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时代巨子-第2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么,对于林风和风行而言,对担任此次风行上市承销商的那些投行,最主要的诉求,就从保证股票发行的顺利,变成了能够获得更高的融资额度和市场估值。
  说白了,就是能够有更高的发行定价!
  当然,一般而言,上市公司总是希望自己的股票定价越高越好,这意味着可以募集更多的资金。而以发行价认购的机构投资者则希望买到的股票还有升值空间,最好能以最低的价格买下。
  作为承销商的投行,首先必须保证发行价既能吸引投资者的眼球,又能为上市公司募集到期望的资本。
  有时候如果把发行价定得太高,并不是一件很好的事情,这是因为很难在推介与销售过程中获得较好的认购,而且即使勉强上市发行,其股票的后市表现也难以乐观,有可能造成破发。
  这既会严重损害投资者的利益,也会影响公司在资本市场上的形象和投行的声誉。
  所以投行在定价时,一般会为投资者预留出一定的盈利空间。
  当然,承销商大多会包销或者承销部分股份,也就是说,如果发行价定的低而市场认可,上市大涨的话,承销商就能够赚取更多的利润,有时承销商也会从这一点考虑,适当的压低价格……
  所以,公司上市的过程,也就是公司、投行、基金就利益进行衡量、判断和分配的过程。
  从流程上来看,海外上市时投行定价的方法,是以预测的价格区间通过路演去做市场询价,也就是所谓的“book…building(订单生成管理)”过程获得机构客户的订单,把客户在不同价格下的认购金额汇总,如果在高限的订单超出倍数很多即可上调,反之亦然。
  也就是说,投资银行给公司定价的流程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根据折现现金流法和相对估价法提出初步价格范围;其次,给出初步定价区间之后,上市公司通过路演等市场推介活动进行市场询价,即看机构客户对股票的反响情况。后者决定最终的发行价。
  但是,由于后市上涨的原因有可能是散户和订单没有满足机构,甚至是对冲基金的追买,投行要做到精确到上涨30%之内很难,尤其是对于互联网公司。
  正是因为整个上市过程存在着太多的环节和不确定因素,所以才能体现承销商的专业性和价值所在。
  风行的上市承销商最后确定为5家投行,分别为goldmansachs(高盛)、jpmorganchase(jp摩根)、creditsuisse(瑞信),morganstanley(摩根斯丹利),citigroup(花旗)。
  其中高盛为主承销商。
  这五家承销商的分工各有不同:
  高盛、瑞信与大摩负责招股说明书的内容,然后就是负责监管上市后的禁售期(一般为上市后的90到180天)。
  jp摩根主要负责估值与发行的结构(即老股与新股的比例等等)。
  同时,高盛还有一个工作,就是担任股价稳定机构。也就是最坏的情况下首日不能跌破发行价(绿鞋机制,即“超额配售选择权”,该机制可以稳定大盘股上市后的股价走势,防止股价大起大落),好的情况下如何稳步推高股价。
  这是很有技术含量的活,高盛也是整个华尔街交易方面的最大行家,这个工作非高盛莫属。
  当然,作为主承销商,并且承担了重要的工作,高盛获得的佣金将会是其他投行的2倍!
  除了这五家承销商之外,还设立了一家协调行,rothschild(罗斯柴尔德),这家欧洲老牌投行在全球金融圈根深蒂固,适当的分一些好处,对于风行股票在发行时的全球认购自然大有裨益。
  同时,作为独立股权咨询公司,罗斯柴尔德并不参与承销,但是以独立顾问身份为风行提供建议,担任风行和承销行的中间人,他们丰富的金融经验也可以帮助风行与承销商进行博弈……
  双方的第一次博弈就出现在询价前的第一次初始定价时。
  一般而言,投行在给上市公司定价时最基本的一个问题:是为了给资产估值还是定价?如果是为了协助完成交易,保证ipo顺利进行,那么所有该做的就是确保不出现重大落差和失败。为了得到一家公司ipo的确切价格,大致有5个重要步骤:
  一、使用定价指标和同类公司来估计投资者大致会为股票支付多少价格:这些定价指标形式多样,包括利润、包括帐面价值、营业收入以及其他公开上市的同类公司。
  这个过程显然会有主观判断在其中,选择何种指标,与哪些公司相比较,如何控制差异等等。
  比如,使用哪个估值方式(市盈率、市净率,ev/ebitda,ev/销售额或ev/投资资本)?选择哪些同类公司(盛大、百度、线上广告,线上零售,线上服务、网络游戏等所有网络公司)?如何计算行业平均值(简单平均值、中位数、总合价值)?
  对于风行的估值,投行都倾向于:基于连续的12个月数据,采用市盈率估值方法,额外增加了现金,减少了债务来获得估值。
  二、测量需求:投行通过估计潜在投资者愿意为股票支付多少,测量需求来确定价格。如果投资者对于某个价格反应强烈,就提高价格,反应平平就会降低价格。
  按照风行如今在资本市场的热度,投资者对风行股票的欢迎度很高,就可以在市盈率估值的基础上,适当的提高价格。
  三、制造“宠儿”:投行们热衷的可不是得到合适的股价,而是偏离的价格。定价合适的ipo是,开盘日股票上升10…15%,减轻投行承购的责任,迅速地回报核心客户(愿意按照开盘价认购),同时,为媒体制造轰动话题,为发行者留有价格上涨的空间以便后续发行。这方面需要的是ir的能力,进行宣传和营销。
  四、估值理论模型:投行们似乎认为他们必须把定价用一种估值理论模型来包装,也就是说,让他们给出的定价看起来像是固有估值的结果。于是,就有了dcf(discountedcashflow现金流量折现方法),输入的数据总是扭曲的,最重要的原则就是更改,直到获得想要的数字(根据前3步获得)。
  设计该环节也是为了避免法律处罚,因为法庭似乎也认为此过程的合法清查也需要dcf估值。
  五、再评估需求:尽管认为路演是为了帮助发行公司及其投行向投资者宣传销售,信息是双向传播的。投资者的观点和反应能够帮助投行重新定价开盘区间,直到上市看盘日,最终价格才会被确定,给投行留下了足够多的时间反复调整。
  说白了,这一场定价游戏,核心还是来自评估投资者情绪和对股价的期待趋势。
  风行2006年度的盈利为48亿人民币(6。15亿美元),2007年一季度的盈利达到了16亿人民币(2亿美元),如果按照纽交所平均的市盈率20倍来计算,风行的估值不过160亿美元,即使进行一些权数的增加,估值也在200亿…250亿左右。如果按照发行1亿ads(1股/ads)计算,投行给出的每股初始发行价为48美元。
  但这个价格,林风并不认同!
  要知道,前世时阿里巴巴在纽交所上市时,市盈率可是达到了80倍!
  在风行现在受到全球投资者追捧的情况下,依然以常规的市盈率去估算显然是不合适的,而且风行的负债率极低,现金流和现金储备又非常充裕。
  要知道,即使不上市,现在风行的估值已经超过100亿美元了!
  所以林风坚持认为,风行的初始定价不应该低于40倍的市盈率,也就是估值320亿美元,这个价格才是比较合理的发行价格。
  但投行则认为这个价格偏高了,这样的话每股发行价将达到80美元,很少有公司在这么高的价格上发行!
  双方争执不下,林风态度非常坚决。
  到最后,他甚至提出了如果低于这个价格,风行将暂停ipo的狠话……
  最后,还是协调行罗斯柴尔德方提出了一个建议,进行一轮配股,将总股本由计划的4亿股变成8亿股,发行股份增加到2亿股,这样即使按照320亿美元的估值,发行价也在40美元左右。
  投行其实也知道以风行如今的热度,比较合理的价格应该在300亿左右,只是从发行的角度考虑毕竟会有一定风险,所以才希望以一个比较低的价格进行第一轮的询价。
  但林风的态度让他们明白,林风需要的是高价!高价!高价!
  好吧,那试一试喽,一众投行的专业人士们耸耸肩。
  他们并不知道,林风之所以在07年就要将风行上市,为的是要在08年金融危机前圈一大笔钱,所以他暂时不会去考虑长期和投资者的想法,而是尽可能的拿到高的价格!
  反正无论定价高低,在金融危机中投资者都必然会遭受巨大损失,林风只希望能够拿到更多的现金,保证风行能够在之后的几年有充足的弹药进行发展。
  最终,再次进行了一轮总股本的扩充之后,重新向sec增补了招股书,在增补的招股书中,风行的第一轮的询价,发行定价为38…40美元!


第三百二十章 造势
  虽然通过强硬的态度令投行妥协,但林风也知道,风行现在的定价和估值想要让投资人认可,甚至哄抢热捧,必要的造势和ir是必不可少的。
  要不断的有新的惊喜和富有想象空间的消息,来让投资者激动,对风行的未来更加看好!
  那么,怎么做能在短期内,令公司估值提升?
  答案非常简单,并购!
  这也是林风在风行经过了梦龙合并和新一轮私募融资后,一直在考虑的事情。
  风行现在的现金储备非常充裕!
  在合并梦龙之前,风行自有的现金储备就有近4亿美元,与梦龙合并后,得到了梦龙留存的3亿美元现金储备,以及梦龙私有化获得的4亿美元银团贷款(支付私有化费用后的剩余资金),再加上增发新股,林风等原股东又投入了近4亿美元的资金,风行集团合并后的现金储备就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