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农机站和老果农的指导下,社员们把苹果树精心修修剪剪,又心疼的用麦秆和玉米杆给所有的苹果树穿上衣裳。等着所有的事情忙完,也到了年关。
分完猪肉和钱,社员们又过了一个安稳富足年。
眨眼新学期开始了。
周老师带着一个个头挺高的男生进来。
“这是我们班新转来的同学宋建安,他家也在围城村,以后大家好好相处。”
同学们都很好奇,特别是围城村的,围城村外姓人很少,这到底是哪家的,怎么以前没见过?
林芳支着下巴看了眼宋建安,浓眉大眼,白白嫩嫩,一身帅气的绿军装,带着点不耐烦的来回扫视,林芳忍不住心里感叹‘小伙儿长的挺帅!’
新生宋建安的小插曲过去,同学们苦着脸上交寒假作业。
林芳表示‘我最喜欢的人’‘我的一天’‘我的好朋友’什么的小作文好难写啊!
下了学,林芳拽了一根早就干枯的狗尾巴草往家走,走着走着发现新来的同学正好走在她前面。
然后林芳看着他进了村口的第一户人家。
这家是林芳家本家,关系远的很,虽然同一个姓却几乎没接触过。不过这户人家村子里几乎人人知道,皆因为别人家还是土胚房的时候他家已经是敞亮的红砖大瓦房。
林芳前世上小学天天从他家门口经过,记忆最深刻的是他家开着一簇簇白色花朵的沙果树,他家偶尔打开的大门。
林芳知道这一家不一般,九十年代别人为家里能盖上红砖大瓦房开心的时候,他家已经是安上了门铃的小洋楼,虽然门铃后来被好奇的小学生们你一下我一下给摁坏了。
林芳甩甩头接着往家走,想这些干什么,又和她没关系。
林芳没想到回家就听自家哥哥感叹,知道了宋建安的具体消息。
宋建安娘林胜男是村口林三爷夫妻唯一的女儿,从小被当成男孩养,再大一点更是作为村里唯一被选上的女兵被征走了。林胜男可以说是同辈和小她一点儿孩子们的榜样,没想到前两年上前线没能回来。
据说宋建安的爹也是部队的,今年要去其他地方不方便带着宋建安,宋建安就被送到姥姥家来了。
程卫国和林有福是林胜男的同辈,两人今天感叹可惜了林胜男的时候林田也在,林田听了也忍不住向弟弟妹妹说起来。
第22章
班里因为新转来的小子热闹极了。
林芳同桌胖胖的小姑娘林白雪告诉她班里的小姑娘好几个暗暗喜欢宋建安,觉得他长得好看。
林芳:现在的孩子都这么早熟了吗?
宋建安出了风头,班里的小子们不服气了,一群人追着一个人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热热闹闹的过了一学期。
暑假的时候村子里又来了一批知青,不过学校老师已经够了,这批人就没有周老师他们待遇好了。没有新房子住,还要跟着社员们下地干活。一时间怨气沸腾。
转眼到了68年,林芳顺利考入县城初中。
林田高兴极了,在县城供销社排了半夜队抢回来一斤肉,还买了甜甜的鸡蛋糕奖励给林芳,开学前几天更是借钱给林芳买了一套新文具和一只上海牌钢笔。
家里的钱一直是林芳在管,林芳收下东西好笑的让林田去还钱。
。
林芳班里23个人,考入初中的只有四人,林芳,同林芳一直并列第一的一个学习非常好的男生程学文,半途转进来的宋建安,还有一个林芳不怎么熟悉平时存在感挺低的程学兵。
村子里还有两个上初三,一个上初二的姑娘,林芳说定了以后和她们一起上学下学。
新的学期开始了,林芳背着书包走到教室,等着学生到齐自我介绍的时候发现竟然和宋建安一个班。
两人对视一眼,淡定的转头各忙各的。
宋建安听见林芳自我介绍的时候忍不住撇撇嘴,他和林芳同学一年没说过几句话,对她哥哥倒是挺熟悉。
姥姥经常会唠叨看看人家林田,年纪比你大不了几岁,供着三个弟妹上学,自己还把记工员的工作做的有声有色!再看看你,整天吊儿郎当的,你就不能向人家学学!
宋建安每次笑嘻嘻的哄人,放心吧,他肯定把姥姥姥爷养好。扭头恨不得把别人家的孩子暴打一顿。现在和林芳同一个班宋建安也没什么感觉,不就是一个村里的嘛!
林芳一直担心十年、动乱学生们闹起来学校没办法正常进行,入校后才发现比自己想象的好的多。听说几个月前有学生想要批、斗老师,在课堂上公然打老师,县里武装部抓了几个典型后,再也没人敢闹腾了。林芳隐约觉得这可能和她有点关系。
确实和她有关系人。
自从‘宣传单’的事情后,各路人马都在暗暗找她。特别是去年氢、弹爆炸成功后,更是证明上面说的事情可能都是真的。
林芳毕业太久,不记得两弹的具体爆炸时间,只知道大概是六十年代,便直接在上面写‘我国是原、子、弹到氢、弹爆炸成功所用时间最短的国家。’谁也没想到短短三年中国就能研制出氢、弹,更没人想到不过一年的时间那张纸上的东西就得到了证实。
因为这个证实,知道那张纸上信息的人都快翻了天。
有人想知道未来会怎么样,有人想知道哪个派系能上位,有人想知道自己能活多久,有人是纯粹的爱国者想知道外国会怎么样,用什么方法能快速实现祖国的强大。
总之,必须找到散布这些信息的人!
一群研究者对着纸上的信息钻研很久,却没得到什么有用的消息。
无论是草纸黄纸作业纸都是安平县和附近几个县常用的纸,从收集上来的纸张上没有找到丝毫其他痕迹。笔是铅笔,从笔芯来看是隔壁市一家厂子制作的,没有任何指向性。至于笔迹,林芳在空间里用意识控制着铅笔写字,写的全是方方正正的正楷。
总之,寻找林芳的人没有任何头绪。
最后没办法,只能圈定一个大致范围。
这个人肯定是知识分子,至少会读书写字。七月半当天撒的‘宣传单’加起来至少有一百多斤,一百多斤的东西想要分开一点点撒出去,不是一个人短时间内能搞定的。结合当夜唯一的见证人‘醉汉’的话,对方至少还带着一个装神弄鬼的小孩子。多方综合下来,发‘宣传单’的至少两个人,而且很大可能原本就住在县城或者周边的几个村子。
又要识字,又要住在县城,家里可能还有孩子。这个范围还是很大。
只能接着全县排查为主。
等到学校的红小兵闹着要批、斗臭老九老师,各方人马一看这些老师几乎都是住在县城的文化人。害怕要找的人真的在里面,干脆直接给压了下去。
各种因素综合之下,安平县大概是动乱中周边最平静的地方。
林芳安安稳稳的上学下学,宋建安在班里却出尽了风头。
长的好,经常穿绿军装,每天骑着崭新的二八大杠自行车,性子又痞又爽朗,惹眼极了。
“林芳,你和宋建安一个村子的啊?”课间休息,几个女生笑着围上来。
林芳本来准备趴桌子上装睡,把空间里长好的棉花摘一下,见一群人围过来,知道睡不成了。
“嗯。”林芳笑笑回答。
见林芳回应另一个女生马上接着问:“他家里有人是军人吗?我看他经常穿军装。”
林芳没打算把别人的事情随便往外说,直接说:“不知道,他家离我家比较远。我跟他不熟。”
一群人脸上露出明显的失落,等着接着问了几个问题,林芳一问三不知,只能怏怏的离开了。
站在教室外琢磨着怎么给姥姥姥爷搞斤肉吃的宋建安听到林芳的话当即点点头。
他们当然不熟。
第二节课的时候窗外突然下起雨来,林芳看着滴滴答答的雨滴犯起愁来。
这雨,快点停吧。
没有伞,怎么回去啊!
空间里放着几个装粮食的大麻袋,折一折戴在头上就行,可同行的还有三个人,自己怎么解释突然冒出来的麻袋。
雨一会儿大一会儿小,下学的时候依旧哗啦啦。
“林芳!走了!回家了!”
林巧英怀里抱着书包,哆嗦着身子在教室外喊林芳。
林芳见她冻的脸色发白,忍不住说:“要不我们等一会儿,雨停了再走?”
林巧英跺跺脚接着催促:“这雨一时半会儿停不了,等下天黑了更难走,程先丽她们两个还在等着,我们快走吧!”
“好!马上就来。”林芳不好耽搁,抱着书包低头向外跑去。
程先丽和程雪梅在大门口等着,见两人过来忙不迭的跑起来。
四个人抱着书包垂头往家跑,跑着跑着;林芳突然有些纳闷,为什么她没想过把书本留在教室,宁愿在雨中把书包紧紧护在怀里防止被雨水打湿,也没想过把书包直接留在学校教室里。一点儿也不像大学时对待书本的轻松随意。
大概是珍视吧!
宋建安一手撑着伞,一手抓着二八大杠的把手;顶着风雨往家赶,还没骑出县城就看到四个缩着身子的身影。
一阵冷风吹来,宋建安抖了抖。
路过林芳身边的时候宋建安顿了顿,直接把手里的伞扔给林芳,大声喊了一声:“不熟的林芳同学,伞借你!”
林芳慌手慌脚的接过伞,再抬头宋建安已经像脱缰的野狗只剩下残影了。
林芳举着土黄色的油纸伞,心里忍不住高呼‘好重啊!’
林巧英赶忙躲进来,不忘招呼剩下的两人,“先丽,雪梅快进来。”
好在撑起来的油纸伞空间极大,四人两两一排站着,除了主动站在风口的林巧英,其他三人都没怎么淋到。
“林芳,刚刚那个就是宋建安吧?以前经常听说他和村子的男生打架,没想到还挺助人为乐。”程雪梅帮林芳撑着伞,边走边念叨。
林芳笑笑,想起宋建安刚才故意强调的‘不熟’的林芳同学,今天他肯定听到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