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米掌柜喜欢吃甜辣的,入席的老三媳妇起初嫌弃李菻善带回来的东西,因为李菻善是嫡长孙的关系,不敢表露出来,但吃过之后,便停不下口。其他几个小孩子,有喜欢甜辣的,有喜欢微辣的,却全都对不辣的无感。李霖芾有些小委屈,她看着哥哥们吃别的味,吃的那么香,她也想尝尝。可怜巴巴的望着大哥,却得不到大哥儿的回应,只能看向小爹爹。米掌柜撕下一块肉放到李霖芾的碗里。李霖芾担心被大哥发现后肉就飞了,忙夹起送进嘴里,然后,“大哥,我要吃这个,好吃,那个没味。”
在米掌柜把肉给妹妹的时候,李菻善就看到了,他还等着妹妹被辣后,安慰几句,哪想妹妹居然不怕辣,不过想到王修晋对待小侄子时,不让吃的强硬态度,李菻善想都没想的拒绝,“不行,你还小,吃辣的容易肚子疼,等你像哥哥们这么大,就可以吃了。”
李霖芾心里委屈,眼泪巴巴的看着大哥,以为大哥会心软,却不想大哥非常的坚持,要吃只能吃不辣的,不然就别吃。李霖芾只能看着别人吃得有滋有味,她啃着卤香鸭脖,虽说不如辣的好吃,味道也是不错的。
一家人对李菻善在王家试吃的其他菜充满好奇,询问李菻善一番后,各回各院,待大家都离开之后,李菻善去寻米掌柜,有事相商。“小爹,修晋问你有没有自己开铺的想法,地方不用太大,能放几个台子就行,专门卖今天咱们吃的这些吃食,论斤卖。”
“这些不是他的饭馆要卖的吃食?”米掌柜能在杂货铺做了多年的掌柜,眼界自是不差,今天李菻善带回来的吃食,别看简单,味道绝佳,很是迎合众人的口味,若是在饭馆里卖,会非常的受欢迎。
“修晋的饭馆一天只做几桌菜,多不做,而且开不开门全凭心情。”李菻善想到今天王修晋说起这番话时认真的表情,一点儿都不做假。“修晋要忙的事情很多,眼前便是他长姐出嫁的事,之后还有粮铺,油工坊,开饭馆也只是一时兴起,并没有指着这个赚钱。”
米掌柜考虑了一会儿,“明儿你去王家时,让他约个地方,详谈此事。”此事不易在杂货铺里谈,人多嘴杂,传出去就会有人想太多。同时,米掌柜也好奇,王修晋怎么想要让他开个这样的铺子,以王修晋的能力,租个小门面,雇个人去看管就成了,哪里还需要让他出面。
李菻善为王修烜和米掌柜带了话后,没几天,两人坐在了王修晋已经修好的铺子里,李菻善带着两人的仆人守在门口。自己租个门面,雇人看管可不可行?自然是没问题的,但问题是,王修晋没那个心思弄这个,他想连方子都给米掌柜,开办一个作坊,从收食材到卤,再到贩卖,他只需要数钱就行,也就是说以技术入股。
米掌柜听完王修晋的想法之后,只是看着王修晋,他是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可米掌柜就是不能理解,居然还有人把钱往外推。至于王修晋为何和他合作,米掌柜能猜出□□,无非是以两家的关系,还有他在京城多年来的人脉,虽然王修晋家里出了一位皇上的义女,但在京城卖给王修晋面子的人,还真就不多。米掌柜一点儿都不在意王修晋的小心思,谁让以后他们是一家人。
两人都有合作的意愿,谈起来自然就容易得多,没用多久便商量好了以后如何分钱,四六分。原本王修晋只想要三成,米掌柜说什么不同意,想要五五分,两人僵持了一会儿后,才以四六定下。王修晋把方子直接给了米掌柜,一点儿都不担心,对方会转身不认账。王修晋选择米掌柜合作,除了米掌柜想到的那些原由之外,还有一点便是冲着以后不会拿不到钱去的。另外,王修晋放弃自己做,也不单是因为忙,而是觉得麻烦。
米裳柜和王修晋以菜代酒碰了杯之后,缓缓道,“给铺子起个名字吧!”
“请原谅小侄才疏学浅,起名之事,且劳烦米叔了。”王修晋端起茶杯敬向米掌柜,也不给米掌柜拒绝的机会,便把话题转开。米掌柜笑看王修晋耍滑头,却也没强迫让他一定要起出名字。
没多久,京城几条有名的街道都开了一家以“卤”为名的小铺子,说是小铺子是真的小,里面摆着大大的柜台,柜台里摆着几个木制的方形盘,里面装着各式各样卤味,每个方形盘上面都罩着用薄薄的网纱挡帘,以便客人能看到里面的吃食之余,还能挡下飞虫,给人的感觉很干净。而在王修晋看来,没觉得干净到哪去。
这些小铺子开张之后,每天都有人排着队购买,很快便成为京城一景,没多久便有跟风的铺子出现。米掌柜一点儿都不急,把作坊里的一些人蹑出去之后,便开始打击竞争对手,手段极其直接。
王修晋对于这些事完全不在意,也没心情在意,他往京城粮铺运的蟹田米被人扣下了,王修晋气得不行,不过很快便冷静了下来,他没去寻官府报官,这些蟹田米就是被官府的人扣下,他已经能想到,大米怕是被人早分了,可若是什么都不做心里堵得慌。既然是官府截粮,他就找能管官府的人就是。
王修晋先去寻了赵四,赵四听着粮被截了之后,立刻进宫了,王修晋无尝的种田的方子给了他,是冲着两人的交情,若是日后边关发展好了,百姓衣食无忧,也是他的功劳,且王修晋默默的为大梁做了那么多的事,若皇室不护着他,便是冷了人心,以后人家默默的发财,有好的计策不奉,便白白损失了。不论是为大梁,还是冲着交情,这事必须要查,且还得把大米追回来。
从赵四那出来之后,王修晋去了米掌柜那,运大米的车可是杂货铺专用运货的,出了事,米掌柜怎么着也得有所动作。再之后,王修晋去了将军府,之所以将米掌柜和将军府分开,不是王修晋向米掌柜表达不满,而是杂货铺背后的老板是皇上,而非李家。
李老将军听完王修晋的来意之后,直接管家他带的手信跑了一趟,敢扣他未来孙媳妇的粮,便是打李家的脸,他倒要看看对方是个什么玩意,长了几个胆。从将军府出来,王修晋并未去春家,他对春家无好感,便也不打算多交集,至于长姐未来的夫家,他也没打算上门。之所以去了这么多的地方,就是为了摆出个姿态,别以为老子的靠山的都是虚的,他就不信,敢动他东西的,背后会没有人。
记得上辈子看过一本书,具体讲什么不记得了,但剖析官场还是很到位的,官场就是一条很长的利益链,如同一张族谱,上面有个祖宗,下面若干个儿子,若干个孙子,若干个重孙子,甚至还有无数个玄孙,越发展越壮大,然后就出现了旁系,一旦下面哪个出了差错,上面的祖宗,就会把人从族谱里踢出去,再过续别的孩子。
寻了一圈之后的王修晋坐等结果,可没想到结果还没出来,便听说宋家的长子带着人去了某地,那里正是他粮被截的地方。王修晋自然不会把未来的姐夫往坏了想,可也有些摸不着头脑,皇上便是派人,也不应该派正在准备婚事的人去啊!事实证明,王修晋的猜测是正确的。皇上派出朝廷里非常有名刚正不阿的御史将往事发地,彻查此事。
☆、第123章 一二三
要说古代的办事效率着实让人忧心,交通不发达,通信更是落后,信息就更不用提了。王修晋在古代生活了十几年,有时仍是感叹上辈子末世之前的种种好,只是一想到末世之后的日了,便淡然了,他应该惜福,过日子还是需要对比的,没有末世的凄惨,怎么能显示出活着吃到美食的好,又怎么能体会到什么是安逸。即便大梁仍有战争,即便大梁比现代文明差太多,落后太多,但再怎么先进,再怎么便捷,再怎么能在家里沟通全世界,都比不上安逸的活着。如果没有经历末世?也许他会孤独到老。
等待的时间永远是最漫长的,王修晋也不能总干等着不做其他事,每天依旧忙碌的跟小蜜蜂似的,铺子里虽然装好,但是开铺子前需要做的准备还有很多,蟹米专由梧县运来被人半路截了不能供货,但是其他种类的粮仍是需要进货的,由米掌柜牵线,王修晋和几个收粮的商贩签了进货契约。对王修晋,收粮的商贩或许不清楚,可皇帝义女却在城中传得广,王修晋是皇帝义女的弟弟,那也是沾着皇亲,又加上米掌柜亲口认下,王修晋是他长子的未过门的媳妇,商贩更放心了,谁不知米掌柜进了将军府,他又不能生孩子,未进门之前也没有侍妾,没有孩子,那么长子,就是李将军的儿子,哪里还有不同意的想法。
粮的来源有了,接下来就是雇人的事,王修晋原本是想让于掌柜进京看管京城的铺子,但想到于掌柜一家老小也不少人,他一人进京,家里的人要怎么办,若是一家人进京,要考虑的事情就更多了。王修晋再一次去寻米掌柜,完全不把自己当外人,米掌柜本就挺喜欢王修晋,再加上粮被截的事,对其有愧,自然是有求必应,第二天就送来一位非常有资历的掌柜。人过来了,能不能留住,就得靠王修晋了。
关上门,王修晋和来的掌柜聊了许久,待出来时,两人相变甚欢,米掌柜脸上也露出笑容,这是谈妥了。定好上工的日子,王修晋一直把人送到门外。这位掌柜姓王,与王修晋同姓,说不定几百年前是同一位祖宗。有了掌柜,伙计的人选就更好办,放出招工的信,过来应征的人还真就不少。王修晋依仗着强大的金手指,留下了五人,两人分去饭馆,三人留粮铺。被留下的伙计听了东家给的待遇后,一个个全都是满脸的不置信,他们不是头一天出来做工,便是名声最好的东家也没有这般的待遇。拿着签好的契,让识字的人看过后,有嘴快的人把王家粮铺的待遇传了出去,便有不少人想要去王家粮铺做工。
同样是给人做工,看看王家粮铺的待遇,再看看他们拿到手的钱,心里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