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后孙妈妈在廊下询问新来的四人的况。
锁儿被康氏重调回去责罚一番后,现在比之前更加规矩,言行有板有言,不再是嘻嘻哈哈。
而另一个丫头也是付府家生子,老子娘都在付府当差,回答孙妈妈的问题时一直规矩站着,低着头。
两个婆子,流婆子人看着要老实些,而那王婆子虽然有板有眼,懂规矩,却是个有心机的。再加上本来的刘婆子,最偷耍滑,静园的下人更让人关疼。
孙妈妈随意派了几份差事给几人,打算先看看再说。
等她进屋的时候,余念娘已经放下书,准备歇了。简单的禀报几个下人的况,孙妈妈也退了出去。
翌,孙妈妈亲自下厨给余念娘熬了粥,又做了两个小菜。在伊州的时候,余念娘一三餐都是孙妈妈做的,也只有孙妈妈最知她的口味。
所以,她连吃了两碗粥,小菜也用了好些。
孙妈妈怕她积食,见余念娘刚有搁下筷子的意思,她便急忙吩咐锁儿把饭菜全部端了出去。
余念娘直笑:“妈妈放心,不会积食!”
饭菜只有慢慢增加,吃得越多,肚子才装得越多;越是吃得少,肚子便会装得越少。就像我们的体一样,越是锻炼体越好,若是不管不顾,整窝在屋子里,子只会更弱。
照例,用完早膳余念娘在院子里转悠,然后会在屋子里看会儿书。这时候孙妈妈会做点甜点,不过,现在静园有的是下人,她便让下边的人去做,自己在屋子里守着余念娘,以便她有什么需要。
而玲珑早早就出去了。约摸过了半个多时辰才回来。
“……舅老爷跟往常一样去庄子上了,舅太太好像一大早就带着樊妈妈出去了,没打听出来到底去哪。表小姐一直在院子里。”
余念娘点点头。
将手上的药书放下,又在架子上找了找,其余几本全是杂记,不过里面的内容她都已经滚瓜烂熟了。
余念娘将孙妈妈叫进来。
“父亲的小箱子呢?”
余道生没留下什么东西,有用的她让孙妈妈整理好全装在一个小箱子里面,余念娘恍忽记得好像里面有书。
孙妈妈将小箱子搬进来,开了小锁,里面确实放着几本书,有杂记,有关于看相占卜的书,还有几样余道生生前最喜欢的小玩意儿,一直贴生收着的。孙妈妈觉着这些东西留着能给余念娘一个念想,一直锁在小箱子里。
余念娘将里面的东西都看了看,最后在一本占卜书的里面找到一本薄薄的手记!
第40章 信物
薄薄的手记,余念娘每行都看得很仔细,全是余道生亲笔写的一些关于看相,占卜的东西。
余念娘从小喜欢药,常跟着余老爷子去山上采各种草药,余老爷子的几本药书早早就会背了,可对看相占卜她丝毫没有兴趣。
这些书她以前从来不碰。
当现在的余念娘穿越过来后,因为自带有一种特殊的能力,能借助某些物窥探到边的一些事,不过,也只能看见当事人短时间内的事,她利用这点,结合当事人环境况,推测,算出当事人好些未来的事。
这所谓的未来不是当事人将来,几年后,或者十几年后,有可能是一天后,也有可能是二天后,但也这算是未来。起码能给人警示,避免一些灾祸。
但这也有例外,例如从伊州来到太原府的路上,那个夜晚,遇见的那个黑衣人,她不仅看到了一刻钟后的事,甚至还看到了他的过去。
这也让余念娘百思不得其解。
所以,有这种能力,余念娘并没有打算去看余道生那些观相占卜书。
但是,此时她却有了兴趣,她想知道这个时代所谓的占卜预知是否是真的?
余念娘将余道生的几本看相占卜书拿到书架上,自己拿着余道生的手记靠在榻上的大迎枕上认真的看起来。
越看,余念娘越觉得这些东西有意思的,根据里面记录的相学占卜竟与易经六十四卦,周易都有些联系。
占星学竟与现代星象学引相似。
手记里记录了一些余道生领悟出来的心得,不过,在最后一页,她看到余道生这样写着:“……三年祭祀……‘祭祀’乃敬神,求神,祭拜。需沐浴摘借三,以最纯净的灵魂,最虔诚的态度在祭祀台完成……求天下太平,福予苍生……此乃神圣之举,血祭过于血腥,沾染杀戮,亵渎神灵,不可取也……”
不可取也,不可取也……
余念娘神渐渐凝重。
这是不是代表余道生根本不赞成血祭,也不支持,那他自己怎么会去当血祭的祭品??
余念娘合上手记。
也许她该好好了解一下余道生的事!
康氏不在府,余念娘自不用去正院,用过午膳,余念娘小憩了一会儿。
酉时康氏回来了,派了一个丫头到静园。
“太太请表姑娘到正院喝茶。”
孙妈妈和玲珑对视一眼。
余念娘神不变的带着两人出了静园。
天气慢慢转暖,许多树枝开始冒出嫩芽,园子里渐渐有了意盎然之色!
余念娘到时,付锦雪正拿着美人锤替康氏锤腿。
康氏穿了件家常的衣服,腿上盖着毯子,一脸疲惫的靠在大迎枕上,见余念娘进来,便露出微笑,然后对付锦雪摆了摆手。
付锦雪将美人锤放下,对余念娘点点头,连多余应酬的一句话都没有便错出了屋子。
“念娘坐吧。”康氏笑着招呼余念娘,又向她解释:“这些子我一直拘着你表姐,她心里有时候难免不痛快,若是对你招呼不周,你可别怪她!”
“不会!”余念娘端正的坐着,神不恼不急。
看来是真的不介意。
康氏满意的笑了笑,让小丫头拿出一盒糕点:“这是在糕点铺买的,新出来的,味道还不错,你拿回去尝尝。”
孙妈妈上前接下,眼观鼻,鼻观心的站回原处。
“谢谢舅母。”余念娘依旧不缓不急。
“念娘啊!”康氏缓缓躺回大迎枕上,侧看向余念娘道:“咱们付府人丁单薄,舅舅和舅母可把你当亲闺女看待,你平若是缺啥,少啥,直接跟舅母说,别客气。”
“是。”余念娘道。
“你们余家也只剩下你一个孩子,你也只有我跟你舅舅两个亲人,凡事咱们都要为自己人着想。尤其姑娘家出嫁后得有娘家撑腰。”
“是。”余念娘道。
康氏满意的点头:“舅母问你,你祖父临走前真没给你留下什么信物?”说着她叹了口气:“舅母为了你这事今儿可是被人笑话了。你说这两家订亲没有交换庚贴,那就得有订亲信物,或者文书吧?”
余念娘抬头。
“你仔细想想可有?”康氏希翼看着她,继续苦口婆心的道:“你若真有信物此时就得拿出来,不然咱们怎么跟卫府的商量接下来的亲事?没有信物别人是不会认的,尤其你祖父已经不在了……你一个姑娘家,最大的事莫过于找个好婆家,相夫教子,我和你舅舅也是得了你外祖父的遗言要好好替你把关……关键你不能让我跟你舅舅信口胡绉吧?”
“你要知道卫府可是大府啊,你若嫁进去,以后荣华富贵再不用愁。那卫大少爷的父亲卫鸿山可是明威将军,乃大将军亲信下属,这次大将军大败突厥,皇上赏赐肯定有的,下属各将领升官赏赐定然不少。听说那卫大少爷可是詹事府主薄,虽然是从七品的官,可他是卫府的少将军啊……而卫二少爷硬是五品的校尉……”
“不说京城,你瞧瞧太原府的卫府有多少人想去巴结,卫鸿峰虽然是从七品的盐运司经历,但他今年已该回京述京,很有可能就留在京城任职了,卫府总共三个少爷,你嫁给了卫大少爷,卫二少爷将来妻子后进门,还不得让着你,那卫鸿峰的小儿子也才十二岁,离说亲尚早,等他媳妇进门,你早在卫府站稳了脚跟,谁还敢为难你?”
“卫府在京城?”好一会儿,余念娘才道。
“那是。”康氏道,很有可能卫鸿峰今年述职也会留在京城,那等繁华之地,若不是余念娘有这么一门亲事,想必一辈子也去不了。
“想起你祖父留下的信物在哪了吗?”康氏再次问道。
“没有信物!”余念娘道:“祖父从未说过。”
康氏脸一板,她已经说得这么明白,余念娘还不肯拿出来,难不成想自个儿去卫府?可没有了付天谐这个舅舅和她这个舅母,那只会是个笑话!
康氏心中冷笑,她可不相信订亲会没有信物!
“但是……”余念娘又道:“祖父有一葫芦,别人送的。”
“葫芦?”康氏大喜,忙道:“在哪里?”
余念娘命玲珑回静园将葫芦拿给康氏,看起来很一般,不过上面的花纹却很精细。
康氏神不定起来。
“祖父一直宝贝,说是,故人送的。”
余念娘断断续续的说着,好大一会儿,康氏才听明白,也听得她够累的。
原来这葫芦是以前余家祖父的一位故友送的,是木头做的,但余家祖父却很宝贝,那位故人十年前在余家住过,后来走时留给了余家祖父,余家祖父当年只是告诉余念娘这是很重要的东西。而且那人刚好也姓卫。
“难道这就是那信物?”康氏将信将疑。
也许是因为当时无其它东西,才拿了这东西当信物,而余家祖父走得突然,没来得及告诉余念娘葫芦的真实来意。
康氏大喜,定然是这样!
第41章 那位余姑娘
光柔媚,柔风中微凉又带一丝温暖。细雨如那绣花针,如那牛毛密密撒在园子里,让树叶嫩芽,青草鲜花涣然一新。
内外院粉墙相连,湖边绿柳倒垂,三间垂花门楼,四面抄手游廊。院中甬路相衔,山石点缀,五间抱厦上悬着字体各不相同的匾额。整个院落温雅精致,花园锦簇,剔透玲珑,后院满架蔷薇、宝相,一带水池。
屋里已经撤了碳盆,厚重的帘子将凉风挡在屋外,一丝缝儿也钻不进去!
于正英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