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飞机不是汽车,不能点着火就走。
国内没开放低空空域,很多地方连警用升机都要受航空管制,无法飞行。遇突发警情,要先向空军等审批部门申请,半天能申请下来算快的,以至于很多时候指挥长到了现场,飞机还没到。
想象国外警察一样用升机追凶,无异于痴人梦。很多省市公安局都装备了升机,可真正能发挥作用的没几个。
借“滚雷行动”搞个演练,突破下空管部门对警用航空的限制,省厅感兴趣,部警航办更感兴趣,魏主任一接到陈副部长电话就赶来了,并且带来了经验丰富的bj市公安局警航总队袁总队长。
“制定航线、确定机组、制订飞行计划、飞行计划申报、批复、机组进场准备,陌生航线试飞,这些工作缺一不可。一个星期可能有些仓促,最好能给我们留出十天。如果天公作美、气候不错,十天之后想去哪儿都没问题。”
袁总队长是警航方面的专家,在bj曾创下从申报到飞机起飞只用了2分钟的记录。并且bj市局的五架警用升机,在他指挥下从来没发生过安全事故。
不是万不得已,曹维清绝不会让韩大教授采用如此“危险”的出行方式,一边记录着,一边问“袁总队,除此之外要做哪些准备,飞长途五汉市局飞行员没经验,这些工作都要以你为主啊。”
“01”复查是江省公安厅露脸,警航总队过来负责飞行是bj市局露脸,而且是在全国第一个装备警用升机的五汉。
局领导非常重视,要人借人,要飞机借飞机。
警航总队又是看着光鲜,事实上只会出事不容易出成绩的单位,能有这个机会袁总队非常兴奋,不无激动地“曹局,各位领导,我们要执行好任务,同时更有保证安全,所以地面人员要先赶往现场,带气压表、地面通信、风速仪等必要装备,提前监测天气情况、地形特点以及寻找可以让飞机停靠的地点。
油料更不用了,不管五汉市局的e135…p2e,还是我们的aw139,飞行距离都不能超过500公里,必须把油料提前送到几个起降点。”
“包括韩巡视员在内,研判组一共6个人,你认为采用哪种升机合适?”
“用我们的aw139吧,明天装运,后天晚上能到,飞行员和地勤一起过来。毕竟北湖和南湖是试点,如果一切顺利,接下来会不断转场,一到行动结束。”
“命案必破”是北湖先提出来的,警用升机也是北湖第一个装备的,搞来搞去居然没省厅什么事。
王厅长不想错过这个露脸的机会,侧身看了看部警航办魏主任,意味深长地笑道“袁总队,五汉市局的e135…p2e是刚装备的,性能非常好。而且欧洲升机公司在我们五汉设立的一个服务中心,可以保养维护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你们的飞机运来运去太麻烦,我建议采用五汉市局的。”
要尊重省厅领导,魏主任权衡了一番,干脆提议两家全采用,轮流演练,轮流执行任务。至于两个省清查完之后是不是同时专场,到时候再。
接到曹维清电话已是深夜10点,韩均彻底服了,坐起身打趣道“老曹,我是不是得罪你了,那玩意看着都害怕,能坐吗?我是要当两个孩子爸爸的人,冒不起这个险啊!”
“好你个韩大仙,别不识好歹,省部级领导不一定有这待遇。至于危险,干什么不危险。还是留洋回来的,真不知道还是假不知道飞机失事率比车辆交通事故低多了?”
在美国坐过不止一次,部里既然能同意行动指挥部搞这么夸张,安全上肯定有所考虑。
乘坐升机比坐汽车快多了,如果一切顺利,一天能跑完一个省。要陪老婆孩子,韩均求之不得,咧着大嘴嘿嘿笑道“既然你准备好了,那就坐吧。不过我得先给白晓倩打个电话,让她赶紧去买一份保险,不把身后事安排好真不敢坐。”
曹维清被搞得啼笑皆非,走到窗边笑道“买吧,多买几份,保额弄高点,一个受益人至少要能索赔一两亿,搞三五千万的没意思。”
“保额越高,保费越高,这是公事,保单要算你的。”
“部里没那么多经费,就算有也不好入账。韩大仙,你又不是没钱,至于这么斤斤计较吗?”
“命是我的,这个要求过分吗?”
“不过分,只是投保额把万的没问题,多了真不好办。放心,就算有个三长两短,我们也不会让你白牺牲。可以追认烈士,可以授予你一级英模称号,可以帮你把俩孩子养到十八岁,高考时都能加分。”(。)
第三百六十章过过嘴瘾
白天参观多位国家领导人题过词的李时珍纪念馆,晚上的话题自然离不开李时珍和博大精深的中医。
价值观、所接受的教育和所生活的环境,决定了年轻一代与老一辈无法成共识。
张琳不相信中医,只相信科学,像给学生上课一样很认真地“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各国家都淘汰了传统医学,只有国内还抱着传统医学的僵尸不放。归纳起来无法有三个原因,一是领导层试图用所谓的‘中医博大精深’来提高民族凝聚力,二是中医骗子的利益驱使,再就是全民科学素养不高,容易上当。”
妇人血崩,老母猪粪烧灰,酒服三钱!
蝙蝠屎可治眼疾!
口唇生核,猪屎绞汁温服;风虫牙痛白马屎汁,随左右含之,不过三口愈……
诸如此类的方子不胜枚举,恶心至极,简荒唐得不可理喻。
李时珍编撰的《本草纲目》摆在眼前,张大夫实在没法跟女儿争辩,又不认同她的观点,连连摇头道“琳琳,你不能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问题我看不到精华。”
护士长毫不犹豫站在张大夫这一边,理气壮地“要是没中医,古人怎么看病?存在即合理,只不过冒充的多了,才坏了中医的名头。”
瑶瑶在身边,这个原则性的问题不能打马虎眼,张琳放下杯子,摇头笑道“妈。您这个论点根本站不住脚,过去的皇帝家。不愁吃不愁穿,没有污染。都是原生态,养着一大批名医,不缺名贵中药。可皇帝家平均寿命比现在最贫穷的农村还要短,许多皇子皇孙不能活到成年。为什么,就因为中医靠不住。”
老聂对这些不太懂,忍不住问道“真的?”
瑶瑶无疑是韩家的半个历史学家,一边翻开着书,一边笑道“当然,比如清王朝康熙皇帝。一共有35个儿子,其中11个夭折,没有来得及排序就死了。排序的24个儿子中又有4个15岁之前死亡,20至60岁死亡14个,能活到60岁的只有6人,并且没一人活到0岁。”
女儿佐证,张琳乐得心花怒放,趁热打铁地“欧洲人也有祖先,他们的祖先也吃草药。在19世纪前。他们‘原发性’理论出发,发展出一套堪与中医相匹敌的‘医疗体系’,无论从理论或者实践上都不输与中医。
现在为什么不吃了,现代医学出现后为什么要废除掉?难道他们甘愿毁掉自己绵延几千年的、无比灿烂辉煌的历史宝贵遗产。难道他们完全没有誓死捍卫历史遗产的决心和毅力?”
张大夫心里明白中医不靠谱,甚至十几年没吃过也没给人开过中成药,只是有一种割舍不断的情节。让他很难接受女儿的观点。
他哑口无言,张琳穷追不舍地笑道“昨晚我陪洋葱研究过明史。上面没有他当过医生或太医,只他好读医书、官居楚王府奉祠正。他儿子李建元在《进本草纲目疏》也只‘臣故父李时珍。原任楚府奉祠’,没他当过医生或太医。
打电话咨询了下吴教授才知道,李时珍善医、当过太医的法出自清朝其同乡顾景星,可以是死后多年神化的,不可信。
另外记载显示,他是靠集古代文献编的本草纲目。并非尝草,更没去验证。死后多年,万历皇帝征集天下图书,他儿子把本草纲目献出来,被皇帝看中,下令刊行,才流传开的。”
瑶瑶翻出“食物相克”的一节,咯咯笑道“爷爷,按照他的理论,我们随便乱吃,包括往海鲜上浇柠檬汁,应该早死了。难道中国人体质与我不同,食物只克中国人?”
一副得理不饶人的样子,韩均彻底服了。
回头看了一眼正啃骨头的“宝玉”,循循善诱地“宝贝,爹哋是这么认为的,中医可以归纳为人类远古时期茹毛饮血、愚昧无知行为的延续,是巫术和迷信的分支和变种,是纯天然的,没有任何科技成分。
不管《皇帝内经》、还是张仲景的《伤寒论》以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都没有赶上科学发展,他们没机会了解现代医学科学知识,对现代医学科学发现的诸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等疾病都不知道。
但他们的探索精神,是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走的弯路、错路和歧途,都是人类在探索过程中必然发生的,因为人类的每个进步都是从失败中走出来的,我认为我们应当学习这样的探索精神。”
还是女婿会话,张大夫满意的点点头,深以为然地附和道“他们具有历史局限性。”
张琳不乐意了,立场坚定地“在古代科学知识极端匮乏的情况下,如同在黑夜里摸索前行,用夜明珠照明是可以理解的。但现在科技发展了,不能再用夜明珠照明。现在中医看病就象用夜明珠照明一样,远远跟不上时代发展。”
政治家可以妥协,可以求同存异。
科学家只认死理,一就是一,二就是二,不能有半点含糊。
韩均正不知道该怎么结束这个话题,手机突然响了,低头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原来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孟兰竹。
大贪官已经抓了,用不着再像之前那样搞得神神秘秘,当着所有家人打开扬声器笑问道“孟主任,这么晚打电话有什么指示?”
“这么晚,韩教授,现在好像才点。”
“对我来很晚。”
差点忘了他是三天打渔、三十天晒的个大懒鬼,孟兰竹在电话那头轻叹了一口气,毫无诚意地“抱歉,打扰你休息了。没别的事,更不会有什么指示,只是跟你一声事情办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