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谦微笑着:“我会的。”
泰格·斯再往下说:“我听艾丽卡说,你也要投身制药领域?”
孟谦也没打算隐瞒:“我在国内就从事过仿制药的投资,手里头有几项新药,想推广到欧美。”
“美国和欧盟的审核标准很严格,药物临床与医院的合作也需要建立……”泰格提了一些要点。
孟谦并没退缩:“我知道第一步会很难,但总得有人去尝试。”
“不错。”泰格点头。
聊天的同时,合约也处理妥善。
双方都确认没有问题后,就着手进行签约,孟谦将会转手10%的股份给对方,作价30亿美元。而对方会支付5亿美元现金,剩余的25亿美元,通过置换奥尼克斯制药的股份达成,约2。5%左右。
虽然不是全部现金支付,但结合实际,一口气给30亿美元现金的企业并不多,更多的就是股份置换为主。此交易让孟谦持股2。5%,成为奥尼克斯制药的第六大股东,手里的股价还在涨。
孟谦曾研究过,奥尼克斯制药的实力非常强,尤其生物制药。就在它们成功与中国达成制药合作后,当天股价就大涨,这价值25亿的股份,迟早会更值钱。更不用说,孟谦看重的是人脉。
紧密的合作永远是双向的,斯通家族持有他企业的股份,反过来他也持有对方的股份,这样的联系才更深。远的不说,就说孟谦打算要在当地投资制药企业,在经验、资源上,很需要巨头帮助。
“合作愉快!”泰格·斯通接过助手送上的香槟。
“合作愉快!”孟谦与他碰杯。
“如果以后对人手有什么需求,可以让我这位助手帮忙。”泰格·斯通介绍道,那名黑发白人取出名片。
“这是我的名片,孟先生。”白人说。
孟谦和他交换名片,扫了一眼,理查德·拉尔夫,他用英文说:“我恐怕会经常需要你的帮助,在这段时间里。”
拉尔夫梳理着他的意思:“这是我的职责。”
孟谦并没有客气,他确实需要帮助。
比如制药企业的选址,公司的申请工作、助手的招聘,商业助手很急需。他需要熟悉美国环境,经济、法律等知识,最好是会说点中文的人。当然不会也没关系,权当做是锻炼自己的英文。
富国集团的合作确立后,再轮到旗下子公司。
富国动力早就注册成立,它属于在BVI注册的离岸公司,被集团100%持有。
但只是暂时,孟谦之所以拆分两家子公司,一方面是保障盈利,让公司的账目更清晰;另一方面是,富国动力短期内不考虑盈利,他需要将其收入,不断的投入到新能源市场上,扩大再扩大。
富国动力的首要目标不是赚钱,而是抢占市场。
丰田技术和它们的冲突,让孟谦防患于未然——目前有众多企业研究新体系电池,石墨烯、铝之类的,一旦它们取得突破,必将会对集团霸业产生影响。它们需要赶在所有人前,霸占更多份额。
想要抢在对手前,它就需要吸收大量资本。
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没有强大的合作伙伴和资金并不行,尤其是竞争对手虎视眈眈的情况下,孟谦的计划一改再改。只要保证集团拥有超过51%的表决权,其余股份都可以给外界资本持有。
第109章 新能源帝国
所以隔天孟谦重点和泰格·斯通讨论这方面。
泰格目前持有集团10%的股份,大股东之一,他也关心这一块的发展前景。孟谦曾谈过“八百万辆”的目标,看似夸张,但新能源汽车若能在十年内发展起来,翻两倍、三倍都不是问题。
巨大的市场,自然也需要巨细的思维。
孟谦谈他的想法:“我对当前技术的定位是,它能保持五年左右的领先,虽然日本已经有受到启发的技术,但五年内领先是没问题的。这段时间,我想尽可能吸收资金、占领市场。”
“后续技术有保证吗?”泰格问。
“有。”孟谦肯定回答,“假设五年后会有新技术产生,等富国动力无法保持优势后,新技术就适时接上。”
“你拥有的优势,完全可以打造一个新能源帝国。”泰格说。
“但具体的经营、策略问题,我的主意不算多。”孟谦也老实承认自己的短板,对方的经验他不能比。
“计划最需要的是资金,其次是人脉。”泰格指出两点。
“请说。”孟谦等着他的想法。
“吸收资金的最好办法是上市,如果有良好的运作策略,富国动力三年内上市是可行的,并且还能产生盈利。”
孟谦能理解,虽然公司不打算分红,但股份很值钱,套现轻松。
“人脉方面,这也不算难处理。虽然会损害传统领域的利益,但新能源是大环境所趋,能够联合很多人。”
……
他们谈了很多操作问题。
这个“新能源帝国”,将是个长期、分割未来的庞大计划。
它至少需要两家代表企业,富国动力是第一步,它负责开拓市场、吸收投资,重金推动新能源的发展;
途中,第二家企业登场,它将掌握着新技术,与富国动力形成互补形式,一个高端、一个中低端,唱双簧;
接着,等富国动力的技术优势丧失之前,“计划人”们将会慢慢的抛售它的股票,分红它的资金,留下空壳给外人;
最后,新公司将接管富国动力打下的江山,再领先十几年。
这就是该计划的缩略。
但计划赶不上变化的案例太多,更何况它要规划到未来二十年,途中充满变数。就目前,丰田半路杀了出来,还拉低了外界对富国集团价值的评估。唯一具有强大保证的,就是技术。
技术始终是关键,而孟谦掌握关键。
所以泰格·斯通没有犹豫就加入其中,成为计划人。
哪怕最后无法成功,以他持有的公司股份,等上市后抛掉,也能够赚取丰厚的利润——更别说它还有很大的成功希望,必将会更赚。当收益远远会大于付出时,他没有理由不参与这个计划。
当然泰格·斯通没有孟谦的理想化。
他知道其中会碰到很多问题、难关,但他是冒险主义者,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孟谦的大胆,重新点燃了他消散多年的激情。他享受这种征服对手的爽快,而孟谦带来了机会。
……
有了计划,就要迈出第一步。
再几天后,国内的另一名集团股东,刘建业抵达旧金山;泰格·斯通也带来一名朋友,史蒂夫·罗森斯坦,五十来岁的白人。
孟谦没听说过这号人,但刘建业却很热情:“罗森斯坦先生,很高兴见到你!”
“你好,年轻人。”史蒂夫·罗森斯坦跟他握手。
泰格·斯通简单介绍:“曾在华尔街投行做过,叱咤风云,他能够把一家经营不善的公司,包装成完美的上市企业。”
“他是个传奇。”刘建业也清楚。
“我都快成为古董了,没想还有崇拜者。”史蒂夫·罗森斯坦风趣的说。
孟谦看着这个穿西装,有点啤酒肚的大叔,面孔看起来是挺善良的。
但泰格·斯通特地请来的朋友,实力肯定不简单。据介绍其是一个犹太家族成员,涉及金融、计算机科技领域,拥有自己的银行,银行可以说是财团的重要标志,而他们就是管财的。
“有你参与,我相信事情会更顺利。”刘建业简直成了粉丝。
“他会的。”泰格·斯通招呼他们坐下,解释:“这是孟先生提出的计划,当然也伴随着疯狂收益。”
讨论这个计划,花了些时间。
在座的都没有“做不做”的犹豫,直接跳过这一步,考虑如何实施。
罗森斯坦说:“两到三年内上市,才能保证有足够的时间让投资者全身而退。可上市时间过早,会让它的价值高起不来。”
泰格·斯通笑着:“这不正是你擅长的吗?”
罗森斯坦说:“尽可能的打响名气、压迫对手,展示出巨大前景是你们要做的,而我会负责给你们打造一套漂亮的外衣。”
刘建业说:“中国这块汽车消费大市场的合作,如何?”
“加分。”罗森斯坦满意。
泰格·斯通也说:“多轮大投资和各界的唱好,能够带动它。”
众人提供了很多主意和方案,他们是当前的计划人,后续还要加入更多有实力的朋友,各领域巨头联合,才能保证这个计划稳妥的进行;挡在面前的人,自然会有各路牛鬼蛇神去处理。
再几天后,电池产业传出大新闻。
富国动力公司在旧金山挂牌成立,它将斥资参与特斯拉Giga工厂的合作,打造年供应量60万辆汽车的超级工厂。商业评估机构认为,新技术加上高产量,马斯克的豪赌赢得了开门红。
富国集团正式进军美国的消息传出后,欧美国家的新闻报纸、经济周刊就开始一路唱好对新能源产业的前景,相关概念股迎来了小幅度的上涨,研发新能源汽车的车企,也直接受益。
不久后,媒体再度获得一个重磅消息,数家知名的控股企业、基金会,联合对富国动力进行第一轮融资,此番融资额度达到了罕见的25亿美元——第一轮融资,一般以数十万到数百万较为常见。
第一轮就25亿的手笔,通常是收购。
但这次的的确确是融资,并且都是大来头的企业。25亿美元融资12%的手笔,直接把富国动力估值往200亿美元上推。这对于一家刚建立的企业,是难以想象的。关键也有新技术的作用。
未分割前的富国能源,就价值三百亿美元,富国动力拥有完整的技术和更广阔的市场,这个价格也在常理之中,经济媒体们并没有大惊小怪,非常看好富国动力以及新能源领域的发展。
因为获得这笔25亿美元的资金后,该公司必将会进行更大的动作。
有小道消息宣称,富国动力会重点照顾它们的发源地——中国。这个未来地球上最庞大的经济体,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