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学霸终结者-第67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宫正树简直成了黑锅狂魔。
  到90年代初,随着武宫正树本人脑力算速下降、棋力不济,宇宙流无人继承,越来越衰落。到了韩式围棋追求细背定式的时代,日本围棋彻底衰落,也就没人聊武宫正树了。
  直到“初行者”把一切定式都化作乌有、让所有棋手在定式面前众生平等,在“微操作”面前众生平等为止。
  前阵子,顾莫杰看所有套路的棋法都被机器人研究得差不多了,才把故纸堆里已经“落后”了20年的“宇宙流”挖出来,试试手。
  他有“初行者”在手,推演能力自然是寻常棋手的千倍万倍。
  甚至于,他只需要把武宫正树当年的巅峰之局摆出那么前三四十步,然后后面掐掉,并且洗掉“初行者”中某些关键局,不让初行者“直接抄答案”,而是“借鉴其他答案重新犯错、重新生成”。
  世界上只有一个武宫正树,只有一颗武宫正树的脑子。
  但是借助了围棋机器人,就可以让无数个“高仿版”武宫正树相互捉对厮杀,挑出那些自然进化出来的变种。
  仅仅这么一个思路,就让顾莫杰感觉到了很多惊喜,甚至隐隐约约琢磨到了一丝天道。
  他终于理解了,为什么武宫正树本人在听说别人称呼他的流派为“宇宙流”时,一直会反驳:
  你才宇宙流!
  你们全家都宇宙流!
  老子下的叫自然流!
  顾莫杰当时没有说破自己的想法,但是吴老看了他的局之后,竟然起了肃然之心。
  ……
  茶道妹上完茶,安安静静地闪了。屋子里只剩下吴老和顾莫杰一老一少。
  此时此刻,没有外人围观,顾莫杰也不怕被人说他猖狂,大大方方在吴老面前求指正。
  “武宫正树的本意,并非一定要抢夺外势——只不过,是在那个年代,棋手太注重实地,以至于在实地的争抢搏杀之中,投入过多,‘取得单位面积地盘的边际成本变得过高’,所以武宫正树才独辟蹊径,略取外势。但是武宫正树的取外势,是绝对不放弃实地的,而且时时刻刻保持了对实地的压力,摆出一副自己随时随地会在实地上剐一刀的架势。所以他才能把对手的‘获取单位面积的边际成本’压在一个高位。否则他痛痛快快收割外势,对手也可以舒舒服服收割实地,肯定还是武宫正树输,他哪里还能拿那么多次世界冠军。所以,他才自称是‘自然流’——所谓自然流,当然要遵循自然之道,天便宜就买天,地便宜就买地,如水归下,不拘何往。而一旦被定上了‘宇宙流’这个非要追求‘天’的旗号,他的灵活性就没有了,对手也能放开胆子收割实地了。所以把武宫正树的流派称为宇宙流的人,统统都学了个画虎类犬。”
  顾莫杰分三口,把略凉了一些的茶水喝掉。
  “后生可畏啊,难得你一个做生意的人,也能看到这一点。”吴老甚是欣慰,眼眶都有些湿润,“八十年前,老夫刚刚争夺世界冠军的时候,就养成了一个习惯,下棋之前,要看一遍《老子》。但是这种习惯的人,已经好几十年没见了。你能够破定式,灭微操,重开天日,纵然不亲自下棋,未来对棋道的贡献,必然也不在老夫和武宫正树之下。”
  吴老说着,也哆哆嗦嗦喝了一小半茶,感慨了一会儿,问:“我三十年前和武宫正树对局时,就悟到了宇宙流的真髓,但是描述方式和你不太一样。你一介商人,如何想到这等深处?”
  顾莫杰云淡风轻地说:“其实也没什么,下得多了,见多识广了,什么都经过见过,自然有这种人生感悟——比如说,我做互联网生意的,但是我从来不会和手下的雷俊,或者别的人,或者其他公司的老板那样,把‘互联网思维’挂在嘴边。
  一旦我强调了互联网思维,我就被互联网思维束缚了。那就不是我上了网,而是网上了我。
  雷俊就特别喜欢强调互联网思维——反正他卖的小米手机就是翻新机,质保也低,坏了就扔,就拼性价比,不讲售后服务和体验。两年多走下来,他越来越‘非互联网思维不可’,网像蛛丝一样层层萦绕,让他脱身不得。
  但是大家都强调‘互联网思维’,必然会导致互联网上的流量价格飙升;大家都让实体店倒闭,总有一天商业地产的房租会下降。此消彼长,自然有互联网上人均获客的广告流量成本、重新高于线下商业开店铺的人均获客房租成本的那一天。
  今年我们可以看到原先被我看不起的步步糕OV兄弟手机,开始销量上升、门店遍地开花、房租总成本还没怎么提高。尽管目前还没有销量上的威胁,但是这种势头是不得不注意的。线上线下,空军陆军,本来就没有优劣之分,应该实事求是,哪个便宜就用哪个。”
  再正确的行业,再美好的前景,也会有过于狂热地投资者,把正儿八经的生意炒成泡沫。再过气的行业,再悲催的前景,也可以因为羊群过度的恐慌,而形成值得投资的价值洼地。
  世界正是因为这种高度的互动,才变得有观察的价值。
  道,
  可道,
  非恒道也,
  唯法自然而已。
  恒了,那就不是自然了,只配成为风光一时的“宇宙流”,或者“互联网思维”。
  吴老终于有些明白,为什么顾莫杰一介粗鄙商人,都能理解“自然流”了。
  “可惜,天下棋手,大多数有特长专精,有不舍,布局有惯性,不能随意改弦更张。生意亦然——你说的那个雷俊,是干什么的,老夫不知道。但是老夫相信,他一定在经营自己的模式的时候,投入下去太多了,改不过来的。”
  “那肯定是有的,没办法的。‘一个网络的价值,是和网络内节点数量的平方倍成正比的’,这个理论,十几年了,一直被奉为圭臬。只要‘互联网思维’的这层皮披着,互联网世界就是一个极度注重‘马太效应’的地方,永远挣脱不了。而专注于马太效应模式的人,他的生意肯定活不过技术的代际更替。”
  顾莫杰说着说着,觉得自己有些可笑:和一个百岁老翁谈什么生意呢。
  于是他就缄口不言,乖乖看棋。
  ……
  顾莫杰口中提到的“一个网络的价值,是和网络内节点数量的平方倍成正比”理论,是罗伯特·梅特卡夫发现的,被称作梅特卡夫定律。
  一般来说,这个定律在很多地方是对的,但凡是过犹不及,如今它也被人类滥用得太多。
  比如,正常使用这条定律时,思路是这样的:
  一个社交网络里,有10朋友的时候,这10个人每个人都有可能因为其他9个人的社交攀比或者社交流行而产生消费动机和行为。所以,这个网络有90次消费动机。
  当这个朋友圈有20个人,每个人理论上有可能受到其他19个人任何一个人的流行攀比影响而花钱,所以一共是380次消费动机——朋友圈人数变成2倍,消费动机次数变成了4倍。
  这么看,梅特卡夫定律是很正确。
  基于这种思路,华尔街的人认为:假如有10亿用户的FACEBOOK市值2000亿,拥有另外10亿用户的“初见”也市值2000亿,那么当“初见”鲸吞消灭FACEBOOK、并且拥有全部20亿用户之后,“初见”就该值8000亿。
  因为梅特卡夫定律在互联网圈的滥用横行,这个圈子是“马太效应”的最强拥趸。
  所谓马太效应,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出自《圣经·马太福音》中的原话:“凡是贫乏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走;凡是富足的,要赐予他更多,让他多多益善”。
  后来,马太效应被泛用于一切会导致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滚雪球领域。
  互联网世界最讲究“赢家通杀、弱者全死”,自然是马太效应的最重灾区。
  但顾莫杰不这么看。
  梅特卡夫定律也好,马太效应也好,并没有看到人类被过度分享之后形成的抗拒、形成的最求个性和小众的逆反。
  每一个个体节点,在被1亿个流行源引诱的情况下,和被2亿个流行源引诱的情况下,实际最后的消费冲动可能并无二致。
  而且,初音智能提供的人工智能偏好分析,正在结构传统的流行趋势制造型社会。
  人们既然会因为过度分享的轰炸而去用SnapChat,既然SnapChat能够在FACEBOOK已经如此庞大的时候依然异军突起,就证明了冲破梅特卡夫分享牢笼的需求是存在的。
  顾莫杰对初音智能的投入,从远期来看,未尝不是自己革自己的命——他或许会忍受当这个世界的底层传媒法则被颠覆之后,初音网络科技股值下挫的痛苦。
  但是他知道自己必须要革,不然就会有后来者革他。
  顾莫杰念及此处,他和吴老这盘推演,也差不多完了。
  “西方人研究《圣经》,研究了两千年,总结出一个马太效应。其实在我看来,所谓马太效应也好,梅特卡夫定律也好;翻译成中文,《老子》半句话就说破了。”
  “哪半句。”吴老神光内敛,眼皮也不抬。
  “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是么。”
  随后是良久的沉默。
  “凡是贫乏的,就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走;凡是富足的,要赐予他更多,让他多多益善”——这句话,可不就等于“损不足而奉有余”么!
  “果然。”吴老吐出这两个字时,只觉得一股灵气冲上天灵盖去。
  三十年来,和武宫正树之间的灵魂揣摩,豁然贯通。
  顾莫杰也松了口气,他知道对方认同了他的说法。
  “其实,也不能说西方人就完全没看到梅特卡夫和马太效应的滥用和反例。克里斯坦森在《创新者的窘境》里面,写了多少委地无声、灰飞烟灭的商界巨头,只不过,克里斯坦森自己也没总结出,那些马太到极点、自己把自己手脚捆住的公司盛极而衰的原因罢了。”
  克里斯坦森,是美国的一个管理大师。乔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