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究其缘由,一方面是这些人大部分人既然来了火车站,就基本都会回家,即使不回家的,深思熟虑之下,也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又没有春晚亿万人关注的心理压力,说得轻松,自然看得也轻松。
但现在不同,几乎是争分夺秒地想让家人看着自己,一待选中被采访,那种“全世界都在看我,家人也在看我”的心理一下子涌满整个心头,让人如何不尽情发泄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这样火热、没有一点央视采访特有的“排练回答”,如此真挚的情感,又怎么会不打动过年不得团圆的家人?
赵一山心服口服,不要说是自己,就算是历届春晚最优秀的节目,恐怕也抵不上这亲人间的一句彼此祝福了……
……
想着这些,赵一山又不自主地想起与林牧前两年关系还好时,他对自己两个弟子的评价。
当时林牧说,小阳虽然正如日中天,但肚子里本事太少,又不能沉下心来学东西,早晚声名尽散,倒是侍候自己的这个宋宝,能延续自己的几分名气。
当时自己还颇有微词,但现在看来,小阳自从全国巡演,彻底把人气消耗一空后,可不就是“声名尽散”么?
看着一旁其貌不扬的宋宝,赵一山突然就起了请林牧提携一番的想法,毕竟宋宝是林牧看好的人,自己当初把林牧得罪得狠了,宋宝也正好能缓和一下两人关系。
说到底,自己赖以成名的春晚,现在似乎也要被林牧掌握主要,估计那些其他春晚的关系户笑星,也在打着虚拟现实的主意。
正思虑间,就听见电视里的郭襄对着四周抱拳致了个歉:“时间有限,没法再采访各位师兄了,抱歉抱歉,下面我要带大家看看古代的过年气象了,我先走啦,要是有想一起看的师兄,也欢迎一起来!”
郭氏姐弟当下就在无数玩家的围绕下,东看红灯悬街、西看幼童红衣,南看城主欢庆,北看军士守城,四周玩家虽然不得采访,但一群人依旧跟着抢镜头,显得颇为滑稽。
第1112章 祭天之舞
赵一山明白,这同样是为了消弥两个节目之间的影响,给下个节目做准备。
不过这一说法也不准确,这也是一个节目,一个比较“淡”的节目,看着古代军城过年场景,还有郭靖、黄蓉的友情出演,同样是极为有趣的事情,也稍稍抚慰了那些没被选上的家人的心情,真要说起来的话,已经是极为不错的节目,只是在这时,确实显得有些不起眼。
看看时间,也就差不多只有十分钟,一个节目时间,赵一山不由得好奇起来,这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类型。
在这个时候,与往年一群人看完赵一山小品,就乏味地等待新年到来不同,《天地》这一个小时的演出,确实紧紧抓住了观众的心,以致于这最后一个节目,也差不多算是压轴戏,轻忽不得。
果然,在拿着糕点问候了北城门守城士兵之后,郭襄就兴奋了起来:“我最近认识了一个新朋友,就住在城外,他讲他是一个祭天的神官,现在肯定在向上天恳求来年风调雨顺,走,我带你们去看看,看看我这位神棍朋友是怎么祭天的……”
祭祀?
赵一山心头一凝,很是意外。
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尤其是孔子那个“吾与点也”的典故里,也盛语称赞了祭天、祭祖的重要,春秋时期更是有“春秋都只听天号令”的说法,即使是乡间小民,也会在过年的时候给天上神仙上炷香,摆上贡口,祈祷一番。
但这活动固然重要,又如何表现出来?
跟京城天坛一样,聘个老头穿上乾隆的龙袍,几步一跪地让看了腻味?
这样的想法,赵一山估计这一刻不知有多少人想起,事实上,也确实没听说有哪个祭祀节目做得好的,要是拍出个和自己花几十万抢头香的节目来,估计观众会骂死林牧。
想到这里,赵一山与两个徒弟都兴致勃勃,一心好奇地正色观看。
银龙腾空,虽然先前已经看过,但眼看着郭襄、郭破虏这两个小家伙骑着龙赶路,依旧让人升起羡慕的情绪来。
不过五六秒的赶路,郭氏姐弟就已经来到一个群山环绕的山谷中来。
这里四周山也并不算高,不过却是四周山峰耸立如剑,山谷中还有一片颇大的湖水,湖水之畔,正有一个四面垂着青色薄纱的亭子,明亮的月色之下,隐隐约约,又有轻纱挡着,让人看不清亭中的景物。
幽静,大概是这里唯一的标签。
郭襄两人于空中乘着小白龙,正欲降下时,却见青纱飘荡,亭中隐见一条挺立身影,当下不敢作声,只是拉近镜头,就仿佛在那凉亭周围拍摄一般。
虚拟现实,做起这种镜头的切换,轻松无比。
……
静谧的幽谷,蓦地风起,飘飞青纱之间,随着一声铮然琴响,在那飘荡的青纱之间,一个手持羽扇、一身庄严古衣之人,已是现出不世身影,羽扇轻摇间,不见一丝轻浮。
这人手持羽扇,身着紫黑相衬的长袍,稳重气质已经不俗,偏偏头上冠饰,又颇具秦汉古风,衬着这人多了几分威严、尊贵、不凡之气。
月光之下,只见他当真是眉眼如剑、气态如鼎,头上虽有数缕白发,却不见一丝老态,晴目俊朗,就如一位春秋时期的祭天神官。
正在观众想要看清他之相貌时,亭中烛火突明,烛光环绕间,就见他如春秋古人一般地跪坐在亭中床上,身躯前弓,仿佛正在跪求苍天,为民祈福。
幽幽萧声起,在这一刻间,光影的变化几乎让人为之摄神,仿若天降淡光,幽暗的光圈之下,只见这人跪坐如故,口中却是吟起祭词来。
“历春秋之代兮,逾威神之嘉成;
絷羽扇以讴兮,设罗帏而宣声……”
这词倒是好理解,讲得是“春去秋来,时序流转,无非天理循环,纵神明亦不可违;然,吾今执羽扇,设罗帏,且歌且舞,欲以人声上达天听。”
前词吟完,这人随势而起,神色肃穆间,忽而双手承天,忽而只脚独立,双手束扇在前,仿佛在向天帝奏对。
“逢吉日兮辰良,舞风华兮琳琅;
渺渺兮风回,叩天地兮四方;
群枫落兮舞天门,纷乘兮玄云。”
稳重淡然,两种截然不同的气质一同在这高冠男子身上体现出来,偏偏他轻步挪移,又如传说中的“禹步”一般,轻灵而方正,不存一丝阴暗。
这段祷词讲得是:值此良辰吉日,舞尽枫华,苍茫大地间玉佩琳琅,疾风回荡。叩谢天地四方诸神,使吾足踏玄云,直抵天宫。
待到吟到“叩天地兮四方”这一句时,他整个人迎烛而跪,双手所持羽扇与他整个人,形成一种仰天奏对的姿势,四周阵风又起,飘荡青纱。
一时间,光影、风声、肃穆之色,真如天帝观祭,静听这人祭祀一般。
到这里,赵一山已经听不懂他所吟之词,但那种气氛,却是让他明白了眼前之人的行为,大气也不出一声,却是被这气势所感,骨子里就泛起一种“不可惊扰天帝”的感觉。
就好像……就好像自己骨子里的先辈基因里,曾经在春秋时见到此类祭祀,无论是春秋霸主,还是战国骄雄,在这“号令天下”的天帝祭祀面前,也要庄重而跪,不可出声。
不知为何,赵一山突然就想起自己看过的一则孔子故事来。
说孔子在担任礼法官时,见到有那唱曲的、玩杂耍的伶人正热闹表演给自家大王看,他直接以这些人乱了“肃穆之气”而直接下令,将这些伶人全部诛杀。
当时看到这个故事时,赵一山只觉得这算是孔子黑历史,但此时一见这祭祀之人的庄重神态,却是一些理解当时孔子的心情。
天帝威严,岂得损毁?!
风扬、风盛、风起!
琴声、气氛逐渐涌起,祭祀神官数步轻移,已经走出凉亭,月光、烛光之下、羽扇之侧,只见他目朗神清、眉神目秀,端得是令人一见心折的存在!
第1113章 虚拟人物的威胁
君子刚而不烈、柔而不弱,气贯天地而不骄狂,潜形静修而不气衰。
英气和俊美能够融为一体吗?气态轩昂与中正平和能尽集于一人之身吗?
在这之前,许多人都只以为这是书中才有的人物,现实里从未见过,那些所谓以“俊美”成名的明星,酒色财气、阴阳不分,倒更像是古代的性奴、男宠多一些。
即使是林牧,因为长久习练截拳道,追求人体极限、却又没能刚极转柔的缘故,以致于气质偏于刚硬,倒是像古代的武将多上一点。
更何况,人生百事,喜怒哀乐诸事烦扰之下,又哪里养得了那股天然出尘气质?
《天地》初开服时,素还真的智者气质曾经满足了许多人的“军师”情节,已经让许多人意识到,这些纯粹唯一的虚拟人物,有时候或许多现实中的人还要纯净。
因为他们一生中,只饰演一个角色……
眼前这个名唤“枫岫主人”的男子,同样亦是如此。
设罗帷而宣声,叩天地兮四方。
恭谨的行为,向天帝敬献最高的礼节,求的却是……
“滴水兮透凝,万聚兮无垠;
风徐徐兮渐盛,声忽忽兮走石;
命重云之叠垒兮,告雷师以疾巡;”
正是滴水万聚,遂成无垠之海;徐风渐起,始有走石之声。诏令重云叠垒,召请雷雨之神!
凉亭之外,风起云涌,滚滚黑云压得人喘不过气来,乱石崩云,仿若天空之中,正有天空行云布雨,静候枫岫主人的传召。
此时的他,翻掌禹步之间,已经不再如先前那般轻缓如舞蹈,反倒带上一丝传召军令的凌厉之色,手中羽扇便如那军中令箭一般,直如昔日信陵君窃符救赵一般。
双手持扇,左右承运,敬谢四方之神相助,礼毕……
蓦地,双袖招展,仿佛再也压抑不住胸中郁郁,力量积蓄已成,原本轻缓柔和的面孔顿时一肃,磅礴力量透体而出,直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