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双方握握手,宣告孟谦成为阿斯顿维拉的新任老板,随后再召开一场换主人后的会议,孟谦对俱乐部暂时没有大改动,高层人员一如既往,他也说了些勉励的话语,对球队的希望等。
具体的整改方案或者球队构成,会在后续慢慢处理,目前孟谦的大手笔成功将换老板的茫然冲刷得一干二净,来了一个超级有钱的老板,这无论是俱乐部还是球迷,都是翘首以盼的。
在签约的酒店外面,已经聚集一大帮记者。
孟谦对这件事情还准备了个临时的发布会。因为媒体太多,堵住了去路……他简单回答几个问题:“我对俱乐部有一个全面的投资计划,我的资金比较乐观,也希望它能够站在更高的舞台上。”
“至于俱乐部人员去留问题,我当然是希望能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最强的不一定最好,最契合的才是我想要的。”
“其他问题,我希望今后众位能够多关注维拉的成长,我相信它会带来不一样的,重生后的面貌。”
“就是这些。”
保镖和助手立马领会了意思:“抱歉!各位请让开!”
孟谦跟着保镖开出的路,坐进门口等待的专车,留下一阵相机咔擦的声音。
隔天新闻阐述更多内容,中国老板已经成功买下阿斯顿维拉,据俱乐部股东反映,其至少会投入一亿英镑在球队建设上——这几乎是俱乐部价值的大半。再往后,孟谦还视球队表现而定。
尽管都知道孟谦很有钱,但这则消息出来前,人们还是存在忧虑。现在终于放心了,签约后就砸一亿英镑准备,今后球队表现让他满意的话,还有更多投资计划。俱乐部显然遇到了福星。
“维拉崛起,谁还能够挡住孟的金钱攻势?”——有球迷评论,孟谦的烧钱手段,大家都很清楚了。
“我越来越喜欢这家伙,虽然我不太懂足球!”——也有冲着他人来的。
“中国观光、粉丝团前来道贺!”——中文论坛上也有人自发组织,获得了上万个大拇指。
“期待各强队的烧钱大战!”有人已经按捺不住,按照孟谦的风格,很有可能会引发烧钱PK。
可以肯定的是,这下子英超更加热闹了,烧钱老板一个个参与进来,国内体育频道也开始直播赛事,球迷们的盛宴到来,更多人开始喜欢维拉——毕竟是中国老板投资的,多一些代入感。
第232章 双国籍
有了这一亿英镑,让多年来习惯节俭经营,甚至靠卖球员换钱的维拉,得到了久违的滋润。或许比不上豪门俱乐部的手笔,但作为排名靠后的球队,已是非常不错的开端,让很多人看到希望。
新赛季开始之前,球队主帅加尔德有了计划,先提高俱乐部待遇,再打算购买三名球员,花费大约六千万英镑。媒体称俱乐部花钱还是有点小心翼翼,这或许是前老板综合征尚未过去……
但俱乐部显然有自己的发展策略,新老板是很有钱,但新老板绝对不傻,维拉现在需要的不是一口气冲冠,它们得先稳下来。若以前的目标是保级,现在可以大胆些,过渡到中游水平。
已经回到中国的孟谦,偶尔也关心俱乐部的发展,俱乐部的助理会保持与他的联系,反馈重大的事项。就目前他还是放手状态,八月份英超开赛在即,先让这帮人一展身手,以好坏定去留。
身在海市的孟谦,继续他的豪气做派。
他在中国设立慈善基金会的分部,辐射到亚洲地区。
向来我行我素的首富先生,没有按照大众理想的方式生活,他对逼捐、道德绑架等不屑一顾。
在前阵子吵开的首富该捐多少给中国的问题中,孟谦不予回应,就在人们快淡忘的时候,他又高调站了出来——将年轻人的善变表现淋漓。他就是不受外界影响,钱是自己的,爱怎么用怎么用。
这次他将富国能源国内的收入,属于他分红大约有30亿元左右,全部投入到成立的慈善基金会里,独立于富国集团基金会,他这笔钱产生的盈利,专门用于对教育、科研工作的支持。
龚慧对他这种行为进行了评价:“你是在让喜欢你的人更喜欢你,而讨厌你的人更厌恶你。”
“我不是人民币。”孟谦对她说。
“不会人人都喜欢。”龚慧知道他想说什么,“但你考虑过,当你的秘密被大家发现后,会什么反应?”
“秘密?”孟谦不懂,“你们?”
“不是这个。”龚慧摇头,“我是说你已经习惯使用的外国护照,你还用这个身份进行了不少投资。”
“多亏它,我省了很多隐瞒秘密信息的功夫。”孟谦笑着。
“但按照中国的国籍法,确认你入外国籍后,会自动注销你的中国国籍。”龚慧说的是这个。
“我总不能放弃另一个更好用的身份吧?”孟谦说,巴哈马的护照确实好用,欧美国家几乎都免签证。
龚慧往下说:“但你所用的双国籍是违规的,你现在很出名,太多的目光在你身上,当人们得知你国籍的真相时?”
“这是个问题。”孟谦懂了——现在中国很多人都以他为傲,可能在三十岁之前就登顶的世界首富啊。
还有诸多科技创造、投资,影响的是人类方方面面……有无数人以他为榜样,他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中国富豪形象。
但某一天,有人爆料他持有外国籍时,即便对他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国家,也会采取对策,如注销他国籍。
要说爱不爱这块生养他的土地,孟谦的回答是肯定的。
但他现在站的层面更高,他所做的事业更多基于人类角度,所以他目光也看得更远——国籍充其量是一重马甲,方便他办事——但多数人,却站不到他这个层面,可能无法理解他。
他以前说不在乎名誉,但要站到风口浪尖,还是有风险。
“该怎么办?”孟谦想不明白。
“你是不会放弃外国籍的——这也不现实。”龚慧清楚他的大卫·孟身份有很多投资,放弃等于自残。
“嗯。”他点头。
“你也无法同时持有两个国籍,中国的国籍法不允许,但是,”龚慧停顿了一下,“有灰色地带。”
“说说。”孟谦好奇了。
“以你的身份和投资规模,国家也不愿意失去你这号人物,可和法律对着干也不可能,但港澳因为一国两制,有不少空子可钻。”
“哦!”孟谦明白了,比如香港,那是英国殖民时代遗留的问题了,英国是承认双国籍的,所以香港亦如此。
这是回归时没谈妥的事情,香港虽然是中国的,但它允许居民持有香港身份,同时持有外国国籍。
这类人回到中国,官方只承认他的香港居民身份,对外国身份不承认——但香港是中国的,所以也是中国籍。
两地的灰色地带,就成了孟谦解决尴尬的办法。
他其实可以不在乎这一切,直接放弃中国籍,毕竟他现在很多投资都集中在海外,生活也在外面。但说到底这是他生活了二十多年的故乡,还有无数以他为傲的人,他也放不下。
龚慧提出的这种方式,会是理想的解决之道。
经过大家考虑后,孟谦在两天后向官方摊牌,他联系上了刘红建的大秘,跟他面对面说了这件事情。
意外的是,对方早就掌握此事。
孟谦心里就推测出了很多线索,侧面证明国家很关注他,但没有处理,也证明他的分量实在是重,上头没有贸然决定——如果官方一早就宣布注销他国籍,恐怕会引起和孟谦的矛盾。
如果他是普通人还好说,国家用得着在乎屁民?
但孟谦不是屁民,他名声在外,他的富国集团,给中国开辟了新能源的战略道路;他的干细胞公司,引入了欧洲的合作,带动了国内医学水平的提升——更别说这背后带来的亿万税收。
曾经,美国政府把他逼急了,他先是将干细胞产业转移到英国,让英国成为了赢家;再是放弃了美国的绿卡,等于今后更多的投资意向,可能不会选择在美国……现任总统和政府的压力,给弄得很大。
中国的官方也在权衡着,便成了默许。
所以孟谦也干脆了,说出想法:“我想要移居香港,取得当地的居民身份,避开当前和本国法律的冲突。”
“关于这件事情,我以及上头都不能做出任何建议。”大秘是这么说的,他不能同意、也不能反对。
但孟谦明白了官方非正式的回复:默许。
不同意不反对,无疑是默许的意思,从更远层面来说,官方从来都没有与他进行过这方面的交谈。
“多谢张秘书。”孟谦对对方说,“以后来海市,我尽地主之谊招待你!”
“客气了孟先生!”张秘书笑着,让世界首富欠他个人情,用处必然是巨大的——即便他用不了,他亲人朋友呢?
京城的这次见面,愉快的结束。
孟谦回到了海市,如何移居香港的问题,还是得他自己来处理,香港目前对外来移居管得比较严。但也只是对普通人,孟谦若愿意投资个几亿的话,这种事情分分钟能够办好。
何况他还有更好的途径。
兄弟会。
这个组织扩张渗透的速度非常快,与西方更接轨的香港,同样成为了其发展的要地,加入了不少精英。孟谦就能够通过某位高层的关系,将他的投资移居的案子更优先的上交。
“所以你要去香港了?”王曼文问他。
“要去个把星期吧。”孟谦说不准,“对,还有,我还要在当地买套房子,不然我的身份无法落地。”
“你会粤语吗?”王曼文指这点。
“母鸡。”孟谦耸耸肩,语言也让他头疼,“也能用英文吧?”
“以往万一,让慧姐教你。”王曼文有办法。
孟谦来到了龚慧面前:“我听说,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是一颗猴赛雷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是两颗!”
第233章 巨星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