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果说前一刻,冯国荣的表现还仅仅是“略微受宠若惊”,那么此刻的心情,就只能用“绝对的震惊”来形容了。
他私下里和手下最得力的项目经理、软件部经理、硬件部经理都打过招呼,密谋过年前年后陆续分批跳出去。但是这事儿他只是和那三个人私下里单独商量过,甚至这三个人相互之间都还不知道对方也会跟着老冯跳槽。
顾莫杰是怎么知道的?
“果然还是这样,被我猜中了。”顾莫杰一看冯国荣的表情,就知道本时空这些数据依然没有发生改变。
要说他是怎么猜中的?废话,那几个人前世就是他同事,他在记忆碎片重构之后,当然可以记起来了。
趁着冯国荣心理动摇的当口,顾莫杰继续穷追不舍地问:“你跳槽的理由,应该只是觉得目前山寨机横行、而且很多山寨机品牌有异军突起、取代主流的趋势。所以觉得夏新电子这种尾大不掉的格局没前途、不愿意跟着这条大船一起沉没——我说的没错吧。”
“没……没错……夏新电子这几年,对我也算不薄。当初它02年卖的最火的机型,就是我带队研发、搞的系统。当时我还只是软件部经理。我也不光是为了钱才离开的,实在是觉得那个大环境,已经没有努力成功的机会了。”
冯国荣这番话略微有些期期艾艾,实在不像一个在手机圈子里摸爬滚打了十年、渐渐做到大企业技术总监位置上的老手。
这并不能怪他心理素质不好,实在是顾莫杰表现出来的什么都知道的洞悉能力,让他有些手足无措。
“这点我当然理解,老冯,不要有心理负担。我从来没觉得你对老东家的忠诚度有问题——跳槽都是正常的嘛,只要有合理的理由。我只是想说,你需要的不一定是一个自己扯旗单干的机会,并不是一定要自己单干才能成功。山寨机这种模式长久不了的,一拥而上泥沙俱下的时候,看着红火。真等到退潮的时候,就知道谁是在裸泳了。找准时机,认准一个新模式,接受别人的投资扶持也好,直接加盟也好,说不定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呢。尤其是后者。”
顾莫杰说到这儿,也不再多话,只给冯国荣留下足够的思考时间。他希望冯国荣能接受第二个条件——不要试图自己创业,而是给他打工。
冯国荣在挣扎,看得出他内心的犹豫。这不仅是为自己挣扎,他还得考虑到他已经联络的那帮老兄弟的前途。
“顾总,你知道,这不只是我一个人的事情。那些准备跳出来的兄弟,我也都是答应了如果跟我干、都有期权的……”
“这些,我现在没法给你准信,但是可以慢慢商量的么。”顾莫杰一点也不急,只是留一个口子,让人去幻想。
第七十二章 猴子都甩你一条街
离开云咖啡的时候,冯国荣的内心还在挣扎。
决定从夏新电子跳槽以来的一幕幕心路历程,在他脑海中反复回荡。
他是一个在手机业已经做了十年研发的资深人士,几乎可以说自打中国有了国产手机这个行业,他就已经在圈子里厮混了——十年前,从初沪江交大计算机读研毕业的时候,他第一份工作就进了手机行业。在SIMCOM呆了五年,夏新电子又呆了五年。
夏新电子的手机业务,在2G时代堪称国内的一线成功品牌。2002年的时候,其最佳销量单款型号,卖了6亿元的年销售额——这在当时是个很了不起的数据。因为02年的时候全国的手机销量只有06年的五分之一都不到。
市场对夏新电子的品牌估值最高峰,发生在2005年,当时业界认为这个手机品牌的估值有70亿元左右。
但是,进入06年之后,随着台弯人的MTK套片平台开闸放水、“山寨机”这种存在开始泛滥。山寨机首先冲垮的不是一线国际大牌,而是本来就质量性能不如国际一线、只能靠价格优势生存的国产大厂。
这一年里,夏新电子出现了剧烈的品牌价值缩水。尽管纯利润这个数据还没有进入负值,却已经让公司内部的技术大牛们感受到了公司僵化模式的危险。
根本打不过山寨机的低价倾销嘛,市场定位重合度太高了。
历史上,到了2007年,夏新电子的手机事业部首次出现了亏损,当年就亏了8亿多。此后一蹶不振,最终沦落到只能卖卖品牌剩余价值、给象屿股份之类资本市场上圈钱的公司玩借壳上市、靠股民的钱最后潇洒疯狂一把。
当然,07年及以后的那段历史,顾莫杰都不知道,冯国荣更不可能知道。他只是凭借自己就在公司内部担任技术总监的信息优势,察觉到了公司一蹶不振的趋势,才想跳离这条即将沉没的大船。
基于这个基调来看,其实冯国荣并没有非常强烈的、非自己创业当老板的欲望。如果对方给他的价码还算可以、也有一定股权激励的话,继续打工并不是不能考虑的事情。
于是他给手下的几员干将分别打了个电话,试探了一下口风。
无论是杨旭东还是徐尚聪,都还挺靠谱的,并没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些中高层技术骨干,在夏新电子形势最好的时候,一年也就三五十万进账。只要跳槽后待遇持平,将来干满几年再有那么价值百八十万的股权激励的话,也就干了。
手下人的信任,让冯国荣更有了些底气。
他决定当天先不回沪江,在钱塘多住一晚,调整一下他的条件方案,第二天再找顾莫杰谈谈。
……
“顾总,这是我们的最终方案,希望您能接受。”
第二天一早,冯国荣把他修改后的投靠方案交给了顾莫杰。拿上去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忐忑的。
顾莫杰扫了一眼,没有看到直接对薪水和期权开价的要求,反而是一堆拉投资的条款。
“怎么?你们还是决定自主创业、只是让初音集团投资你们、由初音持大股么?”对这个结果,顾莫杰微微有些失望。
冯国荣的条件上,写着希望初音集团出资3000万,投资成立一家新的手机研发型公司。只管研发,不管销售和生产。研发出来的方案,直接交由初音方面找任意关联公司代工、贴牌销售。
至于研发新手机所需要的芯片公司授权,自然也需要初音方面出资购买后转授权。毕竟3000万连买一块高通公司的正式牌照都不够。
冯国荣团队所要的,只是新的研发公司20%的股权期权,换算过来也才总价600万光景。
这点小钱,在如今的顾莫杰眼里,根本就不叫个事儿。他不满意的,是冯国荣不愿彻底投靠的态度。
面对顾莫杰的不爽,冯国荣赶紧解释道:“不不不,我不是那个意思。我是觉得,新技术的应用,是有市场风险的。您昨天也说了,初音方面掌握了一些目前还算非常高精尖的手机传感器应用技术。这些花哨的东西第一次投入市场,哪怕测试再严密,总是会出BUG、出质量问题。那样不利于初音产品的品牌形象。不如先以别的品牌、廉价供货抢占一些市场、搜集市场反馈数据、积累一定的应用经验。等稳定了产品质量和软件平台之后,再上初音的品牌,不是更好么。”
这个解释,还算可以接受。顾莫杰当然知道,任何一个由软入硬的公司,都会面临产品质量管理和BUG丛生的问题。初音智能成立不过一年,初音集团在手机行业的硬件积累还是太薄弱了。哪怕引入外界的成熟团队,还是会有磨合上的问题。
对于软件公司来说,低版本的产品出了BUG,一招在线升级就搞定了。
而手机系统层面的软件要是出了问题,可就只能返厂、把电路板挖出来,用TRACE重新烧录一遍。
两者的质量瑕疵成本,不可同日而语。
关键是顾莫杰已经觉醒了上辈子2012年部分的记忆,前世面对系统BUG时那种被整得欲仙欲死的经历,让顾莫杰产生了共鸣。
他决定给冯国荣一个机会。
“这么说,也不是不对。质量第一,品牌第一嘛。不过我想知道的是,你对于这段独立期,需要多久?”
这种初期送上一线去堵抢眼的傀儡,是不可能长期存在下去的。
冯国荣慎重地盘算了一下,给出了一个时间点:“给我半年时间,到07年暑期的时候,您就可以把这家公司清算掉,所有资产和技术资料都并入‘初音智能’。”
顾莫杰没有直接对这个时间点表态。
果然,冯国荣急着解释开了:“我之所以要定这个时间点,是因为按照圈内的消息,明年年初三大运营商就会公布3G时代的制式选取规划。按照08…09年试商用的路线图,2007年是必须敲定谁用什么网络制式的。只有运营商公布了计划,我们才能有的放矢组织终端设备研发的公关力量,所以工作最快也要2月份才能开始做。目前圈子里响应最快的山寨机厂商,三个月可以出一款新手机,从软硬件设计到投产都完成。到了3G时代后,因为技术不成熟,肯定需要多留出几个月时间。何况我们还要考虑产品投放市场后搜集质量反馈、改版总结……等等工作,所以到暑期完成这一切,已经是很快乐——我想您也不会想为了图快,现在就杀进2G手机市场,和已经多如牛毛的2G山寨机厂商肉搏厮杀吧。”
顾莫杰当然不会为了省这么一点时间而提前进场。2G市场已经被MTK的开闸放水杀成了一片红海,根本没有任何公司能够盈利。而3G概念刚出现的时候,显然是可以通过授权门槛卡掉一大堆竞争者的。
MTK公司没有办法第一时间拿出符合3G标准的芯片组。到时候,世上想喝3G第一口水的手机研发商,就只有两个选择,第一是找美国的高通,第二是找台弯的威盛电子(VIA)。
顾莫杰脑海中,只剩下最后一个严峻的问题:“可是,中移动也好,联通、电信也好,他们只是会在07年公布他们选定的制式,真正投入试商用的时间点上,你也说了,会到08年,甚至09年。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