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江山志远-第24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志远说完,说:“李副组长,我可以问你一个问题吗?”
  李长海呵呵一笑,说:“杨志远同志,当然可以。”
  杨志远说:“那你认为‘为人民服务’这话是‘虚’还是‘实’。”
  李长海看了杨志远一眼,一时还真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是好。几年没见,他觉得现在的杨志远比以前更为睿智也更为犀利,他一时也说不清杨志远这样是好还是坏,当今官场,世风日下,而杨志远这样一种个性如此鲜明锋芒如此毕露的人,是否为当今官场所容,还真是个未知数。
  杨志远也不知道,自己为何会如此。这是组织谈话,肯定会记录在册的,他大可以缓和一些,可是他心里明白,考察组和自己的谈话已经不仅仅是谈付国良秘书长的人品、才学,它已经牵扯到了省长这大半年来在本省开展的官德素养教育、党风廉政建设这个更高层次的问题,省长的肃风运动,只怕是已经危及到某些人的既得利益,所以才会借这次考察组的谈话对省长的官德教育提出质疑。杨志远觉得有必要把自己的所思所想一吐为快,省长的肃风运动是对的,也是及时和必要的,他必须坚定地站在省长这一边。
  杨志远知道自己位低言微,自己的话对省长有没有帮助,他也就不得而知了,这也不由他控制,反正该说的话他杨志远都说了,该做的他杨志远都做了,问心无愧也就是了。
  杨志远走出三号楼,溯风已起,看来暖冬将去,寒流将至,本省的冬天真正来了。想想也是,眼看又快过年了,也该下雪了。


第19章 中央考察组(3)
  考察组在本省考察了一个多月,至传统的春节到来之时,方才结束。
  根据考察组的考察行程,本省干部现在可以大致估摸出这次入选6人名单的人选,这个6人名单中,除了付国良,还有二人和杨志远多有联系,一个是合海市委书记罗亮,还是一个是榆江市市长张淮。
  罗亮和张淮能进入这个6人名单,有其特殊性。由于历史原因,本届省委常委除了补选的周至诚省长和朱明华常务副省长外,其他常委的年龄都偏大。在本省下届省委常委班子的建设上,中央提出下届常委的人选年轻化和知识化的问题,明确要求选拔年富力强,具有旺盛的精力和健全的体魄,能够胜任紧张、艰巨工作,学历层次和文化层次高、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年轻干部进入下届常委,优化本省干部队伍的年龄结构。中央此举的目的不言而喻,那就是优化本省干部结构、提升领导班子整体素质与效能,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因为年轻有为的干部,一般都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和创新精神,他们的加入,必将给省委领导班子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也必定能接好换届的“接力棒”。按照中央提出的要求,四十八岁的罗亮和五十岁的张淮能成为下一届省委常委的候选人也就在情理之中。
  这次考察组在本省的工作量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大的,考察一个人,一般要找50到70人谈话,事无巨细。忙乎了一个多月,考察组对本届省委的考察工作和下届省委常委6位备选人的考察才得以全部结束。
  考察组写出了考察报告,6个人的优点和缺点都写明,并且写出考察组的倾向性意见,以供中央参考,这份报告到底是怎么写的,除了本省省委班子,像杨志远他们这一级的干部,自然不可能知道。
  但是对于本届省委班子的考察结论,考察组在离开本省前,在召开的全省干部大会上,做出了明确的宣读,杨志远作为省长秘书,在后排旁听了这次会议,杨志远感觉考察组对本省的考察结论也还算中肯,既对本届省委取得的成绩作出了肯定,也对省委在马少强事件中的失察提出了批评,总体来看,肯定多于否定,成绩多于失误。
  至此,考察组对本省的考察圆满完成,此时春节将至,考察组在干部大会的第二天离开本省,启程回京。
  钟涛书记和周至诚省长代表省委到机场相送,付国良因为处于6人名单之中,还是需要回避,没有前来。杨志远这天陪着省长送考察组去机场,考察组对本届省委的考察工作已有定论,考察组成员的表情比来的时候也就丰富了许多。
  钟涛书记和周至诚省长分乘两辆中巴,在第一台车上,组长从车窗看着窗外如火如荼的机场高速建设工地,笑,说:“钟书记,这一路走来,贵省到处都在修路,相比他省,贵省可是热火朝天,干劲十足,我看用不了几年,贵省的经济肯定可以进入发展的快车道。”
  钟涛笑,说:“这都是至诚省长努力的结果,可没我什么事。”
  就在这次中央考察组将对本届省委的得失进行评判之前,钟涛书记特意找到考察组,就本届省委在马少强事件中用人失察的问题,诚恳地作了检讨和自我批评,主动承担了全部责任。钟涛书记此举充分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和实事求是的职业操守。钟涛书记还对周至诚省长到本省后,所进行的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政治探索取得的成绩,进行了充分的肯定。对有同志对周至诚省长正在进行的官德素养教育持有异议的问题,钟涛同样进行了反驳,认为周至诚的此举,不在一时,利在长远。并向中央主动请求辞去省委书记一职,诚恳地把周至诚同志作为本省下一届省委书记的人选,举荐给中央。
  钟涛说:“我老了,在体力和能力上不如周至诚同志,我之所以向中央举荐周至诚同志,是因为在这几年的共事时间里,我从周至诚同志的身上,看到我们共产党人的无私无畏的精神,谦虚谨慎、求真务实、公平公正的办事作风,知人善用的工作态度。更难能可贵的是,周至诚同志始终胸怀一颗对百姓苍生的悲悯之心,这种品质对现今的领导干部来说更显弥足珍贵。我相信本省在周至诚同志的带领下,可以尽快走向繁荣昌盛的富强之路。”
  钟涛这时适时把周至诚推到前面,组长自然知道钟涛是何用意,他看着钟涛,哈哈一笑,说:“你啊你。”
  钟涛拱拱手,说:“拜托!拜托!拜托什么,自然是拜托组长在向中央汇报此次考察工作的时候,把他的意思反馈给中央首长,如有可能,最好多帮周至诚省长说几句话。”
  组长自是心知肚明,哈哈一笑。
  几台车停靠在进港的泊车区。大家有说有笑地下了车,经贵宾通道进机场候机室。钟涛和组长说着话,周至诚则走在李长海的身边,杨志远紧随其后。在候机室里休息了一会,考察组起身登机,在登机口,宾主握手道别。杨志远分量不够,自然不在握手之列,李长海经过杨志远的身边,拍了拍杨志远的肩膀,看似无意地说了一句,说:“至诚省长,你这秘书不错。”
  周至诚看了李长海一眼。李长海一笑,摆摆手,入闸而去。周至诚望着李长海的背影,若有所思,笑了笑,问:“志远,你以前认识李副组长?”
  杨志远点点头,也不隐瞒,说:“认识,他是我一个同学的大哥,在北京读书的时候,上他家去过,见过几次面。”
  周至诚笑,说:“你小子倒也藏得住事,你认识李副组长,怎么也没听你提起。”
  杨志远知道省长原则性强,不可能因为他杨志远认识李长海就会有想法去打探考察组的消息,他笑,说:“省长,有这个必要吗?”
  周至诚一笑,明白杨志远这话的意思,说:“这倒也是。”
  杨志远和周至诚省长说着话,一行人回到尼桑碧莲边,来的时候,书记、省长分坐两车陪伴客人,以示重视。回的时候,钟涛主动邀请,说:“至诚省长,怎么样,坐一车聊聊。”
  周至诚哈哈一笑,说:“好。”
  杨志远和刘书琦相视一笑,两人都知道,自从上次钟涛书记和周至诚省长在省委招待所坦诚相待后,书记和省长的关系突飞猛进,本省的政治局面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和谐和融洽。
  临近春节,新年的氛围越来越浓,本省下雪了,飘飘洒洒的。
  这天上午,付国良呵着热气兴冲冲地走进了杨志远的办公室,杨志远笑,说:“秘书长,什么事,这么高兴?”
  付国良扬了扬手中的文件,说:“自然是好事。志远,你得请客。”
  杨志远听付国良这么一说,马上想起一件事来。元旦杨志远陪着周至诚省长从合海、会通考察一圈回来,周至诚省长就让付国良着手解决杨志远的副处级待遇问题。省长发话,杨志远的副处级解决起来还不是易如反掌。
  付国良召集省政府办公厅党组成员会同人事处,专门开会讨论杨志远的升职问题,杨志远的升职理由自然充分,为方便杨志远同志配合省长对外协调工作,有必要尽快解决杨志远同志的副处级待遇。
  杨志远这人工作时严谨,工作之外却是谦和,人缘都还不错,而且杨志远的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周至诚省长又对杨志远如此倚重和赏识。再说了,谁都知道省长的专职秘书,本来就应该是秘书一处的处长,只是因为杨志远刚到办公厅,资历尚浅,还需要走走程序,秘书一处处长迟迟没有任命,这个位置就是给杨志远预留的。现在大家见付国良专门为此开会,自然知道这多半是省长的意思,自是纷纷点头,赞同杨志远升职,并责成人事处处长负责办理相关事宜。
  自然得走些程序,先考察,再公示。组织人事部门的公示有多种,可以在报纸上登报公示,也可以出一个红榜在黑板上公示,甚至可以把公示通告贴到秘书一处的门上。省政府办公厅的干部任职自然无需登报公示,至于这个公示通告贴在哪里,杨志远还真没怎么在意,身正不怕影子斜,杨志远自信自己经得起组织的考验。杨志远因为这段时间事多,再加上中央考察组在本省考察有些事情需要他进行协调,杨志远还真把这事给忘了,此时一想,七天公示期应该已经过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