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侠开端-第7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1774年,也就是乾隆三十九年,清朝第一大贪污案,甘肃冒赈案开始,甘肃全省上下所有官员集体以赈灾名义,年年瓜分灾款,无一人不贪,无一人举报,时间长达七年之久,上面的朝庭,对此事竟然一无所知!
  最后,还是逼得逼得当地撒拉族人“苏四十三”反清起义,这才引发了这件大案的败露。
  如此骇人听闻的案子,最后的处理结果,是什么呢?
  结果就是,最后“涉案”的大小官员,也就是113人,整个甘肃官场集体的行为,最后只处理了113人!
  被处死的,也不过是47人。
  而到了朱元璋这,就是“自今犯脏者无怠”,洪武八年时,他下令将犯脏罪的官吏,一律贬到凤阳老家干农活,仅洪武九年一年,在凤阳种地的官吏就接近一万人,大部分都是贪钱官。
  这些,应该是情况比较轻的犯脏官,那些大官,比如说户部侍郎郭桓盗卖官粮一案,牵涉到了礼部尚书、刑部尚书、兵部侍郎、工部侍郎等高级官员,查清之后,被老朱全部在闹市处死,尸体遗露街头。
  不止如此,连这六部侍郎以下官员,也统统处死,各布政使司有牵连的官吏几万人也都逮捕入狱,严加治罪;全国各地卷入这一特大贪污案件的官吏、富豪,被抄家处死的不计其数。
  这些数字,在纸面上听起来都让人心荡神摇,更何况是当时真正面对这个局面,朱元璋的压力该有多大?
  但他就这么做了,你敢贪,我就敢杀!看看谁的胆子大!
  林牧佩服朱元璋,特别佩服他这一点,眼里从来就没有说“为了大局稳定,容忍一二贪案,让水浑一点,反正短期也看不出什么坏处”,那是真把百姓利益,放到第一位的主。
  有人可能会问,他这么杀,不会引得朝局动荡,天下大乱吗?
  还真不会!
  朱元璋时期,河清海晏、百姓乐业。
  清人朱彝尊《明诗综》中收录了反映了朱元璋时社会民生的一首诗,“山市晴,山鸟鸣。商旅行,农夫耕。老瓦盆中冽酒盈,呼嚣隳突不闻声”,与柳宗元《捕蛇者说》中“悍吏之来吾乡,叫嚣乎东西,隳突乎南北,哗然而骇者,虽鸡狗不得宁焉”,形成了鲜明对比。
  即使是《明史》的纂修者,清代官员张迁玉,也对朱元璋时期的吏治极为推崇,在清朝快把明朝黑成狗的时候,也没法不在《明史》中承认朱元璋吏治的成效,连清朝的皇帝,都没有对此进行抹黑,估计心里也是羡慕嫉妒恨,只能在老朱的相貌上黑黑他,看着满朝庭的“狗奴才”YY一番。
  没办法,从朱元璋开始,60余年的吏治清明,放到整个世界史上,那也是独一份、傲古绝今的,在朱元璋治下,当官风险很大,但当老百姓,那确实是不错的一个职业。
  这样清明的吏治、这样残毒的治吏手段,让整个明朝初期,都处于一种昂然向上的氛围之中,除了建文帝朱允炆那个志大才疏、害国害民的废物,其他明成祖、仁宗、宣宗俱都借鉴沿袭,对官场上持续净化,也成就了“永乐之治”、“仁宣之治”的盛世,所谓的“康乾盛世”这在这两个哥俩面前,简直就是个渣。
  当然了,这样的治吏手段,当官吏肯定不喜欢,明朝的这两个盛世声名不显,也算是这些官员的功劳了。
  而到了明中后期,皇帝昏庸一些,治吏的手段软弱一点,对官吏纵容一点,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明朝的衰落。
  可以说,朱元璋让所有人看到了一个结果,一个不惜一切代价反、贪的结果,他告诉所有的后来人,严刑峻法,那是真的能让国家繁荣、安定的,即使杀了一万个贪钱官,也不用担心无才可用,因为后面还有数之不清的人,哪怕看到前辈惨状,也要削尖了脑袋去当官的……
  ……
  林牧想着朱元璋的这些事情,一时悠然神往。
  他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60年,吏治都保持清明的国家,其社会现状会是什么样子;他更无法想象,如果后来的皇帝没有那么废物,沿续朱元璋的治吏手段,那会创造出一个怎样的盛世……
  虽然知道老朱的手段太过酷毒,应该柔顺一起,起码让那些想当好官的人,告着俸禄能养活一家人,他手里的屠刀下,不乏冤魂号哭。
  但,林牧就是佩服朱元璋,毕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能做到这一点,朱元璋已经足称是千古一帝了。
  想到这样一位治世明君,林牧再看身前被撕碎的旧版《倚天》小说,就再也没什么可惜之处了。
  林牧决定,喝完这坛酒后,就去《天地》里的“明朝区”看一下,虽然还没出现“明朝初期朱元璋治下”的地图,但估计待到《倚天屠龙》剧情发展完后,原本的元朝末期地图,就转到朱元璋治下了。
  想想就悠然神往。
  喝了口酒,林牧定了定神,又拿起旁边的最新版《倚天屠龙》。
  这是金大侠前世修订而成的版本,修改内容涉及到无数方面,那些大大小小的BUG,在这本书里,都得到了完善,甚至细微到龙门镖局上武当时的一封书信上。
  当然了,最让林牧关注的,还是《倚天》结尾的修改。
  似乎也是被骂惨了,金大侠在新版《倚天》中,删掉了“朱元璋用药迷倒张无忌,使其心灰意懒离开”的剧情。


第1199章 《倚天》影视的结局
  在新版《倚天》中,给了朱元璋、张无忌,一个更温和,也更符合两人性格的结局。
  明教治下,为了反元大业,有许多小势力自己征战,不受明教管辖,朱元璋手下势力,就是这么一个存在。
  他争权夺利,杀了韩林儿,这事被明教高层得知后,引起轩然大波。
  杨逍、周颠都赞同收拾他,毕竟现在的张无忌统领明教教众、管理百万大军,朱元璋只是他手下一方势力而已,收拾起来很简单,加上张无忌待人仁厚,明教众人也都想奉他为帝。
  但张无忌坚决不受,他当教主本来就不是本意,现在又哪里愿意称王当皇帝?
  在得了小昭从波斯总教,送来的另六枚刻着“明教三大令、五小令”的圣火令,并把《乾坤大挪移神功》、《圣火令神功》传授波斯来使后,就当众以三大令中“不得不官做君”的大令明志,将明教确定成“不当官府,专在百姓间惩恶扬善”的势力,只不过张无忌离开后,杨逍声弱德薄,在朱元璋的征杀下,明教没落。
  历史上的明教,与白莲教一般,并没有小说中这么高尚伟大,朱元璋灭了他们很正常,小说中借用这一点,也不算太大问题。
  最让张无忌这个角色圆满的,是他知道朱元璋杀韩林儿后,不想因为杀一个朱元璋,就对朱元璋的势力同样清洗,引得明教教众自相残杀,杀了一个,就要杀上一群。
  他生性仁厚,屈已待人,选择了另一条路。
  范遥朗声道:“咱们今后要使明教光明干净,熊熊圣火长燃不灭。咱们手持屠龙宝刀,朱元璋这家伙倘若善待百姓,就随他去。否则咱们屠龙宝刀一挥,砍了他的脑袋!”
  张无忌赞同:“正是如此!明教正直光明,永保黎民百姓!”
  《倚天》的核心思想,也在这段话中,得到体现,“侠以武犯禁”,但官府昏暗者多,清明者少,正需要有一柄“倚天剑”时时警示,让其不敢肆意害民。
  可以说,这也是金大侠的一贯思想,在他看来,“老百姓吃饱穿暖,就是第一要务,管他天下姓明姓清”。
  林牧对这样的想法,并不反对,毕竟明末时期,同样逼得百姓走投无路,对老百姓而言,无论是晚明、还是晚清,都是残害自己的存在,东林党、阉党、鞑子,都不是什么好鸟。
  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知道明末乱世百姓生活的陈近南,在临死时,才会对韦小宝的那番话表示无奈苦笑吧。
  ……
  这样的结局,或许才是最好,也是金大侠苦思之后的结局。
  只不过,也不知道为什么,金大侠似乎特别想黑一番朱元璋,哪怕被骂了之后的最新修改版中,也是忍不住借周颠黑了老朱一下。
  原文中:
  周颠听了朱元璋杀韩林儿的事情后,首先大叫:“朱元璋这家伙真不是个东西!先前他还想争夺教主之位。要是他不断弄虚作假、冤枉好人,就算他将鞑子赶了出去,他自己做教主、做皇帝,比鞑子也好不了多少,还不如不赶鞑子,大家省点力气算了。教主,我说咱们总坛该当派人去查个清楚,革了他的封号,再断他一臂,为韩林儿兄弟报仇!”
  这就是个笑话了,朱元璋因为想当皇帝,就比鞑子也好不了多少?
  圣人就当不了皇帝,哪怕是如张无忌这样“仁者无敌”的主角,真要去当皇帝,估计也不是百姓幸事。
  彭莹玉曾劝张无忌称帝,说明教虽然禁止教众为官,但他们都是心存百姓的仁人义士,即使当官,也不是欺压百姓,而是拯救百姓。
  理想很丰满,但事实已经证明,多少一腔热血报国为民的官员,在官场浸不上两年,就变成了什么吊样,到时候自己的这帮兄弟犯了事,张无忌杀是不杀?
  杀了,人心离散,张无忌也不再是那个张无忌。
  不杀,那他与那些害民祸国的昏君有什么区别?
  林牧佩服朱元璋,不止是因为他反贪,而是因为他通过反贪的手段,确实把国家治理成一个盛世,而且给后面的子孙开了一个好头,甚至走出了一条治理国家的、从来没有人敢走过的一条道路,这样的道路,对于后世来说,甚至可能比一个短暂的盛世,还要珍贵。
  这样的功绩在前,“皇帝”这个主职业做到这种程度,朱元璋这人是阴险狭诈,还是忠厚仁义,在林牧看来,都只是细枝末节的事情了。
  ……
  不过,许多书友,也常常因为这些小说中的文字,而鄙骂金大侠颠倒黑白,“黑朱元璋”只是一个案例、其他“黑尹志平”、“忠义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