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得林尘竟然拿自己比喻,尤其是镜头也是对准备了汪海,差点让汪海心里头骂娘。
你大爷,你小子一定是故意的!
问题是哪怕汪海心里骂林尘了一百遍,但是如今镜头对着他,他还得保持着笑容。
至于观众则是乐了,这林尘讲的有意思啊!
完全的是跟三国演义不一样啊!
且不提是真是假,但是挺有趣啊!
而这个时候,林尘继续讲道:“因此,我们不能听某一个人的评价就相信历史上这个人就是如此,也正是因为如此,周喻的形像向来被我们误解,甚至有不少的人的形像是太过于离谱。”
“那么,在我看来,三国之中哪一个形象是最离谱的呢?”
望着众人,林尘突然说道:“接下来,我们就不得不说第二个人物了,这个人物相信大家都已经在电视上,甚至是小说上已经差不多耳熟能祥了,比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顾茅庐等等,甚至还有什么‘空城记’‘死诸葛吓退活司马’等等。”
“那么,这些到底是真是假呢?”
……………………
作者的话:剧情有,情节有,但就是码的不呆劲,陷入了深深的强迫症以及自我否定中,求支持。
第三百一十八章 林老师可真记仇啊
“什么?空城计?死而后已这些还能有假?”
“不应该吧,我感觉这些应该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呢。”
“听听林尘怎么说吧,刚刚他不是还说周喻是被误解了吗?”
……
现场的观众听得林尘要说诸葛亮了,一个个的也是精神一震,甚至他们都很想知道这林尘接下来到底还能说出来个什么。
看得把观众的情绪给带动了起来,林尘也是笑道:“一提起诸葛亮,人们就会想到空城计,而说起空城计,则展现出了人们对诸葛亮军事天赋的无比推崇。那么,诸葛亮的空城计究竟发生过没有?人们对诸葛亮的追捧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诸葛亮这个人,至少从晋代开始就已经是很多人追捧的对象。当时有一个叫郭冲的人,郭冲这个人大概是诸葛亮的铁杆“粉丝”,觉得现在大家对诸葛亮的评价远远不够,于是写了一篇文章,叫做“条亮五事,隐没不闻于世者”,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我这里还有五件事情是你们大家不知道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空城计。”
“这我们都知道啊,空城计啊!”
“是啊,小说和戏剧作品我们看的也不少。”
“怎么?难道你还想告诉我们空城计是假的不成?”
很多人有些不以为然,但是,林尘却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没错,其实这空城计根本就不存在的。”
“什么?”
“这,这怎么可能?”
“林尘莫非是要真的全部把《三国演义》给推翻不成?”
不少的人听得林尘竟然真的说‘空城计’不存在,一时之间也都是有些楞神,这他妹的怎么可能啊?
汪海却是露出冷笑:“果然是年轻,竟然想要推翻四大名著,小子,你等这期播放完你等着被喷吧。”
“呵呵,我们简单地说一下这个空城计吧,大体上的意思就是说司马懿率兵来进攻。诸葛亮派马谡去守街亭,马谡这个人是个书呆子,空谈可以,打仗不行。把街亭给丢了,于是司马懿就率领几十万军杀奔而来。当时诸葛亮手上已经没有兵了,只好把城门,四个城门全部打开,派了20个老兵在门口扫地。诸葛亮自己搬了一张琴,焚了一炉香,带了两个小孩子,坐在城楼之上唱卡拉ok。司马懿的大军跑来一看,不知道是怎么回事,然后司马懿自己打马上前,大为惊诧,说牛鼻子老道搞什么搞?城门大开他开party啊。于是撤军。”
林尘一句话让众人再次笑喷!
“我去,唱卡啦ok?这现代词语为何我听着毫无维和感呢?”
“尼玛,嘴了。笑死我了。”
“不过这么一说,好像还真是啊,说不定空城计还真不存在。”
林尘望着众人侃侃而言:“因此,这个事情不合逻辑啊,第一,你不就是怕他城中埋伏了军队吗,派一个侦察连进去看看,探个虚实可不可以?第二,司马懿亲自来到城门楼下看见诸葛亮在城楼上面神色自若,琴声不乱。说明距离很近,看得见听得清,那你派一个神箭手把他射下来行不行?第三,根据当时的说法和《三国演义》的说法。两军的军力悬殊是很大的,有说司马懿带了二十万大军的,有说司马懿带了十几万大军的,反正至少十万,你把这个城围起来围他三天,围而不打行不行?何至于掉头就走呢?所以是不合逻辑的。诸葛亮的空城计是子虚乌有。
其他的火烧博望、火烧新野、草船借箭等等都是编出来的。其中最可笑的是借东风,大家可以去看一下《三国演义》,当时诸葛亮借东风是个什么形象?披头散发,光着脚丫,穿一身道袍,后世很多人说《三国演义》中诸葛多智而近妖,这个妖不是妖精也不是妖怪,是妖人。妖人就是当时那些装神弄鬼的,什么巫婆啊,神汉啊,这类的人物。诸葛亮当然不是妖人,诸葛亮不但不是妖人,而且是帅哥。
《三国志》说诸葛亮身长八尺,这个八尺是汉尺,汉尺的八尺合现在市尺五尺五寸,相当于一米八四。而诸葛亮出山的时候年龄是多少呢?26岁,大家想一想26岁的年龄一米八四的个子该是什么形象?和我们心目中的,我们舞台上的一样不一样?借东风这个事情当然也是没有的。而且就算有,去借东风的人也不该是诸葛亮,该是周瑜啊。我们读杜牧的诗,“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没说东风不与诸葛便啊。”
好家伙,下方的观众听着林尘讲完已经彻底的呆住了,尼玛,合着以前我们读的都是错的?
难道诸葛亮是一无是处?
不应该啊,如果一无是处怎么可能被万人敬仰呢?
很多人想要反驳,可是林尘说的是条例清晰,尤其是面对着众人的不解,林尘继续道:“实际上诸葛亮在赤壁之战期间的主要功绩,是促成了刘备军事集团和孙权军事集团的联合,这是他的主要功绩,而诸葛亮在刘备去世之前的主要功绩也是为刘备定下了三分天下的政治策略。也就是说诸葛亮是一个杰出的政治家,未必是一个杰出的军事家,诸葛亮的军事才能是值得怀疑的。
现在成。都的武侯祠还有清人赵藩写的一对攻心联,他说“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这一幅攻心联其实是委婉地批评了诸葛亮,批评他在刘备去世以后主持蜀国工作的时候穷兵黩武,宽严戒误。但是到了《三国演义》里面诸葛亮就变成杰出的军事家了,而且神机妙算,算无遗策,其他的军事将领都变成了提线木偶,傻乎乎地带着军去打仗,走到地方掏出一口袋,军师给我的锦囊妙计,打开看看,哦,这么办。这个实在是太离谱了。这个表现了什么呢?表现了人们对他的崇拜。”
下方,突然有观众问道:“这么说,历史上空城计是不存在了。”
“不,空城计是存在的。”
林尘笑道、。
“啊。什么意思?你都说了诸葛亮没有空城计,怎么还存在呢?”
面对观众的质疑,林尘笑道:“在这里,实际上空城计的故事是有的,但不是发生在诸葛亮的身上。而是发生在曹操的身上。是曹操和吕布作战的时候,有一次曹操的军队出城收麦子去了,突然吕布的军队开了过来。曹操情急之下,把他的随军家属全部都弄到城墙上去站岗,等吕布开过来一看,满城都是莺歌燕舞,姣声嗲气。再一看呢,城外面有一个树林子,深不可测,吕布想曹操这个贼。狡猾狡猾的,肯定是把埋伏买在树林子里面了,撤!撤回去以后想想呢,又不甘心,第二天他又来了,这回曹操真的把伏兵埋伏到树林子了。”
啪啪啪啪……
林尘的话音一落,下方已经掌声如雷了,不管大家能不能够听得懂,但是有一点,那就是他们感觉林尘讲的好厉害。
“现在我们知道了。历史有三种形象:历史形象,形象,民间形象。那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历史呢?我个人的看法还是首先要弄清楚历史的本来面目,就是弄清楚历史形象。对于三国来说。还是要读《三国志》”
林尘讲到这里的时候,现场的众人几乎是晕。逼了!
“《三国志》这是哪个?没听说过啊。”
“是啊,有这本书吗?”
“我怎么遇到过呢?”
何止是观众惊讶,就是林尘也是费尽了许多力气,才在图书馆最底层找到了这本《三国志》,很显然。在历史拐弯的时候,《三国志》的价值几乎是被抹杀了。
望着众人,林尘继续说道:“三国志的作者叫陈寿,是现在四。川。省南。充市人。陈寿完成《三国志》这部著作的时间距离西晋统一华夏只有五年,就是相隔的时间不是很久。
第二点呢,陈寿这个人治学非常严谨,他收集来的材料但凡是他觉得可疑的,他宁肯不用,留下来的应该说是基本可信的。但是正是因为陈寿有这样一个特点,所以《三国志》这本书非常地简略,不是太好看。
所以过了130年,又有裴松之来为《三国志》做了注。一般人为古书做注主要是进行一些解释,比方说名词解释、动词解释、时代背景介绍,怕你看不懂,做一个注。裴松之的注不一样,裴松之把陈寿弃而不用的材料,以及陈寿写《三国志》所看不到的材料有选择地补充了进去。补充的时候裴松之也做了一个甄别工作,就是他认为不可信的材料,他会在后面加以说明,就是我认为这个东西是靠不住的,我认为这个时不可能的,理由是什么什么什么。那么如果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