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愿如此,能在十日内攻下潼关!”铁木奔看耶律隼信心满满,也放松下来,和耶律隼对饮起来。
前锋营里的杨老将军和杨昭武,接到朝廷的传召,马上快马加鞭回京听旨。基本上只比京畿大营的郑阳王,晚到一个时辰。
祖孙俩快步进宫直,就直奔御书房,圣上已经传了郑阳王和神箭侯白霄在场,就等威远将军和杨昭武了。
“微臣参见圣上!”
“免礼。起来说话。”圣上脸色不显,可眉眼隐含焦虑。
圣上刚把京畿大营和骁骑营的防务,与郑阳王和白霄安排妥当,现在就是前锋营的了。
“廷威,昭武,契丹蒙古联手进攻潼关,你们已经知道了吧?”
威远将军杨廷威和杨昭武,皆行礼道:“微臣知道,而且还听说联军足有一百万人。”
“朕刚得到密报,的确是一百万人,耶律隼使用疲劳战,从战事开始,到现在从没有停歇。估计潼关只能守十日左右,现在已经是第五日夜,几位将军有何良策?”
圣上缓缓说道,谁也没想到耶律隼如此疯狂,为了攻城不顾一切。
杨老将军拱手道:“臣恳请圣上派老臣出战,老臣粉身碎骨也要守住潼关!”
“可现在粮草还在调集中,各种军备也没调配妥当,那如何出战?”圣上暗恼,子岚早就传回消息,说十五会开战,可朝廷一直抱侥幸心理,还是没有做好准备。
杨昭武挂心潼关,不是一日两日,莫子岚去后也常和他书信联系,他也曾细问过曾浩英,所以对潼关的情况,相对了解。
他回答道:“圣上,潼关城自古易守难攻,都是做持久战的准备,粮食储备可达一年半载,但城中箭矢并不太多。按正常大战,可以够一月消耗,等朝廷援助,可按耶律隼这样攻法,怕是十日也撑不了。”
“从潼关传信,到信传回潼关,基本也要十日,那潼关岂不是守不住了?”圣上语气不详。
杨昭武昂头道:“箭矢用完了,子岚还有刀,他会守住潼关城的。前锋营里有精壮骑兵三万,微臣愿带着他们即刻出发,驰援潼关。粮草辎重等皆可不带,沿路在各区县补给,马上只带箭矢,这样五日必到。”
“你的意思是你先行出发,剩下七万人等军备齐了,再行来援?”圣上也这样想过,不过觉得是杯水车薪,靠增加三万人,守不住潼关。
杨昭武回答道:“是!我们到得越早,潼关的军民就更放心,这样众志成城,一定可以守住。”
☆、第四百三十五章出征前夕
“你果真觉得先带三万人,就可以守得住潼关?”圣上想要的是潼关万无一失,而不是再失一员大将。
杨昭武拱手道:“回圣上,臣可以立下军令状,必将潼关守至朝廷援军到。”
“你以何为信心?”圣上有些怀疑,潼关事关万千百姓,大盛安危,圣上不能不慎重。
杨昭武朗声回答道:“以耶律隼如此疯狂的攻城情势看,他的损伤必在我大盛三倍以上。臣到潼关后会以进攻为防守,出其不意毁云梯,乱阵脚,让契丹蒙古不敢轻易兵临城下。再配合子岚和曾浩英的防务,必将稳守潼关,直到祖父援军到来。”
“可是就算威远将军到,也不过区区十万人,如何防守得住?”神箭侯白霄疑惑道。
杨昭武爽朗一笑:“白侯爷,我们知道是十万人,可耶律隼和铁木奔并不知道啊?再说要是在平原,我没完全信心,如当年战神王爷一样挡住契丹蒙古铁蹄。可是在潼关,有天险,有城墙,他们的骑兵并不能发挥最大威力,我定能挡得住!”
“虚则实之,实则虚之,因前期契丹蒙古损失惨重,两方必有间隙。到时候再稳守潼关,待他们一而竭,再而衰,士气竭时,一举收复玉门关和镇远关!”郑阳王觉得可行。
圣上踌躇片刻,下旨道:“杨昭武立下死守潼关的军令状!明日就带三万轻骑,即刻出兵,驰援潼关!威远将军定于二十五日出兵,所需军备粮草,交于户部兵部,务必筹备齐全!”
“臣遵旨!”杨廷威和杨昭武双双接旨。
骁骑营和京畿大营还另有防务,杨昭武和祖父先行出宫,在鼓楼正遇上礼部尚书杨义昆。
原来六部尚书已经商议妥当,由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将具体章程呈与圣上,其余人在宫门落钥之前,先出宫回府休息。
“父亲,昭武,怎么样?你们什么时候出发?”杨义昆看行色匆匆的儿子和父亲,关心的问道。
杨老将军看了儿子一眼,对杨昭武说:“你今晚就留在京城,看看你父亲、母亲和心丫头,我明日会让三万轻骑兵,辰时初在城外等你。”
“孙儿多谢祖父!”杨昭武也一直牵挂谢怡心,不知道她的风寒好没有,现在祖父给了他一夜的时间,自然高兴。
杨尚书也高兴的说:“那昭武先回去看看你母亲,知道你要出征,她一定担心你。”
“好,我先和父亲回府,再回将军府。”杨昭武祖孙三人出了宫门,杨老将军上马出城回营整军,杨昭武和父亲回了将军府。
明慧郡主得知,儿子明日就要出征的消息,吃了一惊:“今日八百里加急才到,明日就要出征,朝廷准备好了吗?”
“回母亲,一切已经准备妥当,我先带轻骑驰援,祖父随后就到。”杨昭武避重就轻,也不想母亲担忧。
明慧郡主点点头,正想吩咐几句,外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昭武表哥,你要出征了吗?”清儿闻讯赶来,跑得上气不接下气。
杨昭武微微一笑,对清儿说:“是,我明日便出发。”
“那昭武表哥事事小心,清儿预祝昭武表哥:旗开得胜,大胜归来!”清儿也不啰嗦,直接说出了人人都喜欢的祝福语。
杨昭武还挂心谢怡心,正准备向母亲告辞,却见清儿向他眨眨眼睛,他茫然不解。
忽听清儿又道:“慧姨,上次表嫂回去就生病了,病了那么久,还是慧姨请了太医才好。昭武表哥,这次你出征,不如让表嫂搬回来,慧姨也好就近照顾啊!”
杨昭武心念一动,想起静雯公主和清儿都觉得,母亲和心心是因为相处太少,所以互相不理解,才会有误会。如果他出征了,有母亲和心心相伴,自己也能放心得多。
明慧郡主看清儿一眼,也笑着对杨昭武说:“昭武,上次谢怡心病了,一个人孤单单在将军府,很是凄凉。我去看过之后,才派人请了太医,你出征如不放心,让她回郡主府吧,人多也热闹些。”
“对啊,昭武。你和父亲都出征了,她一个人在将军府,难免寂寞,不如让她回来和你母亲做伴。”杨尚书也觉得,谢怡心一人住将军府,多有不便,不如回郡主府。
杨昭武迟疑不决道:“心心散漫惯了,回来怕她晨昏省定伺候母亲做得不好。”
“昭武,晨昏省定是应该的,你母亲当年贵为郡主,也从未耽搁过!至于其他的,她不是也享郡主禄吗?在府里没有谁会慢待于她。”杨尚书的想法很正统,杨昭武也觉得有必要。
但他还有一个想法,他想先看看心心的意思,于是笑道:“我知道母亲会好好教导心心,等我回去看看她的情况,明日走之前,再回复母亲吧!儿子告退。”
明慧郡主也不多说:“那好,放心你就送回来,不放心就算了!你出征万事小心,母亲等你好消息!”
“我也祝你旗开得胜,将契丹蒙古人赶出大盛,凯旋而归!”杨尚书看着英武的儿子,也满是骄傲!
“父亲,母亲,你们也多保重!儿子定会奋勇杀敌,保家卫国!”杨昭武对着杨尚书和明慧郡主,磕了一个头,转身大踏步离开了。
当杨昭武快要出府,后面传来清儿的呼喊:“昭武表哥,请留步!”
杨昭武也感谢她还惦记谢怡心,停下急切的脚步,等她说话。
“昭武表哥,清儿知道你急着回去看表嫂,我只说一句:你如果让表嫂回来住,最好不要让她带着嫁妆回来,那是表嫂的私产,慧姨最怕别人说她谋夺表嫂的嫁妆。表嫂嫁妆丰厚,外面的传言可难听了。”清儿假意推心置腹的说。
杨昭武还没听说过,诧异道:“清儿,有什么传言?”
“昭武表哥你不知道吗?很多夫人都说慧姨能同意表嫂嫁过来,就是为了她丰厚的嫁妆。还有……很多难听的话,清儿听了也生气!”清儿错愕的样子,骗过了心中有事的杨昭武。
杨昭武感激的对清儿一笑:“谢谢你,清儿。上次心心的事,害你吃了那么多苦头,你还事事为她打算。”
“也不是为表嫂,我主要是为慧姨,她太寂寞了,我迟早要出嫁,只有表嫂才能陪她最久。”
清儿的看似肺腑之言,彻底打动了杨昭武,他以后出征的时候多,如果有母亲照顾心心,他的确也能走得放心。
“多谢清儿,等我出征回来,定然会好好谢你。我先走了!”杨昭武看天色已晚,还是急着回去,看大病初愈的谢怡心。
☆、第四百三十六章二谈和离
威远将军府里,清和院内还是灯火通明,谢怡心忧心忡忡的坐在外间。
“夫人,你还是多少吃点东西吧,你大病才好,还需要将息。”安青看谢怡心什么菜都没动,劝慰她道。
谢怡心摇摇头,苍白的脸上满是焦虑:“安青,昭武哥哥是不是要出征了?今日京城里有八百里急报,可能是契丹真的开战了。妍姐姐和莫大哥都在潼关,怎么办啊!”
“夫人,你别忧心。不一定是契丹攻打潼关,还有可能是女真或匈奴呢?还有那么多将军,不一定是少爷出征。”安青也不清楚原委,只能安慰谢怡心。
谢怡心还是愁眉不展,她不是无知妇孺,以前师父也常说边关战事,她知道如果潼关危急,那于公于私,昭武哥哥都会请命驰援。
眼看着饭菜冷了又热,热了又冷,谢怡心还是没有动筷,正忧心着,安红跑