不参与实战,只负责保护皇室安全,以及出行仪仗。

  皇室内帑与外朝彻底分开,每年国家由国库拨付二百万皇室赡养费用,此为定制,永世不得更改,至于你还有没有能力豢养几万乃至十万宫女太监,赏赐那些王爷郡王,那是你皇家财政的事情了,大家管不着。

  不过两百万之外,皇室的额外收入,只要在正常经营,正常纳税之外,国家也无权干涉挪用,如大明新闻股份,国家银行股份,北方食盐股份,现有皇庄的收入等等,这都是皇家私有,不再划归未来国库一份,再也不会皇室无钱户部拨付,户部无钱内帑出的家国不分的状况。

  于是,新皇帝登基第一件事情是裁撤太监宫女,只保留三千。

  太监以及年老的宫女,放到各地皇庄养老,适龄宫女放到民间婚嫁,一时间几万宫女成为天下百姓官员争相礼聘对象,毕竟是侍候过皇室的人啊,那素质一定高的让人高山仰止,娶回家,那彻底的能改变家风啊,说不准,将来生出的孩子各个都是双眼皮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