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材料帝国-第5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科学研究的一般规律,一种材料会首先在实验室里被制备出来,在这个时候,科学家就会写文章宣布这种材料的存在。随后,全世界对此感兴趣的科学家和企业会开始关注这种材料,开展有关工业制备的研究。如果照着这样的程序,那么即使是聂森先发现了石墨烯,吉田源也能够凭借自己的丰富经验以及新冢化工的强大实力,迅速完成工业制备工艺的开发,使新冢化工率先获得工业化生产石墨烯的技术。
  谁料想,聂森根本就没有按照套路做事。他在实验室里发现了石墨烯之后,采取了秘而不宣的方式,硬是一直拖到工业制备工艺完成了,才一并推出。在别人刚刚听说石墨烯这种东西问世的时候,安河材料学院已经向各大专利机构递交了两种制备工艺的专利申请,这还让别人怎么玩?
  “对中国人提出的这两种制备工艺,你是怎么看的?”花谷三郎问道。他知道,在这个时候再责备吉田源也没什么意义了,科研这种事情,有时候的确是需要一些运气的,没有什么十拿九稳的事情。现在要做的,是赶紧抢回先手,不能让石墨烯的市场落入中国人之手。
  “他们把两种最有效的制备方法都垄断了。”吉田源苦笑着说道,“其中化学气相沉积法是我们生产碳纳米管的主要工艺,只要了解了石墨烯的结构特点,我们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开发出用气相沉积法生产石墨烯的工艺。可是现在中国人已经提前申请了专利,我们要想绕开他们的方法提出另外一种气相法工艺,十分困难。”
  “巴嘎!”花谷三郎把牙齿咬得格格作响,“中国人的这种做法,实在是太无耻了,他们没有权力封锁石墨烯的消息,这是一种不公平的行为。”
  听着花谷三郎的咆哮,吉田源沉默不语,他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好了。商业上的事情,哪有什么公平不公平之说,要怪只能怪聂森的背后同样有一个商业公司,把有关的利益关系都计算得一清二楚了。如果聂森仅仅是一家高校里的教授,那么他肯定不会有这样的心计,不可能把一个如此重大的发现压在手里这么长时间。
  “吉田君,这个聂森你了解吗?我们有没有可能从他手上把气相法工艺的专利购买过来?”坐在一旁的销售部长森冈嘉纪问道,和花谷三郎一样,他关心的也是如何抢到先手的问题。
  “我原来并不认识这个聂森。不过,我了解过了,他是中国安河材料学院的教授,而安河材料学院的出资方是中国大秦工业集团,这家企业在材料方面有很大的野心。要从他们手上购买这项专利,我觉得不太可能。”吉田源说道。
  “大秦工业集团?”花谷三郎皱了皱眉,“我好像听说过这家企业的名字。”
  “我知道这家企业。”森冈嘉纪答道,“它和库塞拉公司是竞争对手,库塞拉公司生产的陶瓷刀具,就是被它击败的。这家企业在钢铁、陶瓷、化工材料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它生产的超级过滤膜甚至击败了德国沃伦集团。”
  “原来是它,我想起来了。”花谷三郎点了点头,“这么说来,这是一家值得我们警惕的对手了。”
  库塞拉公司在陶瓷刀具方面栽了个大跟头,尽管公司对于事情的始末讳莫如深,但同在一个圈子里的人多少还是能够了解到一些情况的。库塞拉公司是一家陶瓷企业,而现代陶瓷生产中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化工原料,包括一些溶剂、凝胶等等,其中一部分就是从新冢化工采购的,所以两家公司的日常交往很多。库塞拉公司栽了跟头,花谷三郎是第一时间就知道的,捎带着把始作俑者大秦集团也记在心上了。
  一家能够和库塞拉公司掰手腕,而且成功地把库塞拉公司带进坑里去的中国企业,是值得花谷三郎重视的。现在听说石墨烯的工业化制备专利就落在大秦集团的手里,花谷三郎的斗志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
  “石墨烯的生产专利落在大秦集团这样一家企业的手上,对我们的威胁是很大的。”花谷三郎说道,“如果我们不能在短时间内开发出自己的石墨烯生产工艺,那么这个市场就会被中国人垄断,即使未来我们能够把他们挤出去,市场的利润也已经被他们占完了。”
  任何一种新技术,在问世之初都是利润最为丰厚的时候。市场上没有其他的竞争者,拥有技术的企业能够肆意地提高产品的价格,采取所谓“撇油”的方法,赚取超额利润。等到其他企业开发出同类技术,市场供应逐渐变得丰富,产品的价格也就会应声而落,这时大家就只能赚个辛苦钱,没有太大的油水了。
  新冢化工作为一家颇具实力的企业,经常能够成为市场上的领先者,对于先发优势的价值十分了解。这一回,看到中国人抢了先手,而且还是一家极具市场野心的中国企业,花谷三郎岂能不着急。
  “吉田君,难道除了中国人提出的这两种制备工艺之外,就不存在其他的工艺吗?”森冈嘉纪向吉田源问道。
  “我想应当是存在的。”吉田源硬着头皮说道,“不过,气相沉积法和氧化还原法应当是两种最为简捷的方法,其他的方法是否可行,我们需要进行实验。”
  “从现在开始,你们必须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在开发石墨烯的新工艺上,我希望在三个月之内就能够得到一种有效的工艺。至于经费,你尽管提出来吧。”花谷三郎用阴恻恻的目光盯着吉田源,吩咐道。
  “嗨!”吉田源努力地答应着,不过心里却远没有这样乐观。


第六百四十四章 技术研讨会
  安河材料学院的大报告厅能够同时容纳300人听报告,在平常很少使用,不过今天却是破例地开放了。来自于全球各地的科学家、工程师挤满了整个报告厅,有一些人找不着站的地方,只能呆在走廊上,踮着脚尖向报告厅里张望。踏进报告厅,只听得满耳都是各种口音的英语,有纯正的伦敦腔,有带着弗吉尼亚粗犷风格的美音,也有带着东京湾咸鱼味道的日式英语,偶尔还能听到几句“印格里虚”的南亚款发音。
  这是全球第一次石墨烯技术研讨会,据会议主办方安河材料学院称,会后将进行有关石墨烯产品合作开发的洽谈。得到会议通知,全球各大洲数以百计的高校、企业都派出了最精干的人马,急匆匆赶往安河红泽这样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二线城市。原因无它,只因为到目前为止,能够拿出石墨烯成品的只此一家,别无分号。
  开会的时间到了,被秦海硬推出来主持会议的王晓晨红着脸走上讲台,鼓起勇气对着一屋子的外国人用清亮的嗓音说道:“Ladies_and_gentlemen,Welcome_to_Hongzhe……”
  今天的王晓晨,早已不是秦海刚认识她的时候那个青涩而胆怯的乡下女工了,自从几年前被任命为材料学院的院长助理之后,她接触的世界越来越大,每天打交道的都是国内顶尖的学者,逐渐培养起了一种沉稳与自信的气质。为了能够与学者们进行充分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王晓晨总是想办法抽时间与学生一起听课,有时候还会去参加各个实验室的内部研讨会,如今也算是个半吊子水的材料学爱好者了。
  随着材料学院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对外交流不断增加,王晓晨在丈夫宋洪轩的鼓励下,开始自学英语,到现在应付一般的外事往来已经没有太大的问题。不过,主持这样一次国际学术会议,对于她来说还是第一次。
  “来了这么多国家的人,我万一弄砸锅了怎么办?”当秦海把这个任务交给她的时候,王晓晨一下子又回到了青锋厂时候的那个样子,拼命地摆着手推托着。
  “怎么会弄砸锅呢?”秦海笑道,“在材料学院,上千人的职工大会你也主持过,这一次不过是几百人,你怕什么?”
  “可是,来的都是国际大牌学者,万一我说错什么,人家会笑话的。”王晓晨道。
  “谁敢?”秦海瞪着眼睛道,“他们也不想想,现在多少人哭着喊着想和材料学院合作,我们都没答应,能够让这些人来参加会议,已经是够给他们面子了,他们谁敢笑话你,你马上让保安把他们轰出去,把他们的名字列上材料学院的黑名单,永不合作。”
  “秦总你又逗我了!”王晓晨嗔怪道,她当然知道秦海说的是玩笑,不过这玩笑也并非没有根据,这一次的会议,的确是材料学院的主场,敢在这个会议上跟她这个院长助理过不去的,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能不能让龙院长主持,要不,让李教授主持也行。”王晓晨还在做着最后的努力,想让龙长生或者李林广来代替自己。
  秦海断然地摇了摇头,道:“不行,他们都已经老了,以后这样的事情,必然是要落在你肩膀上的,这是一次练手的机会,你必须要出场。”
  “那……你要在台下帮我,好不好?”王晓晨知道自己是拗不过秦海的,只能退而求其次,央求秦海给她保驾护航了。这么多年来,王晓晨最服气的人就是秦海,如果有秦海在台下坐着,她的胆量就能够涨上三分。
  “没问题,我会全程在场的。”秦海爽快地答应道。
  这样重要的会议,秦海自然是会亲自到场的。按照他原来的打算,主持会议的应当是他自己而不是王晓晨。让王晓晨来主持会议的建议,是材料学院的几个老人,也就是傅文彬、龙长生和李林广等人提出来的,他们是看着王晓晨逐渐成长起来的,也有意要把材料学院这副担子转交给王晓晨,因此力主让王晓晨来当会议的主持人。
  接受了这个任务之后,王晓晨开始忙碌起来。她首先要向聂森了解有关这个会议的具体情况,确定自己应当说什么、怎么说。接着,她又写了一份详细的讲话稿,先是让宋洪轩帮她在内容上进行了润色,然后又找学院里的英语老师帮着翻译成英语。为了保证自己的发音不会出错,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