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多看了一会儿云,云就多了一些变幻,生活的合理性就在于此。”
许是下雨的缘故,一只幼小的白鹭从鸟巢里掉落在青石板上,一只母白鹭在树上悲哀地鸣叫。院长走到挣扎的小白鹭前,抬头看了树上的母白鹭一眼,附身捧起小白鹭,交给一旁的贴身警卫,说:“把幼鸟放到鸟巢去。”
警卫从院长的手里接过幼鸟,身手敏捷地爬到树上,母白鹭并没有因为警卫的到来而逃离,依旧站在树枝上不停地啼鸣。院长感叹:“不管是人还是动物,只有做母亲的才会在这种情况下全然不管自己的危险,对自己的幼儿不离不弃,这种感情虽是出自本能,却又是何其的珍贵。”
杨石年过八十,这一生历经世事,看多了人间的世态沧桑。心想一个大国的首长具有如此的仁慈博爱之心,是国之大幸,民之大幸也。
下到村口的大樟树下,杨家坳早就人山人海,乡亲们把停车坪围了个水泄不通。院长和乡亲们打了个招呼,一见院长出现在村口,乡亲们欢声雷动,李泽成能感觉到乡亲们的欢呼声出自内心,完全是真情流露,李泽成不是第一次经历这样的情景,每次李泽成都是心有感触,心想,官能做到院长这般地步,能被父老乡亲发自肺腑的爱戴,应该是做官的最高境界了,自己跟在院长的身边,自当努力学习才好。
李泽成此时看见了杨志远,他正被安保人员阻挡于外。李泽成走了过去,打了声招呼,杨志远这才被安保人员放了进来。李泽成笑,说:“志远,这回行动倒是蛮迅速的。”
杨志远说:“这种时候,岂敢拖拖拉拉。随便冲洗了一把,换了件衣服就来了。”
此时院长已经走到尼桑碧莲边,李泽成不知道院长让杨志远‘一同出发’是何用意,不敢自作主张,他走到院长身边,汇报,说:“院长,杨志远同学来了。”
院长‘哦’了一声,招招手,把杨志远叫到了身边,院长看了杨志远一眼,和蔼地一笑,说:“小杨同学稍一打扮,董事长的派头就出来了,不错,有精气神。”
大家笑了起来,把杨志远笑得有些不好意思。院长又问:“小杨同学,可有车?”
杨志远指了指不远处的‘五十铃’,说:“有啊,那辆‘五十铃’就是。”
院长一看是个双排座的小货车,笑,说:“小杨同学,不对吧,光你杨家湖就投入了上千万,不会连个好一点车都没有吧。”
杨志远说:“院长,我们杨家坳很多东西都有,就是没有奢侈品。既然要乡亲们谨记‘穷不倒志,富不癫狂’这八个字,我们公司的管理层就该从自身做起。车也就是个代步的工具,要是开着个豪车,真要拉个鱼种什么的也不方便。”
院长点头,说:“知道以身作则,很好。”
院长一指自己坐的尼桑碧莲,说:“既然如此,那就随我的车一同上省城如何。”
杨志远吓了一跳,要知道能跟院长同车的,无不是一方显赫,自己就是一个无名小辈,怎敢与这么多高级领导同车同座。
杨志远说:“院长,这不妥吧?”
院长笑,说:“没什么不妥的,这也算是对你以身作则的一次奖励。”
李泽成知道院长让杨志远上车肯定另有目的,他说:“志远,别耽误时间了,准备上车。”
此时院长和乡亲们挥手话别,大家开始跟随院长依次上车,杨志远跟着李泽成走在最后,他有些紧张,说:“泽成师兄,院长此举不知是何用意?”
李泽成说:“院长叫你上车不会没有缘故,我估摸着他是想听你谈谈这两年的工作体会,你该有个心理准备。”
杨志远在李泽成面前无所顾虑,他笑了笑,说:“泽成师兄,有这么多的领导在场,院长真要让我谈农村工作的体会,我哪敢开口,我一个小字辈,算哪根葱。”
李泽成说:“志远,以前虽然听你说到过杨家坳的变化,因为没有亲眼所见,所以没什么直观印象,今天得以亲历,我心里的震动很大,我想其他人也会是一样,你能用两年多的时间把杨家坳经营得如此有成效,肯定有可以值得大家借鉴的东西在里面,院长的目的只怕就在于此,他是想听听,你是否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切实可行的理论知识来。你有知识有想法,又在农村工作了这么久,这是许多专家、领导所不及的。”
杨志远说:“我可不敢在院长面前班门弄斧。”
李泽成笑,说:“志远,院长的脾性我是知道的,他让你说,你就说,怎么做的怎么说就是,说错了也没关系,院长允许错误,但不允许虚假,你杨家坳的成绩摆在那,实实在在,院长既然把你叫上车,他就已经在心里肯定了你的成绩,说实话,这两年你成绩斐然,让我这个做师兄的脸上也光彩。”
说话之间,杨志远随李泽成上了车,杨志远一看车的后座还有一排空位,正准备走到后座去。院长拍了拍身边的那个空座,说:“小杨同学,坐这,我们谈谈。”
李泽成知道自己猜得没错,院长就是想听杨志远回农村这两年多来的收获和体会,获得第一手的资料。院长政务繁忙,不可能专门抽出时间和杨志远细谈,而从杨家坳到省城的这段时间院长没有安排,正好可以和杨志远好好谈谈。院长只怕对此早有考虑,不然岂会说让杨志远随其一同出发。
车轮滚滚,车队在乡亲们的礼送中,驶离杨家坳。李泽成有些为杨志远担心,杨志远此番毫无准备,不知道他是否经得起院长的这新一轮的考验。
杨志远有些不安地在院长的身边坐下,好在有李泽成坐于右手,杨志远才稍稍心安了一些。
院长自是感觉到了杨志远的紧张,他说:“小杨同学,别紧张。不过,说实话,你比我好,我第一次见到大领导的时候紧张得连话都说不出来。”
院长朝杨志远笑了笑。杨志远一看院长对自己不像对书记、省长那些领导那般威严,态度和蔼,仿如一位自己的至亲长者,杨志远的心情这才慢慢地平静了下来。
第41章 车轮滚滚(2)
此时车队已经驶离了杨家坳的种植水杉、青枫、银杏的金色树道,院长看着路两旁的连绵不断的速生林和山腰上漫山遍野的茶树,问:“小杨同学,这是不是你们杨家坳股份公司的产业?只怕投资不小,大手笔啊。”
杨志远说:“是,也不是。”
院长问:“这话该如何理解?”
杨志远说:“这里已经出了杨家坳村的地界,因此此地段不在我们杨家坳村集体管辖之列。这两边的速生林和茶树很大一部分是我们杨家坳投资种植的,但也有一部分是原来的山地联产承包人根据我们杨家坳的规划和要求自己投资种植的,我们杨家坳只负责指导和到时按市价收购,所以这部分的产权不属于我们杨家坳股份公司所有,归投资者个人。”
院长点头,说:“明白了。产权不属于你们杨家坳的这个好解决,产权归属你们杨家坳的这事情处理起来比较麻烦,你跟我仔细地说说这一部分。”
杨志远说:“有的乡亲们或者是因为没有资金,或者是不想承担风险等各方面的原因,不愿自己在山地投资,我们就和这部分乡亲们签订了土地承包转租合同,从乡亲们个人的手里转租了二十年的土地使用权,二十年以后可以续租,也可以停租。”
院长饶有兴趣,说:“那二十年以后,你们杨家坳投资种植的林木怎么办?”
杨志远说:“二十年后,速生林肯定可以变现,茶树之类的树种要么移植,要么低价卖给原有的农户,前提当然得和我们杨家坳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合同,由我们杨家坳统一销售。不过我估计,即便二十年后,乡亲们停租的可能性不大。”
院长问:“你小杨同学这么有把握,应该还有举措,说来听听。”
杨志远说:“我们现在和乡亲们签订了返聘合同,把山地转租给我们杨家坳的乡亲,由我们杨家坳返聘,管理原有山地的日常工作,乡亲们既不会因为失去山地的使用权而失业,也不会因为花光了租金而失去生活的来源。只要愿意劳动,我们杨家坳每月都会按质按量发放工资,乡亲们因此既不必承担投资风险,又可以旱涝保收,因此周边乡亲们都争先恐后地和我们杨家坳签订承租合同。当然相对于自己投资,收益要小一些。”
院长说:“大家都不是傻瓜,既然乡亲们都愿意和你杨家坳签约,证明你小杨同学的这个主意有市场,得到了乡亲们的认同,有些创意。”院长又说,“我听泽成告诉我,你在公司成立之时实行集体土地作价入股的试行措施,你跟我说说具体的实施步骤。”
杨志远说:“我们村的第一步工作是先根据土地的肥沃和贫瘠进行评分,然后张榜公示。充分考虑到大家的意见之后,我们就开始进行第二步工作,实施土地及集体财产作价入股的方案,在股权设置上,设置了基本股、承包权股、劳动贡献股、现金股等多种形式,所有村民的股权分配先张榜公示,大家无异议后,再明晰股权,进行工商注册。作价入股后,把全村的土地集中起来,由股份公司统一规划、管理和经营。股权这一部分有两种,个人股和集体股。个人股的股权分配很好解决,按持股比例直接领取红利就是。集体股的红利则由专门成立的杨家坳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这些红利主要用于村里城镇化建设、公共事业和公益事业的支出,作为妥善解决乡亲们教育、医疗、卫生、养老等各方面问题的基金。具体的支出,都会在股东大会上由村集体资产管理委员会作专门的报告,接受村民的监督。”
院长说:“难怪我看到你们杨家坳村,规划合理,路灯、路面整齐合一,这么说来都是村集体股权红利的支出?”
杨志远说:“是。”
院长说:“几千年前,圣贤们就提出了‘使老有所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